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

鄉下更適合失智症養病?英國權威醫揭「現實面」:先考慮這2點

鄉下更適合失智症養病?英國權威醫揭「現實面」:先考慮這2點#退休

不少人對於退休,懷有「鄉村夢」,認為生活步調緩慢輕鬆,較適合養老養病。但英國權威家庭醫生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在著作《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中卻表示,失智、失能的患者住在鄉下,反而會有許多不便,遠離了就醫資源,也會影響到心理發展,在做決定前應該謹慎評估。以下為原書摘文:

越無聊行業居然越好賺?名醫發現有錢人「最快樂3件事」出乎意料

越無聊行業居然越好賺?名醫發現有錢人「最快樂3件事」出乎意料#退休

我小時候愛玩,功課沒寫完,就不敢去上課。導師到家裏來告狀,母親很生氣,用竹尺打我。有一天被母親處罰後,我蹲在地上哭泣,疼我的父親拉我起來並告訴我,他也捨不得我挨打,但是他有一個堂姑,原本是千金小姐,結婚後與先生不和,被婆家趕出來,她無謀生能力,四處流浪,曾來向父親借錢,還摸走我家的時鐘。父親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讀書,也要學得一技之長,必須能夠養活自己,別想靠任何人。」

當父母變火爆老人 其實是發求救訊號

當父母變火爆老人 其實是發求救訊號#退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和高齡的父親同住,他開口閉口都是些難聽的話,言論偏激、批判惡毒,對過去永遠抱怨不休。過著隱居生活的父親只有我這個說話對象,一直以來我都耐著性子聽他發牢騷,但感覺自己已經快撐不住了。我該如何克服父親帶給我的壞情緒呢?家人之間的問題與煩惱,很難用「講道理」來解決。看書找答案,或者請教高人商量對策,自以為道理都懂了,可是回到現實生活,面對難纏的家人,用心鑽研的功力霎時歸零。儘管如此,我仍然要奉勸為家庭關係煩心的人,必須理解兩大事實:「你絕對改變不了別人」、「你唯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而這兩大事實,正是打破僵局的出口。隨著年紀愈來愈大,人們的個性和思考也會變得僵固難以改變。不但如此,老人家退休遠離職場後,與外界互動機會變少,大半時間都只能與家人大眼瞪小眼,內心自然會變得更加封閉。「那傢伙就是個蠢貨」、「無恥下流,成何體統!」這些用字怎麼聽都覺得刺耳,難怪家人會受不了他們的粗鄙謾罵,避之唯恐不及。但是,說話的人可一點都不覺得自己說錯話,相反地,他們或許還自認為是敲響警鐘的「正義之鳴」,要是情況演變成這樣就麻煩大了!老人家總淨說些叫人聽了就有氣的惡言惡語,是因為這正是他們從心底發出的SOS訊號。老人和幼兒或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一樣,因為自己的情緒沒有出口,所以感到孤單寂寞。如果他們還有工作,或是保有一兩樣興趣嗜好可以寄託,又或者能透過與人交流互動提升思考境界,多少還可以紓解壓力。但是,當他們只剩下家人可以發洩情緒時,因為和至親之人少了顧忌,所以說話更加口無遮攔,日漸失去分寸。人是「抗拒改變」的動物人會改變,往往是迫於兩種情況:環境發生變化、以及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例如入學或就職這類周遭環境起變化,是必然發生的結果,自己無法改變;搬家或是進入新的團體,也必須得重新適應。這時,人們在配合新環境的過程中,心境會逐漸產生變化。至於發生重大事件,就像是老菸槍被醫生告知罹患癌症,痛下決心要戒菸;或是在失去摯愛以後,讓人生有很大的轉變;和另一半生離死別,被迫成為單親,必須一人扛起兩人的角色,內心也會自然發生變化。因此如果不是外在環境變動,人是很難主動做出任何改變的,因為潛意識就喜歡「維持現狀」。老是讓你一肚子氣的人,就離他遠一點!那麼,面對擾亂我們心靈平靜的家人,重要的不是尋求「如何讓對方做出改變」的方法,而是「我為什麼想要對方做出改變」的用意。你是否想過,對於那些喜歡說長道短、埋怨過去的人,你為什麼希望他們收斂呢? 要他們「口下留德」的用意是什麼? 這才是問題的重點。你一定會說,「做人嘛,本來就該留口德,這是基本道理」;然而,我認為你真正的心裡話應該是:「你破壞我的心情,讓我很煩躁不安,拜託閉上你的嘴!」說話肆無忌憚的對方又是怎麼想的呢? 他八成認為:「我說話礙著誰了?我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講,有給誰添麻煩了嗎?」講話與聽話的人之間,看法相差十萬八千里,難怪無論你如何糾正對方「說話要留口德」,雙方的認知還是處在兩條平行線上。喜歡講難聽話的人,一言以蔽之,就是內心孤單寂寞。他們渴望別人肯定自己存在的意義,期盼有人對他們說:「我懂你的感受。」問題是,他們不知該如何適當表達自己想要對方關心的需求,為了討拍討愛,於是用說壞話、謾罵、抱怨來搏取大家注意。身為他們的晚輩,聽多了父母刺耳的難聽話,儘管苦不堪言,可是一想到他們的養育之恩,又不得不忍耐,可說是備感煎熬。長輩晦氣的喋喋不休,讓你心情惡劣,幾近崩潰,這其實是潛意識對你發出「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的警告。你如果狠下心,做到斷然切割,或許就可以躲過至親的疲勞轟炸。再不然,抱定覺悟,願意把聽老人家抱怨,當做自己的修行,說不定能夠揮別壞情緒。每天聽抱怨而感到身心俱疲的你,不妨和對方保持適度的距離。假設同桌吃飯讓你食不下嚥,那就各自分桌用餐。容我老調重彈,對方要怎麼想、怎麼做,完全不是你可以控制。你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行為。把話說到長輩心坎裡的聊天法喜歡說壞話、謾罵、抱怨的人,其實是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幸福洋溢的人,或是一心一意專注在自己興趣的人,哪有時間終日喋喋不休呢?如果說這位心力交瘁的孝順晚輩,可以立即做出什麼積極的改變,我的建議是,不妨找機會讚美長輩的行為。不管是長輩照顧花草也好,上街買東西也好,幫忙做一點家事也好,只要一有機會就稱讚他。此外,也要適時關懷對方,不要只顧著糾正對方的惡言惡語,也要誘導他往好的方面想:「不也有好事發生嗎?」對方可能會反駁說,「我哪來的好事?」這時你就可以順勢幽默地搭話:「你有我這個孝順兒子(女兒),難道不算好事嗎? 你這樣說真是太傷我的心了。」我和自己的父母也是這樣說話,結果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父母的心情開始變得輕鬆,興致高昂地話起當年的工作和養兒育女的點點滴滴。想要引導對方往好的方向發展,必須先提升自己的能量層級,營造溫馨的環境氛圍。這些事全都在自己可控制的範圍內,你一定都做得到的。至少,不要隨著對方起舞,被他的負面情緒干擾,否則只會累死自己。主動營造溫馨的環境氛圍,就不會被負能量拉著走。(本文摘自/人生煩惱相談室/時報出版)

女性壽命比較長 退休銀彈多少才夠?

女性壽命比較長 退休銀彈多少才夠?#退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退休後到底要準備多少錢,已經不容許妳打迷糊仗了。在50 歲之前,因為時間還早,對於實際退休金額需要多少,可以不用那麼精確,只要一個大略數字就行。更何況,退休前與退休後的花費不同,當距離的時間太長時,就很難估算出退休後的「最起碼生活費用」。其次,先要能精確計算出實際應該要準備的退休金,才能知道還有多少差額?而這個差額的大小,就決定了妳在接下來的這個退休的衝刺期中,到底能有哪些作為?是「小拚一下,再努力多存一些退休金」?還是「根本很難達到,就只能想辦法努力開始降低生活花費」?亦或是「想辦法在65 歲退休後另外找一個工作」?簡單來說,只有透過「確實精算」出所需的退休金之後,再減去下一篇的「現有資產盤點」,妳才知道其中的缺口有多?且這個缺口,完全決定及指導妳退休後的生活及各項作為。而為了精確地計算此生的退休金,讀者必須先確定以下三件事:1)退休年紀(when,何時退休):事實上,不論是已經定案的軍、公、教年改方案,或是現有的勞工保險退休制度,除了少數例外的情況外,幾乎都已經朝向「65 歲為法定退休年齡」的統一模式。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民眾,不論身分是軍、公、教、勞,退休年齡都只能設定在65 歲。而在設定退休年紀之後,用「平均餘命」或「自己假設餘命(例如家族成員中,差不多的平均壽命)」減去退休年齡後,再乘上每年的預計花費金額,就很容易得出準備退休金的總金額。2)餘命:一般來說,可以「國人平均餘命」來設算。根據內政部所公佈的「2017 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4歲。其中,男性平均壽命77.3歲,女性則為83.7歲。再以勞工在法定的65歲退休、台北市民平均餘命是83.57歲為例,表示退休後平均還有近19年可活。代表住在台北市的勞工,必須準備至少差不多20年的生活費,才可能會「夠用」。3)定期與固定花費:在這裡,一個最簡便且不花腦筋的算法,就是依照行政院主計處「2017 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裡的數字-台灣地區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所得(所得總額扣除稅費、利息等非消費支出)27,659元,以及平均餘命20 年來算,等於這輩子至少要準備差不多332 萬元。假設只用較低的數字-平均每人每月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23,686元,以及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為2,203.2元來看,在計算不同平均餘命下,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數字也會不同。(本文摘自/空巢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的35個必修學分/時報出版)

退休憂鬱風險增4成 9秘訣迎新生活

退休憂鬱風險增4成 9秘訣迎新生活#退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次餐敘,60出頭、即將屆齡退休的陳醫師問我:退休生活應如何安排?是否該繼續行醫?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於2013年發表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顯示退休人士的健康和精神狀況,在短期內因工作壓力的解除而小幅提升,但中、長期後自覺健康甚佳的可能性少了四成,且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增加四成。也難怪陳醫師對退休有點焦慮。關於退休對身體和精神狀況影響的醫學文獻非常多,但大都是流行病學研究,其結果並不一致,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都有,不能一概而論。而且,老年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包括身體病痛、親人去世、經濟問題、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等,退休只是原因之一。退休可能對某些人造成經濟困難、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而出現憂鬱症狀,但不能與憂鬱症畫上等號。9大祕訣 好好規劃新生活不過,的確有人在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無所適從,而覺得無聊,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因此,退休生活真的需要用心規劃。1)愈早準備愈好/2014年,美國《老年精神》期刊上有篇研究,3939位英國公務員在平均46歲時接受問卷調查,長期追蹤21年後,平均67歲且都已退休,並接受憂鬱症的評估。結果發現:在中年時的職業位階低、生活水準差、工作壓力大以及親密人際關係貧乏者,較易得到憂鬱症。這意味著從中年時就該開始經營,到了退休時,才能有老本、老伴、老友,較不易得憂鬱症。在接近退休的前幾年,更要積極規劃,包括把工作或手上的計畫圓滿結束、經驗傳承、尋找退休後的合適居處,並籌劃各種活動。2)心理調適/退休後沒有了頭銜和權位,頭上光環不再,過去所受的禮遇消失,也許會感受到人情冷暖,心理要提早調適。3)從事另一個全職或兼職工作/在這個過渡時期(bridge employment),逐漸適應,慢慢退休。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價值觀建立在工作上,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沒有談得來的朋友,也不熱中遊山玩水,如果突然不工作了,可能很難適應,甚至讓家人困擾。例如日本的「丈夫退休症候群」,退休的日本男人整天在家指揮太太,導致太太憂鬱症或夫妻關係緊張。因此,有人會再找一份全職或兼職工作,例如有些醫師從公立醫院退休後,再到私人醫院繼續執業或只看門診,增加收入是其次,主要是繼續服務病人,有成就感,覺得人生有意義。4)擔任志工/每星期一天或半天擔任志工,可以選擇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比較能駕輕就熟)或是全新的行業(較有新奇感),服務他人,覺得自己有用,且學習新知,加入志工團體,結交新朋友,生活更有趣。5)終身學習/除了看書、上網和閱讀報章雜誌外,還可到社區大學、其他公益或宗教團體選課,如電腦、攝影、自然生態和古典音樂等等,以豐富生活。6)保持原有的嗜好,並培養新的興趣/例如,維持原本喜歡的運動如乒乓球,還可涉足於盆栽、學太極拳和打麻將等。7)多運動/如果原本就有運動的習慣,如騎單車,請繼續。若沒有,至少要多走路、健行,增強體能。8)旅遊/不見得一定要出國旅遊,台灣有許多美景祕境,居家近郊的山間小徑、溪流和公園,都值得一遊。9)與親朋好友和晚輩多相聚/互相串門子、喝下午茶、吃商業午餐、一起出遊等,不僅聯絡感情,也才不會落寞無聊。要不要幫忙帶孫子?見仁見智,每家都不同。如果子女忙碌,自己身體硬朗、捨不得孫兒被別人帶或基於經濟的理由,那麼就幫忙帶,那可是個全職工作。折衷的方式是不定期、在需要的時候才幫忙帶,既可以含飴弄孫,又可以保有自己的生活。(本文摘自/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寶瓶文化出版)

退休旅行教戰4守則 樂活撇步大公開!

退休旅行教戰4守則 樂活撇步大公開!#退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首先,若要出國旅行,一定要由遠而近。人的年紀越大,體力越差,這是不爭的事實。你不要以為旅行都在坐車,要深入一點的話,不用雙腳是走不到的。例如歐洲很多國家為了保護古蹟,遊覽車必須停得很遠,然後徒步走進去,我們那次地中海郵輪之旅就是如此,雖無拉車之苦,但仍然要充沛的體力和勇健的腳力。退休後先到歐洲、非洲、南美洲深度旅行說到腳力,就不得不提那趟紐西蘭健行之旅,我扭傷腳踝,不能純粹視為意外,這跟我平常缺乏運動,一定還是有所關聯。去歐洲、紐西蘭,就算不走路,搭十幾個鐘頭的飛機,還是需要體力的。未來幾年,趁我還沒60歲,我計畫先跑歐洲、非洲和南美洲,60歲之後,再到日本深度旅行。日本,應該是大部分國人的最愛,但真的不必太早去,一來距離不遠,二來文字也相近,交通更是便捷,所以年紀再大,應該都沒問題。不留遺產給子女就是不留遺憾給自己其次,退休之後,節儉絕對不再是美德。子女還在就學,家庭負擔當然較重,所以參加旅行團都以價格為優先考量。現在,子女都大學畢業,也都在就業,所以出國旅行真的要善待自己一些。我甚至常常在演講,或是在我其他的書中,宣揚「退休之後的消費都是打9折」的觀念。例來說,上次我們夫婦去搭地中海郵輪,兩人原價超過50萬元,如果不搭這筆錢變成遺產後,依台灣現行遺產稅率10%來課稅要繳給國家5萬元,因此這5萬元不管你有沒有去搭郵輪,其實早就不是你的了,那何不把它花掉呢?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是「打9折」的原因了。未來遺產稅率極可能調高到20%,那就是打8折,只要值得花,那就更該花了。「把它花光」是遺產稅規畫最簡單的方法。我認為,不該留遺產給子女,不然就是留遺憾給自己。不浪費時間吃排隊美食第三,無論是國外自助旅行,或是國內旅行,最不該浪費時間排隊吃人氣美食。我認為旅行該把時間花在欣賞風景、體驗當地生活風情,才有真正的價值。你花了23個小時排隊,它的美味程度有多出一般店的好幾倍嗎?我看頂多好吃個20%、30%,所以排隊吃美食是最划不來的事。上次去東京築地吃人氣美食,用掉一整個上午,卻也只是略好而已。其實日本人做事都很一板一眼,隨便在百貨公司美食街吃,根本不輸書上介紹的那些美食名店。跟團旅行雖不會浪費時間在吃飯上,但我建議少參加那些只安排中國料理的旅行團。以最近那次紐西蘭之旅為例,我們都吃當地料理,結果幾乎沒有失望過。到了紐西蘭當然要吃牛排、羊排,為何還要吃蔥爆牛肉?不塞車也不塞人​ 避開寒暑假跟春節第四,避開假日、旺季去熱門景點。退休之後,最大的本錢就是「時間多」,所以國內旅行儘量找週一到週五去,不塞車也不塞人,國外旅行則避開寒暑假和春節,以及現在動不動就彈性休假的連續假期,住宿、機票的訂位都相對容易得多。能夠親眼目睹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各國各地重要景點,當然不枉此生,但我現在更愛書上較少介紹的私房景點,如前面提到的東京郊區柴又,以及離威尼斯不遠的帕多瓦,因為遊客稀少,我們才能有更多的閒情逸致去體會當地風情。 最後,回國後一定要整理照片。現在因為都是用手機或數位相機拍照,愛拍多少就拍多少,喀擦喀擦毫不遲疑,結果每次都拍得太多。這時,一定要「斷捨離」,留下好的,殺掉拍壞的。我甚至有個做法,買同款的相簿,然後每次旅行就精選100張洗出來存放。這當然是老古板的做法,但無論如何,好好整理照片,才能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本文摘自/走過失業,我喜歡現在的人生/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