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之間應該AA制嗎?心理師揭正反意見:追求的並不是「錢」本身

伴侶之間應該AA制嗎?心理師揭正反意見:追求的並不是「錢」本身

2025/9/8(2025/9/8 14:57更新)
伴侶之間應該AA制嗎?AA制在交往中引發了許多討論,是指在約會中雙方事先約定平攤費用。然而,對於情侶來說,AA制的選擇往往涉及性別角色的期待與情感的互動。《優活健康網》特摘大心診所資深心理師王家齊所撰寫此文,探討「為什麼談錢,這麼容易傷感情?」因為我們談的,從來不只是錢。

伴侶之間應該AA制嗎?

你贊成伴侶之間應該要AA制(各自分擔開銷)嗎?

支持者認為:成年人本來就該經濟獨立,吃喝玩樂的支出一人一半,誰也不欠誰,這才是真正的公平。但反對者會說:有時也不是想占便宜,只是當對方拿出收據,一筆一筆核對,連20塊零頭都不放過⋯⋯那股「比國稅局還認真」的態度,讓人瞬間心寒。

延伸閱讀:
賠錢沒關係,錢再賺就有了?施昇輝揭「第三人生的投資」絕對不能賠

看對方這樣斤斤計較,心情馬上冷掉。於是,有些情侶發展出「改良版AA制」:不再精算一人一半,而是輪流請客——這次你出,下次我來,錢不一定要分得剛剛好,但彼此的心意要對得上。

其實,就像青菜蘿蔔各有所好,AA與否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但看到這裡的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2個成年人,會為了區區「20塊」吵起來?

說真的,你打工1個小時的薪水都不只20塊了。但許多情侶卻能為了這筆小錢吵上2個小時。如果用基本工資來算,兩人總共損失了至少760元。一點都不划算!但這種事,卻一再上演。因為他們吵的,從來不只是錢——而是金錢背後的輸贏感、被照顧的渴望,以及對關係安全的試探。

延伸閱讀:
夫妻談錢傷感情?AA制就是不夠愛?夫妻「5招談錢」避免婚姻地雷

金錢的3大意義

金錢的第1個意義,是安全感。畢竟,「沒錢會死」不只是一句口號。有錢,你才能租房子、買衣服、吃三餐,進一步還能看病、買保險,替未來的不確定買一點保障。

行為經濟學指出,人對「損失」特別敏感。股票下跌的「痛」要比上漲帶來的「爽」遠高出兩倍以上。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跟你借錢時總是十萬火急,但真的要還錢,卻能拖就拖。借錢時,是命懸一線;有錢後,命暫時保住,還不還錢就沒那麼急了。對有些人來說,要錢,就是要命。這不是誇張的說法,而是他內心深處對「窮」的恐懼投射。

金錢的第2個意義,是影響力。一個人想要實現夢想、推動計畫、達成目標,幾乎都離不開「金主」的支持。網路上曾流行一句戲謔語:「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講的是一種現象:年長富裕的女性包養年輕男子,讓他不必再為生計奔波,而他的「專業」,也就從工作賺錢,轉向取悅金主。

這,說的正是金錢所帶來的影響力。出錢的人,不一定話語權最大,但他若一抽手、不再資助,就可能讓人失去資源、計畫停擺,甚至動搖原本堅守的原則與底線。因為,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沒錢,不只做不了事,甚至會活不下去。

金錢的第3個意義,是滋養。滋養的反面,則是匱乏。多數人追求的,其實不是「錢」本身,而是那些能用錢換來的好東西:房子代表家的歸屬感、車子象徵自由的移動力、教育帶來孩子的成長、美食則是生活的享受。

所以,有錢與否,也代表一個人是否擁有「選擇權」,能不能替自己打造理想的生活了。畢竟,所有的滋養都需要資源來支撐。而在資本社會裡,金錢便是最普遍、最有效的資源形式。

同時,「有錢」帶來的豐盛感,也會延伸到人際關係中。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夠滿足、有餘裕,自然更有心力照顧別人。就像電影《寄生上流》裡那句經典台詞:「如果我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這不是說沒錢的人就注定不善良,而是提醒我們:所謂的善,往往是建立在不被生活追著跑的前提下,才有餘力發生的。

說到這裡,你也許就懂了:「為什麼談錢,這麼容易傷感情?」因為我們談的,從來不只是錢,而是金錢背後的——生存焦慮、控制的張力,以及能不能彼此滋養的渴望。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聊聊心裡事】金錢的意義 為什麼談錢容易傷感情?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