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手術

減肥手術怎麼選?「無痕胃拉提」原理、適合族群:平均減15%體重

減肥手術怎麼選?「無痕胃拉提」原理、適合族群:平均減15%體重#減重手術

減重手術幫助肥胖患者減輕體重,並改善或治療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其中「無痕胃拉提」是一種幫助減重的胃鏡技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無痕胃拉提」手術的原理及注意事項,只要能與醫師密切配合,大約半年的時間便有機會達到目標體重,也可感覺到整體健康狀況顯著改善。

減肥少吃多動都沒用,該動減重手術嗎?醫揭出現「1狀況」才要考慮

減肥少吃多動都沒用,該動減重手術嗎?醫揭出現「1狀況」才要考慮#減重手術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血管和代謝等疾病。依照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成年人的過重及肥胖率已經上升到50%,相當於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1位過重,因此民眾不可忽略肥胖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減重手術的適合族群及注意事項。

減肥打瘦瘦針沒用,該動減重手術嗎?醫揭「3大迷思」這樣做免切胃

減肥打瘦瘦針沒用,該動減重手術嗎?醫揭「3大迷思」這樣做免切胃#減重手術

35歲的謝先生長期病態性肥胖,卻未正視過自身體重帶來的健康風險,身高179公分的他,體重最重時可達到135公斤。直到3年前,因肥胖而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才讓他下定決心治療,與醫師討論後,選擇安全性較高的胃鏡縫胃術,術後體重成功降至92公斤,足足減掉超過40公斤,不僅氣色變佳體力也變好。

女體重「直飆破百」竟因多囊性卵巢!醫用「1招」幫她成功甩肉還助孕

女體重「直飆破百」竟因多囊性卵巢!醫用「1招」幫她成功甩肉還助孕#減重手術

23歲何小姐從小身材豐腴,到了20歲左右體重不受控制地攀升,最重時達到114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是42,月經也消失一整年,經診斷是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後續,她尋求奇美醫院減重特別門診的幫助,經過一系列檢查及代謝減重中心醫師、營養師和精神醫學部醫師評估後,決定進行「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縮胃手術)。

糖尿病患術後可停藥?最新減重手術指引證實:可助緩解代謝疾病

糖尿病患術後可停藥?最新減重手術指引證實:可助緩解代謝疾病#減重手術

2025年,全世界的肥胖人口將會多於過瘦的人?英國醫學研究曾指出,未來不到3年時間,世界上的肥胖人口將超過11億、亦將超越每9個人當中有1人出現營養不良體重過輕的人口比例。醫界也指出肥胖是疾病,會影響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多重健康問題。但2022年最新《國際代謝減重手術適應症指引》證實:「術後可助嚴重肥胖者緩解慢性代謝疾病。」

減重手術前狂吃紓壓 百斤女胖到昏迷

減重手術前狂吃紓壓 百斤女胖到昏迷#減重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體重破百合併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必須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竟在手術前因壓力又大吃大喝,胖到145公斤,更在術前陷入昏睡,住進加護病房!年僅35歲、身高160公分的葉小姐先天失調、後天不良,先天失調是罹患乾癬,曾使用類固醇導致身體變成中央型肥胖,且患有嚴重糖尿病;後天失調則是飲食缺乏控制,習慣靠吃喝抒減工作壓力,更出現呼吸衰竭、睡眠呼吸中止等嚴重肥胖後遺症。父母擔心再這樣下去,女兒健康與性命堪憂,希望藉減重手術扭轉未來。腰圍55吋 穿過20公分厚脂肪層進行腹腔鏡手術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表示,意外的是,患者術前加倍大吃特吃,短短兩周體重再增加10公斤,到達145公斤新高點,減重中心團隊術前訪視,她已陷入昏睡,緊急送加護病房插管治療,家人為了女兒好,決定還是要手術。患者在加護病房住了七天,恢復到可接受手術時,腰圍仍超過55吋,腹腔鏡手術必須在腹部開三個小洞,將套管伸進腹腔內臟,穿過近20公分厚的肌肉與脂肪層,團隊用一個多小時完成手術,再住進加護病房觀察,經悉心照護後,病情穩定順利出院。三個月瘦身40公斤 「感覺自己比以前清醒多了」患者接受胃縮小術後,胃減少2/3左右,配合飲食調整,三個月成功瘦身40公斤,舊衣服全都變得像布袋,得重新置裝。她歡喜說,感覺自己比以前清醒多了,人生也有了目標。李旻憲指出,胃縮小手術減少胃容量,吃一點就飽,足夠一天生活熱量,手術移除飢餓感,降低食欲帶動瘦身。

減重手術 助糖尿病友遠離腎病變

減重手術 助糖尿病友遠離腎病變#減重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糖尿病人口自2000年的1.5億,到2017年翻了近三倍,增加至4.25億,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2045年將成長至6.29億人。而台灣每年新發生的個案數約16 萬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統計,糖尿病盛行率超過11%,患者超過230萬人,平均每10個成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儼然成為新一代國病。由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攜手台大等6家醫院共同發表最新的學術研究,針對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做減重手術,減低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發生機率,是學術醫療的一大突破。蛋白尿減少 神經功能也獲改善台灣糖胖症研究(Taiwan Diabesity Study)由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支持,台大醫院內科莊立民教授主導。針對糖尿病減重手術這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聯合了桃園敏盛醫院、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大里仁愛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及嘉義基督教醫院。研究比較49名肥胖且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減重手術患者和338名接受標準藥物治療的患者,首度證實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病患在接受減重手術後,比起不接受手術的藥物控制組,蛋白尿明顯減少,腎功能改善,神經功能也獲得改善。台大內科張以承醫師表示:「經過24個月的追蹤,病患接受檢測腎功能的重要指標腎絲球過濾速率、尿液檢測、神經系統檢查(包括腳趾音叉振動測試、踝腱反射測試、以及用來偵測足底壓力覺知的10克單股纖維測試,以識別雙腳是否有潰瘍和截肢的風險),以及眼科檢查(包括視力測量和眼底檢查),發現接受減重手術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比起不接受手術的藥物控制組,蛋白尿明顯減少、腎絲球過濾速率改善、腳趾音叉振動測試、踝腱反射測試功能也獲得改善」。此研究領先全球發表於《Obesity Surgery》8月號學術期刊上,《Obesity Surgery》為國際減重及代謝治療的重要論壇,受到國際醫學高度矚目。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王偉理事長表示,台灣糖胖症研究於2014年起跑,經過三年多努力,在2017年成功完成1000例台灣糖胖症患者的收集,並預計追蹤10年,以了解代謝手術對糖胖症患者的好處。此研究計劃結合內外科,視患者病症情況,甚至包括新陳代謝科、內分泌科及心臟科等,投入多科團隊共同研究,為糖胖症患者定期追蹤數據、術後血糖控制和飲食衛教等,幫助患者有正確生活飲食習慣避免復胖,並維持身體各項數值正常,才能遠離糖尿病併發症,多科合作達成最佳控制病情的團隊。百公斤病友 術後欣喜圓求子夢病友林淑鈴27歲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及高血脂,體重114公斤,糖化血色素高到10.9,三酸甘油脂有300多,由於糖尿病一直控制不好,已有視網膜病變,六年前接受胃繞道手術,手術兩年後減去56公斤,足足減掉一半的體重,並順利在去年35歲時生下兒子。現在的她體重少一半,健康卻多一倍,血糖、血壓、膽固醇都回歸正常值。台灣糖尿病絕大多數為第二型糖尿病,其中合併肥胖及過重的比例高達66.4%,顯示肥胖和糖尿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併發症按發生率前五大分別為:神經病變34.5%、心血管疾病25.19%、糖尿病足23%、腎病變17.92%及腦中風7.65%。因此糖尿病被稱為沉默的隱形殺手,容易被忽視,但卻會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千萬不可輕忽。去年國人10大死因 糖尿病第5 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糖尿病為國人第5位死因,糖尿病是目前台灣與全世界重要的疾病,莊立民教授表示:「台灣醫療對於糖尿病症相當重視,不斷努力尋求更好的治療方式,現在透過減重手術來治療肥胖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減輕體重外,血糖大幅降低,經由多科團隊追蹤也能及早控制身體各項數值,降低併發症發生機率,無疑是糖胖症的一大福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