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就會找到最佳伴侶?專家列「相親最佳次數公式」讓你成功脫魯

27歲就會找到最佳伴侶?專家列「相親最佳次數公式」讓你成功脫魯

2025/9/24
如今,未婚大齡族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想透過相親來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究竟相親幾次才會找到最佳伴侶?曾任大韓民國OECD政策中心租稅本部長、現任UNIST(蔚山科學技術院)教授趙源敬於《剁手指也買不停的情緒經濟學》一書中,運用行為經濟學來解析當今的消費者處境與市場脈動,幫助讀者迴避消費陷阱與投資騙局,更會指引邁向富裕道路的方向。以下為原書摘文:

相親100次後,空虛寂寞的男性也會發牢騷。「今年就這樣過去了,身旁的大家都要我放低標準,但是我的眼光並不高,到底還要相親幾次才能找到人生中的另一半呢?」如果你也單身,聽到這些話想必能感同身受。當今,大街上依舊擠滿在某處為尋求愛而徘徊的人。

然而,放棄戀愛、結婚、生育3件事的「三拋世代」,他們那憂鬱的面容也隨處可見。只是尋找心愛之人乃人類本性,正因如此,經濟學也在研究幫助放棄愛情者來尋找伴侶的方法,相關學者和書籍也順勢登場。

延伸閱讀:
年紀到了就是要結婚?女性的單身焦慮:父權社會要你自以為「不合格」

第幾次相親能找到最佳伴侶?

在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保羅.歐耶爾(Paul Oyer)的《交友網站學到的10 堂經濟學》(Everything I ever needed to know about economics I learned from online dating)一書中,以搜尋理論、訊號理論、逆向選擇、空口說白話、統計歧視、稠密市場與網路外部性效果等概念,說明在交友網站上尋找另一半的過程。

若不知道找尋天生緣分到底需要多久時間,那麼開始搜尋的人必須要做什麼樣的決定呢?無論是1年、5年,亦或是10年,鍥而不捨尋找最佳對象會是無意義的行為嗎?

在我們身旁經常能看見充滿魅力卻沒另一半的人,或具備優秀經歷的求職者卻找不到工作的情況。此外,好房子賣不出去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其中又有何原因?為了尋找完美伴侶、工作或房子,需求者和供應者都沒辦法無限制的花費時間與金錢。

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看,如果以金錢和時間來衡量,效果反而會降低。因此,出現所謂「大齡男子/女子」,也出現了自願失業者,當然如果在搜尋過程中感受到效果,持續相親,在飯店大廳徘徊也無妨,不過總不能毫不在意金錢來過一輩子吧?

暫且先回到數學時間,利用組合和機率來計算一下在第幾次相親會遇到最滿意對象。在這個計算中需要先設定兩個前提條件。前提1,相親當事者知道現在相親的對象與以前的對象,哪位更好;前提2,之前見過的相親對象無法再連絡。此時相親100次的男人會回想起過去,頓悟當時那個人才是最好的,並為此後悔不已。但他究竟要到第幾位相親,才會覺得對象是最滿意的呢?

以上述兩個前提為基礎計算,初次相親成為最佳人選的機率為1%,第2次相親為最佳人選的機率為5%,第3次相親為最佳人選的機率會漸漸提高至8%。但這並不是說和許多人相親,到最後都是不好的意思。第100次成為最佳人選的機率和第1次幾乎都只有1%左右。那麼究竟在第幾次相親能找到最佳伴侶呢?此時,前面提到的37%法則就會派上用場。

延伸閱讀:
年輕人不婚不生又怎樣?現代女性不婚「5大原因」:大齡單身也很好

27~28歲就會找到滿意人選

用公式計算的話,第37次成為最佳人選的機率最高。相親100次的人並不常見,所以回想相親10次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第3次見面的人,會以39.9%的機率成為最佳人選。37%法則有助於避免犯下人生中的各種愚昧錯誤。

舉例來說,在選擇房子或二手車時,一直只顧著看,並認為「無論怎樣,以前看過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回頭去找時,已經賣出去的可能性很高。尋找結婚對象的情況亦同。因為期待某天會出現自己的最佳理想人選而錯過結婚,或者事後才意識到分手的舊戀人,才是最佳伴侶這件事,這種後悔的事情在日常經常發生。

此原理是美國數學家約翰.畢林漢(John Billingham)的論文〈親吻青蛙:數學家約會指南〉(Kissing the frog: A mathematician's guide to mating,暫譯)中計算出的。為了顯示當他和N人約會時,應該在第M次見面時停止約會而得到的公式。

以此公式,他透過統計證明,隨著N的數值增加,代表最佳機率的P(M,N)收斂值落在0.37。舉例來說,如果N為1,000(即總數1,000位對象),那麼最佳次數M則為368。根據此法則,如果一輩子有50位相親對象,最好先見到18~19位,確定自己的伴侶標準後,接下來如果有符合條件的人,就別猶豫,決定是「這個人」會比較恰當。

image

當然也可以不以次數,改以時間為基準。如果適婚年齡設定在20~40歲,那27~28歲左右遇見的滿意人選,就最有可能成為最佳伴侶。

「37%法則」亦說明韓國俗語「長考出惡手」(想太多反而失手)是有數學根據的。改編自日本作家野島伸司同名小說的韓國連續劇《第101 次求婚》敘述就是第99次相親失敗後,在第100次遇到天命真女的故事。雖然戲劇內容很浪漫,但冷靜來看,在現實生活中請銘記第100次相親出現理想人選的可能性只有1%。

(本文摘自/剁手指也買不停的情緒經濟學: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大師,鐵證背書!克服暗地支配投資、購物、虛榮錯覺的「動物本能」,活用「有限理性」避險與獲利/方言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