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

急診不等於馬上醫療 亂掛反耽誤重症

急診不等於馬上醫療 亂掛反耽誤重症#急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農曆春節連續9天長假,因應大型醫院急診量可能達到高峯造成壅塞,影響重症病人照護,健保局資訊網站提供查詢醫院近期急診壅塞情形及看診時刻,輕微傷病可先至附近適當之醫療院所就醫。健保局提醒民眾,要注意個人保健,因應天候變化,要保暖身體、勤洗手,避免感冒傳染;每天適度運動,健走半小時到1小時,增加免疫力;不要熬夜過勞,避免突發心血管疾病等急病;控制飲食,不要暴食暴飲、年菜不要太油太鹹、細嚼慢嚥,避免腸胃發炎不適。健保局也提醒,支持急診分級分流就醫之正確觀念,有輕微急症時,請至附近的醫院或診所就醫,可減少您直接到大醫院所需的候診時間及自付部分負擔費用,並可避免影響急重症病患及早獲得周全的急診照護,利人又利己。健保局指出,急診病人檢傷分類分為5級,其中第1到第3級屬緊急狀況之病患,主要包括須急救的個案、不停流血、持續胸痛、呼吸窘迫或呼吸困難等狀況,醫師須立即或至少半個小時內提供緊急照護,第4級及第5級病人病況屬次緊急或非緊急,主要包括體溫高於38度或臟器或五官與肢體、與肢體疼痛。健保局表示,許多民眾不瞭解醫院急診醫療內容,以為任何病況只要到急診處,就可以馬上獲得醫療服務,時常造成急診壅塞,影響到重症傷病患的醫療照護。實際上,常見的跌倒擦傷、手指或腳趾割傷或斷裂或是感冒、一般性胃痛、腹瀉或嘔吐,可能經檢傷為第4級或第5級,分類為病況較不嚴重的等級,就診優先順序必須在重症傷病患之後,且恐有疾病交叉感染之風險。

分秒必爭!醫院的急與忙

分秒必爭!醫院的急與忙#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當親人、朋友,突然的發生嚴重意外,我們聽到這些消息一定心急如焚。而像是嚴重車禍,所造成的嚴重傷害,如內臟撕裂傷或是頭部重創,這些情形非得要醫生十萬火急的進行搶救,一分一秒都絲毫不能浪費。對此,成大醫院表示,成立外傷小組,透過快速處理程序,進行急救,才可以讓傷患死亡的機率降到最低。而醫院一年之內,不知有多少個嚴重的傷患被急忙地送進醫院急救,跳樓、車禍、自殺等案例時常發生。對此,成大醫院指出,重大外傷的病患,不僅複雜而且急迫,常須在短時間內做出很多決定,對所有醫師而言,都不是容易的一件事。為改善外傷病患照護的品質,成大醫院於2010年9月在院方的責成下,由各個次專科的醫師共同組成外傷科,專責處理外傷病患。其中,這些傷病患多為年輕族群,對於家庭及社會都相當重要。而突來的意外,對於家庭所造成的衝擊是不可言喻的。成大醫院外傷科主治醫師王志榮說,從事外傷領域兩年來,在急診、開刀房與加護病房裡家屬的崩潰與悲痛,每一次皆是令人不忍卒賭。這也是外傷科成立最重要的理由,希望盡他們的努力盡量減少這一類的悲劇。

非危急不急診 分類病情善用醫療資源

非危急不急診 分類病情善用醫療資源#急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葉臻/綜合報導)急診醫療糾紛及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根據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的統計,截至今年10月,有關急診的陳情投訴案件計有62件,其中看診時間久候計有9件(佔15%),急診暴力計有12件(佔19%),服務態度不佳計有32件(佔52%),在這之下許多急診醫護人員也因長期不堪負荷而離職,事實上掛急診的人裡面,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需要的呢?國內民眾常將急診當「快速門診」來使用,因為不舒服或傷口要換藥就掛急診。為保障緊急傷病患能有即時性的適切治療,目前急救責任醫院分為重度級、中度級及一般級,而行政院衛生署自99年1月1日起也全面實施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病人被送達急診後,由醫護人員依據客觀電腦系統判讀、數據,及病人之主觀陳訴,快速評估病情急重度決定看診順序。而據資料顯示,100年全國醫學中心急診病患檢傷分級屬急重症第一級及第二級約佔23%,而急診病患就診科別則以非外傷的內科疾病為主(佔64.4%)。高雄市各醫學中心急診病患之檢傷分級屬急重症之第一級及第二級約佔23%,而急診病患就診科別同樣以非外傷之內科疾病為主(佔60.4%)。醫院建議,如感冒、手指割傷等一般疾病可到鄰近一般級急救醫院就醫,若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創傷、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等有急救黃金時間的疾病,就應到中、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就醫,以達到疾病分級分流的目標。中央健保局自今年5月1日起推動「急診品質提升方案」,編列預算獎勵醫院強化急診重大疾病照護品質、適當轉診及急診處置效率,衛生署也在8月31日公告101至103年度「提升急診暨轉診品質計畫」,期由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整合區域內之一般級、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或特殊急重症照護中心,建立緊急傷病患轉診網絡,並與網路醫院訂定「緊急傷病患轉診合作協議」,在紓解急診壅塞狀況之下也確保緊急醫療品質。

重振急診人力問題 衛生署提出策略

重振急診人力問題 衛生署提出策略#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昨日於臺灣急診醫學會年會上,有研究論文發表,急診專科醫師十年離職率高於其他各專科,並呼籲政府重視急診醫療資源遭濫用一事,行政院衛生署表示,有關急診人力流失、急診室暴力及壅塞問題,已邀集急診醫學會、急診管理醫學會代表、及相關學者專家密集開會研議。提出相對應解決方案,包括:(一)調整專科醫師容額確保內、外、婦產、兒、急診等五大科之人力,並對完成訓練者給予每年12萬元獎勵金。(二)強化急診室安全防暴措施,除所有醫院急診室必須實施門禁管制、24小時保全、警民連線、候診診療區空間區隔、張貼反暴力海報外,區域級以上醫院急診室必須配置駐衛警察,並已商請警政署於急診室門口配置巡邏箱,以確保醫護人員及就醫民眾之安全。(三)開辦獎勵計畫,鼓勵大型醫院建立區域轉診網絡,並建立轉診平台及監控指標,以紓解急診壅塞情形。(四)宣導民眾正確就醫觀念,導正濫用急診醫療資源現象。(五)積極推動醫療法修法,規範醫療過失的合理責任,並推動醫療事故補償制度,以緩和國內日趨嚴重之醫療糾紛。依據健保就醫資料統計,2010年全年急診就醫人次約650萬人次,較十年前成長30%,且其中近30%為輕症病人(檢傷級數為4、5級)。為使急診醫療資源得以合理利用,並舒緩急診室壅塞情形,衛生署表示,將與醫用者團體共同合作,宣導正確就醫觀念,至於有醫界團體提出調高急診部份分擔費用,以價制量的建議,將再深入研議,在保障急重症病人與弱勢病人的就醫權益下,研析其可行性與合理之費用。

腸病毒持續發燒 急診比率高於去年

腸病毒持續發燒 急診比率高於去年#急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持續延燒中,根據衛生署疾管局統計:上週腸病毒急診就診比率,每千人就診裡有2.43%,相較去年同期只有0.26%還要高,呼籲民眾千萬別忽視腸病毒的威脅性,一定要養成勤洗手及個人良好衛習慣。以臺中4位確診腸病毒病例來說,其中有2位幼童就是經由同學與兄長的接觸及飛沫傳染而不慎染病,此時民眾如果能在「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等5時機洗手,在接觸親友的同時,就能降低病毒傳到他的身上。截至目前因腸病毒停課班級有幼兒園15班、國小6班共計21班,累積至今已停課班級數達147班,為了確保中市腸病毒責任醫院醫療品質,4月1日至4月12日也完成12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訪查工作,包括醫院人力配置及醫院隔離措施等設備、重症個案衛教及照護觀念是否正確完善、後續轉送流程順暢與否等項目。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避免腸病毒找上門的不二法門就是使用肥皂勤洗,落實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才能趕走小細菌、低傳染機率;幼童一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注意與家中其他幼童隔離照護,避免交互感染,感染後如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抽搐、步態不穩、嗜睡、持續嘔吐等任一種重症前兆,請至大醫院急診就醫!

春節十大急診傷病 民眾宜多加留意

春節十大急診傷病 民眾宜多加留意#急診

根據健保局統計,去年農曆春節期間前十大「急診」傷病分別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腸炎、不明熱、表面傷或挫創傷、流行性感冒、眩暈、過敏反應、噁心或嘔吐、下呼吸道疾病、皮膚或皮下組織感染。以最近三年農曆春節期間的十大急診傷病來看,主要的急診疾病前五項大致相同,平均每日分別約有1千3百至8千餘人掛急診。今年的春節假期長達九天,健保局提醒民眾要多加防範容易引發的疾病。健保局表示,歸納主要急診疾病的病因,主要可分三大類。首先是季節因素,年節期間為流感疫情高峰期,季節性疾病如感冒及病毒性腸胃炎成為春節期間急診次數較高的疾病,特別在6歲以下年齡組間占了約70%的急診次數。其次病因為飲食因素,如胃腸炎,呼籲民眾注意飲食衛生及適量飲食。最後病因為意外因素,如表面傷或挫創傷,民眾應多留心自身安全,避免意外發生。此外,健保局亦提醒民眾今年有較長的春節假期,如有診療需求,可上健保局網站「春節假期 安心就醫」專區查詢各鄰近提供服務之醫療院所,並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健康。避免長時間久坐及維持低油、低鹽、低醣、高纖之良好食習慣,另外也需注意保暖措施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之發生及惡化。※照片翻攝公視新聞

春節主要急診疾病!感冒、腸胃炎最多

春節主要急診疾病!感冒、腸胃炎最多#急診

農曆春節將至,今年九天的年節期間,不論出門旅遊或在家休養生息,健保局提醒大家要多多防範容易引發的疾病,並預祝大家健康平安歡度春節。根據健保局統計,去年農曆春節期間前十大「急診」傷病分別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腸炎、不明熱、表面傷或挫創傷、流行性感冒、眩暈、過敏反應、噁心或嘔吐、下呼吸道疾病、皮膚或皮下組織感染。以最近3年(98、99、100年)農曆春節期間的十大急診傷病來看,主要的急診疾病前五項大致相同,平均每日分別約有1,300至8,000餘人次的急診。歸納主要急診疾病的病因,主要可分三大類:首先是季節因素,年節期間為流感疫情高峰期,季節性疾病如感冒及病毒性腸胃炎成為春節期間急診次數較高的疾病,特別在6歲以下年齡組間占了約70%的急診次數,健保局特別提醒家長需注意小朋友的禦寒措施。其次病因為飲食因素如胃腸炎,呼籲民眾注意飲食衛生及適量飲食。最後病因為意外因素,如表面傷或挫創傷,民眾應多留心自身安全,避免意外發生。此外,健保局提醒民眾今年有較長的春節假期,如有診療需求,可上健保局網站「春節假期 安心就醫」專區查詢各鄰近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並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健康,避免長時間久坐並維持低油、低鹽、低醣、高纖的良好食習慣,另外也需注意保暖措施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及惡化。

診所多繳費可插隊 衛署強調不合法

診所多繳費可插隊 衛署強調不合法#急診

根據本報報導,有診所因病患眾多,以200元「急診費」的名義讓多繳錢的病人先看醫生,引起其他候診民眾不滿。對此,衛生署發布新聞稿強調,醫療業務行為非屬商業行為,不應使用「以價制量」方式,限制相關民眾就醫權益。而應改以設定合理門診量之方式,限制其每診掛號人數,提供民眾適當醫療服務。衛生署表示,為了避免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差距過大、影響民眾就醫權益,衛生署曾公告「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門診為新臺幣0至150元、急診為新臺幣0至300元。且多次重申醫療機構不得擅立名目收費,如:收取轉床費、磨粉費、住院取消之手續費、加長診療費、提前看診費、檢查排程費、預約治療或檢查費、掛號加號費等,均屬擅立名目收費。違者,將以違反醫療法第22條第2項規定,依同法第103條規定予以重罰。衛生署呼籲民眾不要迷信名醫,如有就醫需求,可至衛生署網站中的醫療資訊系統,查詢「醫事人員執業資料及醫療機構開業登記資料」,以利就醫選擇。優活聚焦:●瞎米!診所也能看急診?多付200元可插隊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06&HN_Yr=0&HN_Mon=0●注重手部衛生 提升醫療品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26&HN_Yr=0&HN_Mon=0●愛心藥師到家服務 協助老人正確用藥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10&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