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潛藏B肝發作風險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潛藏B肝發作風險#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58歲女性是B型肝炎帶原者,曾服用降血脂藥物出現輕微肝功能異常,停藥後回復正常。近期再次服用降血脂藥物及因風濕性關節炎服用免疫治療藥物3個月,常噁心想吐、疲倦而就醫,檢查發現肝功能嚴重異常,診斷為B型肝炎急性發作。經抗病毒藥物治療,6個月後肝功能恢復正常。免疫抑制藥物、類固醇 致B肝發作胃腸肝膽科醫師邱展賢指出,台灣成年人B型肝炎帶原率約10至15%。B型肝炎帶原者體內的B肝病毒與免疫力平衡時,不會出現肝功能異常。但罹患其他疾病或服用藥物使得免疫力改變、失去平衡,就會引發急性肝炎,需儘快治療。常見會影響免疫力的情況,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抗腫瘤化學藥物治療或使用類固醇。藥物引起肝炎,可能源於藥物本身或代謝物毒性、劑量,個人體質、遺傳也是其中原因。B型肝炎急性發作常見噁心、嘔吐、容易疲倦、胃口不好、上腹脹氣、茶色尿等症狀,且肝功能檢驗異常,倘未儘快治療,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服用藥物前 先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邱展賢醫師指出,B肝急性發作時,先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可考慮在進行免疫治療的同時,採取預防性服用抗病毒藥物,且在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後,繼續服用6個月。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時,要先了解自身肝的健康狀態,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B或C型肝炎,過去是否有藥物過敏史。B型肝炎帶原者要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評估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會引發肝炎的風險高低,在服藥期間定期肝功能檢查,有不適立即就醫且告知用藥史。

腹痛以為腸胃炎 4旬男竟大腸癌末期

腹痛以為腸胃炎 4旬男竟大腸癌末期#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0歲的楊先生腹痛頻繁5、6年,始終沒有好好處理或檢查,某次腹痛嚴重掛急診,原以為是吃壞肚子導致腸胃炎。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已被腫瘤阻塞,連大腸鏡都無法通過。經檢查後確診為大腸癌第4期,開刀後正追蹤病情。大腸癌初期症狀少 常誤認為腸胃炎或便秘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表示,楊先生經檢查疑似大腸憩室炎,經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大幅緩解。但由於約1%至2%左右病人,在電腦斷層下大腸憩室炎和大腸癌難以區分,提醒患者1個月後應回診接受大腸鏡檢查,排除大腸癌可能性。大腸癌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榜首,發生年齡以50至60歲居多。發生初期少有症狀,可能僅是出血及腹痛,以致常被誤認為痔瘡發作、腸胃炎或是便秘,導致沒有積極治療,但當開始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貧血、腹痛腹脹,便血等等,就有可能是晚期的大腸癌。增加纖維攝取、大腸鏡檢查 遠離大腸癌腹痛患者服用藥物後多半能緩解腹痛,但後續需大腸鏡檢查。許多患者症狀改善就認為腸胃道沒問題,不再配合回診後續追蹤,使得臨床上許多大腸癌患者,多半因沒有遵照醫囑配合回診,導致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已到末期。林敬淳醫師說明,大腸癌發生與家族史、飲食和腸道反覆性發炎有關,若是家中具大腸癌病史,一旦腸道發炎應檢查。日常飲食應增加纖維攝取,促進腸道蠕動,並適度攝取高蛋白、脂肪、膽固醇類的食物。50歲以上的民眾至少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若大便習慣改變,更要盡速尋求醫師協助,早期揪出大腸癌。

晨尿有泡泡別怕 整夜沒喝水害的!

晨尿有泡泡別怕 整夜沒喝水害的!#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位20歲的男同學因為近日來晨尿都有很多泡泡,擔心自己腎臟出問題,急忙就醫。但男同學平日沒有小便減少、食慾變差、噁心、嘔吐、喘等症狀,看診過程中也沒有任何不適,理學檢查更沒有發現水腫的表現,最後證明是虛驚一場。小便有泡泡不一定是蛋白尿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醫師詹傑凱表示,小便時形成有泡泡,不一定是蛋白尿造成的。很多人跟這位男同學有相同的疑問,事實上,小便中的泡泡會形成,是因為當我們的膀胱用力將尿液射入馬桶中時,因為擾動了馬桶中的水;尿液中各種內容物的變化,會改變尿液的表面張力,這些變化也會影響泡泡的形成;當尿液中有過多的蛋白質,會讓小便容易產生泡泡,不過尿液中的其他物質(像是尿素等),也會有類似的影響。尿液濃縮導致濃度增加進而產生泡泡詹傑凱醫師說明,泡泡尿常出現在早晨第一泡尿,因為經過一整晚沒有喝水,尿液濃縮導致尿液濃度增加,進而也會使泡泡更容易產生。雖然一般認為,蛋白尿造成的泡泡比較不容易破掉,但實際上卻很難用這樣的方法區分。必需藉著過去病史,臨床症狀及理學檢查來評估蛋白尿的可能性有多大。詹傑凱醫師指出,民眾若發現自己有泡泡尿,不用太驚慌,若有疑問,建議至腎臟科門診求診,臨床檢驗只要做單次尿液檢查,就能分辨。像上述這位男同學的尿液檢查並沒有看到蛋白尿的表現,最後證明是虛驚一場。  

罹患乳癌年齡每降1歲 死亡率增5%

罹患乳癌年齡每降1歲 死亡率增5%#噁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北市議員陳玉梅因罹患乳癌,年僅50歲病逝,星座專家薇薇安同樣因乳癌早逝,得年43歲,兩人年紀輕輕都因乳癌結束寶貴性命。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天平均有5人因乳癌死亡,罹患乳癌真的容易早逝嗎?每天相當於26位婦女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死亡人數近2000人,相當於每天有26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因而失去性命。愈年輕罹患乳癌愈短命嗎?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源清指出,根據文獻資料統計,罹患乳癌的患者中,年齡每下降1歲,增加死亡率達4至5%;不過,隨著醫學分子生物特性進展,以及日新月異的治療方式,不同分類的乳癌有適合的治療藥物,精準個人化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並且提升活存率。年輕乳癌患者 三陰性、HER2陽性居多張源清醫師指出,台灣早發性乳癌患者較歐美國家比率高,也就是35歲以前罹患乳癌的族群,這群患者中以罹患三陰性、HER2陽性的乳癌較多,且乳癌細胞較為惡性,加上警覺性不足,一旦確診,也多為晚期。張源清醫師舉例,以荷爾蒙接受體為陰性、HER2陽性的HER2陽性乳癌為例,目前已有標靶藥物治療,合併化療藥物治療,都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成效;而荷爾蒙接受體陰性、HER2陰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則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化療藥物安全性高 有藥可降副作用不過,許多患者聽到化療,就害怕產生掉髮、噁心、嘔吐、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張源清醫師強調,目前化療相當安全,搭配止吐劑、白血球生成劑,可降低副作用的程度,建議患者勇敢接受治療。乳癌口服化療藥物 延長生命、維持生活品質針對第4期的乳癌患者,也有口服化療藥物可選擇。張源清醫師認為,晚期乳癌的治療原則,在疾病進展及藥物毒性之間取得平衡,而口服化療藥物具有毒性較低、維持療效、方便使用的優點,患者在家就能接受治療,並延長有意義的生命,可維持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孕吐不適 少吃濕食物可緩解

孕吐不適 少吃濕食物可緩解#噁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日前傳出有位美女主播懷孕5個月,孕吐現象非常嚴重,竟然連吞口水都想吐!其實,婦女在懷孕時因為荷爾蒙的作用,大多會導致出現噁心甚至嘔吐。婦產科醫師指出,孕婦有孕吐現象,是懷孕指數上升所導致的現象,只要掌握幾個原則,就可以緩解孕吐的不適。 懷孕時黃體素上升 可使子宮安穩別以為懷孕時出現孕吐是生病了!有人身體特別敏感,一懷孕就馬上出現孕吐症狀,甚至還曾經有人以為腸胃道出問題,去照胃鏡都沒事,結果月經2個月沒來,進一步驗尿才知道懷孕了。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貞瑜表示,婦女懷孕初期出現孕吐現象很常見,因為懷孕指數上升,就會覺得噁心,而懷孕初期黃體素上升可使子宮放鬆,這對於懷孕時使子宮安穩是正向作用。 腸胃道蠕動減慢 會孕吐及便秘不過,為何懷孕時黃體素上升,卻會對於腸胃道引起諸多不適呢?黃貞瑜醫師指出,由於子宮肌肉與腸胃道肌肉同為平滑肌,而黃體素是全身性的造成影響,也就會使得腸胃道蠕動減慢,所以除了會產生孕吐之外,還容易出現便秘。 吃什麼不會吐 每個孕婦都不一樣很多孕婦在懷孕後的胃口會改變,有許多原本不愛吃的食物,懷孕後反而特別愛吃。黃貞瑜醫師表示,第一孕期可以選自己喜歡吃、不會引發噁心的食物;例如臨床上曾遇過很有趣的孕婦朋友,只有吃綠色哈蜜瓜不會吐,其他食物甚至連黃色的哈蜜瓜都照吐不誤。 少量多餐 多吃乾食物、少吃濕食物黃貞瑜醫師進一步指出,婦女懷孕時多數會孕吐,程度因人而異,孕吐大約在8周至10周是高峰期,這時除了發掘自己比較不會噁心的食物以外,可以透過少量多餐,減輕腸胃道負荷來改善孕吐;另外,則是可多吃乾的食物,少吃濕的食物,例如乾飯比稀飯不易引發孕吐。(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黃體出血當胃痛 亂服藥險誤病情!

黃體出血當胃痛 亂服藥險誤病情!#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3歲女性於睡夢中因上腹部疼痛醒過來,自行服用胃藥後竟併發噁心感。由家人陪同就醫後,急診醫師經電腦斷層,初步診斷為疑似婦科疾患,經婦產科會診顯示,患者右側卵巢黃體破裂,進行腹腔鏡手術止血後住院治療,4天後順利痊癒出院!明顯壓痛​ 右側卵巢黃體破裂苗醫婦產科醫師李悅源表示,該名女性患者到院時生命徵象穩定,於急診觀察期間開始出現持續性下腹疼痛,同時有明顯壓痛及反彈痛,後診斷為右側卵巢黃體破裂,經後穹窿穿刺術證實合併腹內出血,且經與家屬說明討論後,決定施行腹腔鏡緊急手術止血。外力衝擊、激烈性行為都有可能引發腹部出血李悅源醫師進一步說明,卵巢黃體囊腫發生於排卵期後,是生育年齡女性常見的功能性卵巢囊腫。囊腫破裂引起的症狀,絕大多數都是侷限性的,因此只要適當止痛與觀察,就會緩解,只有少數人於黃體期時,因腹部受到外力撞擊,或激烈性行為後,引發腹內出血,而出現急性腹痛症狀。當有腸痛狀況時也要記得千萬不要自行服用成藥,對症下藥才是根本,可與醫師評估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法,破解身體密碼,「腸」保安康。

14萬人腹瀉 「手」護健康抗諾羅

14萬人腹瀉 「手」護健康抗諾羅#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目前為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每年自3月至6月為腸病毒病例數增加最快的時節,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近4週(2月12日至3月11日)腹瀉疫情以7至12歲及13至18歲兩年齡層呈現上升,上周腹瀉人數甚至達到14萬人,且多以感染諾羅病毒為主。想要積極抗病,民眾應自己「手」護健康,勤洗手、洗手後確時擦乾等良好衛生習慣,生病別逞強,在家休息才能避免疫情傳播。67%病例為校園群聚感染近四週累計通報108件腹瀉群聚中,72件為校園群聚(占67%),以國小至高中50件為多,其次分別為餐飲旅宿業(11%)及營區(7%)等場所。108件群聚案件中共70件病原檢驗陽性,其中68件檢出諾羅病毒(占97%),包含29件為國小至高中校園群聚案件及13件幼兒園群聚。噁心嘔吐腹瀉 症狀解除48小時再出門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傳染,傳染途徑包含衛生習慣差、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預防方式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落實手部及個人衛生防護,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由於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建議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並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而增加傳播風險。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口腔黏膜變薄,容易咬破嘴巴,當潰瘍好不了又出現白斑、紅斑,甚至交錯出現白、紅斑,要小心恐為口腔癌癌前病變!根據國民健康署在101年資料顯示,男性國人口腔癌發生率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4名。醫師提醒,當口腔內或舌頭出現難癒合的潰瘍,或頸部淋巴結出現腫脹等,都可能是罹患口腔癌的徵兆,民眾應提高警覺。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術後副作用現象 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雖然中醫治癌療效尚不明確,不過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癌症術後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降低等情形,善用現代醫學技術配合中醫調理體質,能有效減輕藥物的毒性、副作用。放、化療會使唾液分泌不足 陳建閔醫師說明,西醫療程目的在殺死癌細胞,而中醫治療可將癌症病人氣虛的問題「扶正」。在病人接受化療、放療等過程中,以各種中醫療法降低副作用、恢復抵抗力及改善食慾不振等問題。一般在放療初期患者多有火熱亢盛,毒瘀互結之象,可加入如紫草等解毒化瘀的中藥,放療後期多有氣陰兩虛,虛火灼熱,甚陰陽兩虛之象。放、化療亦會使口腔唾液腺分泌不足,口乾及產生口腔潰瘍時,可使用補陰滋潤的中藥甘露飲。臨床研究發現,甘露飲對鼻咽癌放療後所引起副作用均可獲得改善。陳建閔醫師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針灸對於緩解癌症噁心嘔吐也有幫助。一周2至3次的體針可調整患者整體的氣血陰陽平衡以緩解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亦可嘗試耳針刺激耳朵穴道如耳神門、胃點等,持續穴位的刺激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