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

無聲殺手心血管病 患者怎麼保健?

無聲殺手心血管病 患者怎麼保健?#健康食品

冬天日夜溫差大,低溫會加快血液的凝結,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在血液循環變差的情況下,血流不順暢容易引起心肌缺氧。而當寒意湧現時,身體不知不覺產生的「抗冷」小動作,也會讓血管收縮速度更快,加重心臟的負荷。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平均年齡是52歲,但最年輕的心肌梗塞發作年齡卻只有22歲。因此,好發於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其實會從年輕、甚至兒童期即開始逐漸累積危險因子,其中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康聯預防醫學院長陳皇光醫師建議,要從年輕時養成保護心血管的觀念,並從細節開始著手。過年的應景食品大多以高鹽分、高熱量、多油脂等成分為主,大啖美食之餘卻忽略這些料理都是三高族(高膽固醇、高蛋白、高油脂)的來源,若加上無節制的大吃大喝,攝取的營養超過身體的需要,會使血脂肪上升,容易讓動脈阻塞硬化;此外,很多人在年假期間每天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懶得起身運動,更加重心血管的負擔。康聯資深營養師趙思姿表示,正確選擇食物的營養成份,注意總攝取量,並搭配規律的運動,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的最有效方法。陳皇光醫師說,隨著氣溫降低,人體新陳代謝緩慢,身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管突然收縮,血流供應中斷或血液流通受阻,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或復發)。通常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血管病猝死的高峰期,所以冬季需更注意加強自我保健。暖身運動:睡眠時各神經系統處於抑制狀態,活力不足,清晨起床時突然大幅度運動,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很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注意保暖:手部、頭部、臉部等部位受寒,容易引起末梢血管收縮,造成心跳加快或冠狀動脈痙攣,供血不足的情況下,有可能導致栓塞。緩慢起床:因為剛清醒時人體血管的應變能力較差,突然活動易引發血管疾病。在早晨清醒後,建議先養神5分鐘後再起床活動。適度進補:國人素有「冬令進補」的習慣,冬季人們運動量本來就少,加上大量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誘發心血管疾病。適量運動:運動量減少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升高。適當營養:多吃魚類、豆類、雞蛋、牛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避免糖類、奶油、咖啡及動物油,尤其辛辣、油膩的食物更是禁忌。心情愉快:負面情緒及情緒激動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陳皇光醫師提醒,隨著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以心血管健康為訴求的產品更是備受青睞。但食用健康食品也有禁忌,尤其衛生署對「健康食品」的定義,闡明健康食品「非藥物而是食品」,雖然能在電視上看見產品廣告標榜某些特定的保健功效,但絕不與治療或矯正疾病的藥物相提並論。例如號稱有降血脂效果的「紅麴」,因為它的作用和史坦汀(STATIN)非常相似,所以有服用史坦汀禁忌的高血脂患者(尤其是有肝炎或肝硬化等肝功能異常的病患),或正在服用以HMG-CoA為主成分的降血脂藥物,也不適合食用。建議您在選擇保健食品前,應先請教醫師的專業意見,避免加重病況。

影音/誇大違規廣告 健康食品居多

影音/誇大違規廣告 健康食品居多#健康食品

衛生署今天公布去年被稽查出的違規廣告,結果發現違規次數排在前五名都是健康食品,都是業者涉及誇大不實以及違法宣稱療效。消費者如果沒注意就可能花錢又傷身。就是這支電視廣告,業者宣稱只要服用含有甲殼素的健康食品,就能促進體內排毒、健康減重,因為內容誇大不實,強調有特殊療效,因此去年總共被衛生單位開罰52次,位居違規廣告第一名。根據衛生署統計顯示,去年違規廣告次數排名前五名,都是健康食品,如果以宣稱效能類型來分析,又以「減肥瘦身」、「美膚美容」,以及強調有助心血管功能的廣告,佔據前三名,而累計去年總共有859件電視、電台廣告涉及違規,罰鍰金額高達新台幣1億8千9百多萬。台灣人到底有愛吃健康食品?根據消基會調查發現,台灣健康食品一年商機,可多達五百到七百億台幣,因此呼籲消費者,選購健康食品之前,可以請教醫師、藥師或營養師,而且產品外包裝上有「健康食品」等字樣,以及衛生署核准編號,千萬不要輕易相信廣告、道聽塗說,以免花錢又傷身。

國人超愛養生健康食品年吃破百億

國人超愛養生健康食品年吃破百億#健康食品

隨著養生風的興起,國人除了食物要吃得健康之外,三餐以外的補品也少不了,根據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的統計指出,台灣民眾每年撒在健康食品上的鈔票多達800億台幣,幾乎是一支美國棒球大聯盟球隊的整季支出。而資料顯示,其中以益生菌與鈣質補充等的保健食品販售最多,且未來可望繼續長紅。在愈來愈精緻化的飲食生活中,大家對於養生逐漸重視,根據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的統計發現,國內民眾每年花在購買健康食品的金額高達800億台幣,絲毫不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尤其是益生菌(改善腸胃道與免疫)、藻類(調節免疫)、葡萄糖胺(關節保護)與鈣質補充(增強骨本)等的相關產品更是夯,可說是保健食品類的當紅炸子雞。不過行政院衛生署提醒民眾,市面上的健康食品眾多,千萬小心挑選,注意是否通過檢驗。衛生署提醒國人,只要保健食品未有「健康食品查驗登記許可證」都不得宣稱具有保健的療效,一旦查獲都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移送法辦,而核准通過的健康食品都可在包裝上註明,衛署健食字號、標章與保健功效等,但不得誇大效用。另外,市面上標有「健康食品」的產品都已通過衛生署審核,但若只註明「保健食品」都僅能做為營養補充的一般食品。而衛生署目前公告可註明的功效包括,改善胃腸功能、改善骨質疏鬆、牙齒保健功能、免疫調節功能、護肝功能(化學性肝損傷)、抗疲勞功能、延緩衰老功能、促近窕吸收功能、輔助調節血壓功能、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調節血糖功能,以及調節血脂功能。

『健腦大作戰』孕期均衡飲食 有助幼兒腦部發展

『健腦大作戰』孕期均衡飲食 有助幼兒腦部發展#健康食品

人體大腦發展的非常早,懷孕約2個月左右,胎兒的腦部細胞便開始發育,從出生後到2歲,是腦部細胞發育的高峰期,此後一直到6、7歲,則為神經細胞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因此『健腦大作戰』必須從懷孕期就開始。為了開發孩子的腦力,許多父母會買昂貴的健腦補品給小孩吃。奇美醫院營養科王柏勝營養師表示,其實站在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只要孩子不偏食,均衡的攝取六大營養素,適當的補充腦細胞建構成份,就可獲得足量的健腦營養成分。生理作用中每種營養素都是強化智力的重要關鍵,並無孰輕孰重。了解這些健腦食物,善加利用,才能有效提升腦力。王柏勝營養師指出,腦部細胞構成所需的營養素有以下:一、醣類:為人體必須且最重要的營養之ㄧ,其中葡萄糖更是腦部主要的熱量來源。沒有吸收足夠的醣類,會使精神欠佳,而且不能集中。食物中主食類是醣類最大的來源。為了讓醣類充分被利用,足量的維生素B群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增加醣類攝取時,同時需要增加維生素B群的攝取量。二、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構成的原料,是製造細胞和神經傳遞物質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幫助腦部發展,食物如新肉類、雞蛋、豆腐、奶類等均屬優質蛋白質來源。人體細胞的製造過程繁複,所需的營養素種類更是多元,缺一不可。除攝取足夠蛋白質外,也必須攝取其他的維生素跟礦物質來協助蛋白質的利用。三、脂肪:包括磷脂質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前者是製造細胞膜及神經髓鞘的主要元素,有助增強記憶力和集中力,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及豆漿、植物油及果仁等均蘊含豐富磷脂質;後者是大腦神經細胞的重要成份,也是腦部發育不可或缺的營養。EPA有促進細胞養分運送的功能;DHA是構成細胞和細胞表層膜層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大腦皮質的功能上,與記憶力的維持方面,以至於幼兒成長過程中腦部發展,DHA都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大腦對DHA的需要從懷孕期便開始,整個懷孕過程中,母體中的DHA濃度是胎兒成長的關鍵,它影響胎兒頭部大小的發展,腦幹細胞的形成,眼部組織及心臟結構等等。醫學研究指出,由於懷孕的第3期(即最後3個月),以及在授乳期間的DHA補充,能直接加強胎兒及嬰兒的整體健康;故此,今日的嬰兒奶粉也加上了DHA作為其中的部分成份。自母體出生後,人必須依靠食物中的DHA來配合身體的需要,而肉類及蔬菜的DHA含量幾乎近於零,故此透過食用魚類生物而得到DHA,在魚類中又以深海魚的眼窩脂肪中含DHA量最豐富。如果以魚的品種來說,魚表面比較光或發亮的魚含較多DHA,包括秋刀魚、沙丁魚、鮪魚、鱈魚等等。四、維生素1. 維生素B群:能促進醣類分解提供熱量,協助蛋白質代謝,是維持腦細胞正常功能的必要物質。乾果類(如核桃仁、腰果、松子、榛子等)、種子果實類(芝麻、花生仁、南瓜子、西瓜子、杏仁、葵花子)、水草類(如紫菜、海菜等)、金針菇、香菇及其他黃綠色蔬菜;酵母製品、肝臟等都富含維生素B群。2. 維生素E:脂溶性抗氧化維生素,可降低體內氧化壓力,減輕疲勞。因此增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的攝取,維生素E的補充就更顯得重要囉!食物當中維生素E含量較豐的有小麥胚芽油、紅花油、米糠油等植物油;五穀雜糧、番薯、黃豆、花生、芝麻、萵苣、菠菜、豌豆、青豆、荷蘭芹等蔬菜;瘦肉、蛋、肝臟。五、礦物質1. 鈣:補充鈣質可抑制腦細胞異常放電、穩定情緒促進良好的睡眠、減輕身體疲勞、增強抵抗力。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為金針菜、荷蘭芹、芥菜及其他葉菜類蔬菜;海帶、紫菜等海藻類;小魚乾、泥鰍及其他連骨小魚;牛奶及其製品(如乳酪、優格等);大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腐竹、腐皮。2. 鋅:微量元素鋅可促進兒童發育及提高智力。鋅的來源可由攝取牡蠣及其他海產品(海菜、海帶、紫菜、蝦皮等);牛奶、瘦肉、玉米、芋頭、白蘿蔔及茄子等蔬菜。3. 碘:為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及提高腦力,預防甲狀腺腫、生長遲緩、智力低下等症。海菜、海帶、紫菜、蝦皮、海魚、魚鬆等海產品。台灣地區食鹽當中以添加碘,適當的攝取鹽份,也是很重要的喔!4. 磷:參與神經纖維傳導、能量生成及貯存,是大腦活動的必需物質。魚、肉、全榖類、牛奶、花生、杏仁、葵花子、豌豆、酵母粉等都含有大量的磷。六、其它在中醫醫學上,智力與情緒二大思維體系,分別歸屬於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所掌管,要開發幼兒的腦力,培養穩定樂觀的情緒,可從小根據體質適當食用健腦食物及藥膳。王柏勝營養師建議,可利用溫補中藥入菜,如:山藥、枸杞、百合、黃耆、人蔘等,也是不錯的方法。大腦的發育,需要許多種的營養成分協同作用才能完成。幼兒能完整補充各種飲食,應『從食物當中均衡攝取為主,健康食品補充為輔』的營養策略。而健康食品的選擇請認明有國家健康食品標章的產品, 除效果好外也會比較安全,讓小朋友頭好身體也能壯壯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