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你以後,我也成為媽媽⋯女兒的真誠告白:理想的媽媽輪廓是你
「理想媽媽輪廓」竟然是妳
一直很期待孩子的週歲生日。以前,我們家的10月總是很熱鬧,不只是因為國慶連假,也因為我、妳、爸爸的生日都在10月。妳離開後,好幾年的10月都顯得格外沉寂。直到我的孩子也在這個月誕生,一切又熱鬧了起來。
我太期待了,甚至連辦2場抓週,分別邀請婆家、娘家參加中式與日式版本,自己忙得分身乏術。有空坐下來寫些感想時,他的生日其實已經過了一兩個禮拜。
孩子滿一歲,有什麼不同嗎?好像沒有。他依然放著新買的學步車不理,整天推著椅子「ㄍㄧ ㄍㄧ ㄍㄧ」在家裡橫衝直撞,一點都沒有邁出第一步的打算。
看著他的樣子,我忽然想起自己18歲的那天,期待了整個夏天,以為生日一過就會變得成熟聰明,但朋友唱完生日快樂歌、蛋糕蠟燭吹熄後,我還是在回家的公車上睡過頭。那種「怎麼什麼都沒變」的落差感,至今記憶猶新。
延伸閱讀:
開學要遠離6種毒朋友!媽媽給女兒上的一堂「社交課」:別把自己擺低處
但這一年裡,他真的沒變嗎?變得可多了!他從一坨會哭的肉,變成會笑、會講外星語、會爬、會扶站的生物。而我,也從一個會不小心把他摔到洗手台、包尿布包到尿尿滲出來的新手媽媽,漸漸地學會怎麼幫他剪指甲,怎麼自己一個人帶他出門玩耍,怎麼在母嬰用品店挑東西時不再滿臉問號。這些成長都不是一夕之間完成,而是一點一滴累積的。
成為母親的第一年,不是什麼甜蜜生活,而是把自己放進果汁機裡打碎,再重新倒進模子裡塑形。雖然看起來還是原來的我,但內裡已經變得不太一樣。剛開始的我,會焦慮地爬文、參考每一篇網友的建議,彷彿別人的經驗才能替我找到「理想媽媽」的模樣。直到慢慢地,生活累積起自己的節奏與輪廓,我才開始勾勒出心中理想的親子關係樣子。
說來也奇妙,我心中那個理想的媽媽輪廓,竟然就是妳的樣子。我說「竟然」,是因為我們根本不像。妳節儉成性,我熱愛亂買;妳幾乎素顏過一生,我則喜歡粗眼線和煙燻妝;妳處世溫和,我一開口就劍拔弩張;妳是煮婦,我是外食族;妳早睡早起,我熬夜爆肝。妳一生最長的職位是家庭主婦,我則是跑遍科技公司與產業現場的記者。怎麼看,我們都不像走在同一條路上的人。
延伸閱讀:
如何讓孩子學會做人?媽媽給女兒的人際相處指南:越珍惜的人越要遠離
媽媽,我是如此愛妳
但我成為媽媽之後,我們之間那些埋藏得很深的共通點,一點一滴浮上來了。我摺衣服、擦地板時會哼歌,就像妳煮飯、午睡前也會哼歌。孩子一感冒,我整晚輾轉難眠,明明幫不上什麼忙,還是坐起來巡視他的額頭溫度與呼吸頻率,就像我小時候肚子痛,妳總是在旁邊走來走去,手足無措,還會不時發出客家人才有的嘆息聲:「啊喔~」
妳做事細膩,我常嫌妳囉嗦。以前總覺得,為了房間亂、水龍頭沒關緊就念半天,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吧。但現在,我卻常常在某個瞬間懂了——原來妳不是在管東管西,而是太在意我們了。因為我也開始對孩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耿耿於懷,甚至,把工作的優先順序排在孩子的需求之後。雖然累,但心裡踏實。
當然,我們還是不一樣。妳可以邊煮飯邊顧3個小孩,我現在光是帶一個孩子就已經筋疲力盡,根本不敢想像什麼叫「二寶人生」。妳做菜熟門熟路,我對鍋碗瓢盆則永遠處在迷航狀態。
但有時我也會想,這些共通點,是我拿妳當參考,想像一個好媽媽該有的樣子?還是其實我骨子裡就和妳那麼像,只是以前沒發現?這個問題我也不打算深究了。究竟是雞生蛋或蛋生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竟然在我成為母親的過程中,再一次默默重逢。
這一年來,我常常想起妳過世後那次心理治療。那是我情緒最低谷的時候,每天幾乎都起不了床。醫生請我躺在沙發上,帶我做了一次催眠觀想。他下了一個指令,讓我想像妳是陽光,把妳的溫暖注入一顆紅寶石裡,再把那顆紅寶石放進我心裡。
當下我雖然努力配合,但心裡其實很難投入,甚至還吐槽:「媽媽怎麼可能變成紅寶石?」那時候的我,根本還沒準備好面對妳的缺席。
但現在,我明白了。我常念繪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給孩子聽。裡面那隻小熊問熊媽媽:「如果有一天妳死掉了,我要怎麼知道妳還愛我?」熊媽媽回答:「當你感覺風吹過臉、陽光閃過水面,當你覺得世界美麗,那就是我在你身邊。我是如此愛你。」
是的,我知道。妳生病之後,我最喜歡側著身子,靠在妳身邊,把頭塞進妳的腋下,那裡像個溫暖的洞穴,讓人安心。現在,我的孩子也愛這樣黏著我,窩在我的腋下。那一刻,我彷彿成了妳,而他,成了當年的我。那顆紅寶石的能量,也早已變成血液,流進我的心裡。
原來,愛真的會被接住,也會被延續。媽媽,我是如此愛妳,就像妳當年如此愛我一樣。
(本文摘自/失去妳以後,我也成為了媽媽/天下雜誌)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