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

體外射精可避孕? 青少年性知識普遍不足

體外射精可避孕? 青少年性知識普遍不足#性病

大千綜合醫院婦科主任林敬旺醫師說,根據調查,青少年性行為越來越普遍,有過性經驗的青少年年齡層已降至十五、六歲,但相對的青少年對正確兩性觀念及性知識卻沒有成長,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在發生性行為時,都未採取避孕措施,即使有避孕,居然高達三成採取根本稱不上避孕方法的體外射精;三成採安全期及事後避孕丸;真正有戴保險套的安全性行為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有性行為者僅一成五有安全性行為。加上網路一夜情的氾濫,在有性經驗的青少年中,竟然有一半性伴侶數目不只一位,也難怪青少女懷孕及青少年性傳染病包括梅毒、淋病、菜花、泡疹、甚至愛滋病等的案例會逐年暴增。在此向全國青少年朋友呼籲,在激情的同時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堅持「沒有保險套就沒有性行為」的準則,對不安全的性,要勇敢的說不,要固定性伴侶、對愛忠誠,這樣才能避免你成為性傳染病的下一個受害者。

劍橋學生性知識不及格 專家直言:太震驚!

劍橋學生性知識不及格 專家直言:太震驚!#性病

劍橋大學一直是英國知名的大學院校,同時也是世界許多國家學生所嚮往的學園,但是高材生卻不代表就懂得日常生活的知識,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有一項問券調查發現,有五成左右的劍橋學生有過不安全的性行為,有些學生甚至表示,如果帶兩層保險套,就可以減少性病傳播的風險。在還沒有填寫這項問券之前,研究人員詢問他們對於性教育的觀念如何,有92%的學生認為他們的性觀念是非常正確的,但是經過調查後發現,有超過五成的學生沒有正確的性行為,甚至有些學生的性觀念是錯誤、貧乏的。愛滋病關懷相關的慈善機構特倫斯(Terrence Higgins)的尼克爵士(Nick Partridge)表示,這個研究的結果讓人十分震驚。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的學生承認,曾經有過不安全的性行為,有10%的學生認為,女性月經來的時候進行性行為不會懷孕,有35%的人認為,吃事後避孕藥會影響子宮的健全,造成生育力損傷,有60%的人認為48小時內要緊急避孕,要不就會懷孕,同時也有66%的學生表示,除非感覺到有性病的症狀,要不然打死都不會去做性病檢查,事實上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哺乳、帶小孩觀念更新 新手媽媽需要學的新方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79天氣忽冷忽熱 心血管患者應防心肌梗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2挑食材、三餐聰明搭配 立冬進補健康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1

App線上預約愛滋篩檢 預防性病有一套

App線上預約愛滋篩檢 預防性病有一套#性病

浪漫七夕中國情人節即將到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特別在節日前提出呼籲,天下有情人都要讓自己守住安全守護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性病及愛滋病防治組護理長胡寶筠說,兩情相悅、飯飯之交在交往過程中,很難不發展,然而在濃情蜜意過程中,不要忘記「愛愛有一套,事後沒煩惱」。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顯示,截至100年6年底為止,國內通報愛滋感染者本國籍個案計有20,986例。今年通報新增個案共有38.65%的年齡層位於20~29歲(97年度為37.82%),由資料顯示,感染愛滋病毒帶原者正在逐漸年輕化當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預計將於9月推出App作業軟體,其內容包涵有:匿名篩檢線上預約、Q&A雙向交流、衛教園地(正確使用保險套、預防染病有一套)等。希望讓民眾依個人需求進行預約、提問或查詢資料,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希望透過此界面開發,能提供社群人士即時取得正確知識,學會愛自己,愛他人。延伸閱讀「App線上預約愛滋篩檢」: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690

臺大竹東分院提供性病友善諮詢環境 國內首見

臺大竹東分院提供性病友善諮詢環境 國內首見#性病

「孩子,你為什麼不用當兵?」依據規定兵役體檢驗出愛滋者可以免役,目前國內役政單位對於個案資料保密已經有嚴謹的流程,因此役男因為罹患愛滋而免役的資訊不會洩露,就算如此,當家人看到孩子免役在家,多少還是會開始起疑。如果感染愛滋者兼具男同志的身分,更讓個案不知道向誰求助,往往有苦說不出,即使到醫院求診,也不知如何向醫師啟齒,害怕異樣的眼光,造成內心的二次傷害。臺大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目前兵役體檢將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列為必要的檢驗項目,但是檢驗前後的相關諮詢教育卻不足,因此臨床上常有一些民眾因為被檢驗出愛滋,一時不知道如何向家人解釋說明,加上對於疾病的恐懼,產生憂鬱、恐慌,甚至一度有輕生念頭。這樣的檢驗,嚴格說來只做了半套,並不合格。一個標準的性病檢驗前諮詢,應該要包括檢驗結果的意義以及疾病傳染途徑的介紹,並教導個案如何減少性病傳染的自我保護措施。愛滋檢驗陽性的結果,雖然都要等到西方墨點檢驗才能確認,但是在確認感染後,個案幾乎都會出現驚嚇恐慌的反應,可能從幾小時到幾天,之後開始陷入反覆懷疑及憂鬱的情緒中,並害怕自己會立刻死亡。這段期間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與陪伴,但是目前國內專門提供相關服務的精神醫療單位屈指可數,大多由愛滋篩檢個案管理人員肩負重責。如果個案感染狀況與伴侶相異,對於親密關係的衝擊會更加複雜,甚至需要完整的團隊一起提供服務。蘇主任表示,其實在國外,愛滋相關議題由感染科與精神醫療合作已經行之有年,但在國內才剛起步,不少感染科醫師在面對複雜的狀況,期待精神科合作提供個案心理支持,仍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為了要提供受感染個案更完整的服務,台大竹東分院精神科不僅主動與愛滋專責醫院及民間團體合作,更整合既有的院內資源,透過醫師、心理師、社工、護理師及關懷員的專業分工,協助個案了解疾病、調適心情,同時改善當前的難關。一名到院求診的年輕人在看診時表達最近被檢驗出感染愛滋,而家人也不知道自己同志的身分,為保護個案隱私,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特別另闢獨立空間,並提供完整的醫療團隊諮詢與轉介,讓個案安心地討論自己遭遇到的問題,之後個案也邀請他的親密伴侶一同參與討論。病患對於醫院提供的友善服務環境,感到相當滿意。對於民眾如果遇到類似的狀況,蘇柏文醫師建議尋求友善的精神科諮詢門診協助,搭配完整的醫療團隊及民間組織合作,個案不僅可以獲得正確的疾病資訊,更可以減輕憂鬱與無助的感覺。臺大醫院竹東分院服務專線:03-5943248轉1192黃柏翰先生。

性派對、多重性伴侶 青少年當心危險性行為

性派對、多重性伴侶 青少年當心危險性行為#性病

放暑假是青少年最歡樂的時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要玩得盡興,也要玩得放心,所以務必避免「不安全」性行為,不讓性傳染病有機可趁。愛滋病是藉由「性行爲」、「血液」及「母子垂直」所傳染,依臺北市近三年統計數據,青少年已成為愛滋病毒感染的主要族群,每年新通報感染人口中20至29歲至少佔四成,因性行為而感染者更高達九成。衛生局呼籲,青少年參加網路轟趴、性派對及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的聚會時,勿因一時的誘惑與疏忽,將自己暴露於感染性病及愛滋的風險之中。不安全性行為是傳播愛滋病的主因,透過「單一性伴侶」、「安全性行為」及「全程使用保險套」等行為,才能有效保護自已免受性病及愛滋病感染的威脅。

「愛滋」握手、擁抱,安全嗎?!

「愛滋」握手、擁抱,安全嗎?!#性病

當愛滋病患的身體免疫系統遭破壞之後,平日不敢作怪的病毒、原蟲、細菌、黴菌等,便可仗勢欺人,輕易入侵人體,並引發各種疾病、惡性腫瘤,至終使百病俱發,致人於死。台東基督教醫院感染科藍志堅醫師表示人類(Human)免疫缺乏(Immunodeficiency)病毒(Virus),簡稱HIV,而這種對宿主高唱「毒」你千遍也不厭倦的病毒,正是引發愛滋病的禍首。藍志堅說明,在人類身體各免疫細胞中,防衛力最強勁就屬CD4細胞;專責於協助人體內各種淋巴細胞抵禦和殲滅敵軍的CD4,雖是悍衛人體健康的邊防大功臣,然而,一旦遭遇病毒HIV,慘遭摧殘。當人體自身製造出來新的CD4細胞數目遠不及遭破壞的CD4時,可怕的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即俗稱之愛滋病)就將一發不可收拾。一旦CD4細胞數目降低至臨界點,除了HIV益加肆虐,潛伏於人體周遭的各式病菌也將伺機發威,隨機感染。當愛滋病患的身體免疫系統遭破壞之後,平日不敢作怪的病毒、原蟲、細菌、黴菌等,便可仗勢欺人,輕易入侵人體,並引發各種疾病、惡性腫瘤,至終使百病俱發,致人於死。談到愛滋肆虐,藍醫師歸納出幾點愛滋可怕的重要性:HIV的結構複雜與變化多端,仍是人類待解之難題。傳染源隱密,受感染者不敢表白或求助。空窗期(6~12週)及病毒潛伏期(半年~十年)。何謂空窗期?患者感染HIV初期,因血液中的抗體尚未產生,以致檢驗結果呈陰性反應。患者以為未受感染,繼續藉性行為或其他方式感染他人。何謂病毒潛伏期呢?經檢驗血液呈陽性反應的病患,雖遭HIV入侵,但暫無愛滋病之各種臨床症狀者,此刻可稱為HIV帶原者。帶原者之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十年,病毒潛伏期也是人類感染和防治愛滋的大缺口。此病好發於性慾旺盛之年輕族群,造成人口結構因年輕者死亡而改變,導致人類的經濟產能減少,醫療體系吃不消,孤兒增多,老人無所養及人類壽命銳減。藍志堅以非洲馬拉威為例,表示因愛滋病影響,馬拉威國民的平均壽命僅三十至四十歲。貧窮落後醫療匱乏的地區,愛滋病之傳播更迅速,加速惡性循環。藍志堅表示根據研究報導,HIV病毒起源於非洲,是黑猩猩身上的病毒和人類病毒結合演變之世紀新病毒。愛滋病首例發生在美國(1981年),這宗當年令群醫束手無策的怪病,直到1996年「雞尾酒療法」發明之後,才有效抑止HIV病毒在人體內的活動能力。然而,以目前的醫學發展,尚無任何藥物可在人體內有效殺死HIV病毒,唯一有效的雞尾酒療法也有其侷限。雞尾酒療法能抑制病毒複製,防止免疫細胞CD4被擴大破壞,進而降低愛滋患者死亡率;然而,雞尾酒療法的副作用極大,除了損壞人體的腸胃和代謝功能而引發其他疾病外,治療費用也十分昂貴,不少患者因受不了藥物副作用或付不起治療費,而中途退出治療。藍志堅呼籲,舉凡懷疑自己已受感染,或是性工作者、嫖妓者、施打毒品者、性病患、同性戀等愛滋病高危險群,皆應定期進行病毒之抗體篩檢。篩檢可親赴各指定醫院(如:台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及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基隆分院等醫療院所),也可匿名篩檢,詳細方式可洽詢疾病管制局、各市立醫療院所及地區衛生所。儘管HIV病毒的威力巨大,然而病毒只要暴露於空氣中就會很快死亡。藍志堅提醒民眾,愛滋病不會經由公共場所或日常接觸感染。和感染者共餐、一起游泳、握手、擁抱、工作、學習或社交吻禮,都不致受到感染。此外,HIV病毒並不會像登革熱般,藉由蚊蟲叮咬來傳播。針對愛滋病之預防,藍志堅建議如下:正確交友,忠於婚姻伴侶。不共用針頭、刮鬍刀、牙刷等器具。避免不必要之輸血。使用保險套。延伸閱讀「傳染途徑與病程演進」: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548

停止愛滋、展現吾愛~”show愛影展”開跑

停止愛滋、展現吾愛~”show愛影展”開跑#性病

為了減少一般民眾及醫事人員對愛滋病的疑慮及對感染者的烙印,期待民眾及專業人員能更深入的了解這個長久以來為世人所害怕的疾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臺北縣政府衛生局及財團法人護理人員愛滋病防治基金會特別在今年12月1 日【世界愛滋病日】前共同辦理【臺北縣市show愛影展列車】活動,特別挑選了4部劇情片及3部紀錄片,於10月15日至12月3日間在大臺北地區32個機構(包括衛生局、醫療院所、大專院校、替代役中心、in 89豪華數位影院及中油國光廳等)辦理共101場的愛滋相關影展。期待藉由觀賞電影的輕鬆活動,達到深入人心、去除歧視及烙印的目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自96年起即結合臺北縣市共同辦理每年之世界愛滋病日之宣導活動,4年以來,許多民眾雖然知道愛滋病是一種性傳染病、聽過愛滋預防方法,但對於感染愛滋的人,仍有許多莫名的害怕及擔心。有鑑於此,今年昆明院區除了與臺北縣市衛生局合作外,更結合了財團法人護理人員愛滋病防治基金會,以電影欣賞搭配專家座談及匿名篩檢的方式,自10月15日起開始進行長達一個半月的影展列車,挑選了【熊哥叔叔】、【愛滋味】、【被世界遺忘前】、【地久天長】等四部劇情片及【穎州的孩子】、【被遺忘的天使】、【我期待】三部紀錄片參展,並邀請著名音樂人黃韻玲擔任活動代言人,除帶領大眾深入了解愛滋,脫下對愛滋的誤解及烙印,並提醒民眾注重自己的健康,共同參與全民篩檢活動!此次影展列車記者會於15日下午兩點在昆明院區召開,黃韻玲女士將在記者會上說明減少烙印歧視、關懷愛滋的意義。電影首映會則於15日晚間7點在in89豪華數位影院展開,首場播放【熊哥叔叔】,黃韻玲女士及影展神秘吉祥物會在影院現場提供民眾神秘小禮物喔!此外,配合本次影展護理人員愛滋病防治基金會亦推出成立15周年感恩回饋方案,免費提供專業的愛滋講演,歡迎超過200人之機關團體踴躍提出申請!對於影展相關訊息歡迎民眾加入臉書【99年度臺北縣市show愛影展】粉絲團,或上昆明院區網站查詢相關活動訊息。影展期間只要在粉絲團上留言表示對愛滋防治的看法,即可在影展結束後參與抽獎活動,大獎包括小筆電、數位相機、MP4、行動硬碟等時尚新品,該院並會挑選優良的留言,做為未來愛滋宣導的標語,歡迎全國民眾一同參與本次停止愛滋、展現吾愛的活動!

講古說今談梅毒

講古說今談梅毒#性病

「梅毒」,真是一個令人驚悚的名字,「警世」的味道甚濃。英文病名(SYPHILIS)源自拉丁文SYPHILUS,是西元1530年一篇拉丁詩中的大英雄,他老兄是怎麼當上永遠的「代言人」,我們不太瞭解;但回顧歐洲歷史,自從羅馬帝國衰敗後,大部份地區過著「清心寡慾」超高道德規範的生活,這個黑暗時期長達一千多年。十五世紀末波提切利的名畫-「維納斯的誕生」,一個成熟、美麗、自信又帶點羞澀的女性胴體,赤裸地站在從海中升起的蚌殼上,正式宣告性慾與身體主權回歸個人;直到十六世紀初,黎明的曙光才開始展現,當時的文藝復興運動就是要掙脫宗教教條的禁錮,重新找回個人存在的價值,這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然而「福兮禍之倚」,有性就可能有病,性慾幾乎可以與性病劃上等號。十五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回到歐洲後,成為時代英雄,歐洲亦正式進入文藝復興時代;諷刺的是,日漸進步的醫學也發現了一種「新而獨立」的絕症,不但死相難看,又禍延子孫,因此普遍地認定,一定是航海英雄生活不檢點,是歐洲梅毒的來源,這個黑鍋一背就是五百多年,至今仍是歷史懸案。其實歐洲在文藝復興前就有梅毒病例,只是沒那麼「流行」而已。聖經上記載許多麻瘋病例,其實有部分是地域型梅毒(ENDEMIC SYPHILIS)末期病人,兩者的症狀在外觀上十分接近。梅毒的病原體外觀像彈簧,屬於螺旋菌,長約二十微米,用光學顯微鏡放大四百倍左右,就看得蠻清楚,它們有三層外膜,外有許多纖毛,菌體能作運動,可以把它們視為「動物」,在細菌分類上接近革蘭氏陰性菌,事實上它比革蘭氏陰性還要陰性,因為它幾乎完全「不上色」,只能用暗視野(DARK FIELD)來觀察,也就是把淡墨加進標本內,看到「反白」的螺旋菌。梅毒有三大次分類:一般性病梅毒地域性梅毒大型疳瘡梅毒,目前大型疳瘡梅毒僅在非洲赤道地區流行。三種螺旋菌的外型、內部構造和基因都十分近似,很難分別,生命周期也都屬於長壽型,一個世代長達30小時以上(大腸桿菌僅約20分鐘),但都有點「嬌嫩」,以現代科技來作體外培養,存活時間還是不夠長,目前尚未發現任何動植物可以成為中間宿主,所以它是百分之百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病。傳染途徑大致有三大類:肌膚之親,包括性行為、熱吻等。血液接觸,如共用針頭、輸血、醫療人員工作意外等。母體垂直感染,孕婦與胎兒的子宮內感染。一般的肌膚接觸,一次約需500隻螺旋菌才能有效感染,而血液接觸約60隻螺旋菌便成事了。在異性性行為中,如果一方有梅毒,一次陰道性交的感染機率約20%到30%左右。潛伏期約十至九十天,通常是三週左右,在接觸處產生最初的病灶-硬性下疳。  因螺旋菌能「動」,所以對身體局部組織破壞力很強,一旦侵入血液循環系統,可以禍延全身,典型的梅毒自然病程是以三期共四階段進行。 第一期:在接觸處表皮形成硬性下疳(CHANCRE),呈圓或橢圓形,凹洞頗深,硬硬的,不疼,如果病人抵抗力很強,「疳瘡」可能不明顯,尤其是台灣地區醫療資源充沛,些許「風吹草動」,很容易就能取得抗生素,達到了部分療效。不管有沒有治療,下疳會在數星期內自動消失,螺旋菌則轉進血液,循環全身。第二期:大約第一期症狀消失半年後,患者逐漸出現輕度發燒,乏力,多處淋巴結腫大,背部、手掌、性器官、口腔等出現典型紅疹,可以持續數週或數月,這個時期可能感染胎兒。第二期梅毒潛藏階段(LATENCY):當第二期症狀消失,病情進入寂靜的潛藏階段,可以長達數年之久,此時期對外並無感染力,但身體內部不斷增加感染區域,懷孕者亦可感染胎兒,如果沒有藥物治療,大約三分之二的病例仍然可能終生維持在這一階段。第三期:可能是因免疫力減退,大約三分之一病例進入此末期病況,螺旋菌進入大腦、心臟、主動脈、骨骼、眼部等,可以說全身各部無一倖免,引起癱瘓、幻覺、失智、甚至猝死。目前梅毒治療的第一選擇是青黴素(亦即盤尼西林),這個治療有點弔詭,因為盤尼西林,通常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效果不夠好,螺旋菌比陰性還陰性,反而如有神效,有點讓人費解。若是對盤尼西林過敏,可以改用四環素或紅黴素,雖然治療期稍長,效果亦不錯。在台灣地區讓大家傷神的不是治療用藥,而是如何診斷的問題。因為一般檢查項目、VDRL或RP R是檢查身體組織的受破壞程度,所以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扁桃腺發炎,都可能造成偽陽性。所以我仍遇到VDRL陽性,必須加做TPHA來確認;TPHA是針對梅毒的特異抗體,非常精準,沒有偽陽性,可是它通常是終生存在的。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一位老人家來看病,他少年時期感染梅毒,但是治癒數十年了,現在他又有扁桃腺發炎,當然抽血檢驗VDRL和TPHA皆為陽性,那麼醫師該如何拿捏呢?一般準則是兼顧組織創傷程度與偽陽性,當TPHA陽性(不管力價高低),VDRL陽性力價一比八(含)以上,例如一比十六,給藥作標準治療;陽性力價一比八以下,例如一比四,繼續追蹤觀察,不必給藥。梅毒經過有效治療,絕大部份病例是可以痊癒的,至於身體所留下的缺憾能不能填補,就看傷害深淺而定,所以越早期就醫,效果越好,遺憾越小。治好的病例其VDRL力價會緩步下降,約在半年到一年之間轉為陰性。梅毒這個名字雖然有點可怕,在台灣地區醫療資源充沛,只要不諱疾忌醫,盡早治療,一切安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