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

高齡社會肌少症成隱形殺手 補氣增肌茶增肌補氣有良效

高齡社會肌少症成隱形殺手 補氣增肌茶增肌補氣有良效#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種隨著年齡增加,以骨骼肌質量下降、力量及功能減退並伴隨體能狀態和生活質量下降的老年綜合症。有些人走路開始變得緩慢又容易跌倒,坐後起身也需要外力支撐,這些都是肌少症症狀。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肌少症不只會造成肌力下降,也會影響到活動力與生活品質,同時也會增加慢性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死亡等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肌肉的含量、肌肉的力量會下降並伴隨活動功能減退。早期肌少症表現為肌肉減少,小腿圍下降,肌少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普遍,而隨著病情進展,肌少症會影響患者肌力和平衡功能,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影響日常活動能力及降低生活品質。吳宛容中醫師說明臨床上表現為虛弱、步行困難、步態遲緩、易跌倒、四肢纖細無力等。西醫治療主要為肌力訓練,增加肌肉強度,以及補充蛋白質。 肌少症在中醫稱作「肉痿」、「脾痿」,痿證指局部或肢體肌肉萎縮,肢體痿廢不用 痿證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痿謂痿弱,無力以運動。」《政治要訣‧雜病》:「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也。」肌肉的生長發育及功能發揮與脾的運化功能有關,脾胃虛弱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病因。吳宛容中醫認為,脾的生理功能為「主運化」、「主肌肉四肢」,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肌肉的正常功能發揮有賴於營衛氣血的濡養,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氣血津液充足,筋脈得以濡養,肌肉才能發達豐滿。脾氣健旺則肌肉豐滿有力,脾氣虛弱則肌肉萎縮無力。 吳宛容中醫師強調腎為先天之本,肌少症患者中脾胃虛弱的患者也多同時兼有腎氣虛的表現。《壽世保元》:「元氣者,腎間動氣也,右腎為命門,精神之所合,愛惜保重,則榮衛周流,神氣充足。」所以老年脾腎虧虛,肝腎不足,氣血虛弱,先天不足,也會導致肌肉失養,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病機。針對肌少症的患者,中醫常使用健脾益氣及補腎填精的處方,例如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右歸丸等。 在家可自製養身茶飲調理脾胃增強肌力。 ●  補氣增肌茶 材料:黨參10g、茯苓10g、白朮5g、炙甘草5g、枸杞子4g、大棗3枚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水中 功效:黨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均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枸杞子補肝腎,大棗補養脾胃,可增強肌力增補元氣。 養身穴位保健 ●  足三里穴 位置: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四指處 功效:足三里穴具有調理脾胃,化濕消滯,扶正培元的功效,屬於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中醫認為「治痿獨取陽明」,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多氣多血,是人體營衛氣血的來源,故肌少症首重陽明經的穴位。 ●  關元穴 位置:下腹部正中線肚臍下3寸處         功效:關元穴為足三陰、任脈的交會穴。關元主治元氣虧損,由於與小腸位置接近,常用於調理腸胃病症,促進腸道蠕動。常艾灸關元穴可培補元氣,補腎益精,強壯身體。 ●  三陰交穴 位置:足內踝,再向上約三寸處 功效: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的穴位,是腎經、肝經、脾經三條經脈的交點,對於調理人體的肝、脾、腎有明顯效果,氣血虛弱時能夠補充血氣。此穴道可以補脾土,促進脾造血,在婦科、泌尿系統、消化系統上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下肢肥胖無力⋯小心肌少症上身!健身教練「圖解4招」有椅子就能練

下肢肥胖無力⋯小心肌少症上身!健身教練「圖解4招」有椅子就能練#肌少症

70歲的黃奶奶平常以從事家事勞動、走路作為運動,但近來感覺雙手較無力,難單手轉開寶特瓶、上下樓梯也稍嫌吃力,懷疑自己為肌少症而前往就診。醫師評估黃奶奶手握力為16公斤,小於女性標準18公斤,站起坐下5次時間為13秒,大於標準12秒;再計算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均未達標,判斷黃奶奶已符合肌少症診斷標準。

遠離肌少症!喝雞精有效嗎?營養師分析:不如直接吃「這物」固骨本

遠離肌少症!喝雞精有效嗎?營養師分析:不如直接吃「這物」固骨本#肌少症

65歲以上長者多半都有肌肉流失困擾,如何趁早預防肌少症及存骨本是關鍵!門諾醫院營養師指出,多數人的肌肉量從40歲後開始下降,隨著年齡增加,也會有骨質疏鬆的困擾。針對肌少症熟齡患者,建議從飲食營養補充做起,不僅要攝取足夠熱量及優質蛋白,還要兼顧骨本,平時多攝取含鈣食物,才能吃出骨骼、肌肉保護力。

坐著也能訓練肌肉!長輩必學「椅子瑜珈」4招防肌少症:還能改善平衡

坐著也能訓練肌肉!長輩必學「椅子瑜珈」4招防肌少症:還能改善平衡#肌少症

72歲陳奶奶平時身體硬朗,但日前卻因為肺部感染,住院治療近兩個月。出院後,陳奶奶發現自己的體力明顯變差,不僅需要助行器輔助行走,更是每走幾步就需要停下休息。後續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透過測量小腿圍、握力測試與起立坐下測試,發現陳奶奶肌肉量少且肌力不足,診斷為肌少症⋯

秋冬心肌無力、胸悶不適?竟是「危肌」惹禍!台灣45萬中高齡者陷肌少症 死亡率恐增3倍

秋冬心肌無力、胸悶不適?竟是「危肌」惹禍!台灣45萬中高齡者陷肌少症 死亡率恐增3倍#肌少症

時節入冬,心血管疾病風險隨之增加,背後原因竟是肌少症?瀚仕整合功能醫學中心歐瀚文醫師提醒,近期氣溫降低,民眾身體不適、以為心血管出問題就診人數暴增,問診後才發現成因與肌少症有關。雖民眾常誤以為肌少症很遙遠,但50歲過後,肌肉流失速度比起30歲快2倍  ,不僅是導致慢性病、骨折的主因,更可能因此埋下心血管疾病、失能禍根! 台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化社會 ,解決全民肌肉流失問題刻不容緩。現代民眾受工作及生活型態影響,長久坐、少動,飲食上外食比例高達94% ,歐瀚文醫師提醒,民以食為天,正確飲食觀念是遠離肌少症的一大因素,除了注重無糖、均衡營養,也建議民眾把握兩大關鍵營養素「優質蛋白質」與「MCT中鏈脂肪酸」攝取,提早預防、增加肌肉強度,啟動豐富的人生下半場。 台灣約45萬中高齡者罹患肌少症 死亡率最高恐增3倍  根據研究顯示,台灣社區中高齡族群約40%患有肌少症 ,相當於45萬人深陷肌少症危機 ,隨年紀增長,民眾常感體力下降,甚至行走速度減緩、力氣變小,使戶外活動與運動的意願降低,加速肌肉流失,形成惡性循環,歐瀚文醫師提醒:「肌少症不僅使患者生活品質下降,近年研究更發現,嚴重肌少症可能導致心肌流失、心臟衰竭風險提高 ,且肌少症患者死亡率約為一般人的3倍,危害性不容小覷。」 小心常外食、營養不均陷「危肌」!中壯年族群3基準自評肌少症風險 醫師分享,近日診間因慢性疲勞、胸悶不適就診患者增加,一名50歲上班族,由於工作繁忙、日夜顛倒,常吃外送、泡麵,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出現胸悶、貧血、慢性疲勞,睡眠品質下降症狀,就診後進一步檢查,發現問題根源出在肌少症,檢查後建議患者每餐補充口服營養品搭配運動,治療後除了肌肉增加,患者日常體力、精神都有明顯改善,重拾工作與生活的信心。 中壯年族群經常擔任家庭中主要經濟支柱,更應及早關注肌少症危機,面臨40歲後人體肌肉倍速流失,醫師提出三點基準幫助民眾自我檢測,包括: 一、    體脂是否符合衛福部建議標準:男性體脂肪≧25%、女性體脂肪≧30%者為肥胖,肌肉比例容易偏低 (特殊疾病或需求患者可能需視情況增加標準數值) 二、    觀察步行速度是否下降,爬樓梯及蹲下站起時是否需要支撐 三、    用雙手嘗試圈住小腿肚圍,若能圈住,可能有較高肌肉流失風險 歐瀚文醫師指出,民眾可自行簡易評估是否符合以上基準,如有符合,建議及早就診諮詢專業醫師建議,遠離肌少症風險。 遠離肌少症、重掌人生主導權!兩大營養素最關鍵 醫:優質蛋白質、中鏈脂肪酸助增肌、有效率地攝取脂肪酸可以5倍速 體力升級! 想要預防肌少症,飲食、運動缺一不可。然而,醫師提醒:「俗話說『三分運動、七分吃』,建立正確飲食習慣,補充完善的營養素,是遠離肌少症最重要的因素。」中壯年族群苦於工作繁忙、頻繁外食導致建構肌肉所需的營養素不足,除了可依照國健署「我的餐盤」規劃均衡營養攝取量,醫師也建議有需求的民眾可考慮便利性高、完善且均衡營養、無糖的口服營養品進行補充。 至於營養素的選擇上,醫師指出,預防肌少症最重要來自兩大關鍵營養素的攝取:優質蛋白質與中鏈脂肪酸,優質蛋白質可用以維持人體的生長發育,中鏈脂肪酸則能增加肌肉量、改善運動表現 、甚至增進認知能力 ,且中鏈脂肪酸代謝速度更快、吸收效率更好 ,是一般油脂(長鏈脂肪酸)的5~8倍速 。除此之外,醫師也提醒,適當運動可以培養肌肉量,建議中壯年族群在飲食外搭配重量訓練,並且補充完善的營養素,提早養肌、遠離肌少症,重掌人生主導權。  

有圖解》年紀大怕跌倒如何練腿力?物理治療師「1招」赤手空拳就能練

有圖解》年紀大怕跌倒如何練腿力?物理治療師「1招」赤手空拳就能練#肌少症

你知道全身肌肉有70%都在下半身嗎?隨著年齡老化、肌肉流失,就容易造成下肢骨折,甚至導致臥床、失能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物理治療師分享,想防止老化肌肉流失,先從腿部肌肉開始訓練,不僅教民眾「圖解2招」練腿力,還提供赤手空拳也能練肌力的方法,讓一般人、高齡長輩在日常都能輕鬆上手。

運動防肌少症「放下啞鈴」竟比舉啞鈴更有效?研究揭:1族群適合做

運動防肌少症「放下啞鈴」竟比舉啞鈴更有效?研究揭:1族群適合做#肌少症

運動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運動訓練的內容包括肌力訓練、心肺功能訓練、平衡訓練與步行訓練等⋯你知道什麼運動更能有效增強肌力嗎?根據研究指出,離心阻力運動對老年人的心肺需求較少,進而強化關節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此外,不同過去的運動觀念,「放啞鈴」更能達到最好的肌肉生長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