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最安全的運動?專家揭「7種錯誤走法」:每一步都傷膝蓋

「走路」是最安全的運動?專家揭「7種錯誤走法」:每一步都傷膝蓋

2025/9/1
走路是最簡單、最安全的有氧運動之一,不但有助於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幫助控制體重與穩定情緒。然而,許多人雖然天天在走路,卻因為姿勢不正確或習慣單側用力,長期下來反而對膝蓋、髖關節、腳踝造成過度壓力,增加退化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或腰痠背痛等問題的風險。

專家提醒,正確的走路方式應注意抬頭挺胸、核心出力、腳跟著地、腳尖推進,並搭配合適的鞋子與步頻。唯有正確走路,才能真正走出健康、避免走出傷害。以下是常見錯誤走路姿勢,與改正建議:

延伸閱讀:
走路「把腳伸直」竟害你越走越累?專家揭「正確走路法」調整1步驟

錯誤1:走路駝背或身體後仰

問題:姿勢不正讓身體失去平衡,壓力集中在下背與膝蓋。
正確做法:抬頭挺胸,脊椎呈一直線,目光平視前方約3~9公尺左右。肩膀放鬆、下巴微收、腹部微收。

延伸閱讀:
風靡全球「北歐式健走」比走路更健康!一次看懂適合族群、注意事項

錯誤2:手臂擺動幅度過大或方向不對

問題:手臂亂晃會浪費能量、使身體不穩,甚至容易拉傷。
正確做法:手肘彎曲約90度,貼近身體,前後自然擺動。不要擺得太高(超過胸口)或向外展開。

錯誤3:步伐太大(過度跨步)

問題:腳跟過度往前伸像在踩煞車,會拖慢速度、增加膝蓋壓力。
正確做法:步伐自然、不需刻意跨大。腳跟輕落地、順勢由腳掌滾動至腳尖離地。

錯誤4:腳步太重、聲音太響

問題:踩地過重會讓衝擊力回傳到關節,增加足底、膝蓋負擔。
正確做法:讓腳步輕柔、有彈性。從腳跟輕觸地面,再自然推進,不應有「跺腳」聲。

錯誤5:帶太多裝備或手拿重物

問題:手持重物會影響擺臂與身體平衡,增加受傷機率。
正確做法:避免手拿啞鈴或水瓶走路。可選用背包或腰包,攜帶必要物品如水、手機即可。

錯誤6:沒做暖身或收操

問題:直接快走容易拉傷、心跳驟升;走完突然停下也可能頭暈、肌肉痠痛。
正確做法:

  • 熱身:前5分鐘慢走,讓身體暖開。
  • 收操:走完後再慢走5–10分鐘,並伸展小腿、腿後肌、髖部與脊椎。

錯誤7:總走同一條路,走到沒感覺

問題:容易失去新鮮感與動力,久了難以持續。
正確做法:

  • 嘗試新路線(如公園、步道、緩坡)。
  • 加入間歇走法:如快走30秒、慢走90秒。
  • 每週安排一次長距離挑戰(可逐步增加距離5%)。

除了走路姿勢要正確,一些小細節也值得注意。例如走超過15分鐘就應補充水分,特別是在天氣炎熱或快走時,更應定時補水,避免身體脫水或疲勞。

同時,也別忘了安排休息日。如果天天長時間走路,反而可能讓身體過勞、增加受傷風險。每週休息1~2天,有助於恢復體力,也能提升下一次的表現。

走路雖然是最簡單的運動之一,但錯誤姿勢可能帶來膝蓋、足踝或下背的慢性負擔。只要掌握正確步伐、擺臂與站姿,加上暖身、收操與適當裝備,就能讓每一次步行更健康、更有效。

(本文獲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為:別再以為走路最安全!專家揭7種錯誤走法:當心越走越傷膝蓋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元氣網提供最即時的健康醫療新知、專業醫療解析以及多元豐富的健康內容,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