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

溫馨慶祝母親節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溫馨慶祝母親節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健康檢查

5月10日母親節將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精心策劃於98年5月8日(星期五)上午8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2個院區(和平院區、婦幼院區)及信義、中山、內湖、北投門診部舉辦『慶祝母親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活動,請民眾把握難得機會,踴躍參加篩檢。■ 癌症連續26年為10大死因之首癌症號稱21世紀人類的頭號殺手!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數據顯示,自民國71年至民國96年,惡性腫瘤已連續26年蟬聯臺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榜首。96年癌症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女性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分別位居國人主要癌症死因之第4位、第6位及第8位。上述3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 乳癌是臺北市女性最好發癌症,三點不漏保安康臺北市女性乳癌的發生率是女性10大癌症之首,96年死亡人數高達每10萬女性人口15.03人,死亡率是第3名(次於肺癌及結腸直腸癌),不過卻是中壯年婦女第1大癌症死因,由於近年來隨著乳癌的罹患率不斷的上升,好發的年齡層也在逐年的下降中,不管是每個月乳房的自我檢查,或是健檢時的乳房常規檢查,都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來加強宣導的重要方針。同時提醒婦女朋友不要忘了,愛波三部曲:1、每月定期乳房自我檢查。2、35歲以上之婦女建議每年應接受專科醫師檢查。3、50-69歲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提醒婦女朋友不要忘了每年應定期接受婦癌篩檢,「六分鐘護一生‧三點不漏」-「年年定期做篩檢-癌症遠離我」,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以提高治癒率,「生活自在保安康」。請趕快到醫院定期做篩檢吧!【篩檢項目】‧口腔癌篩檢 (口腔癌篩檢:以抽菸、嚼檳榔者為優先檢查。)‧乳房檢查 (理學檢查或超音波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 ‧血壓、血糖、血膽固醇三合一篩檢 ‧預約乳房X光攝影檢查

鹽酥雞當正餐 七年級生腸瘜肉上身

鹽酥雞當正餐 七年級生腸瘜肉上身#健康檢查

26歲陳小姐(化名)自認年輕,平日不注重飲食,偏愛吃紅肉,喜好辣、酸口味食物,平均每週吃兩次鹽酥雞,以珍珠奶茶等甜飲作為下午茶首選。因有胃痛的困擾,在家人安排下進行無痛腸胃鏡檢查,發現已有兩顆危險瘜肉需切除!■ 瘜肉 發生率三年攀升一倍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95-97年間共27,795位腸鏡受檢者的健診數據分析,超過九成的受檢者腸道檢查有痔瘡、瘜肉、憩室、以及腫瘤等異常狀況,其中以痔瘡及瘜肉為最大宗,每十人就有九人患有痔瘡,每五人就有二人長有腸瘜肉。大部分腸瘜肉不等同於癌症,多無症狀,僅有少部份伴有出血、黏液分泌、排便習慣異常等現象,需定期追蹤,視狀況判斷是否應切片或切除。但瘜肉是由大腸黏膜不正常增生下所形成的突起物,若以腺瘤性瘜肉來看,有癌化的危險性。鄭乃源醫師表示,從數據上發現,三年來瘜肉已從二成之發生率翻升至近四成,這與國人生活飲食西化、少運動、喜吃肉類等有關,也成為國人腸道健康之未爆彈。■ 三十拉警報 腸瘜肉年輕化聯安分析27,795位受檢者腸鏡檢查數據,50歲以下受檢者發現腸瘜肉的比例約佔六成七。進一步針對9仟多位六、七年級受檢者進行分析,發現近三成有腸瘜肉。這年齡之受檢者,自恃年輕,加上工作繁忙,對於自身健康常忽略。歸納發現,這群有瘜肉的六、七年級生,五成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差,包括普遍嗜辣、重鹹、喜歡甜食及重口味飲食,並偏愛油炸、碳烤、醃漬、煙燻等精緻食物。約有三成受檢者每日飲水量少於1,000cc,六成BMI值大於22,三成以上受檢者有抽菸,近三成五受檢者有飲酒的習慣。經年累月的不良作息,使他們成為腸道健康之危險一族。■ 飲食、運動同樣重要針對多以外食為主之六、七年級生,聯安營養師建議,應從健康習慣的養成以及外食地點的選擇開始,包括補充益生菌、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以及攝取充足水份及膳食纖維等。而在肉類的選擇上,可以魚肉、白肉為主。目前便利商店已有販售生菜沙拉、水果等,更可補足日常所需之纖維量。而針對已有腸瘜肉者,更應多吃堅果、豆類、以及水溶性纖維,有助於軟化帶出藏於腸道死角的糞便,可降低腸瘜肉之發生率。根據國外的文獻指出,肥胖(BMI>30)、運動量過少也會增加腸瘜肉之發生率,因此,除了需增加有氧運動之外,聯安健康體能中心白淳升主任建議,上班族可透過抬臀、抬腿、以及運動骨盆等方式,增加腹部肌力並增進腸胃蠕動。鄭乃源院長呼籲,腸道健康應從年輕注意起,而完整的腸道篩檢應包括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CEA)、以及大腸鏡檢查。建議40歲時可進行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若生活飲食不正常、有抽菸喝酒習慣、體重過重、具家族疾病史民眾,應加強提早預防觀念,從30歲開始規劃完整腸鏡檢查,日後則由專業醫師針對個人狀況,提供定期篩檢頻率及方式之建議,莫因自恃年輕而忽視健檢重要性,錯過早期發現黃金期。

免費婦女防癌雙響炮 獻上最殺的母親節禮物

免費婦女防癌雙響炮 獻上最殺的母親節禮物#健康檢查

母親節前夕,想要送給親愛的媽媽甚麼樣的禮物才是最殺的呢?就是完全免費婦女防癌雙響炮—【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乳房攝影檢查】!在經濟環境很殺的情況下,送一份既經濟又實惠的禮物,把滿滿的“健康”與“幸福”送給母親當禮物!「療傷歌手」阿桑罹患乳癌病逝,「樂壇女神」梅艷芳也因子宮頸癌辭世人間!乳癌及子宮頸癌在臺灣一直以來是威脅婦女生命的頭號殺手,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台中市衛生局(所)努力宣導婦癌篩檢的重要性後,95至96年臺中市女性乳癌死亡率由15.3%/每10萬女性人口,降為13.6%,癌症死亡排名也由第2名降為第4名。而95至96年臺中市子宮頸癌死亡率由7.4%/每10萬女性人口,降為5.8%,癌症死亡排名降為第5名。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接受治療對子宮頸癌及乳癌的防治是很有幫助的。臺中市衛生局(所)愛護母親的健康,結合該市七家合約醫院【林新醫院、澄清綜合醫院平等院區、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行政院衛生署臺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特別提供母親節專案活動-完全免費婦女防癌雙響炮,提供對象為30歲(68年次)以上婦女朋友【每年預防保健子宮頸抹片檢查】及50至70歲(28-48年次)婦女朋友【每2年預防保健乳房攝影檢查】。上述婦女防癌檢查需攜帶健保卡,詳情請洽詢上述合約醫院或台中市各區衛生所。臺中市衛生局為鼓勵台中市婦女踴躍受檢,特別提供七家合約醫院精美紀念品一份,凡於5月31日至合約醫院完成預約登記免費預防保健乳房攝影檢查或子宮頸抹片檢查且完成檢查者,可獲得精美紀念品一份(乳攝檢查限現住址臺中市50至70歲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限現住址臺中市30歲以上婦女),送完為止,動作要快喔!〝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健康〞的女人最〝幸福〞,馬上行動做個美麗、幸福的女人!【完全免費婦女防癌雙響炮活動】時間僅限於98年5月1日至5月31日,趕快撥個預約電話送給母親或自己一份「最殺的母親節禮物」吧!

打造科技醫院 磁振造影儀透視全身組織

打造科技醫院 磁振造影儀透視全身組織#健康檢查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為了提供民眾更好的醫療品質,特別引進全新的「全功能1.5T磁振造影儀」,並重新裝潢了高雅舒適的解說室與候檢空間。放射科李孟儒主任表示,磁振造影儀(MRI)是利用氫質子在高磁場環境中受到各種不同的無線電波脈衝激發後,彼此相互作用產生共振現象,再經由感應線圈收集訊號,最後由電腦程式轉換成影像。而人體中有百分之七十為水,水中有氫原子,所以磁振造影儀可以偵測人體內各種器官、組織中的氫的磁振訊號,並組成三度空間影像,對於有疾病的部位,即可於短時間內迅速顯示出異常。李孟儒主任指出,MRI影像可診斷人體內各種疾病,包括腫瘤、水腫、梗塞、出血、神經的脫鞘與鐵成份不正常沈積等疾病。MRI影像非常清晰與細膩,尤其是對軟組織的顯影,更是凌駕於其它醫療影像之上。不需要侵入人體,即可獲得人體各種結構組織之任意截面剖面圖;各部位的骨骼、肌肉、脂肪及最柔軟的腦和脊髓,都可以一覽無遺,甚至能夠掃描血流異常的狀況。本身是乳房專科權威的張景年院長表示,該院引進的這台全功能1.5T磁振造影儀最大的特色是在它配備了精密的各體部線圈及強大的軟體功能,可以縮短檢查時間並提高影像解析度;尤其開放式的乳房線圈不但可以清楚顯現乳房病灶,必要時還能進行立體細針定位,以便進行外科手術切除。對於細小的膽道與輸尿管,也能快速得到立體影像方便診斷。李孟儒主任表示,磁振造影儀與同樣也是影像科技的電腦斷層掃描儀相比,具有無輻射及對中樞神經系統與骨骼肌肉系統的小病灶更為敏感的優勢,因此也常被用來作為全身健康檢查及評估運動傷害造成的各關節軔帶損傷之利器。針對健康檢查的需求,磁振造影中心會配合該院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客製化服務,並由專科醫師現場解說,讓健康檢查也能變成一種享受。

關懷失業者身心健康 苗醫舉辦義診諮詢服務

關懷失業者身心健康 苗醫舉辦義診諮詢服務#健康檢查

考量金融海嘯造成全球失業率不斷攀高,而失業不僅使民眾身、心深受煎熬,影響了個人、家庭、社會正常運作,甚至因長期的壓力處,使健康亮起了紅燈。因此,衛生署苗栗醫院特別響應衛生署「失業者身心關懷計畫」,於昨(23)日在苗栗就業服務站,為失業朋友辦理義診。苗醫這次的義診,由中醫科主任康鍾禧、高檢中心主任吳輝雄和心理技師、護理師、社工師等人,在現場提供中醫診察、針炙和血壓測量、健康諮詢、心理健康評估及福利諮詢等服務,院長李源芳也特別抽空前往關心義診情形。李院長說明,此次義診共服務了43位鄉親,且經現場進行「簡易檢視健康量表」填寫評估,發現其中23位有憂鬱症傾向,工作同仁除先予提供親切諮詢服務,並建議其可至醫院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幫助;義診過程中,還經由社工師的細心關懷和了解,發現有二位同是單親媽媽的失業婦女,都希望能找到可以兼顧孩子的工作,苗醫社服室主任徐慧琪,立即協助轉介苗栗婦幼福利服務中心到宅服務、苗栗縣海清老人養護中心居家服務,透過社會資源的結合善用,給予了失業者實質的幫助,二位單親媽媽均一再道感謝後離去。據苗栗醫院精神科主任陳文科表示,失業為重大生活壓力事件,失業者處於長期壓力下,容易引發身心焦慮,而出現失眠、緊張、憂慮、不安----等症狀,近幾個月來,在苗醫精神科門診中,就大約增加了一成這類的患者。陳醫師進一步說明,失業民眾如果只是出現的短暫擔憂和不安,還不致於有太大的問題,但假如恐慌不安的情緒,持續超過二週以上,或是失眠已影響生活正常作息、或達一週時,都應該儘速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健康疾病、甚至衍生更多的問題。苗醫精神科預約服務專線:037-261920轉273

醫師現身說法 呼籲重視大腸癌定檢!

醫師現身說法 呼籲重視大腸癌定檢!#健康檢查

忙碌生活中,每天照顧患者健康的醫師,及長期奉獻公益活動的柴松林教授,卻也忽略健檢,差點讓健康亮紅燈。為了呼籲國人重視大腸癌防治觀念,北醫附設醫院吳志雄院長、前院長潘憲教授及柴松林教授,三位名人名醫,這次一同攜手,獻身公益,以自己透過定檢,早期發現大腸息肉並接受治療,降低罹癌風險的定檢經驗,呼籲國人絕對不能忽略定期檢查。北醫附設醫院吳志雄院長提醒民眾健檢的重要,吳院長每日忙於管理院內事務、奉獻醫療,經院內醫護同仁提醒,安排大腸鏡檢查,竟發現大腸息肉,還好提早發現,立即處理,避免大腸息肉轉變為癌症的機會。行醫近40年的北醫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潘教授,畢生都在幫患者做大腸鏡檢查,日前由於太太要求陪同一起做大腸鏡檢查,為了愛太太而答應要求,做了生平第一次的大腸鏡檢查,竟也發現大腸息肉,並作立即處理。潘教授以身為權威醫師,向民眾宣導定檢的重要,更具有說服力。柴松林教授,平常將所有心力奉獻環保,公益,忙碌的行程,卻忽略定檢。日前在夫人細心提醒催促下,到醫院定檢,檢出有大腸息肉,並安排切除,這次柴教授再次奉獻公益,以自己親身體悟,呼籲國人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

六分鐘護一生效果佳 國人子宮頸癌存活率高於英美

六分鐘護一生效果佳 國人子宮頸癌存活率高於英美#健康檢查

95年癌症登記於三月剛公布,顯示每年癌症人數仍在不斷的上升,每7分10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癌症。但值得欣慰的是「六分鐘護一生」,在近年政府及民間大力推廣篩檢的努力下,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均呈現下降情形。政府從84年開始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服務,篩檢率已從84年的20%上升至94年的53.8%,而國民健康局電話調查結果更發現,30歲以上婦女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比率已達70.5%。癌登資料也顯示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由84年的每10萬人口有25人,下降至95年的13.2人(降幅達47.2%);標準化死亡率也由84年的每10萬人口有11.1人,下降至96年的5.8人(降幅達到48%);定期篩檢也讓早期檢出(原位癌)比例於87年開始明顯高於晚期檢出(侵襲癌)比例;同時也讓子宮頸癌的五年存活率提昇到74%(已超越美國的71%及英國的61%);在在顯示抹片篩檢的推廣已大幅降低子宮頸癌對國人的健康威脅。 然而,台灣的子抹篩檢率雖已提昇,但相較於美國各年齡層的平均篩檢率之85.2%,我們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再從全球民族來看,亞裔女性未定期篩檢子宮頸癌的比率占40%,比起其他民族平均的18.2%明顯高許多,顯示亞洲人的確對子宮頸抺片檢查較不積極。有很多病友是因為有症狀才檢查出已罹患侵襲癌,常常悔不當初,那時再想「如果能定期做抹片檢查就可以早點發現了」已經來不及了。近期子宮頸疫苗的消息炒的火熱,還是要呼籲,子宮頸癌病程發展相當緩慢,定期抹片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使打了疫苗還是要持續做抹片檢查,希望女性朋友都能夠響應「六分鐘護一生」活動。為了避免忘記檢查,建議婦女每年選擇固定一天作為篩檢日(例如生日或結婚紀念日),方便提醒自己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男生也要關心愛護您的太太女兒,記得提醒他們定期去做抹片,才能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本文由癌症希望協會提供,癌症希望協會學術委員暨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鄭文芳執筆)

預防子宮頸癌,不可三缺一:疫苗、抹片、HPV檢測

預防子宮頸癌,不可三缺一:疫苗、抹片、HPV檢測#健康檢查

自2006年,四價子宮頸癌疫苗上市以來,如今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已有106個國家核准上市,23個國家由政府出錢免費施打;但是否施打了子宮頸癌疫苗就不會得到子宮頸癌?而且子宮頸抹片檢查也不需要再做了嗎?相信這是許多婦女關心的議題。台灣近年來,在國民健康局大力推動婦女接受一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下,三年篩檢率也只到50%,每年有近2000名子宮頸癌新增病患,每年死於子宮頸癌的患者雖有遞減,但在2008年仍有將近800名婦女死於子宮頸癌。即使在歐美先進國家,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率已達80%以上,近10幾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仍無法繼續有效的下降;可見,單靠子宮頸抹片檢查並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子宮頸癌的發生。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 - 李海翔醫師表示,目前醫學研究已知,子宮頸癌的發生與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沒有HPV感染的婦女幾乎不會得到子宮頸癌。其實,HPV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無論男女,終其一生至少有50%以上的人會得到HPV的感染,但是只有少數的高危險HPV會產生子宮頸癌,也只有少數婦女會持續被高危險HPV感染,而產生子宮頸癌。所以,HPV的檢測(發現高危險群)就顯得非常重要。子宮頸癌疫苗主要是針對高危險HPV type 16&18,李海翔醫師指出,經臨床證實,子宮頸癌疫苗確實可以在人體內產生抗體,有效的保護免於HPV的感染,尤其是針對年輕的女孩,產生較高的抗體效價,似乎有較好及較長的保護效果。至於疫苗最長的保護年限可達幾年,目前並不清楚,但是多數的專家都相信,至少可達10~20年的時間以上,但是對於已經得到子宮頸癌的患者,子宮頸癌疫苗並不具至治療效果。免於子宮頸癌的恐懼,是所有婦女朋友的盼望,也是所有婦產科醫師努力的目標,李海翔醫師提醒,唯有全面施打子宮頸癌疫苗、HPV檢測與子宮頸抹片檢查同時並進,相信子宮頸癌必定會在台灣逐漸減少消失於無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