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就能延緩老化速度?韓醫列控老秘訣:調整對身體極限的看法

「呼吸」就能延緩老化速度?韓醫列控老秘訣:調整對身體極限的看法

2025/10/22
你是否覺得年紀輕輕,身體就開始老化?首爾峨山醫療中心老年醫學部醫師鄭熙元於《你也可以延緩衰老的速度》一書中,歸納來自醫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的科研結果,提出一套融合延緩衰老、功能性飲食、結構化運動和心理健康的4M管理方案,幫助讀者為人生及早做好健康規劃。以下為原書摘文:

年紀輕輕,身體就開始老化

行動能力是維持內在能力的關鍵,卻經常被忽視,導致一般人的內在能力加速衰退。大多數人,尤其是MZ 世代(Millennials and Z 世代的統稱,泛指80後、90後族群,MZ世代善用網路、行動裝置、社群媒體,被稱為數位原住民)從未意識到身體行動能力對生活的重要。

從學生時代開始就缺乏運動、飲食不健康,從生活、課業到工作,長時間依賴智慧手機與網路世界,身體機能早已失衡,加上現在點餐外送十分便利,食品產業與平台業者合作,不僅讓脂肪堆積在他們的體內,也讓許多人年紀輕輕,身體就開始老化。

市面上出現各種減輕身體疼痛的產品與服務,而且大受歡迎,包括標榜符合人體工學的昂貴椅子、減輕腰部不適的椅墊與靠枕、運用電療或物理刺激的按摩儀器,以及號稱對身體各部位有益的健康食品,還有定期到醫院復健中心、中醫診所接受各種物理與徒手治療、舒緩疼痛的注射治療。

但根本問題不解決,光是吃藥、復健來減輕疼痛,不常運用肌肉,長時間姿勢不良,身心處於緊張狀態,不適感與疼痛感就無法根治。最終,這些問題將變成肌少型肥胖症,引發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慢性疾病,讓人加速老化,影響內在能力的各個層面。

不管是因為懶得動,或認為活動身體耗時費力,抑或太忙碌、沒時間,習慣久坐不動,將導致肌肉骨骼與代謝系統出問題,行動能力也會迅速退化,日後只會面臨更多身體與精神方面的痛苦。

延伸閱讀:
老年喪偶該追求第二春嗎?揭密再婚對老人的影響:孤單感有所改善

破除運動2大迷思

對於運動,有兩個迷思需要破除。一是人體的運動能力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日行或跑步20 公里並非難事。常聽到有人說,跑步會磨損膝蓋軟骨?其實更大的風險是,如果缺乏健康的肌肉骨骼系統,當體重過重或意外發生,關節很容易受傷。

不管任何運動,最重要原則都是方法要正確。跑步姿勢正確,既能強化膝蓋周圍的肌肉和韌帶,長期還有助於減緩關節磨損。調整對身體極限的看法,抗衰老是我們需要重新學習的生存本能。

另一迷思是,過度追求舒適,如購買昂貴椅子,久坐不動,或經常以車代步。這些都會導致日後承受更大痛苦。企業提供昂貴座椅給員工,原本立意良善,結果造成員工長時間久坐工作,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想要獲得真正長期持續的舒適感,同時保有行動能力,方法很簡單,只要培養一個新習慣︰將運動融入日常活動。人體的肌肉骨骼系統是耐用且性能良好的運輸系統。依照預設的步幅與行走速度,走完1公里,所需時間不到10分鐘,快走僅需7~8分鐘。

在首爾市中心的一般道路上,移動2公里以內,步行通常比搭公車或開車更快。10樓以下的樓層,步行上下樓應該不至於過度勞累,當然這因人而異,也視工作環境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
韓國「熟齡Disco」爆紅!跳舞、喝可樂、交新朋友⋯專屬老年人的舞會

調整對身體極限的看法

重要的是,調整你對身體極限的看法,才有可能控制衰老、改善健康。改善生活方式可以獲得巨大回報,在延緩衰老這件事情上,無論多大年紀做出改變,都是有用的。

透過身體活動,我們能有效提升每日的能量消耗。若將水平與垂直移動的行為預設為「依賴肌肉運動」,並盡量少搭電梯,改為步行,平均每日可額外消耗400~500大卡的熱量,不去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跑也無妨。

但如果是一個長期不怎麼運動的人,可能缺乏以身體做為移動工具的內在能力,連爬個樓梯都覺得喘。不過,即使如此,只要逐漸改變習慣,就能漸進式提升身體機能。

例如,走路時最好別使用手機。邊看手機,邊以低頭、駝背、聳肩的姿勢走路,會使肌肉骨骼系統變得緊繃,導致頸椎與腰椎的負荷超載。這就好比將一條橡皮筋掛在向陽生長的樹枝,遲早會斷裂一樣。此外,研究指出,專心走路有助於產生多巴胺,比起低頭滑手機會導致多巴胺成癮,引發一連串的問題,顯然健康多了。

適度放下手機,能使大腦變得更清晰。你可以試著觀察自己的姿勢與呼吸。專注於當下,感受全身的感覺、耳朵聽到的聲音、呼吸的節奏,這有助於檢測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DMN),還能降低內在的熵(混亂程度)。

頻繁的訊息通知與電話鈴聲可能會引發情緒波動、呼吸短促及肌肉緊繃,每天撥出刻意休息的時段,嘗試冥想、氣功或亞歷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 ,有助改善姿勢和動作模式,減少身體緊張和壓力。重點在於觀察自己浮現的想法與煩惱,而非強迫自己消除緊張。無須刻意調整呼吸,因為練習本身即可減少壓力荷爾蒙(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讓身體雖在移動,但大腦處於休息狀態。

坐在汽車後座,脖子前傾盯著手機的短暫舒適感,既傷身又增加壓力;走路時專注於當下,不匆忙,即使看似枯燥乏味,卻能獲得身心的舒適。走路時使用的大腿與軀幹肌肉能促進人體吸收葡萄糖,所攝取的食物也會用於鍛鍊肌肉,血糖變動幅度減小後,還能提高工作的專注力。你可以選擇依賴豪華座椅,或選擇靠雙腿走動,一切取決於你的生活態度。

(本文摘自/你也可以延緩衰老的速度:不變老、不發胖、不生病、不焦慮, 4 個健康習慣,重設你的身體/天下雜誌)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