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陷入「情緒風暴」怎麼辦?醫教3方法化解:別再想當「完美父母」

孩子陷入「情緒風暴」怎麼辦?醫教3方法化解:別再想當「完美父母」

2025/9/4(2025/9/4 16:21更新)
暑假過後,湧現一批青少年前來身心科就診,有些青少年暑假期間乏人管理,像脫韁野馬般失序,不只頂撞父母甚至以生命威脅,這些青少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又該如何協助他們走過不卡關?精神科醫師指出,青春期是身心劇烈變化的關鍵時期,而青少年的情緒風暴不能只靠他們自己面對,這不只是個人成長的問題,還需要社會共同關注。

青少年情緒風暴3原因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銀光學苑主任袁瑋指出,在台灣,自殺死亡常為10大死因之一,在全人口中,自殺死亡從2010年開始便已退出前10大死因,但在15~24歲年輕族群死因中,卻始終佔據死亡原因的前3名,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正在掙扎的年輕生命。

為什麼青少年特別容易「情緒風暴」?任袁瑋表示,青春期是身心劇烈變化的關鍵時期;生理上,荷爾蒙的大幅波動直接影響情緒穩定;心理上,青少年正經歷自我認同矛盾;環境上,家庭與社會都會影響青少年。

  • 生理:青春期開始時,大腦的邊緣系統會變得更容易興奮,而負責衝動控制和決策的前額葉皮質尚未成熟,導致情緒容易失控。
  • 心理:青春期忽冷忽熱的同儕關係,加上社群媒體上無止盡的比較,讓人陷入身分認同的焦慮;一方面渴望獨立,一方面又想被保護,內心矛盾不斷交織。
  • 環境:家庭內或社會上的變化都會影響到青少年,這個時期開始有許多想法,卻未必能被聽見,這種受到影響卻無力改變的狀況容易引起困惑、無力、挫折等感受。但對於尋求專業協助,社會普遍仍有污名化的擔憂。

延伸閱讀:
童年創傷影響一輩子!阿德勒專家揭父母「1舉動」孩子長大後易焦慮

情緒問題需要早期介入

袁瑋表示,「他長大就會好了吧?」是許多家長面對青少年情緒問題時常有的想法。事實上,這樣的心態可能會延誤心理健康的介入時機。

研究顯示,青春期的心理問題若沒有妥善處理,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許多成年人在職場、婚姻反覆經歷相同的痛苦,都是源自於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相反地,青春期學會面對情緒、尋求協助的孩子,往往展現出驚人的韌性,因此早期介入很重要。

延伸閱讀:
孩子不想讀書,成績不好要逼嗎?國小老師教「1招」給孩子多點動力

3大方法解決情緒風暴

袁瑋指出,青少年的情緒風暴不能只靠他們自己面對,這不只是個人成長的問題,還需要社會共同關注。以下提供3大方法,從制度、個人到家庭,找出因應之道。

政府能做什麼?

  • 轉介、求助系統要順暢:台北市1999轉8858諮詢專線、衛福部24小時「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提供青少年諮詢,各學校也有諮商輔導中心,目前衛福部也提供15~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民眾,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 全民心理教育與推廣身心健康:從小培養心理健康觀念,特別是成人的壓力管理、溝通方式與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會深深影響孩子。
  • 注意媒體影響力:媒體對形塑對世界和自我觀念、同儕認同的青少年,有不小影響力,政府無法干涉媒體,但可以引導或引進傳達包容、獨立思考的內容。

年輕人自己能做什麼?

  • 善用資源:這一代年輕人比父母更重視心理健康,這是好事。學校輔導室、身心科門診、心理諮商所,還有許多優質podcast、網路資源或書籍,都是很好的選擇。
  • 尋找榜樣:如果覺得大人不理解,不妨找值得信任的前輩,他們可能有過相似的經歷。
  • 學會和家人溝通:選擇大家都不忙的時候談心裡話,也要理解父母可能需要時間消化,他們那個年代沒有心理健康的概念,多給彼此一些耐心。

家人能做什麼?

  • 理解與接納:荷爾蒙與大腦發展的變化會讓孩子顯得矛盾或叛逆,試著從他們的觀點理解,不要急著教他正確的想法。
  • 培養關係:當聽到意外的想法時,不要馬上否決,保持好奇心試著理解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或讓他們試著以不同角色可能會如何去想同一件事,訓練孩子分析和同理的能力。 
  • 尊重與支持:尊重未必代表認同,而是接納孩子有不同想法。同理他們的感受,這樣他們才能信任你是可以開口的後盾。
  • 不要害怕專業協助:常遇到家人阻礙青少年看身心科,深怕依賴藥物,但小問題不處理可能變成大問題,除了開藥,個別心理或家庭諮商都很有幫助。

袁瑋表示,青少年是處於充滿矛盾與變化的階段,只要孩子能感受到「自在與人相處」、「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對生活有掌控感」,性格就會往正向發展,也讓情緒更加平穩,做事也更認真負責。

袁瑋補充,最重要的是,父母不需要成為完美父母,「夠好的父母」就已經足夠。家長也要照顧自己,因為身心健康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與最大的祝福。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