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轉骨」好時機!中醫揭「特調轉骨方」還能改善便祕、過敏
翰鳴堂中醫診所醫師吳文誠表示,秋季養生首重養肺,因為在這個時間點,季節正從酷熱難耐的夏季,漸漸轉往乾燥涼爽的秋天。值此過渡季節,夏季的「暑溼」和秋天的「秋燥」混雜,早晚高溫外,日夜溫差又大,對人們的呼吸道、皮膚挑戰極大。
另外,立秋介於節氣上「由陽入陰」的起點,升發的陽氣,至此開始漸漸收斂,也因此,在這個時間進補,較不易上火或發炎,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尤為重要。
延伸閱讀:
立秋後「體內濕氣重」恐影響呼吸道、脾胃!中醫建議「2穴道」改善
秋燥乾癢多吃白色食物
吳文誠認為,秋季主導的主要病機是外感六淫中的「燥」,又名秋燥,容易侵襲如口鼻、咽喉、皮膚,而產生咳嗽、喉嚨發癢、異物感、皮膚乾等症狀。這些症狀,在新冠後遺症、呼吸道病毒感染後遺症、過敏、慢性咽喉炎的患者身上,更為常見。
在病毒感染發炎後,呼吸道會處在水分流失、耗傷津液的狀態,若未休息調養至完全康復,便容易因為節氣的影響而復發,加重原有症狀。
針對此類患者,吳文誠建議,食療上可以「養陰」的白色食物為主,如百合、白蘿蔔、蓮藕、水梨、白木耳、山藥等,並且避免吃容易上火、辛香料過重的鹹酥口味與蔥薑類料理等,才能康復得更完整、更徹底。
延伸閱讀:
有食譜》秋季「南瓜燉飯」電子鍋3步驟教你做!顧胃、護眼兼改善秋燥
立秋是轉骨好時節
吳文誠認為,春秋兩季正屬陰陽轉換的時期,又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在秋季適時的進補、增重,能讓青少年在來年順利轉骨、更有長高的本錢。
在每年立秋至秋分(約8月7日至9月22日)這段黃金時期,若能在常見的健脾、益氣、補腎的藥材之外,再適當加入如紫苑、杏仁、桔梗等「宣肺」藥材於轉骨方中,能為來年春夏的身高增長「最大化」創造更多空間。
尤其是素有呼吸道過敏、皮膚、便祕、痘痘困擾的兒少,這樣的治療不只針對症狀,在節氣的助力推動下,也提高了「根治」的機率。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立秋首重潤肺養陰 吃白色食物防秋燥)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