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關係中,當孩子沉迷於某項興趣時,父母可能會感到「該死」而產生無奈甚至憤怒。然而,透過薩提爾模式的視角,父母可以拒絕陷入這種負面情緒,並從孩子的「快活」行為中,用正面態度應對孩子的天賦。《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分享暑假帶9歲兒子到日本玩寶可夢的故事。
在親子關係中,當孩子沉迷於某項興趣時,父母可能會感到「該死」而產生無奈甚至憤怒。然而,透過薩提爾模式的視角,父母可以拒絕陷入這種負面情緒,並從孩子的「快活」行為中,用正面態度應對孩子的天賦。《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分享暑假帶9歲兒子到日本玩寶可夢的故事。
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課堂的講者,也是照亮學生一座重要的燈塔。得過教師獎、文學獎,透過寫作、演講、工作坊推動班級經營,帶領學生狂野寫作,更是首位在體制內開設「圖像識讀」選修課的老師,第一線教師潘如玲於《因為教你,我認出我》一書中,分享在教改與教學的觀察與感悟,以及她能快樂教學的祕訣。以下為原書摘文:
家中孩子學習很被動?如果仔細觀察,這些舉動背後的原因有可能是「習得性無助」,只要給予孩子正向肯定,就能讓他開啟學習的動力。台北市碧湖國小老師黃俊堯於《當老師真是太棒了》一書中,分享教學現場的挑戰,讓讀者身歷其境,體會身為老師無與倫比的感動。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表現出焦慮、害怕、不想面對⋯這是在學習過程中很正常的挫折反應,但如果爸媽、老師等大人遇到小孩有這樣的情況,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情緒反饋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網紅教師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撰文,用案例故事說明「情緒重置」的重要性,改變行為從改變情緒認知開始,事情就能夠順利進行。
學生時期每天都會見到老師,見到都心煩了,恨不得自己趕快畢業,但出社會後,雖然把知識全還給了老師,卻又會懷念每天能夠見到老師的學生時光。中秋節過後,離教師節也不遠了,你會想念老師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教師節的意義,除了感謝老師的辛勞,除了送禮也有其他方法。
「孩子吃飯吃很久,總是有一口沒一口地慢慢吃,咬很久還吞不下去⋯⋯」許多家長都對孩子吃飯時間久感到很困擾,甚至因為有壓力,而導致沒耐心陪孩子吃飯。小兒科醫師表示,不妨試試下列4招,包含讓孩子自行決定食量、設定用餐時間、讓孩子參與烹飪過程、增加孩子的活動量等,有助於改善孩子吃飯速度。
父母可能會對性教育話題感到尷尬,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小孩,然而,及早為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事。日本福岡公立八女綜合醫院婦產科主宮川三代子於《性知識,爸媽給問嗎?》一書中,介紹如何對3歲~國、高中生的孩子進行性教育,以及如何防止意外懷孕和性傷害,並具體講述月經及婦科疾病的相關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漫長悠閒的暑假即將進入尾聲,長達50多天的假期,孩子們的生活作息可能已經隨性顛倒,面對新學期的開始甚至感到抗拒、焦慮而不想上學,該如何重新調整?哪些孩子比較容易出現「開學症候群」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提醒,爸媽可利用「開學收心操」6撇步,陪伴孩子調適開學前後的這段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