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

結石剋星!誰不適合體外震波碎石?

結石剋星!誰不適合體外震波碎石?#噁心

尿路結石是一常見擾人疾病,所引起的絞痛相當難熬,甚至比產痛還可怕,而且經常復發,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以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最常發生,成為青壯年男性的心腹大患。估計台灣每年因尿路結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人數甚至在萬人以上,使得結石求診患者急遽增加。阮綜合醫院泌尿科沈崇松醫師指出,一般人多已發現血尿,才愕然懷疑是尿路結石,實際上若仔細回憶,可能早有症狀出現。如典型的疼痛是腎絞痛,痛的部位發生在腰部後方,有時會反射到會陰部,其次是噁心、嘔吐,因為腎臟和胃有同一神經分佈,且因結石刺激自律神經產生痙攣,而影響腸胃收縮,導至噁心嘔吐現象。 如果結石阻塞嚴重,會引起感染,有發燒或合併寒顫,另可能會導致排尿型態改變,因為結石會刺激膀胱而導致急尿、頻尿等現象。部分患者因腎或輸尿管絞痛,導致腹部及骨盆腔神經受到刺激,而引起如噁心、嘔吐、腹脹等腸胃道症狀。沈崇松醫師說,治療尿路結石的方法,隨結石大小與結石位置,醫師會為病患選擇最恰當的處置方式。目前除內視鏡配合各形各色的碎石探頭的內視鏡手術外,最常選擇結石治療即為體外震波碎石術。除了特殊情況外,一般以門診治療為主,術後只要稍做休息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碎石後結石的排除率可達85%,重複治療率僅為15至30%。運用體外震波碎石,除血尿外,幾乎沒有任何併發症,偶爾會出現因為結石較大,術後的小碎石會造成輸尿管阻塞,而需進一步以內視鏡處理。但對一些高危險群病患,如高血壓或只有一個腎臟者,仍有些特定的併發症會發生,但發生機率並不高。至於有凝血因子不全的病患,則是體外震波碎石術的禁忌症之一。沈崇松醫師表示,要提醒的是,除凝血因子不全患者外,有部分亦不適合做體外震波碎石,如結石太大或太小,其他諸如位置、形狀及分佈,都有可能造成使用上的限制,其次是合併有輸尿管狹窄、先天畸形等結構因素,或是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乃至於身材太瘦或太胖,都可能導致無法對準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術開始運用到目前為止,對腎臟以外的器官尚未發現有任何傷害,大多數病人只需要接受一次體外震波碎石術就可完成治療,有些病人,體內碎石要花費幾月時間才能排出體外。因此,術後需定期至門診追蹤,直到結石完全排出。

術後噁心、嘔吐 增加手術前恐懼

術後噁心、嘔吐 增加手術前恐懼#噁心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李聰世醫師表示,一位準備開刀的45歲女病患於手術前向麻醉醫師提及,她之前做子宮肌瘤手術後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很擔心此次手術後也會有同樣的情形。於是醫師預防性地給予止吐藥物來降低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李聰世醫師表示,在臨床上常有手術患者提及之前手術後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尤其是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特別常見,由於之前這種不舒服的經驗常常增加患者在手術前的恐懼。事實上;這些患者也確實是易有術後噁心、嘔吐的族群。不過,如果有相關的經驗與疑慮的患者是可以透過主動告知麻醉醫師來獲得改善。造成手術後噁心嘔吐的原因很多,除了病患個人體質因素外,麻醉使用的麻醉藥物、進行的手術種類、術中血壓的波動都可能引發術後噁心、嘔吐的情形。目前研究顯示,個人體質因素如年輕、女性、肥胖、易暈車體質或是過去發生過術後噁心、嘔吐等的病患會有較高的發生率;另外,手術的種類,像是腹腔鏡手術、耳部手術、腸胃道手術或扁桃腺手術也會增加發生的機率;其他像是吸入性麻醉藥、鴉片類麻醉藥或術後傷口的疼痛,也都會導致患者術後產生症狀。

高山症恐致死!嚴重會引發腦、肺水腫

高山症恐致死!嚴重會引發腦、肺水腫#噁心

登山客網路揪團一起登山竟發生意外!4男1女6日從台東縣向陽入山,途中1男1女疑因高山症而死亡,搜救隊後來找到另3名存者,將他們引導下山。臺安醫院家庭醫學科徐微婷醫師表示,急性高山症的症狀包括頭痛、倦怠、噁心、頭暈、頭輕與失眠,進行活動時,身體會有反應性的呼吸困難,可能處於高海拔1至6小時後發生。徐微婷醫師說,快速爬升到海拔2,500公尺的高處,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會發生高山症,一般建議慢慢增加爬升的高度來降低高山症的危險。到達海拔2,500~3,000公尺,應停留2~3天,以使身體功能先作調適,然後再以每天上升1,000公尺的速度,繼續爬到更高的地方。高山症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包括高山拔肺水腫和高海拔腦水腫,高山拔肺水腫常於上山2至3天後的夜晚發作,症狀包括休息時的困難、咳嗽、虛脫和活動耐受力下降等,高海拔腦水腫的症狀為倦怠和精神狀態改變。徐微婷醫師提醒,預防高山症首先需要避免激烈活動,直到身體適應,多喝水,少喝酒。輕微的高山症通在停止上升後12至36小時便獲得緩解,下降460公尺後,可使症狀消失,如果症狀沒有改善的話須要往更低海拔地區移動。優活聚焦:●天冷注意 急性氣喘發作恐窒息死亡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65&HN_Yr=0&HN_Mon=0●腹式呼吸可預防心臟病 使身體更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66&HN_Yr=0&HN_Mon=0●愛美割眼袋 醫師切太多女眼瞼外翻像扮鬼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62&HN_Yr=0&HN_Mon=0

日本核電廠爆炸事故 衛生署對輻射健康疑慮之因應

日本核電廠爆炸事故 衛生署對輻射健康疑慮之因應#噁心

近日日本遭受強烈地震襲擊,引發海嘯破壞核電廠設施,導致輻射塵外洩事件,衛生署為避免因日本輻射影響而造成民眾恐慌,已請各衛生局協調所轄醫院,指定門診或職業醫學科門診,提供民眾輻傷健康諮詢與服務,並將開辦情形公布於該衛生局及衛生署網站。行政院衛生署為提供民眾有關輻射衛生健康知識,特製作輻射相關之食品衛生與健康醫療之客問答備註一,公布於本署網頁專區,衛生署署長邱文達呼籲民眾勿過度擔心,依據日本官方報告與我國原能會之評估,台灣地區之輻射量仍在安全範圍,切勿自行服用碘劑,如有健康疑慮之民眾,可以就近前往該縣市之指定醫院門診就診,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與協助。備註一■ 醫療輻射小常識Q:常見之輻射危害形式為何?A:常見之輻射危害可分為 污染(contamination)和 曝露(exposure) 兩種。輻射曝露則指身體直接受到外在輻射線之照射,如劑量過當則可能造成人體健康之傷害,但不致影響到其他人。輻射污染是指身體內外留有放射線物質,不僅可能造成自身健康之危害(輻射曝露傷害),同時也可能導致接觸者也被輻射污染而造成輻射傷害。如日本此次核電廠輻射塵外洩所造成的輻射污染,可藉由輻射偵測器測得。Q:如遭受到輻射曝露會出現哪些症狀?A:游離輻射對於人體之影響會因為輻射之種類、強度、劑量、時間、曝露身體面積等因素而有不同,依據美國國家輻射防護與測量委員會之報告,當一次身體大面積接受到1戈雷(約略相當1西弗,即100萬微西弗)以上之輻射量才有可能出現症狀。一般以皮膚、骨髓、消化系統、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之影響較為明顯。皮膚之傷害類似局部燙傷,出現癢、刺痛、發紅等現象,而其他器官以骨髓最為敏感,出現血球數下降,其次則為消化系統之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Q:近日剛自日本災區返國之民眾,應該注意哪些自身健康問題?A:依據近日日本官方發布有關福島核電廠意外之資訊,其輻射外洩劑量應不致造成赴日旅客之健康危害,民眾如仍有疑慮,可觀察是否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如仍不放心則可至設有職業病醫學科門診或特別門診之醫院諮詢專科醫師。Q:何時服用碘片?使用時須特別注意什麼?A:於輻射外洩緊急事故時,國內核電廠緊急應變計畫區域(半徑5公里)內之民眾可服用,碘片可阻止游離碘集入甲狀腺以保護其功能,只要有足夠的量就可以阻止放射性碘進入甲狀腺。服用碘片三十分鐘後,就可以發生功能。服用之注意事項包括:對碘過敏者、甲狀腺患者,孕婦及新生兒如有服藥需要,請諮詢專科醫師。Q:如果自行服用碘片是否可預防輻射傷害?A:所謂碘片,僅對於遭受游離碘輻射暴露時,於4小時內服用即可有效減少甲狀腺吸收游離碘達到保護效果,如於8小時以後服用則只有40%的效果,但是對於其他輻射線並無效果,且服用碘片可能產生過敏、腸胃道不適、唾液腺腫大等副作用,民眾切勿自行購買服用,如有必要會由政府統一發放。Q:如果懷疑自己遭受輻射污染需要看哪一科的醫生?要吃藥嗎?治得好嗎?會遺傳嗎?A:依目前日本核災之官方報告,對健康應不會有影響,一般而言均不需吃藥都會康復,也不會遺傳,如仍不放心則可至設有職業病醫學科門診或特別門診之醫院諮詢專科醫師。Q:此次日本核電廠事故,對我們的飲水、食物會不會有影響?A:目前為止,不會;若日後原能會公布輻射塵因風向改變而影響台灣,則有可能污染飲水,但民眾不需太恐懼,污染情況嚴重度可以即時監測,即使飲水受微量污染,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會隨尿液排出。食物亦同。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