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該怎麼處理「不能說的祕密」?「公關教母」丁菱娟揭關鍵3原則

職場該怎麼處理「不能說的祕密」?「公關教母」丁菱娟揭關鍵3原則

2025/10/5
職場有不能說的祕密怎麼辦?擁有30多年公關行銷經驗,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於《超級影響者的密碼》一書中,分享公關的「關鍵心法」,包括說好故事、建立好感與經營關係的秘訣,帶領讀者建立好形象、提升競爭力,無論職場人、創業者或自媒體經營者都適用。以下為原書摘文:

不能說的祕密怎麼辦?

在公關工作裡,真的會遇到「不能說」的時候。有些是企業的敏感訊息,有些則是涉及法律風險、商業機密,甚至是牽動他人利益的家醜。當媒體或外界追問時,既不能說謊,又不能完全公開,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智慧的時刻。為了有效應對這類問題,我建議將資訊進行分類,用3種不同類型,來決定如何表達。

延伸閱讀:
該不該跟同事當朋友?過來人揭職場人際原則:保持一片海的社交距離

類型1:一定要傳達的部分

這是危機溝通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訊息,也就是企業想要傳遞的「主要訊息」。這部分訊息一定要清楚地表達出來,因為它代表了企業的立場和態度,是溝通的基石。

類型2:被問起才傳達的部分

這部分訊息通常比較有爭議性,但不是絕對不能公開。注意保持中立語氣,選擇不偏激、不激化的回答方式。

類型3:現在不能、未來也不會傳達的部分

無論是牽涉到法律、商業祕密,或是對企業形象影響深遠的問題,這類訊息絕對不能公開。遇到這類情況時,有以下幾種應對策略:委婉拒絕,坦誠但不直接回答;引導到大局,將焦點轉移至更廣義的企業目標或計劃;避免說謊,即使不公開,也不能捏造假消息來敷衍提問,一旦事實曝光,企業的信任度將大幅下降。

延伸閱讀:
講話委婉不傷人,但繞圈子就是浪費時間!丁菱娟教5招「職場溝通」

危機溝通目的是「減少損害」

在不能說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態度真誠,表達尊重,讓提問者感受到企業有努力解決問題的決心,而非刻意隱瞞。就算不能滿足對方的好奇,也至少要展現出應有的專業和責任感。

記住,危機溝通的目的是「減少損害」,而非逃避問題。面對敏感議題,坦誠地表示正在努力處理,並給出大方向的回應,往往能化解最直接的質疑。

我在這裡舉一個之前處理過的例子來說明。某上市公司的公關在星期五傍晚向我求助:「怎麼辦?董事長和總經理在辦公室裡大吵了一架,董事長拍桌斥責總經理,結果總經理一氣之下辭職,董事長也當場批准了。現在總經理正在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這位公關擔心事情曝光後會釀成重大危機。畢竟,身為上市公司,總經理的離職屬於重大訊息,不僅需要向金管會報備,還必須對外公告。這件事無法隱瞞,我便建議他們趕快起草新聞稿。

為了協助他們掌控訊息,我幫忙設計了一個核心標題:「某某公司因應網路時代來臨,組織重整,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這個標題不僅避免提及內部衝突,還突顯了公司因應數位化趨勢的策略,表現出積極的企業形象。內文則強調數位轉型對公司未來的重要性,並說明董事長在過渡期間親自掌舵,確保公司朝正確方向發展。

這就是第一類型「一定要傳達的部分」。它是企業想讓外界了解的核心訊息,也是新聞稿的主軸。接著,我們準備好第二類型的訊息,也就是「被問起才傳達的部分」。針對記者可能提出的問題:「總經理為何離職?」「他去了哪裡?」

我們建議這樣回答:「總經理有個人生涯規劃,我們尊重他的選擇,公司不方便代為說明。」這種說法避免了更多揣測,也不會讓企業陷入是非紛爭。既回答了記者的疑問,又避免對外釋放不必要的細節。

最後,對於第三類型的訊息,即「現在不能,未來也不能傳達的部分」,也就是內部的爭議本質:董事長和總經理因意見不合而大吵,最終拆夥,這類訊息屬於公司內部的「家醜」,若不是來自企業的官方說法,即便媒體有所猜測,也不能從公司口中得到證實。

(本文摘自/超級影響者的密碼:在自媒體時代,掌握話語權、說好自己故事,丁菱娟解密品牌×公關×溝通方程式,助你放大影響力!/天下雜誌)(首圖來源:天下雜誌/攝影:張家禎)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