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

打嗝、腹脹 胃癌誤當消化不良

打嗝、腹脹 胃癌誤當消化不良#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先生2年前與朋友聚餐,小酌後發現肚子不舒服、容易飽脹,原以為是年紀大、腸胃蠕動較慢所造成的消化不良,過去都沒有照過胃鏡的他,至腸胃科門診接受胃鏡檢查後,發現竟然已罹患第3期胃癌。上腹疼痛、胃灼熱 誤當消化不良根據WHO癌症報告顯示,全球胃癌死亡人數排名第3,僅次於肺癌和肝癌,屬嚴重疾病,近10年胃癌死亡人數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台灣胃癌發生人數共計3,768人(排名第7),死亡人數為2,241人(排名第5),為10大癌症之一。胃癌初期,患者常將它當作消化不良來處理,多自行吃些消炎藥或者偏方進行治療,常見反應為上腹疼痛、打嗝、胃灼熱感等,一般來說,打嗝、腹脹是吃飽後的正常生理現象,很少會有人將這些反應聯想到胃癌,許多患者對於這種狀況並不自覺,因此時常延誤就醫,導致發現時已經是胃癌中晚期。黑便、噁心 晚期治癒率剩10%胃癌後期,多會有黑便、噁心、嘔吐等症狀出現,此時的症狀特殊,較容易引起患者注意而就醫,通常就醫時檢測已為中晚期,治癒率比早期發現更低,早期發現的治癒率最高可達95%,若晚期發現僅剩10~40%。少吃油炸、醃漬 避免早期病變胃癌好發年齡為50~70歲,比例上男性高於女性,近年來年齡層更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許多40歲上下的中年患者逐漸增加,不良飲食是造成胃發炎的首要原因,應少吃油炸、醃漬、或者燒烤類的食物、少飲酒,不讓胃增加太多負擔,以免發生早期病變,若持續腹痛2周,應迅速就醫檢查。  

驚!腹脹胃口差 竟是肝癌轉移心臟

驚!腹脹胃口差 竟是肝癌轉移心臟#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一名76歲的王姓男子,務農為生,平時會抽菸並偶而小酌;去年開始感到容易疲累,且常常因為腹漲導致胃口不好,年底時發現左上腹位置腫起來,且有越來越大的感覺,去醫院檢查後,確認肝臟內有2顆腫瘤,為肝癌第四期,且癌細胞還從肝臟沿著靜脈擴延到心臟右心室。轉診到放射腫瘤科後,以標靶真光刀系統來進行治療,殺死了左肝內的大顆腫瘤;目前積極治療另一顆腫瘤,待完成後再進行肝臟動脈栓塞治療。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葉啟源醫師表示,肝癌細胞轉移到心臟的案例很罕見,這是行醫30年來首次遇到的個案,患者沒有健檢習慣,加上早期肝癌又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等到發現時腫瘤已經很大且擴散。早期肝癌無徵兆  出現症狀才警覺初期罹患肝癌大多沒有明顯癥狀,少部分病人會出現食慾減退、上腹悶脹、乏力等情形;但大部分都是等到中晚期,出現肝痛、消瘦、黃疸等症狀時才有所警覺。因此葉啟源呼籲,防止肝癌發生方法,就是接種B肝疫苗以預防病毒感染,並少吃酸菜、醬菜等食物,及戒菸酒等不良習慣。如果本身是B 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家族史者等肝癌高危險群,至少半年做一次「甲種胎兒蛋白」血清、肝功能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另外,肝癌也是容易復發的癌症,所以患者在接受過治療或手術以後,還是要定期回門診追蹤檢查。

中秋烤肉怕腹脹 快吃奇異果、柚子解危

中秋烤肉怕腹脹 快吃奇異果、柚子解危#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中秋節適逢秋天,氣候宜人,適合全家團圓烤肉;但是專家提醒,烤肉有三大地雷,包括多致癌物質、易消化不良、營養不均衡等,吃太多身體恐怕受不了,記得搭配高膳食纖維、高維生素C的蔬果一起吃,如當季的奇異果、柚子、鳳梨,才能輕盈健康無負擔過佳節。烤肉也要追求均衡飲食 蔬果不能少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劉珍芳教授強調,烤肉是一高溫烹調的過程,食物容易過度氧化,尤其肉類帶有高蛋白質及高油脂,經過炭烤會出現變性,產生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而香腸、熱狗等含有亞硝酸鹽加工製品,搭配肉類、秋刀魚及蝦貝類等含胺類食物一起吃下肚,則會變成亞硝胺致癌物,雖然一年可能只烤幾次肉,但一餐烤肉吃下來,不僅加重身體的負擔,還會加速細胞老化程度。吃下過多肉類,不但增加油脂、熱量的攝取,容易造成脂肪堆積,而蛋白質攝取過多,更增加腸胃、腎臟負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脹氣、便祕或有害物質停滯體內等各種問題;只吃肉不吃菜的烤肉習慣,也會營養不均衡。劉珍芳教授也建議,烤肉注意3大點,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1) 食材選擇要多元化,除了肉類、海鮮外,蔬菜一定不可少。2) 縮短燒烤時間,不容易熟的食材可先川燙、蒸煮,烤肉時使用鋁箔紙可加速傳熱,並隔絕食物直接接觸炭火,就能降低致癌物傷害。3) 搭配蔬菜與水果,尤其是優先選擇含高膳食纖維及酵素的水果,可幫助消化、舒解脹氣,並促進排便。搭配蔬果、自製沾醬好健康像是當季的奇異果具有豐富的維生素C、E、多酚類等抗氧化物質,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且獨有的奇異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使胃部排空更快、舒緩脹氣,其高膳食纖維有助排便更加順暢,縮短廢物停留體內的時間,告別無肉不歡的罪惡感,也能增進腸道益菌生長,維護腸道健康,進而強化身體抵抗力。 劉珍芳教授表示,選擇瘦肉片、花枝、蝦仁等食材,包裹青椒、甜椒、杏鮑菇、絲瓜,或蕃茄、鳳梨、奇異果等蔬果,製成蔬果海鮮肉串,沾醬利用醬油、黑醋、糖、新鮮檸檬汁自製,吃下肚同時攝取多種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更能增加飽足感,吃烤肉也能很健康。

腹脹、排便不順 卵巢癌悄悄找上她

腹脹、排便不順 卵巢癌悄悄找上她#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下腹脹、排便不順要注意,恐是隱形殺手「卵巢癌」在作祟!日前,一名45歲的女性,因出現腹瀉、排便不順、體重增加,以為是腸胃問題及變胖所致,但後來卻陸續出現疼痛感、食慾降低等問題,經過就醫後發現,左側卵巢有顆約15公分的腫瘤,且腹部斷層掃也顯示骨盆腔腫瘤合併大量腹水,確診為卵巢上皮癌第三期,目前接受手術、化療後,定期門診追蹤中。7成患者被診斷時 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新竹馬偕醫院婦產科施川崎醫師表示,卵巢癌因早期無明顯症狀,導致約有7成的患者被診斷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因此,建議民眾若有下腹脹、易飽食感、排便習慣改變等下腹部不適情形發生時,應先至婦產科追蹤,若等到有腸阻塞或是喘時,通常代表病情已經很嚴重、屬於晚期了。腫瘤侵襲範圍過大 恐需切除部分腸子卵巢癌的治療主要包含手術與化學治療,手術方面,屬於婦癌領域裡算是較複雜困難的,當腫瘤侵犯的範圍很大時,必須要切除部份腸子,然後再重新接回,有時更嚴重甚至需要做人工肛門;在化學治療方面,幾乎都以紫杉醇為主軸。另針對卵巢癌復發個案,分為二種狀況,「鉑金類藥物結抗」是指病患在接受首次開刀和標準化療後不到6個月即有復發情形,代表病患必須換藥,改為第二線用藥;「鉑金類藥物敏感」是指病患在接受首次手術和標準化療後超過6個月以上才復發,代表可以使用原來的鉑金類藥物。卵巢癌越晚發現 復發率越高施川崎醫師提醒,雖然目前醫療對於早期卵巢癌的治療已有顯著的進步,但仍有25%的復發率,至於第三期第四期的卵巢癌復發率更高達75%。因此,如何減少復發率,是當前婦癌領域一個待努力的課題。而婦女朋友們,在有下腹不適時,應及早至婦產科追蹤,以早期發現、治療。

女嬰吐奶、腹脹 竟是30公分小腸壞死所致

女嬰吐奶、腹脹 竟是30公分小腸壞死所致#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寶寶出生後,若發生腹部不斷腫脹、吐奶、未解胎便時,可要多加留意!日前有一名女嬰,在出生後便發生持續腹脹、進食後嘔吐、胎便未解的症狀,直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她罹患了少見的腸閉鎖扭轉,且小腸已發黑壞死達30公分,但所幸在緊急開刀切除,並接通腸子後,目前她已恢復正常。腸閉鎖 是一種先天性腸道完全阻塞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陳克琦醫師表示,所謂的腸閉鎖指的是先天性腸腔完全阻塞,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新生兒腸閉鎖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胎兒在母體內發生腸扭結、腸套結、內疝氣或腸系膜血管障礙等疾病,使得某一段腸道發生壞死,但因子宮內本身處於無菌狀態,所以,不會造成致死性的腹膜炎,腸子自行癒合後就會造成小腸閉鎖的現象。 腸閉鎖置之不理 恐會引發敗血症一般來說,腸閉鎖可分為小腸閉鎖及十二指腸閉鎖,小腸閉鎖是新生兒常見的腸阻塞疾病,發生率約為1500分之1;而十二指腸閉鎖則會有3分之1合併唐氏症、先天性畸形等問題產生,且一旦腸閉鎖發生時,如果置之不理,恐會造成腹部脹破,引發腹膜炎,嚴重者甚至有敗血症、死亡的風險。羊水過多、腹脹皆為徵兆 民眾應提高警覺最後,陳克琦醫師提醒提民眾,懷孕期間應務必要定期作產前檢查,如果發現有異狀,應盡速就醫檢查,舉例來說:阻塞的部位越靠上端,出現嘔吐的現象就越早,所以就會出現無法正常吸奶、嘔吐、腹部脹氣等,但若像是十二指腸閉鎖,媽媽則會有羊水過多的情形。因此,一旦發生上述任何問題時,皆建議盡速就醫檢查,因為即早發現、治療,恢復機率將會大幅提升。

畸胎瘤好發年輕女性 腹脹、頻尿為徵兆

畸胎瘤好發年輕女性 腹脹、頻尿為徵兆#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日前,一名30多歲的莊小姐,在健康檢查中發現右側卵巢有顆近10公分的畸胎瘤,且不排除有惡性的可能,後來,在醫師與她的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喜愛衝浪等水上運動的她,非常在意腹部的美觀,所以,在手術風險與傷口美觀的考量下,透過單孔達文西手術進行切除,目前已順利將畸胎瘤取出。畸胎瘤易與腸胃不適混淆雙和醫院婦產部賴鴻政醫師表示,畸胎瘤是屬於生殖細胞瘤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卵子分化異常所造成的胚胎發育問題,且畸胎瘤中含有皮脂腺、皮膚、頭髮等,甚至少部分會鈣化,包括骨頭、牙齒,所以,就腫瘤外觀上來說,就如同人一樣。一般來說好發青春期到20幾歲以及停經前後的女性,其中又以年輕女性較為常見,但與性行為、懷孕等因素無關,此外,症狀不明顯,民眾容易與腸胃不適混淆,例如:肚子脹或悶、頻尿、腰酸等。單孔達文西手術 可避免沾黏問題在治療方面,賴鴻政醫師表示,可透過單孔達文西手術進行切除,主要是從肚臍進入,所以,傷口小不易留下疤痕,且利用醫療用袋子,將切除後畸胎瘤的放進袋子後取出,也可避免畸胎瘤受到破壞,使得油脂刺激腹部,造成沾黏等問題。

腹脹拖2年 卵巢養出水瘤如木瓜大

腹脹拖2年 卵巢養出水瘤如木瓜大#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50歲的陳姓婦女,在2年前開始腹部腫大,卻因害怕而拖延治療,直到日前反覆的腹痛,使她無法負荷才到醫院求診,經過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她的卵巢內長了一顆比他自己的子宮還要大5倍,宛如一顆木瓜大小的良性水瘤。後來,醫師透過手術為她摘除良性卵巢水瘤,目前術後恢復良好,不僅疼痛減少,出院後返診幾乎看不到傷口,讓如釋重負的她,喜悅地說宛如重生。卵巢水瘤雖大 但幾年間未有太大變化仍屬良性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龐渂醛醫師表示,陳女士的卵巢水瘤雖然大,約長17.5公分、寬9.6公分,但從檢查報告上來看是屬於單純良性水瘤,而且與幾年前的影象檢查報告相比都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利用單孔腹腔鏡卵巢腫瘤切除術,先抽出水瘤中的液體後,水瘤變成如同大水袋薄薄的囊袋,再完整地取出。微創手術多 多孔腹腔鏡可避免留下傷痕雖然目前婦科手術大部分都已經進入微創手術的時代,但像是子宮肌腺瘤或是卵巢瘤等,大部分手術都能利用單孔腹腔鏡手術來進行,醫師表示以子宮肌瘤切除術來說,使用傳統剖腹手術需要在病人腹部至少要切開10公分的傷口,如果腫瘤更大,甚至需要開到20公分的傷口,術後住院約需7天,常會留下永遠傷痕。而多孔腹腔鏡的話,取出肌瘤需要用到自費的組織切割儀,操作不熟練的話常常肌瘤碎片散落肚子裡,然而新式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因為單切口傷口只在肚臍處上,所以幾乎看不到傷口,也能有效減緩疼痛感,病患做完單孔腹腔鏡手術後,幾乎3天即可出院。

男嬰腹脹不喝奶 竟是肝腫瘤在作祟

男嬰腹脹不喝奶 竟是肝腫瘤在作祟#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一名出生3個多月大的男嬰,因腹脹、食慾不佳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長了一顆4.8公分的肝臟血管瘤,所幸此瘤為良性,且沒有血液方面的併發症,所以先以藥物治療,但服藥效果不佳,喝奶量也大幅降低,最後在以不影響幼兒成長發育的情況下,為他進行肝腫瘤切除手術,目前已無大礙,術後恢復良好。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陳克琦醫師表示,2歲以下幼兒最常見的是惡性的肝母細胞瘤,家長若發現嬰兒有腹脹、腹痛合併食慾不振等症狀時,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肝母細胞瘤 平均發病年齡為1歲半肝腫瘤主要分為良性及惡性,2歲以下的良性腫瘤最常見的是嬰兒型血管瘤,血管瘤是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腫塊,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血小板下降、凝血、貧血和心臟衰竭等問題。而惡性小兒肝腫瘤則以肝母細胞瘤最為常見,陳克琦醫師表示,根據統計肝母細胞瘤發生率在兒童癌症中約佔1.8%,大部分發生於2歲以下,很少超過5歲,發病的平均年齡為1歲半,男與女的發病率約為1~2:1。懷孕飲酒、出生體重低 都可能導致嬰兒罹患肝細胞瘤肝母細胞瘤是一種胚胎性腫瘤,形成時間可能發生在懷孕晚期,根據研究發現,染色體異常、遺傳因子、出生體重低、懷孕期間服用口服避孕藥、使用促性激素、母親懷孕大量飲酒等,都可能導致嬰兒罹患肝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發病初期症狀大多不太明顯,多數是家長在為幼兒更衣或洗澡時,偶然發現右上腹部的腫塊;患者後期會出現上腹或全腹膨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腹瀉、發燒、食道靜脈曲張、黃疸等症狀。腹痛、腹脹為症狀之一 提醒家長勿輕忽在小兒肝腫瘤的治療方面,陳克琦醫師表示,良性腫瘤大多以手術切除即可痊癒,但若是惡性肝母細胞瘤則採取將腫瘤盡可能完全切除,再加上化學治療或行肝臟移植等方式,如此一來才有可能治癒。此外,由於兒童再生能力強,肝臟部分切除後,經過一段時間,仍可再生至原來的大小。最後,醫師提醒各位家長,小兒肝腫瘤不論是良性或是惡性,最常見的症狀是腹脹和腹痛,這些症狀不見得是脹氣或腸胃問題,若有觸摸到腹部腫塊時,一定要及早就醫診療,以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