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

小孩瘀青不退 恐血小板低下症惹禍

小孩瘀青不退 恐血小板低下症惹禍#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日前一名1歲多兒童因剛開始學走,雙腿陸續出現大小不一的瘀青,父母原先不以為意、認為是小朋友活潑好動、難免碰撞受傷,但時日漸久,瘀青情況不減反增,就連臉上、身上都出現小紅點和瘀青,前往就醫被診斷為血小板低下症。孩子瘀青不退合併出血點 家長須提高警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血液腫瘤科李孟如醫師表示,學步時期和幼稚園階段的兒童活動力旺盛,常跑跳、爬上爬下,身上不免存在一些新舊瘀青!瘀青通常為外力碰撞所引起,在四肢部位容易出現、但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去;可是若在不太會碰撞到的地方出現瘀青,如身體軀幹,持續有新瘀青出現、或合併出血症狀(如牙齦出血、流鼻血、眼瞼出血、血尿、血便等),此時爸媽就需擔心可能不是單純小孩調皮碰撞所造成。李醫師說明,血小板低下症常為急性發生,孩子身上會出現過多瘀青或細微出血點,此時必須提高警覺,立即就醫進一步抽血檢查,診斷確認是否為單純血小板數目減少、或紅血球、白血球的數目是否無異常等。經過治療 8成病童可痊癒 3成者藥物控制 生活亦能正常雖然病童血小板數目過少,但發生嚴重危險出血(如腦出血)的比例很低,少於1%,經過治療後,8成以上的孩童血小板數目會逐漸恢復正常,且後續不需再服用任何藥物,家長無需過於緊張;但約有3成的病童會是慢性或反覆性的血小板低下症,即使是這種情況,造成嚴重出血的比率依舊很低,且在藥物的控制下,還是能維持足夠的血小板數目。李孟如醫師提醒父母親,血小板低下症多發生於學步和幼稚園時期兒童,雖因血小板低下症造成嚴重出血的比例很低,但若孩童行為及活動不受控制,仍有可能產生傷害,因此孩子身上若出現異常出血點或瘀青,務必進一步診斷及接受治療,後續也需追蹤至病情穩定,確保兒童健康。

銀杏與抗凝血藥物併用 恐增出血風險

銀杏與抗凝血藥物併用 恐增出血風險#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80歲的曾阿嬤半年前心肌梗塞發作,因而放置了心血管支架,醫師在術後開立抗凝血藥物,囑咐阿嬤按時服用。不過,曾阿嬤因聽信電台介紹,每天照三餐加量食用銀杏,兩周後,發現身體出現許多瘀青,刷牙時牙齦也會流血,經醫師詢問後,推測這些出血的症狀,應該是銀杏與抗凝血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所導致,建議停用銀杏,幾天後,阿嬤出血狀況已逐漸恢復正常。很多人以為食品絕對安全,健康食品及錠狀膠囊狀食品雖然本質是食品,但因經過濃縮萃取等程序,濃度含量已不同於一般食品,食用者應依照建議劑量攝食,切勿存有「多吃多健康」的錯誤觀念。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任何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進入體內,都可能影響藥品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或排泄,進而改變藥物治療疾病的效果,甚至增加副作用發生機率。銀杏除了與抗凝血劑併用,會增加出血風險,也可能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像是降血壓藥、抗癲癇藥物等,因此不建議一起食用。很多人都知道銀杏對健康有助益,卻不一定知道同樣是含銀杏成份保健食品,因其萃取部位不同,成份也會不一樣。目前很多國家將銀杏葉歸類為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在台灣,銀杏葉萃取物則列為藥品管理,核可適應症為改善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且需於醫師或藥師指示下服用,千萬不要自行胡亂服用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銀杏葉」成份製劑為藥品,服用前應詢問醫藥專業人員。「銀杏果」成分製劑為食品,若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除應立即就醫外,也應向「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通報。(資料來源/藥害救濟基金會提供)

停經10年突然出血 竟是子宮內膜癌作祟

停經10年突然出血 竟是子宮內膜癌作祟#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年近60歲的女士,已經停經10年,停經後生活規律,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的病史或肥胖問題,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也都是正常。最近2週卻突然陰道出血,誤以為是生理期又來,經醫師檢查結果竟是子宮內膜癌。新竹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詹家豪表示,台灣婦女的停經年齡平均是在50歲,在真正進入停經期之前,會有一段時間月經出血的型態開始發生改變,一開始可能週期變短,之後逐漸拉長或變得混亂沒有規則性,接著最後月經完全停止。停經之後,不應該再有陰道出血,一旦有出血的情形,都應該就醫做詳細的問診與檢查,檢查的項目包括陰道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必要時得再安排子宮內膜組織切片檢查。常見的停經後出血的原因包括有,通常成因不明的子宮內膜息肉,不過多為良性病灶、少部份的子宮頸癌也是以出血表現、進入更年期後的婦女,因為缺乏雌激素,使得子宮內膜變得極度萎縮,因而自發性破皮出血、好發在停經後的婦女,大部份病人年齡在45至59歲之間,其早期症狀主要就是停經後陰道出血的子宮內膜癌等等。詹家豪提醒,雖然大部份的停經後出血症狀都是良性的子宮內膜病灶,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子宮內膜增生根據其病理組織型態,和將來發展成子宮內膜癌有著不同程度的關聯性,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追蹤,就能免於罹癌的可能性,因此停經後的婦女一旦有出血症狀,都應立即就醫檢查。

天天吃柿子! 妙齡女胃糞石引出血

天天吃柿子! 妙齡女胃糞石引出血#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24歲女病患,是位船員,需長期在船上生活,因一天內解出2次黑便,又感覺胃部疼痛不適,立即到醫院就醫。童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黃彼得,經問診後安排胃鏡檢查,發現病患的胃部有一顆如雞蛋般大小的糞石,並引發胃潰瘍、出血的現象,除了給予胃潰瘍的用藥外,另外囑咐患者返家後配合喝可樂,希望藉由可樂中的酸性物質能溶解糞石。病患在近2週的時間內喝了許多可樂後,返院追蹤,結果卻因為糞石太大又太硬,以致於利用可樂來溶解糞石的效果不佳。後來採取內視鏡碎石術治療,讓病患胃部內的糞石先碎成小塊後,再一塊塊夾出清除;病患經治療後2個月回診,再做胃鏡檢查,胃內已無糞石蹤跡,連胃潰瘍也已治癒。黃彼得醫師表示,這名病患是因適逢柿子產季,幾乎每天吃柿子,共吃了2箱,但因水分及纖維質攝取不足,導致柿子中部分物質,遇到胃酸後凝結成塊,漸漸堆積成雞蛋大小,最後還造成胃潰瘍、出血情況。通常糞石症狀好發在胃腸蠕動不佳的老人身上,極少有這麼年輕的個案,幸好病患及時就醫恢復健康;胃糞石主要症狀是腹脹、腹痛、噁心、嘔吐,還有因消化性潰瘍出現黑便,嚴重時則會造成幽門阻塞、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醫師呼籲,胃腸功能欠佳、糖尿病患者、甲狀腺功能低下、牙齒咀嚼功能不好的人,對於柿子、橘子、破布子等單寧酸高並具黏稠性的食物,都應淺嚐即止,另外攝取高纖維的蔬果後,要多補充水分,才能夠避免胃糞石的產生。(圖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風災過後容器別積水 當心天熱病媒蚊多

風災過後容器別積水 當心天熱病媒蚊多#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藉由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先叮咬患者後,成為「病媒蚊」,健康的人可能因這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病後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甚至惡化為登革出血熱,進而出血、休克及死亡。近日天氣逐漸暖和,蚊子也逐漸增多,目前並無有效疫苗可預防登革熱,為了預防登革熱病媒蚊孳生,防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阻斷蚊子產卵的途徑,蚊子喜好在積水處產卵,因此清除各式積水容器才能解決蚊子孳生。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呼籲民眾,消滅病媒蚊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室內孳生源如冰箱底盤、花瓶、花盆底座等,應每週清洗換水及室外孳生源如廢棄輪胎、空罐、地下室、防空洞等處,若有積水處也應立即清除;外出旅遊若到蚊蟲多的地方,宜穿長褲及長袖衣服,晚上睡覺應掛蚊帳,門窗應設有紗窗、紗門;若前往東南亞旅遊,返國後身體不適,亦應儘速就醫交待行程,提供醫師診治參考,以避免登革熱境外移入。

五月天怪獸贈烏克麗麗 鼓勵腦傷學子

五月天怪獸贈烏克麗麗 鼓勵腦傷學子#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8歲的曾建豪於去年7月高中畢業後,和同學一起開心慶祝考上國立大學,返家途中發生嚴重車禍,左腦出血,陷入昏迷,一度讓家人哭斷腸,媽媽說:「即便是如此,眼淚擦乾,不能放棄任何一絲治療的機會。」喜愛音樂的建豪於高中時代即是吉他社的副社長,他要證明即使玩音樂也能課業並重,果然不負眾望高中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不過正當家人感到無比欣慰的同時,卻發生這樣的惡耗,幸好,北港媽祖醫院的神經外科醫療團隊成功把他救回了。莊皓宇醫師說,患者傷到的是左腦,影響他說話及理解能力和右手的肢體,因此在進行手術時特別使用電腦定位來夾除腦中血塊,以避免傷害正常的腦組織,兩個月治療期間總共進行兩次腦部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還能在九月開學前順利恢復健康,讓他如期展開大學生活,同時右手也不受影響可正常彈吉他。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中,五月天團員怪獸(也是病患最崇拜的偶像)得知此消息,他對於課業與音樂並重的孩子特別鼓勵,也承諾只要他恢復健康要贈送他小吉他鼓勵,特別於今日由主治醫師轉交一把親筆簽名的烏克麗麗要好好鼓勵他。怪獸說,「希望建豪的人生態度要積極正向,同時音樂要能與學業並重,除了要好好照顧自己外,在行有餘力之時,也要懂的關懷照顧他人。」建豪說:「怪獸老大,你等著,我會努力學業與音樂並重,總有一天我要讓你感到驕傲!」雖然怪獸今日不克前來,特由院長出席代表將這把別具意義的親筆簽名烏克麗麗轉交給建豪,欣喜若狂的他瘋狂尖叫,他也承諾未來會持續熱愛音樂,並努力念書,累積自己的實力以回饋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經期大量出血 當心是凝血功能異常

經期大量出血 當心是凝血功能異常#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13歲青少女,第一次來潮大量出血,由於害羞不敢啟齒,到第三次發現經血愈來愈多,差點止不住,趕緊由媽媽帶來婦產科門診,經發現該名青少女因凝血功能異常,造成經血不止。後來轉診到血液科進一步治療,才讓她免於每個月大出血困擾。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不正常陰道出血是婦產科門診常遇到的問題,一般而言,女性生理期約為3到7天,超過7天就屬異常,正常週期則為28天加減7天,其他就屬不正常的狀況。少部分女性會在兩次生理週期間有出血的現象,約在月經週期十四天左右出現,出血兩、三天就停止,可能屬於排卵期出血。而門診中常見的陰道出血,多為荷爾蒙失調,像體重過重、激烈減肥、壓力過大及作習不正常等都有可能造成荷爾蒙失調,荷爾蒙失調可能會導致經期紊亂、經期過長及異常出血的現象,通常在確診為荷爾蒙失調後,則會開立調經藥來控制荷爾蒙,但病患也要維持適當的體重,改變生活作習才能有效改善。郭安妮醫師說,除了上述原因外,子宮肌瘤、子宮腺瘤、子宮內膜長瘜肉、子宮頸長瘜肉、子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都有可能是造成陰道不正常出血的原因。像子宮肌瘤、子宮腺瘤、子宮內膜長瘜肉多屬良性,通常藉由手術切除病灶後大多都可改善,但也有復發的可能;而子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則屬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是停經後的異常出血。另外,在停經之前的經血不規則,且月經量又不一定,都要小心。所以停經後的婦女,若停經後再有陰道出血的情況,則一定要至醫院做檢查,以免延誤治療。近幾年由於宣導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成效加上子宮頸癌疫苗的推廣,子宮頸癌有下降的趨勢,但子宮內膜癌卻有年輕化的現象,尤其是肥胖、從未生育過的婦女、較晚停經及初經來得早都是高危險的族群。郭安妮提醒,激烈運動一下子瘦太多也有可能造成,月經不正常的現象,而有些婦女在懷孕初期也會有出血的現象。總而言之,陰道不正常出血的問題可大可小,一旦發現不正常的出血現象,都需進一步至醫院作檢查,透過超音波、驗血等程序,確認疾病的根源,才能適時給予正確的治療。

運動改善循環 降低靜脈曲張發生

運動改善循環 降低靜脈曲張發生#出血

年紀一過五、六十歲歐巴桑或歐里桑常會「浮腳筋」,彎彎曲曲像蚯蚓一樣滿佈小腿肚,看起來觸目驚心,這扭曲血管就是靜脈曲張,又稱靜脈瘤。(圖:靜脈曲張,腿部皮膚冒出扭曲血管)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林伯彥醫師說,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在下肢,日積月累破壞靜脈瓣膜,以致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異常擴大腫脹和曲張,腿部皮膚冒出紅色或藍色像是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像樹瘤般硬塊結節。有人只是細小靜脈擴張,在表皮下的小靜脈曲張如蜘蛛般呈放射狀浮現擴張;有的在腳踝或小腿局部靜脈曲張;有人則整個隱靜脈系統全都擴張。輕者外觀不美觀,重者下肢腫脹,循環不良,甚至感染、潰瘍、血管破裂出血。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5~40%女性、20%男性有靜脈曲張現象。每日站立工作超過六小時的職業,諸如老師、農夫、外科醫師、護士、髮型師、專櫃小姐、廚師、餐廳服務員等,都是高危險群。此外,有家族史、年紀大於五十歲,女性尤其是多產的人,服用口服避孕藥和肥胖人也容易發生。因人體沒有自我修復靜脈辦膜的機制,靜脈曲張一旦發生就不可能回復,除根除手術外,只能儘量延緩病程。仍可藉由保守治療,如使用彈性襪、運動、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改變,來預防靜脈曲張的範圍擴大及減輕其症狀。而走路、游泳、腳踏車等較緩和的運動,除能改善循環外,還能降低新的靜脈曲張發生速率。林伯彥醫師指出,飲食方面,應多吃高纖、低脂飲食及加強維他命C、E的補充。在日常生活方面,則應控制體重,避免服用避孕藥、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及高跟鞋、蹺二郎腿及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天睡前將腿抬高一段時間。另因抽菸會使得血壓升高及動、靜脈受損,靜脈曲張的病人應立即戒菸。理論上說,彈性襪的壓力,在足踝部最大,往上逐漸減少其壓力,通常要穿到大腿部位的彈性襪,最好在清晨尚未起床時穿,一直到夜間上床後再脫掉。目前已有很好的彈性襪可以幫忙病人,適合症狀輕微或是嚴重者術後的輔助治療。如果病患已因靜脈高壓而產生腿部潰瘍,則應尊重醫師的指導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劑並輔以特殊衛材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