半數長者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骨科醫列「關鍵原因」缺乏運動也算

半數長者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骨科醫列「關鍵原因」缺乏運動也算

2025/10/15(2025/10/15 14:30更新)
85歲的黃先生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逾10年,關節嚴重變形、疼痛難耐,長期依賴藥物、復健及自費療程,效果有限,甚至需坐輪椅。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後,雖符合人工關節置換條件,但因年紀與手術風險,家屬選擇非手術治療。最終由骨科醫師施行「高頻熱凝療法」,一週後疼痛減輕7~8成,黃先生也成功恢復行走能力。

半數長者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

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病之一。根據統計,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60歲以上國人約有半數受影響,女性罹病機率高於男性,且有年輕化趨勢。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宜軒指出,現今50歲就出現膝關節骨刺或關節磨損的患者數量提升,多與不正確的運動姿勢、劇烈運動造成的過度磨損,或完全缺乏運動、肌肉萎縮有關,而症狀會隨病程進展而加劇。

  • 初期:關節出現「喀拉喀拉」的摩擦聲響,站立或行走過久會痠軟不適。
  • 中期:活動時疼痛加劇,關節活動度下降,甚至休息時也會疼痛。
  • 晚期:膝關節軟骨幾乎完全磨損,骨頭與骨頭直接摩擦,容易導致膝關節嚴重退化,最終可能需要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延伸閱讀:
膝蓋前方好痛是「髕骨肌腱炎」嗎?復健醫教你「2動作」快速判斷

「高頻熱凝療法」有效改善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如何治療?李宜軒說明,醫師會透過X光查看軟骨縫隙、有無骨刺等,結合身體檢查觀察關節的穩定度、疼痛情況以及是否積水,藉此評估退化程度。

李宜軒解釋,中度以前多能藉由藥物、復健、肌力訓練、生活調整與體重控制改善,至於中晚期則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針對不適合手術或不願手術的患者,可採用「高頻熱凝療法」止痛,治療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醫師以X光定位,將電極導針置入膝蓋三處感覺神經叢,並輸出高頻電波,以熱能阻斷疼痛傳導,達到止痛效果。

為確保施行過程中未傷及運動神經,治療前會先進行電量測試並請病人活動膝蓋,確認安全後再施行。多數患者術後當下至一週內即可感受改善,效果約可維持半年~2年不等。若有急性感染、心律調節器或服用抗凝血劑者則不適用,須由醫師評估。

image
「高頻熱凝療法」以X光定位將電極導針導引至膝蓋的3個主要感覺神經叢,藉由熱能與電效應,麻痺痛覺神經。(圖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

延伸閱讀:
膝蓋韌帶受傷如何保養?復健科醫師親授「5招」在家就能做的復健法

游泳、騎腳踏車防關節退化

退化性關節炎如何預防?李宜軒表示,民眾平時可透過游泳、騎腳踏車、股四頭肌運動或瑜珈等低衝擊運動維持腿部肌耐力和關節功能。

李宜軒呼籲,現今醫學發達,有多種止痛選項,害怕開刀的患者應與醫師充分討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若膝關節出現不適應盡早就醫,切勿拖延至晚期或自行尋求未經驗證的民俗療法,以免錯過治療良機,甚至二度傷害。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