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不想上班?試試魔法咒語吧!精神科醫教你「1句話」激勵自我
你是否也討厭每天早上掙扎起床、準備去上班的那一刻?如果你是位母親,或許也曾閃過這樣的念頭:「一天到晚都在煮飯,真希望能有不用煮的一天!」學生們則可能天天都抗拒著去學校。
然而,即使心中百般不願,各位今天仍然「選擇」了去上班、準備三餐、踏進校門。我們生命中的許多事,像是讀書、準備考試、運動、減重、做家事、照顧孩子等等,其實都是我們主動「選擇」(Choose To)去做的,而非被迫「必須」(HaveTo)去承擔。
那麼,既然你已經決定要做某件事了,接下來,就讓我與你分享一個能讓過程更為愉快的訣竅——那是一個比單純「選擇」更高層次的祕訣。
延伸閱讀:
進入外商工作前,先問自己真的適合嗎?過來人列「3條件」自我評估
我必須做VS我可以做
我家隔壁的阿姨體重過重,健康狀態也不好,醫生建議她一定要運動,所以她每天都會在社區走路。有一天,她碰到其他鄰居跟她打招呼:「你又來走路了。」阿姨便用低沉的聲音說:「是我的醫生要我走路的,我必須走路。」(I have to walk.)
這時那位鄰居這麼說:「不,阿姨,不是你必須走路,而是你要慶幸你可以走路。」(No, Ma'am. You don't HAVE to walk. You GET to walk.)
她說,聽到那句話,她頓時恍然大悟。如果阿姨的健康每況愈下,關節又因為體重過重而嚴重受損的話,她還能每天走路嗎?她要感到慶幸的是,身體狀態沒有很差,所以還能走路。
英文用法「Get To」表示「有機會可以做某件事」。當孩子聽到可以去迪士尼樂園時,有哪個孩子會說「我必須去迪士尼樂園」(I have to go to Disneyland)?大多數的人可能會大聲歡呼,並說「哇,我可以去迪士尼樂園了!」(I get to go to Disneyland)這種興奮的表現用法就是「IGet To~」,意思是你很幸運,有機會可以做那件事。
延伸閱讀:
上班好煩⋯再撐一下就過了?醫揭密:不想上班時「這樣做」最有用
我終於可以去上班了
回想起來,我也曾有過這種經驗。身為兒童精神科醫師兼教授,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喜歡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讓我覺得有價,但並不是每天都令人感到快樂。我的病人中,有不少人病情嚴重,導致治療成效不佳,所以我常常覺得力不從心。
再加上,我們搬到了一個離我和丈夫工作地點都差不多遠的地方,光是開車上下班就需要1個多小時,下班回到家後,精疲力盡的我只想一直躺著休息。早上起床後我經常感到疲憊,必須拖著沉重的身體出門,這不禁讓我感到懊惱,「我該辭掉這裡的工作,改去更近的地方上班嗎?」
後來我突然開始感到身體不適,許多症狀像龍捲風般襲來,短短2、3個月內,我不但難以久坐,甚至連自己吃飯都有困難,最後我不得不請長假,回到韓國讓媽媽照顧我。媽媽會為我煮好飯菜,我勉強起身吃飯,明明只是短暫坐起來吃飯而已,卻覺得頭暈目眩,必須馬上躺回去。媽媽也必須幫我洗澡,為我準備內衣和襪子。
我的人生突然烏雲罩頂,連能否好好正常生活都令我感到擔心,更別說要好好當一名醫生了。在精神科,醫病關係通常比其他科別來得更緊密,因為病人表露出別人看不到的內心世界,其對象正是精神科醫生。當我突然請長假離開時,眼前浮現了為此感到不知所措的病人們的臉孔,而我就像是將孩子留在岸邊的媽媽,內心感到愧疚且充滿罪惡感。
因此,儘管生病,我依然專心努力讓身體復元,想盡快回到美國,再次替病人看診;即使當時正值嚴冬,我還是每天早上套上好幾件衣服,咬緊牙關出門運動。休息將近1年的時間,我受到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也在醫院接受重症治療。雖然痊癒並不容易,但是症狀總算一點一滴好轉了。
當我感覺身體稍微好一點後,我馬上決定要回去工作。雖然我的主治醫生認為當時還太勉強,但我再也無法無視我對病人與同事的責任感,甚至覺得如果沒辦法工作,「我」存在的意義似乎就蕩然無存了;後來,我決定1星期先工作3天就好,就這樣回到美國了。
重回職場的第一天,我沒有力氣開車,是由先生載我一程。進入市中心後,車子一開上高架道路,巴爾的摩(Baltimore)的城市全景開始映入眼簾,以前明明看起來不怎麼樣的景色,那天卻讓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終於可以去上班了!」(Finally, I get to go to work !)
這是我第一次在上班途中如此感動,以前經常想著「唉,今天又要去上班了喔?真希望今天可以休息一天⋯⋯」,當我將「I Have To」轉換成「I Get To」後,走在同一條路上的我,心境也有了180度的轉變,從想要逃避的心態,轉變為感激的心態。即便是現在,當我回想起那一刻,仍然會感到一陣鼻酸。
魔法咒語讓事情變有趣
後來,我因為健康因素,不得不徹底放棄甘迺迪克里格研究所(Kennedy Krieger Institute)的診療工作,目前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教授,負責授課與教導學生的職責。由於多了更多時間可以投資自己,於是我開始上私人教練體能訓練。每當我快喘不過氣來時,教練總是會叫我「再做一下」。
爬樓梯明明已經累得再也爬不了,但教練偏偏在那一刻叫我再爬一次,那時我便唸了從鄰居身上學到的魔法咒語,不說「我必須再做一次」(I have to do one more time.),而是說「我可以再做一次!」(I get to do one more time.)對我來說,曾有一段時間連站立、走路都困難不已,更別說爬樓梯了,但現在爬樓梯竟「能再爬一次」,多麼激勵人心啊!
我揚起嘴角,露出一抹微笑,一邊喊著「I get to do one more time !」一邊跑上樓梯。魔法真的顯現了,最後一次爬樓梯不再像以前那樣累人,而且我爬得更快樂,原本勉強擠出的微笑,變成了來自欣慰與感激的真誠微笑。
如果你現在正面臨必須做但不想做的事,請一定要試試看這個魔法咒語。一旦你下定決心要這麼做,千萬別說「I have to do it.」,勉強自己去做,而是要唸出咒語:「I get to do it !」別忘了,要稍微揚起嘴角,露出你的微笑,就像有魔法一樣,試著感受一下心情好轉的感覺。
一定會有人說:「騙人,什麼魔法嘛⋯⋯這樣做哪有什麼不同!」還記得前面學到的精神科醫師們的商業機密嗎?那時提到,情緒和行為會根據你的想法而改變,而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早已透過諸多研究與實驗得到證實,因此請帶著微笑唸出魔法咒語「I get to do it」。
「我可以去上班呢!」「我可以照顧孩子呢!」「我可以去上學呢!」同時觀察自己的情緒是如何改變的,你將會親身體驗到憤怒、壓抑的情緒平靜下來,並產生感恩的心的神奇魔力。
(本文摘自/核心思維,喚醒你的內在力量: 33個心靈強化練習,告別焦慮&調適壓力,培養積極心態!/大好書屋)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