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

情緒差超火大 學會6招助緩解

情緒差超火大 學會6招助緩解#退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往往是導致憂鬱症最重要的因素。尤其當現代社會充滿忙碌、競爭和不確定感時,壓力簡直如影隨形,從學童到老人都可能有壓力上身的問題:小孩子要面對課業和考試,以及同儕相處的壓力;上班族要面對工作和升遷的壓力;父母要面對教養孩子和經濟的壓力;高齡退休族要面臨健康和孤獨的壓力。如果沒有好好紓解和管理,生活可能就會變成一只壓力鍋。56%的母親容易生氣、焦躁不安、睡眠不足曾經有機構調查現代媽媽的壓力指數,發現有56%的母親感嘆壓力很大,常常超過腦力的負荷,整天有如陀螺般打轉,容易生氣、焦躁不安、睡眠不足、思緒混亂,沮喪程度到達嚴重程度。面對憂鬱和壓力,我們可以從日常小事開始,學習良好的壓力管理,培養健康的生活態度,適度地紓壓和釋放情緒,讓壓力變成一種督促我們成長的動力,而不是傷害身心的罪魁禍首。要學會情緒及壓力管理,可以在平時多多進行以下的練習:1)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現在社會很重視EQ(情緒智商),也就是碰到困難、挫折或人際衝突時,要能夠坦然接受,從容應對,甚至可以聰明地化解,化阻力為助力,讓身心經常保持平衡狀態。要展現高EQ,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要遇到緊急情況或不如意的事就抓狂,不要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發怒,也不要遇到難關就悲觀沮喪、意志消沉。努力鼓舞自己往正向的角度去思考,以幽默和輕鬆的態度面對挑戰,保持彈性進行自我修正,想辦法避免、減少或轉換壓力源,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2) 充分活在當下/當我們專注於當下、渾然忘我,就比較能夠放下擔心和煩憂。建議讀者最好找到生活的目標及重心,或培養一些嗜好和興趣。當我們主動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例如打球、爬山、種花、畫畫,或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不但不會累,還會有很多快樂和成就感,是很好的紓壓方式。3) 良好的時間管理/現代人多半非常忙碌,蠟燭兩頭燒,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常常覺得被時間壓力追著跑,恨不得每天可以多出幾個小時。所以,良好的時間管理和分配非常重要。4) 宏觀的視野/有時候,我們會鑽牛角尖,以為凡事非黑即白,執著於非如此不可,但事與願違,便會在心理上給自己造成許多壓力。最好平時就多閱讀,多聽演講,多與人生閱歷豐 富的長輩交流,擴展朋友社交圈,多學習他人的經驗,就有機會看到不同的人處理問題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跳脫自己的慣性模式和看事情的角度,增加思考的廣度與多元性。例如,看到孩子功課不佳,就非常擔憂或生氣,怕孩子比不上別人,未來沒有前途。這時候,如果可以看看許多成功人士的例子,或者跟一些朋友談談,會發現一枝草一點露,成績並不是孩子的全部,只要轉換心態,鼓勵孩子找出自己的興趣去發展,說不定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只要觀念改變,看事情的角度也會跟著改變,親子之間的衝突和壓力也會大大減少。5) 善用人際及社會網絡的支持/天有不測風雲,人生在世,總會碰到處理不來的壓力事件,需要別人的建議或幫助。例如,上班族最常碰到的問題之一,就是父母生病,必須請假去醫院照顧,工作上需要同事幫忙分擔,家務事也需要有人幫忙處理、接送和照顧小孩等。這時候,如果有適當的外力協助,壓力就會輕鬆很多。人和人之間的往來是互相的,平日就要多多與人為善,主動付出關懷,彼此幫助,建立真誠的友誼和社會支持的網絡。有些親友是很好的傾聽者,可以互吐苦水、訴說心事;有些親友見多識廣,可以提供有效的建議;有些親友熱心助人,可以提供人力或經濟上的支援??當我們身邊有一群強力的親友團,不但可以讓自己免於孤單,遇到任何狀況也不必擔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安心和穩定的力量。如果,當憂鬱和壓力上身時,身邊沒有適合的傾聽 或陪伴對象,甚至親友就是自己的壓力源,有理講不清時,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或政府部門的協助,例如,張老師專線、生命線等。有鑒於許多男性朋友比較不容易跟熟人講心事,過去的內政部也曾成立男性關懷專線有專人提供諮詢建議。如果情況嚴重,無法從談話中獲得紓解,最好就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讓 情緒壓力釋放,以免累積出大問題來。6) 適度飲食及運動/當人體處在高度壓力下,身體會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叫做可體松(cortisol)。可體松大量分泌時,人的代謝速率會改變,所以,壓力是導致肥胖的因素之一,長期飲食失衡也會影響情緒、危害身體健康。建議每次感受到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可以適度補充鈣、鎂、維生素C,有助於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與傳遞,也有穩定情緒和抑制交感神經的作用,讓心情保持平靜。如果感覺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更好的做法是暫停一 下,英文叫做time out,暫時放下手邊工作,出去走一走、運動流汗,可以快速放鬆心情,釋放身體細胞所累積的情緒與壓力。(本文摘自/珍愛生命,希望無限/心靈工坊出版)

生活能力越強 越有助降低老年憂鬱

生活能力越強 越有助降低老年憂鬱#退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對老年生活滿意嗎?據2017年4月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資料顯示,無論年輕或老年時期,生活能力對於財富和健康具同等的影響力。該研究以參與「英格蘭老齡化縱向研究」中8,119位52歲以上的民眾為對象,探討5項生活能力「情緒穩定度、決心、控制、樂觀,及認真」對個人的影響。研究發現擁有4項以上的生活能力者,擁有財務穩定性較高、較少憂鬱傾向、較低的社會孤立感、健康狀況較佳等好處。受文化影響 老年人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研究顯示,生活能力與從事志工服務參與度呈正比,規律擔任志工者的生活能力可從28.7%提升至40%。研究者也提出,調查結果顯示每一種生活能力同等重要,影響的生活品質取決於所有能力的累積。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表示,台灣因受文化與價值影響,從小就被教育學習一技之長,忽略內在感受與正向性格的重要性,使老年人於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建議可以透過冥想、參與社區活動等方式,建立正向思考,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樂觀使我們更容易面對挫折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此研究結果顯現出生活能力對未來的影響力。具備它使得個人在財富、生活幸福感和健康狀況上較佳。一般而言,情緒穩定者會較易於相處,人際關係自然較好,樂觀使我們對事情有比較正面的看法,較容易面對挫折。葉雅馨主任提醒,高齡者可以自行檢視自己的生活能力狀態,反省自己是否情緒上易怒、常常會使性子?或是經常猶豫反覆?不妨試著與自己對話,做出適度的修正。家中若有長輩,可以注意從生活相處中給予正向的鼓勵及增強,或者邀請他分擔家事讓他覺得有被需要的感覺,重點不在建立何種生活能力,卻已增加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研究:男性被迫退休 心理健康較易衰退

研究:男性被迫退休 心理健康較易衰退#退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多數人在五、六十歲時會退休,但退休後怎麼過,每個人有不同方式。但有些人的退休原因屬於非志願,如生病或需要照顧生病或身體不便的家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退休,因為失去工作角色和社會網絡,心理健康易衰退。據研究指出,生病、被裁員或照顧責任等非志願退休原因與心理困擾呈現高度相關。研究發現,因生病而退休者有嚴重心理困擾程度的比例最高。而失業者的心理困擾程度的比例則高於完全退休組。且退休和心理健康的關係也隨年齡和性別而有所不同,男性提早退休常見的原因為「被裁員」,女性則較傾向提早退休,大多原因為「需要照顧他人」。臺大醫院精神部林奕廷醫師表示,非志願退休者會因為失去工作角色,與被迫退歇的原因產生巨大的壓力,出現焦慮、不確定感、睡眠與食慾的改變、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甚至生理不適現象,如胸悶、頭痛等;但這樣的現象不代表罹患憂鬱症,只是需要時間與身邊資源的支持,讓退休者得以適應退休生活。他也建議,當家中有非志願退休者,家人必須認識潛在壓力源,並擁有敏感度,主動關心退休者。當退休是因為被裁員、工作能力不佳等原因,退休者不容易主動與親友談論,可鼓勵退休者重新調整他們的生活重心。若因為要照顧家中父母而被迫退休者,建議留些時間給自己,培養興趣。而將自己的興趣作為職業的人,也可以在退休後以其他方式發展興趣,例如原本從事助人服務職業者,可以在退休後繼續擔任志工。建立運動習慣   找到新生活方式首先必須重新定義「退休」,是轉換生活型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通常女性較不覺得退休就表示退出活躍的生活。男性則易受傳統性別角色影響,認為工作成就是最重要的,沒有到達社會期望的退休年齡可能成為提早退休者的沉重負擔,也較可能造成提前退休的男性高心理困擾的因素。葉雅馨建議,當面臨被迫退休時,可積極列出十個近期或未來想要做的事情,並排出時間執行。在過程中能轉移自己的負面情緒,及適應當下的生活。如果非志願性退休者年齡約四十或五十出頭,則可以考慮再次就業。其次,必須接受非志願性退休引起的失落感與鬱悶情緒,如果嚴重干擾睡眠、飲食等習慣,就須考慮求助專業人士。她也提醒,可趁此時建立運動習慣,嘗試健走、慢跑、打拳,參與晨間或傍晚的社區性運動團體,將會得到另一種生活方式。

退休憂鬱風險增!9大祕訣老年快樂生活

退休憂鬱風險增!9大祕訣老年快樂生活#退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次餐敘,60出頭、即將屆齡退休的陳醫師問我:退休生活應如何安排?是否該繼續行醫?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於2013年發表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顯示退休人士的健康和精神狀況,在短期內因工作壓力的解除而小幅提升,但中、長期後自覺健康甚佳的可能性少了四成,且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增加四成。也難怪陳醫師對退休有點焦慮。關於退休對身體和精神狀況影響的醫學文獻非常多,但大都是流行病學研究,其結果並不一致,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都有,不能一概而論。而且,老年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包括身體病痛、親人去世、經濟問題、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等,退休只是原因之一。退休可能對某些人造成經濟困難、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而出現憂鬱症狀,但不能與憂鬱症畫上等號。9大祕訣 好好規劃新生活不過,的確有人在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無所適從,而覺得無聊,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因此,退休生活真的需要用心規劃。1)愈早準備愈好/2014年,美國《老年精神》期刊上有篇研究,3939位英國公務員在平均46歲時接受問卷調查,長期追蹤21年後,平均67歲且都已退休,並接受憂鬱症的評估。結果發現:在中年時的職業位階低、生活水準差、工作壓力大以及親密人際關係貧乏者,較易得到憂鬱症。這意味著從中年時就該開始經營,到了退休時,才能有老本、老伴、老友,較不易得憂鬱症。在接近退休的前幾年,更要積極規劃,包括把工作或手上的計畫圓滿結束、經驗傳承、尋找退休後的合適居處,並籌劃各種活動。2)心理調適/退休後沒有了頭銜和權位,頭上光環不再,過去所受的禮遇消失,也許會感受到人情冷暖,心理要提早調適。3)從事另一個全職或兼職工作/在這個過渡時期(bridge employment),逐漸適應,慢慢退休。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價值觀建立在工作上,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沒有談得來的朋友,也不熱中遊山玩水,如果突然不工作了,可能很難適應,甚至讓家人困擾。例如日本的「丈夫退休症候群」,退休的日本男人整天在家指揮太太,導致太太憂鬱症或夫妻關係緊張。因此,有人會再找一份全職或兼職工作,例如有些醫師從公立醫院退休後,再到私人醫院繼續執業或只看門診,增加收入是其次,主要是繼續服務病人,有成就感,覺得人生有意義。4)擔任志工/每星期一天或半天擔任志工,可以選擇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比較能駕輕就熟)或是全新的行業(較有新奇感),服務他人,覺得自己有用,且學習新知,加入志工團體,結交新朋友,生活更有趣。5)終身學習/除了看書、上網和閱讀報章雜誌外,還可到社區大學、其他公益或宗教團體選課,如電腦、攝影、自然生態和古典音樂等等,以豐富生活。6)保持原有的嗜好,並培養新的興趣/例如,維持原本喜歡的運動如乒乓球,還可涉足於盆栽、學太極拳和打麻將等。7)多運動/如果原本就有運動的習慣,如騎單車,請繼續。若沒有,至少要多走路、健行,增強體能。8)旅遊/不見得一定要出國旅遊,台灣有許多美景祕境,居家近郊的山間小徑、溪流和公園,都值得一遊。9)與親朋好友和晚輩多相聚/互相串門子、喝下午茶、吃商業午餐、一起出遊等,不僅聯絡感情,也才不會落寞無聊。要不要幫忙帶孫子?見仁見智,每家都不同。如果子女忙碌,自己身體硬朗、捨不得孫兒被別人帶或基於經濟的理由,那麼就幫忙帶,那可是個全職工作。折衷的方式是不定期、在需要的時候才幫忙帶,既可以含飴弄孫,又可以保有自己的生活。(本文摘自/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寶瓶文化出版)

勿讓下半「身」的疾病 影響退休後的下半生!

勿讓下半「身」的疾病 影響退休後的下半生!#退休

(撰文/Frank Chen)(採訪諮詢/自遊行-行銷總監Sophia)(圖片來源/康薦-自遊行、優活健康網)根據統計粗估,國人6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2成患有尿失禁,但礙於男性尊嚴,以及諱疾忌醫的心態,讓他們都難以啟齒。然而,包尿布對於他們來說,如身綁千斤鐵塊,在生活品質與行動上,往往帶來諸多不便;與外界拒絕接觸,很可能成為他們退無可退的最後一步。2013年袁明琦醫師的孝親發明「自遊行集尿器」推出上市,不僅造福許多和自己父親有一樣困擾的男性,也獲得國內外發明獎的肯定。今年在產品上市即將滿一週年的前夕,自遊行團隊舉辦了全台趴趴走的擺攤活動,耗費4個月,親自到全台超過一百間連鎖醫材行,擺桌子、設小立牌,站在第一線和老年人溝通,雖然每回活動結束皆拖著疲憊的身子返家,但滿滿的溫暖卻溢滿心靈,也帶給了許多老年人們滿滿的關懷。優活獨家專訪自遊行康薦公司的行銷總監Sophia,她向我們分享了在這次全台趴趴走的活動,聽到、看到、感受到許多小故事。 自遊行百場擺攤關懷活動 用行動溫暖老年人「尿失禁對老年人們來說,是難以言喻的痛苦」對人觀察細微的自遊行行銷總監Sophia指出,過去這一百場的擺攤活動中,很多伯伯都怯生生的前來攤位上詢問,也有碰過伯伯到攤位上,一開口就說:「我是幫朋友買的,不是我要用的」極力想撇清自身罹有尿失禁的處境,她說,正是因為這類的疾病較難開口,所以需要反被動為主動,用積極的行動去溫暖有需要的人。擺攤期間,自遊行團隊曾到某間養護中心去拜訪,經護理長介紹有一位伯伯是歸國華僑,因在國外時剷雪跌倒,使得脊椎受傷,不僅無法站立,也讓他需天天使用紙尿布。「養護院的護理長跟我說,其實伯伯還是可以坐起來活動,也常常有以前的部屬來探望他」但或許是自尊心使然,從包尿布的那天開始,伯伯開始悶悶不樂,拒見親友,始終把自己關在房裡,愁顏不展。康薦團隊了解伯伯的故事後,想著若是自遊行能幫助伯伯改善現在的生活,他一定可以恢復笑容,因此,花了好長的時間說服,也親自對伯伯的外籍看護進行教學。「過了幾個星期,竟然跟探視他的親友笑呵呵的下棋!」Sophia說,伯伯在使用集尿器後,再回訪探望他時,發現原來這位伯伯那麼幽默。這讓自遊行團隊發現,他們販賣的不只是一項產品,而是在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重拾歡樂生活,能在晚年的彩霞上,不因此黯淡失色。 就算只幫助到一位老年人 都值得!還有一次在新竹時,因為活動場地較偏遠,一整天下來整場活動只有一位伯伯到場詢問,伯伯說產品是兒子為了孝順他,買來讓他備用,雖然現在還沒有使用,但是怕以後需要用到時不會操作,所以才活動現場詢問。Sophia說,那時除了介紹集尿器如何使用外,伯伯還與他們整整聊了2個小時都沒有離開。恰巧,擺攤結束,回程的公車上又與伯伯巧遇,他說:「我已經90歲了,謝謝你們設計這樣的產品,造福老年人」還留下自己的電話,邀請Sophia如果下次再到新竹,一定要與老伴兒煮幾道菜,擺款設宴請她吃,面對這樣的關心,讓Sophia當場感動得紅了眼眶。 辦完100場全省趴趴走集尿器說明活動,問及康薦團隊,在這4個月的活動中獲得了什麼,Sophia笑笑表示「我想,我爸媽也會老,若有一天,他們在外需要幫助,希望也有熱心的年輕人可以幫忙」,其實他們做的並不只是銷售產品,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幫助老年人們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能夠不因疾病而困擾,就算只幫助到一個人,都極為值得!這也是袁醫師發明自遊行集尿器的宗旨。 

身兼搬運工、廚餘回收員、美容師 他月收入八萬元!

身兼搬運工、廚餘回收員、美容師 他月收入八萬元!#退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上班族面臨薪資低迷,物價飆漲的問題,要存錢簡直是四面楚歌,而根據統計指出,現今三十歲以下的青貧一族,若要成功退休,必須月存四萬元以上,但依照目前薪資水平來看,要達陣猶如登天,但就有一位台北三十五歲莊先生,現在成功提前財富自由,靠的就是善用時間、身兼多職、投資房產,使他的存款逆勢上揚。 身兼多職 月收入登上八萬塊餐飲系出身,莊先生十多年前畢業,就善時間在畢業與退伍的空窗期,先到飯店當實習生,遂而成功升上廚師助理,奠定他的薪水基礎,之後退伍,白天在醫院當廚師,月薪三萬塊錢,七點下班後,還持續再接再厲,身兼多職,賺取外快。問他做過哪些兼職工作,簡直包山包海,經驗豐富,從目前新鮮人看了就想唾棄的廚餘回收員,到工地搬運工,他都做過,從早到晚,最少十四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讓他每個月收入,登上八萬塊的水準。為了賺更多錢,他還在朋友的介紹之下,轉戰美容業,雖然是門外漢,但他嗅出商機,觀察女性顧客消費習慣,只要產品夠好,就能培養出客戶忠誠度,因此決定花更多時間經營,晚上抽空去上美容課、營養課程,儘管是個男生,現在已經有能力開班授課,一堂講師費1千元。二十九歲開始投資買房 報酬率飆高死賺錢,財富累積的速度,將有極大的可能會停滯不前,於是他在二十九歲那年,開始接觸房產,從現在人人口中的蛋白區,捷運竹圍站開始買起,總價336萬元,19坪,隔年交屋後,以360萬元脫手,賺進24萬,也為自己籌得結婚基金。同年再買進台北市大同區8坪預售屋,總價350萬;2011年以420萬賣出,賺進70萬元,換來目前在三重居住的18坪房子,總價440萬,五樓自住,六樓出租,一個月收入1萬,依照目前一坪市值40萬,價值720萬。現在每個月儲蓄率達5成以上,透過Excel軟體仔細記錄開銷,把每個月開銷控制在1萬5千元上下,如果不小心支出超過預算,要求自己在下個月要賺回來。12年前訂下35歲要財務自由目標,目前莊薪贏結束廚師工作,靠兼差月收入8萬享受退休生活。

「女兒在哪?」科技主管罹失智症 與老婆退休夢碎

「女兒在哪?」科技主管罹失智症 與老婆退休夢碎#退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家人若現行為異常,容易忘東忘西的症狀,就要擔心是否罹患失智症!台中就有一名六十五歲男子,原本是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幹部,不料工作表現卻每況愈下,開始無法決定公司決策,只好提前退休,經家人帶至醫院看診後,才確診為罹患失智症,醫師就提醒,倘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失智症照顧中很重要的觀念,才能延緩行為退化的速度。罹失憶症 行為失控拿雨傘搓人65歲的洪先生,近年來出現記憶力變差、反應變慢,理解與問題解決能力退步,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外,性格也改變了,行為變得異常,情緒容易煩躁不安,有時外出還會拿雨傘戳路人,讓在旁照顧的太太常常要跟路人道歉。此外,洪先生也常常詢問太太,女兒在哪?即使解釋過多變,時不時還是會詢問,在外活動也常走失,讓家人擔心,家庭生活也頓時變了調。好不容易快能退休 老公卻罹失智症洪太太表示,初始因為先生行為及情緒的改變,著實造成家人很大的困擾,不但先生退休,其原本從事教職工作,為了照顧先生而提早退休,原夢想著退休後夫妻倆可以隨心所欲、快樂逍遙渡過晚年,想不到洪先生罹患失智症後,許多行為與能力開始慢慢退化,家裡的人幾乎是天翻地覆、苦不堪言,不得安寧。所幸在經由記憶整合照護團隊介入,並解服藥追蹤治療,控制失眠與情緒問題,在照護兩年後,洪先生生活起居才漸漸恢復正常,能夠看電視、關心家人,但ˇ對於飲食與個人衛生仍須家人提醒。全球每四秒一人罹失智症臺中醫院高年科廖妙淯醫師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平均每4秒鐘就有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台灣失智症協會也在民國100年至101年底調查全國失智症盛行率,發現全台65歲以上長者,四分之一有認知功能障礙,極輕度失智症以上有約21萬人左右,也因此國人對於失智症的了解,的確有其急迫性。廖妙淯提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失智症照顧中很重要的觀念,若家人出現失憶、遊走、妄想、攻擊等精神行為,就要趕緊帶家人至精神科醫師診斷,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調查:2成5勞工 背百萬負債!

調查:2成5勞工 背百萬負債!#退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存錢很難,但台灣勞工光要還清債務,恐怕就得耗盡全力!根據求職網對台灣勞工的調查顯示,發現高達兩成五的上班族,學貸房貸、卡債等,加起來身上背了百萬元以上的債務,且九成以上的勞工,離人生的第一桶金還遙遙無期,遑論買房更是困難!兩成勞工0存款 九成存不到一百萬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有53%的人表示,目前是「負債」的,主要來自學貸(36.7%)、房貸(27.6%)、卡債(23.5%)、信用貸款(20.9%)以及養家重擔全落在身上(17.9%)。至於總負債金額上,有25.5%的債務,是在100萬以上。更糟糕的是,生活開銷大,薪水又凍漲,累積的存摺數字並不好看,沒有存款的「零存族」占19.7%,存到100萬以上的僅僅7.3%,代表其他92.7%的人,尚未存到人生第一桶金!退休難度高 不吃不喝61年才能安穩度晚年存款不足,就怕一遇上生病無法工作或失業沒頭路時,生活很難過,但到底要有多少存款,生活才會有安全感?調查指出,高達四成的人(40.3%)認為,總存款要看到七位數(百萬元以上),才有安全感,不過也有33%覺得,六位數(十萬元以上)就夠了。只是想真正退休,退休金目標平均落在2715.2萬元,如果以目前實質經常性薪資3.66萬換算,要不吃不喝741.8個月,相當於61.8年,才有可能存到這個千萬退休金目標!整體而言,完成買屋夢想與存到退休金的目標,難度都很高,因此讓勞工朋友與上班族,就自己現有的總資產與總負債,衡量一下目前的財務狀況,平均打了41.1分,顯示手頭吃緊的人恐怕比較多。代表企業界與政府要提升台灣勞工的幸福感,未來努力的空間仍然很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