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

孕吐不適 少吃濕食物可緩解

孕吐不適 少吃濕食物可緩解#噁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日前傳出有位美女主播懷孕5個月,孕吐現象非常嚴重,竟然連吞口水都想吐!其實,婦女在懷孕時因為荷爾蒙的作用,大多會導致出現噁心甚至嘔吐。婦產科醫師指出,孕婦有孕吐現象,是懷孕指數上升所導致的現象,只要掌握幾個原則,就可以緩解孕吐的不適。 懷孕時黃體素上升 可使子宮安穩別以為懷孕時出現孕吐是生病了!有人身體特別敏感,一懷孕就馬上出現孕吐症狀,甚至還曾經有人以為腸胃道出問題,去照胃鏡都沒事,結果月經2個月沒來,進一步驗尿才知道懷孕了。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貞瑜表示,婦女懷孕初期出現孕吐現象很常見,因為懷孕指數上升,就會覺得噁心,而懷孕初期黃體素上升可使子宮放鬆,這對於懷孕時使子宮安穩是正向作用。 腸胃道蠕動減慢 會孕吐及便秘不過,為何懷孕時黃體素上升,卻會對於腸胃道引起諸多不適呢?黃貞瑜醫師指出,由於子宮肌肉與腸胃道肌肉同為平滑肌,而黃體素是全身性的造成影響,也就會使得腸胃道蠕動減慢,所以除了會產生孕吐之外,還容易出現便秘。 吃什麼不會吐 每個孕婦都不一樣很多孕婦在懷孕後的胃口會改變,有許多原本不愛吃的食物,懷孕後反而特別愛吃。黃貞瑜醫師表示,第一孕期可以選自己喜歡吃、不會引發噁心的食物;例如臨床上曾遇過很有趣的孕婦朋友,只有吃綠色哈蜜瓜不會吐,其他食物甚至連黃色的哈蜜瓜都照吐不誤。 少量多餐 多吃乾食物、少吃濕食物黃貞瑜醫師進一步指出,婦女懷孕時多數會孕吐,程度因人而異,孕吐大約在8周至10周是高峰期,這時除了發掘自己比較不會噁心的食物以外,可以透過少量多餐,減輕腸胃道負荷來改善孕吐;另外,則是可多吃乾的食物,少吃濕的食物,例如乾飯比稀飯不易引發孕吐。(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黃體出血當胃痛 亂服藥險誤病情!

黃體出血當胃痛 亂服藥險誤病情!#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3歲女性於睡夢中因上腹部疼痛醒過來,自行服用胃藥後竟併發噁心感。由家人陪同就醫後,急診醫師經電腦斷層,初步診斷為疑似婦科疾患,經婦產科會診顯示,患者右側卵巢黃體破裂,進行腹腔鏡手術止血後住院治療,4天後順利痊癒出院!明顯壓痛​ 右側卵巢黃體破裂苗醫婦產科醫師李悅源表示,該名女性患者到院時生命徵象穩定,於急診觀察期間開始出現持續性下腹疼痛,同時有明顯壓痛及反彈痛,後診斷為右側卵巢黃體破裂,經後穹窿穿刺術證實合併腹內出血,且經與家屬說明討論後,決定施行腹腔鏡緊急手術止血。外力衝擊、激烈性行為都有可能引發腹部出血李悅源醫師進一步說明,卵巢黃體囊腫發生於排卵期後,是生育年齡女性常見的功能性卵巢囊腫。囊腫破裂引起的症狀,絕大多數都是侷限性的,因此只要適當止痛與觀察,就會緩解,只有少數人於黃體期時,因腹部受到外力撞擊,或激烈性行為後,引發腹內出血,而出現急性腹痛症狀。當有腸痛狀況時也要記得千萬不要自行服用成藥,對症下藥才是根本,可與醫師評估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法,破解身體密碼,「腸」保安康。

14萬人腹瀉 「手」護健康抗諾羅

14萬人腹瀉 「手」護健康抗諾羅#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目前為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每年自3月至6月為腸病毒病例數增加最快的時節,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近4週(2月12日至3月11日)腹瀉疫情以7至12歲及13至18歲兩年齡層呈現上升,上周腹瀉人數甚至達到14萬人,且多以感染諾羅病毒為主。想要積極抗病,民眾應自己「手」護健康,勤洗手、洗手後確時擦乾等良好衛生習慣,生病別逞強,在家休息才能避免疫情傳播。67%病例為校園群聚感染近四週累計通報108件腹瀉群聚中,72件為校園群聚(占67%),以國小至高中50件為多,其次分別為餐飲旅宿業(11%)及營區(7%)等場所。108件群聚案件中共70件病原檢驗陽性,其中68件檢出諾羅病毒(占97%),包含29件為國小至高中校園群聚案件及13件幼兒園群聚。噁心嘔吐腹瀉 症狀解除48小時再出門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傳染,傳染途徑包含衛生習慣差、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預防方式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落實手部及個人衛生防護,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由於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建議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並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而增加傳播風險。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口腔黏膜變薄,容易咬破嘴巴,當潰瘍好不了又出現白斑、紅斑,甚至交錯出現白、紅斑,要小心恐為口腔癌癌前病變!根據國民健康署在101年資料顯示,男性國人口腔癌發生率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4名。醫師提醒,當口腔內或舌頭出現難癒合的潰瘍,或頸部淋巴結出現腫脹等,都可能是罹患口腔癌的徵兆,民眾應提高警覺。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術後副作用現象 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雖然中醫治癌療效尚不明確,不過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癌症術後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降低等情形,善用現代醫學技術配合中醫調理體質,能有效減輕藥物的毒性、副作用。放、化療會使唾液分泌不足 陳建閔醫師說明,西醫療程目的在殺死癌細胞,而中醫治療可將癌症病人氣虛的問題「扶正」。在病人接受化療、放療等過程中,以各種中醫療法降低副作用、恢復抵抗力及改善食慾不振等問題。一般在放療初期患者多有火熱亢盛,毒瘀互結之象,可加入如紫草等解毒化瘀的中藥,放療後期多有氣陰兩虛,虛火灼熱,甚陰陽兩虛之象。放、化療亦會使口腔唾液腺分泌不足,口乾及產生口腔潰瘍時,可使用補陰滋潤的中藥甘露飲。臨床研究發現,甘露飲對鼻咽癌放療後所引起副作用均可獲得改善。陳建閔醫師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針灸對於緩解癌症噁心嘔吐也有幫助。一周2至3次的體針可調整患者整體的氣血陰陽平衡以緩解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亦可嘗試耳針刺激耳朵穴道如耳神門、胃點等,持續穴位的刺激效果。

黃熱病高風險區 巴西旅遊注意防蚊

黃熱病高風險區 巴西旅遊注意防蚊#噁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期有規畫到巴西旅遊的民眾要注意防蚊,截至今年1月30日為止,巴西累計通報568例黃熱病疑似病例,其中107例確診,113例死亡,巴西近期黃熱病病例持續增加,且疫情有擴散趨勢。里約熱內盧州新增為風險地區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因人口與動物流動、部分地區疫苗覆蓋率低等因素,預期疫情可能擴散且傳播風險高。目前已將巴伊亞州(Bahia State)南部及西南部部分行政區、聖埃斯皮里圖州(Espírito Santo State,除維多利亞市區以外全區)、里約熱內盧州(Rio de Janeiro State)北方部分行政區新增為風險地區,欲前往旅遊者應加強疫苗接種。潛伏期3至6天 有冷顫、頭痛症狀黃熱病是透過蚊子叮咬而傳播,潛伏期為3至6天,典型症狀包括猝發性冷顫、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部分患者在數小時至1天後進入中毒期,會有發燒、黃疸、蛋白尿及出血徵候,如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或黑便,甚至出現肝臟或腎臟衰竭而導致無尿等情形。目前並無特效藥物可治療黃熱病,接種疫苗及落實防蚊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如需前往流行地區,行前2至4週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及接種疫苗,於當地停留期間亦請採取相關防蚊措施,疾病管制署日前已將該國黃熱病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民眾如計劃前往該國黃熱病風險區域,請提早至少10天先至國內26家旅遊醫學門診進行疫苗接種諮詢,於當地應做好防蚊措施,以避免遭蚊蟲叮咬感染。 

頭痛噁心 柔軟精恐危害人體

頭痛噁心 柔軟精恐危害人體#噁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市面上有很多洗衣粉、洗衣精標榜「白到不可思議」、「曬在屋內也不殘留惱人的異味」等強力效果。有人會因為洗出來真的很白或很方便而總是使用這些,不過這類產品大多摻雜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香味成分刺激性強 容易頭痛噁心例如,衣服會變白是因為洗衣粉、洗衣精裡含有漂白劑或螢光劑。而要把惱人的異味消除,勢必就會使用抗菌劑。常常本來以為洗得很乾淨了,但實際上卻讓衣服沾滿化學物質。此外,可以讓洗完的衣服變得柔軟滑順的柔軟精也一樣。特別是最近大家非常喜歡添加精油香氣、玫瑰香氣等有香味的柔軟精,這些也幾乎都有添加人工的香料。使用這些產品除了對皮膚的刺激性很強之外,有些人會因為吸入這些由化學物質做成的香味成分,而引起頭痛或噁心的症狀。內衣褲、衛生衣應使用天然洗衣精建議使用天然的洗衣精,也盡量不要使用柔軟精。只是不可否認這樣洗,會讓衣服洗完還是僵硬、乾燥,所以如果真的不喜歡,至少直接接觸到身體的內衣褲、衛生衣、擦身體的毛巾等,使用天然的洗衣精。洗衣服時使用天然的洗衣精,如果真的想用柔軟精,雖然會比較貴,但還是選擇有機的產品比較好。(本文摘自/健康65法則/人類智庫出版)

校園暈針 聊天放鬆可舒緩

校園暈針 聊天放鬆可舒緩#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為預防流感,近期各級學校陸續安排學生校園集體接種流感疫苗,針對校園集體接種可能產生的暈針,疾管署呼籲,校園集中接種省事又方便,提醒尚未接種流感疫苗者儘速接種。聚集性暈針 亦稱集體心因性疾病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教授李秉穎表示,暈針反應與疫苗本身安全性無關,也不會造成身體健康的後遺症,通常是因為對打針的心理壓力與恐懼感,轉化成身體的症狀,出現眩暈與噁心等症狀,大多發生於青少年,大規模疫苗接種時,會有聚集性暈針現象,亦被稱為集體心因性疾病。可用音樂、影片或聊天放鬆心情校園集體注射時,偶有學生出現眩暈與噁心等暈針症狀,建議學生接種流感疫苗當日不宜空腹,可使用音樂、影片或聊天等方式使其放鬆心情,並於接種時採取坐姿,如果發生暈針時,建議先至休息區休息,緩解情緒緊張,同時通知醫護人員,在學校應通知醫護人員及學校老師,如暈針現象持續,應儘快送醫。疾管署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至10月23日止,接種數已逾290萬劑,與去年同期相比多了近98萬劑,校園(國小至高中職及五專1至3年級學生)已接種75萬人,目前校園接種按各縣市安排時程,持續接種中。勤洗手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公共場所疾管署呼籲,打疫苗是於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都是罹患流感後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為保護自己與家人,在流感季來臨前,趕快接種疫苗,做好最佳防護措施,平時也應落實勤洗手,出現呼吸道症狀應戴口罩,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防流感病毒侵襲。 

3多1少?糖尿病來敲門!

3多1少?糖尿病來敲門!#噁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5歲的林先生因為發燒斷斷續續已1周,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的情形也持續了1天,掛急診發現白血球偏高、肝功能異常,住院1天後,血糖持續偏高,病人意識清醒,覺得很喘,呼吸音卻很乾淨,氧氣飽和度也不錯,仍有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經緊急抽血後,確定是糖尿病酮酸血症,進行大量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菌血症、發燒 發現肝膿瘍、糖尿病加護病房的醫師進一步調整抗生素,但因病人有菌血症及持續發燒,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有肝膿瘍,肝膿瘍經過引流及抗生素治療後,病人的糖化血色素是10.4%,確診為糖尿病,隨著肝膿瘍逐漸改善,施打皮下胰島素已能控制好血糖,整體狀況漸趨穩定。學童以第2型為主 伴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高血糖的代謝疾病,由於胰島素的分泌缺失,或胰島素阻抗,或2者同時存在而造成高血糖,隨著飲食與運動習慣的改變,糖尿病人口數也快速增加,糖尿病發生的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逐漸下降,臺灣學童新發生的糖尿病是以第2型糖尿病為主,而且常伴有肥胖和高血壓。很多病人沒有症狀 住院才發現糖尿病典型的糖尿病症狀是「3多1少」,「3多」指的是多吃、多喝、多尿,「1少」指的是體重減少,然而,很多病人沒有任何症狀,有些病人會以緊急的「高血糖急症」(糖尿病酮酸血症、高滲透壓高血糖狀態)來表現,住院後才發現自己有糖尿病。按時服藥、打胰島素 不忽略飲食控制飲食、運動和藥物是糖尿病治療的3大支柱,治療上,除了按時服藥或打胰島素,同時也不可忽略飲食控制和規律的運動,罹病時間越長,醫師就會跟病人討論使用胰島素的問題,視病人的情況、醫護人員的熟悉度、病人(甚至家屬)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來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