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稀飯配醬瓜?婦吃出「肌少症」腳無力!營養師教「1招」吃夠蛋白質
2025/10/7
新竹台大分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賴秀昀表示,肌少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高齡健康的重要議題,直接影響長者跌倒、行動力與失能風險。臨床發現,許多長者就診時已出現肌力不足,卻未察覺與飲食習慣有關。若肌少症未及早預防,恐成為高齡社會失能與照護負擔的隱形危機。
延伸閱讀:
橄欖油、酪梨油⋯「7大食用油」該怎麼選?醫教你「這樣挑」最健康
早餐建議吃夠2份蛋白質
新竹台大分院營養室主任鄭千惠表示,國人雖已普遍認知蛋白質的重要性,卻常忽略「三餐平均分配蛋白質」的原則,尤其早餐最易被輕忽。建議早餐應至少攝取2份蛋白質(約14公克),可從肉蛋魚豆類食物中攝取。
鄭千惠建議早餐補足蛋白質吃法,例如:一杯約200毫升的無糖或低糖豆漿,即可提供一份蛋白質,搭配雞蛋、魚肉、豆類製品等,簡單又方便。台灣素食人口約300萬人,更需積極補充優質植物性蛋白,以維持肌肉健康。
延伸閱讀:
運動後少吃胺基酸,恐流失肌肉!揭密BCAA「3大功效」減肥、消疲勞
吃對植物油,防身體慢性發炎
鄭千惠提醒,日常飲食應搭配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蔬果,並多攝取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烹調油建議選用初榨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等植物油,素食者則可選擇亞麻仁子油補充Omega-3,有助於降低慢性發炎風險。
鄭千惠補充,除了飲食,規律運動也是預防肌少症不可或缺的一環。研究證實,長者應建立安全有效的運動習慣,結合重量訓練、彈力帶運動或簡單肌力訓練,不僅能維持肌肉量,也能提升平衡感,降低跌倒與失能風險,迎向健康老化的生活。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