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IQ都輸給它!專家揭「逆境商數AQ」4大好處:不怕被時代淘汰

EQ、IQ都輸給它!專家揭「逆境商數AQ」4大好處:不怕被時代淘汰

2025/4/28
你有高AQ嗎?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AQ)是評估一個人處理壓力或是挫折的能力,如今已成為比智商(IQ)、情商(EQ)更受頂尖企業與領導者青睞的能力。語言學家和經濟心理學家卡爾.諾頓(Carl Naughton)於《AQ逆境商數》一書中,分享訓練逆境商數的技巧,幫助讀者有效培養新習慣和行為。以下為原書摘文:

高AQ能帶來更多創意

適應力主要體現在我們能夠有創意地解決問題,並以創新的方式應對各種情況。創意是適應力最純粹的形式,正是我們的適應力幫助我們設計解決方案。人格心理學家一直在探討究竟是什麼造就出具有創意的人格,但直到現在才揭示出真正可靠的結果。

克萊格.華萊士(Craig Wallace)等人(2016年) 觀察到,除了對新經驗的開放性之外,所謂的「調節焦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是我們人類摸索解決方案的方式,我們既可以全力以赴,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來做事,也可以抱著「小心駛得萬年船」的心態行事,也就是以預防為主。差別在於是否願意冒險,而這正是AQ的核心所在。

為了更深入了解這一點,研究人員邀請了電氣和管道業兩家公司的346名員工,他們被分為75個工作小組,分別由75名不同的主管負責。雖然這類行業可能不大需要創新,但經常尋求更高效且更環保的方法。

在3個月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對這些小組進行追蹤調查,其中有2人小組,也有18人小組。結果發現,願意為實現目標而承擔風險的意願,與創意成果之間有明顯的關聯性。簡言之,AQ愈高,創意愈多,但是關鍵不僅僅是蒐集創意而已。

延伸閱讀:
學會「刻意拖延」竟有好處?時間管理專家揭密:反讓工作效率變高

高AQ減少對新事物的恐懼

2014年,鷹山諮詢公司(Eagle Hill)對1000人進行調查,了解他們應對變化的能力:70%的人表示,變化讓他們感到不安和緊張,因為變化要求太多靈活性。然而奇怪的是,在許多情況下,變化本身並不是問題所在,壓力是源自與工作環境變化有關的不確定性。

因此,克莉絲汀.庫倫(Kristin Cullen)等人在研究職業變化的影響時,探討了適應力與我們如何應對不確定性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研究對象是一間配送中心的500名員工。

由於一直在追求流程優化,變化已是家常便飯,每天都有手腕掃描器、擴增實境眼鏡等等,所有你想得到的自動化類型他們都在嘗試。「沒有什麼是不變的」,這不是廣告標語,而是日常經驗。無怪乎員工會在訪談中抱怨:「公司的期望愈來愈高」、「工作愈來愈複雜」。

恐懼和不確定性經常被提及,儘管不確定性嚴格來說不是一種感受。研究小組觀察到,AQ較低的人更容易提及這些擔憂,而適應力愈強的人,在事態難以預料的不確定情況下更能夠保持行動力。值得注意的是,適應力強的人能夠以全新視角看待變化,並擴大行動範圍。他側重於重新調整自己,以應對或預測不確定的條件和情況,而這種重新定位明確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美洛娜.奇拉恩(Melrona Kirrane)等人(2016年)指出:個人對變化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用的心理資源所影響。基於這層關聯性,珍.帕倫特(Jane D. Parent)在2006年的論文中得出一個奇特的結論。她認為,適應新事物和新變化不僅包括克服變化,還包括在變化中茁壯成長。

總的來說,她認為有4種適應策略:「潛水者」(Diver)在變化之後無法再發揮作用而沉沒;「倖存者」(Survivor)雖然能應對新事物,但工作水準低於變化之前;「復甦者」(Reviver)可以從變化造成的混亂中恢復過來,工作水準和變化之前相同;最後是「茁壯者」(Thriver),其工作水準比變化之前更高。「茁壯者」也擁有最高的AQ。

image

 2021年,我們和幾位同事進一步研究了AQ和我們改變意願之間的關連,以及是否可以用AQ來預測這種改變意願。我們使用了德文版的AQ測試量表和已使用多年的改變量表來測量人們對改變的厭惡程度,結果顯示,個人AQ的提高,會使對改變的厭惡程度降低42%。這一結果相當令人驚訝,因為一般會認為,改變意願涉及的影響因素應該比AQ的3個面向更多。

我們不應低估這一結果的重要性,因為在21世紀,組織成員的改變意願是組織保持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它被視為鼓勵組織成員支持轉變計畫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支持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對組織改變的態度。

延伸閱讀:
工作好幾年了⋯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10問題」找到職場天賦

高AQ有更高的工作滿意度

人們對工作滿意度的科學調查,其中包含一個問題:「你對工作的滿意度如何?」克莉絲汀.L.多爾比爾(Christyn L. Dolbier)和她的同事在2005年再次驗證了這個問題。

我們的「工作滿意度」是取決於我們過去的經驗和現在的印象,並且會反過來影響我們對工作的期望。滿意度反映了實際結果與期望值的吻合程度,它當然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工作本身、薪資、發展機會、管理風格、同事、角色清晰度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也受到個人信念、價值觀和核心能力等因素的影響。

我們能在有限的程度上觀察到這一點,透過一些可觀察的結果。例如,這些行為可以提高生產率、減少員工流動率,甚至提高客戶滿意度。勞動研究者麥克.索尼(Michael Sony)和南達庫馬爾.梅寇斯(Nanda kumar Mekoth)收集了能源業517名第一線員工的調查結果。他們發現,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存在高度正相關。

在艱鉅的任務和死線帶來的緊繃氣氛下保持鎮定,同時控制挫敗感和疲憊感,這就是高AQ人士的特點。羅伯特.普洛哈特(Robert Ployhart)和保羅.布里斯(Paul Bliese)(2000年)證實了這一點,並強調這些人即使在壓力極大的情況下依然神色自若,不會對緊張的消息反應過度。哪怕行事曆滿檔,他們也有本事處之泰然,並能善用自己的正面情緒。因此在瞬息萬變的情況下,他們更為從容,並能較放鬆地執行任務。

適應性績效為什麼重要?

幾乎每個組織的規章都寫著:「要求員工具備適應性績效」。這是什麼?為什麼它很重要?適應性績效就是要求我們不僅能夠適應,而且能夠持續將我們的表現適應新的要求。

目前的研究將我們的工作績效分為4類:任務績效、情境績效或組織公民行為、反生產力工作行為和退卻行為。伊蓮.普拉科斯(Elaine Pulakos)等人(2000年)希望將適應性績效增加進來,以解釋21世紀的績效表現。因為適應性績效總結了我們未曾科學地思考過的事情,它的重點在於獲得新技能,而舊有的任務績效和情境績效,反映的是展現這些技能的行為。

主要的區別在於我們的行為有所改變。首先,適應性績效是一種我們對外部變化的反應,如果我們做慣了的工作突然出現新要求,而我們必須滿足這些要求,但我們的反應卻是:「我不是被請來做這個的」,你大概就會理解:這關係到我們的適應性績效和接受要求的適應力。

處理緊急情況、承受巨大壓力、有創意地解決問題、處理不可預測的意外、掌握不熟悉的任務,以及運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時,這種適應性績效的優勢最為明顯。這些都是大多數人每天要面對的挑戰。適應力反映了我們在這方面的表現。而在這些方面表現優異的人通常也具有相當高的適應力。普拉科斯(2009年)針對73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中也觀察到這一點。

很明顯,快速學習和再學習是AQ的核心要素之一。這正是愛倫.博默思海姆(Ellen Bommersheim)所瞄準並投入的商機,她販售這項新技能,更確切地說,她是康百士(Kompass)這家提供新創企業支援的領先公司的總經理。

2020年5月,她驚訝於再也沒有人購買這種知識了,這原本應該是個絕佳時機:整個德國首次進入居家辦公狀態,半數的德國人被要求接受短期工作,IG、臉書和抖音上全是重新設計花園、露臺和閣樓的DIY者。然而人們對知識的渴望顯然沒有在DIY商店瘋狂採購的誘惑力來得大,原因在於,在新冠疫情第一階段開始的短期工作期間,沒有人將時間投資在進修上,因為這遠超出人們的經濟能力,他們寧願做做園藝工作,再靜觀其變。

然後,學手工藝的興致來了:繩結編織、素描、蠟染。這是2020年夏季課程的前三名,我們幾乎看不到為了更好地應對世界或日益擴展的數位化而進修的課程。學習新知的熱情去了哪裡?大多數人似乎不想要補足自己的表現缺口,寧可修剪樹籬。

擁有較高AQ的人,除了修剪樹籬外也能得分。他們樂於學習新途徑和新方法來完成工作,對他們而言,重要的是去除小弱點,而不僅僅是單向地增強既有的優勢,這同時也滿足了他們與時俱進的渴望。

(本文摘自/AQ逆境商數:比IQ、EQ更重要,讓你不被時代淘汰的應變力/堡壘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