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教你1招「掌握主導權」先讓對方把話說完
居下風也要讓對方說完話
大家都希望對方能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對吧?我想一定是如此,因為我也一樣。希望別人認可自己的觀點與意見,以及表現出的行為舉止,是人天生的需求。這也表示,交涉對象同樣擁有這種需求。
第1章曾說明「互惠原則」,是當一個人接受對方的好意與服務後,自然也會想回報的心理效應。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就應該先聽聽對方在想些什麼,並回以積極的反應與善意的言辭。
建議可以利用第聆聽技巧,先傾聽對方說話,並表示理解他的意見:「啊,原來如此!」「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原因啊!」先不去談是否同意對方期望的條件,而是要先以同理心,接受對方的心情和想法。
延伸閱讀:
好好說話很難嗎?研究揭「認同威脅」不利於溝通:8成人會不歡而散
當對方覺得你接受了他,自然也會信賴你,並理解、尊重你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在說服對方接受我方的意見前,先聽對方怎麼想,也是表現餘裕的態度。甚至可以說,光是利用這種態度,就能讓你掌握主導權。
說到這裡,一定有人會問:「是因為在金錢方面較寬裕,才做得到吧?」或者問:「只有在權力平衡中占上風的時候,才適用吧?」當你的金錢條件較寬裕,或是在權力關係中占上風,的確比較容易傾聽對方的想法。
可是這樣的態度,最好不要和金錢多寡、年齡大小、地位高低等劃上等號比較好。就算你手頭比較緊,或者是處於不利的狀況、沒有立場,建議最好也先聽對方怎麼說。因為當人們面對願意聆聽自己說話的人時,也會願意聆聽對方說話,這無關乎是否有利或上下關係。
不過,我希望大家注意一點,就是勉強裝出餘裕的態度反而不利。當狀況明顯不利於自己時,或者在權力關係中地位實在太低時,如果還裝出這種態度,只會讓人覺得你在硬撐、死要面子。我想說的是,建議了解自己的狀況,逐步接受,而且要優先聆聽對方的想法和意見。
延伸閱讀:
讓對方產生共鳴的傾聽技巧!心理師揭「3大核心」先重複對方說的話
好的交涉「聽8成、說2成」
你能記住交涉的全部對話或對方說過的話嗎?想必不可能記得一清二楚吧。那麼,你能理解對方的所有發言嗎?我想應該也不太可能。特別是遇上話特別多、特別冗長,或是說話內容太瑣碎的人,往往聽到一半就讓人注意力渙散,根本記不住。
抄筆記也有極限,就算把對話或交涉內容全部錄音下來,我想應該也沒有幾個人,會事後仔細重聽錄音內容。這也表示,如果只顧著完整傳達想說的事而喋喋不休,根本無法讓對方徹底理解,也不可能全部記住。
想必大家應該知道,可以從「麥拉賓法則」(the rule of Mehrabian)來說明這個現象。
麥拉賓法則是心理學的法則之一,提到人與人溝通時,是透過語言訊息(Verbal)、聽覺訊息(Vocal)、視覺訊息(Visual)等評斷對方。而且3種資訊影響判斷的比重,分別是語言占7%、聽覺占38%、視覺占55%。
如果交涉對象如同這個法則,以相同的訊息比重來評斷你,那麼顯而易見的,不管你話說得再多,效果也沒多好。反之,如果你能貫徹別說太多話,展現出傾聽的態度,對方自然會看到你願意聆聽他人說話的誠懇,而對你產生好印象。
而且,如果對方被想法、意見、條件都迥異於自己的對象(你),鉅細靡遺的指正該怎麼做才對的話,也只會覺得煩而已。即便他一開始想理解,也不容易聽進耳裡,有時還會顯得心不在焉。這是因為人們對於不感興趣、不喜歡的事,都會下意識的排斥。
此時,雖然有人會認為或許該謙虛一點,以真誠的態度、聆聽他人的意見和條件,可是這種「應該論」、「必須論」只會害苦自己和周遭的人,不會有什麼效果。反倒是你,只要別說太多話、適當就好,並持續傾聽對方說明,那麼就算你不去說服對方,他也會有所察覺。
這麼一來,交涉對象自然會取捨,並調整內心的想法和條件,達到你可以接受的範圍,然後他也會盡他所能,接受你的意見和期望。
這才真正可說是「不勞而獲」,就算不說個不停,只要能讓對方理解,只要你多傾聽他說話,對方也比較願意接受你的意見。請各位在交涉時,務必嘗試看看「聽8成、說2成」。
(本文摘自/個性不強勢的交涉術:嘴笨、怯弱,怎麼交涉不吃虧?處理1,500件以上訴訟案子的不強勢大律師,天天在用的技巧。/大是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