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不只吃湯圓!中醫列「5大黑色食物」補腎:黑豆、芝麻都上榜

冬至養生不只吃湯圓!中醫列「5大黑色食物」補腎:黑豆、芝麻都上榜

2023/12/22
今天是冬至,中醫師彭溫雅說,冬至時陰氣最重且即將升陽,可吃一些「溫補」食品,如吃湯圓有糯米可補氣;吃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可補腎;還有多從事快走、慢跑等全身性運動,透過發汗也有助於保暖。

本篇文章目錄

冬至湯圓 滋補養生

彭溫雅說,「冬至」在中醫裡屬於相當重要的節氣,由於這天是一年當中「日照時間最短」的時候,此後,白天才會愈來愈長,也代表陽氣將萌生,因此又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

冬至必吃的湯圓,也是滋補養生的一環,湯圓屬於糯米類食物,有助滋補脾胃、調養身體。除了吃湯圓,不少人也會在冬至當天進補,彭溫雅提醒,每個人體質不同,進補也應根據不同體質,採用不同方法,最好是先徵詢中醫師意見。

例如有慢性肝炎、自體免疫疾病者,或是經常感到口乾、嘴唇紅、舌頭紅到沒有舌苔、有便祕情況的民眾,屬於偏「熱」體質,進補時應少吃薑母鴨等過於燥熱食物,建議改吃四神湯;其中的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和薏仁等都是補脾胃的食材,可溫脾、健胃、補腎、利溼。或吃蜜漬蓮藕、蓮藕茶等,有助活血化瘀。

延伸閱讀:
體內「無名火」怎麼滅? 中醫教「4招」降火氣:試著泡澡搭配1飲品

冬天補腎 多吃黑色食物

冬天注重補腎,可多吃黑豆、黑棗、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號稱「補腎黑五類」的黑色食物。下午茶可以薑茶、肉桂茶、桂圓紅棗茶,取代平日的紅茶與咖啡。至於經常感到肩頸痠痛、關節疼痛的長輩,適合喝些薑茶、枸杞紅棗茶,或吃些湯圓與麻油類補湯,但都不宜貪多。

此外,最適合冬天的運動是快走、慢跑等全身性運動,除了發汗可讓全身舒爽,也可刺激腳底湧泉穴,是腎經的起點,有助保暖;很多人冬天容易手腳冰冷,身體比較弱的人,要特別注意腳底保暖,可早點睡、晚點起,睡前先泡腳(但有嚴重靜脈曲張者不宜),都是冬至養生之道。

延伸閱讀:
有食譜》立冬補冬吃什麼?今年暖冬中醫教你「3道藥膳」改這樣補才對

生活作息  勿比太陽早起

彭溫雅說,平時手腳容易冰冷、體虛民眾,可利用冬至做一些「養氣」的事,例如到戶外踏青、運動等;她也提醒女性朋友,養生應注意腳部保暖,腳是肝經、腎經、脾經起點,其中「腎經」是影響女性經期重要關鍵,建議一定要穿襪子,避免讓下半身受寒,也有助預防經痛。

冬至白天短、夜晚長,彭溫雅提醒,生活作息方面應注意「不要比太陽早起」,最好早上6時以後再起床,衣著方面應特別注意腳部保暖,例如穿保暖的襪子,盡量少穿短裙、短褲,避免讓下半身受寒。

秋冬養陰  少吃生冷食物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古代中醫理論主要發展於黃河流域一帶的中原地區,當地氣候偏乾冷,居民普遍屬於「陽虛」體質,常見症狀包含手腳冰冷、臉色蒼白、有氣無力等,體質虛弱因此較需要進補,也才有「補冬」的傳統。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較為溼熱,加上現代人大多營養充足甚至過剩,不但沒有進補的需求,還常見「痰溼」體質,表示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問題,身體代謝能力不佳,無法順利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過度吃補,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周宗翰說,冬至進補建議以「平補」或「涼補」的滋陰潤燥食物取代,例如大白菜、白蘿蔔、豆腐、木耳、南瓜、馬鈴薯等,以符合「秋冬養陰」原則,並少吃生冷食物,以達健康養生效果。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冬至吃湯圓補脾胃 多做發汗運動保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