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

男嬰腹脹不喝奶 竟是肝腫瘤在作祟

男嬰腹脹不喝奶 竟是肝腫瘤在作祟#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一名出生3個多月大的男嬰,因腹脹、食慾不佳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長了一顆4.8公分的肝臟血管瘤,所幸此瘤為良性,且沒有血液方面的併發症,所以先以藥物治療,但服藥效果不佳,喝奶量也大幅降低,最後在以不影響幼兒成長發育的情況下,為他進行肝腫瘤切除手術,目前已無大礙,術後恢復良好。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陳克琦醫師表示,2歲以下幼兒最常見的是惡性的肝母細胞瘤,家長若發現嬰兒有腹脹、腹痛合併食慾不振等症狀時,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肝母細胞瘤 平均發病年齡為1歲半肝腫瘤主要分為良性及惡性,2歲以下的良性腫瘤最常見的是嬰兒型血管瘤,血管瘤是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腫塊,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血小板下降、凝血、貧血和心臟衰竭等問題。而惡性小兒肝腫瘤則以肝母細胞瘤最為常見,陳克琦醫師表示,根據統計肝母細胞瘤發生率在兒童癌症中約佔1.8%,大部分發生於2歲以下,很少超過5歲,發病的平均年齡為1歲半,男與女的發病率約為1~2:1。懷孕飲酒、出生體重低 都可能導致嬰兒罹患肝細胞瘤肝母細胞瘤是一種胚胎性腫瘤,形成時間可能發生在懷孕晚期,根據研究發現,染色體異常、遺傳因子、出生體重低、懷孕期間服用口服避孕藥、使用促性激素、母親懷孕大量飲酒等,都可能導致嬰兒罹患肝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發病初期症狀大多不太明顯,多數是家長在為幼兒更衣或洗澡時,偶然發現右上腹部的腫塊;患者後期會出現上腹或全腹膨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腹瀉、發燒、食道靜脈曲張、黃疸等症狀。腹痛、腹脹為症狀之一 提醒家長勿輕忽在小兒肝腫瘤的治療方面,陳克琦醫師表示,良性腫瘤大多以手術切除即可痊癒,但若是惡性肝母細胞瘤則採取將腫瘤盡可能完全切除,再加上化學治療或行肝臟移植等方式,如此一來才有可能治癒。此外,由於兒童再生能力強,肝臟部分切除後,經過一段時間,仍可再生至原來的大小。最後,醫師提醒各位家長,小兒肝腫瘤不論是良性或是惡性,最常見的症狀是腹脹和腹痛,這些症狀不見得是脹氣或腸胃問題,若有觸摸到腹部腫塊時,一定要及早就醫診療,以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密切留意腹脹腹痛原因 恐為胃腸道基質瘤徵兆

密切留意腹脹腹痛原因 恐為胃腸道基質瘤徵兆#腹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腸道基質瘤為罕見的腸胃道惡性腫瘤,好發於45至65歲的男女,最常發現的部位為胃部(50%)及小腸(25%),其次則為大腸、直腸或食道等其他部位(25%);常見的症狀是腹脹、腹痛、腹部可觸及腫塊、胃腸道出血,其他少見症狀則為食慾不振、噁心或體重下降,然而多數患者在被診斷以前是無症狀的,因此,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李冠德醫師呼籲國人,若出現腹脹、腹痛等其他徵兆,應盡速就醫確認病灶發生原因,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療效佳 及早診斷、積極治療為上策李冠德副院長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是很容易復發的癌症,目前最好的治療方式仍以完整切除腫瘤為主,而不同基因突變型態的胃腸道基質瘤,對於藥物的反應不同,因此,建議患者可經由基因檢測,瞭解基因突變型態,以利醫師評估給予最合適的標靶藥物劑量。李副院長也補充說明,目前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大於10/50(HPF)、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大於5/50(HPF)或腫瘤破裂等患者,自去年(102)9月開始,健保給付已將術後輔助治療延長為3年,國外臨床試驗研究亦已證實,術後輔助治療3年可有效降低54%的復發風險;對於無法手術或轉移的患者,以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則可明顯延長存活時間。持續治療不間斷 為控制疾病關鍵儘管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效果優異且可有效降低復發風險,但李冠德副院長強調,即便有最好的治療,患者若不遵守醫囑規律服藥,腫瘤仍會復發或轉移。診間曾有一名5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胃痛、腹脹腹痛原因就醫,確診罹患胃腸道基質瘤,手術後接受輔助性標靶治療,治療期間只要身體感覺無恙,心理上便會認為疾病已獲得控制,就自行減少劑量,未按照醫囑規律用藥,以致於5至6年間腫瘤復發竟達4次之多,前後共經歷4次手術並不斷進出醫院,付出不小代價,雖然患者目前疾病還能得以控制,但可不是每位患者都這麼幸運。李副院長也指出,臨床上可發現少數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服藥順從性差的原因,主要多是錯誤地相信疾病已治癒、忘記服藥或體驗過不舒服的副作用,感覺治療比疾病更難受等,呼籲患者應提高病識感,尤其針對轉移性患者,建議應長期治療,不可輕易間斷服藥,以免病情惡化。若服藥後產生副作用,李冠德副院長建議,第一時間內應回診與主治醫師討論,可以其他支持性藥物做舒緩;倘若疾病復發或惡化,也可先增加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劑量,若真的無法控制疾病進展再轉換第二線藥物,切勿輕易放棄治療。增進醫病關係 改善藥物順從性最後,李冠德副院長提醒胃腸道基質瘤患者,醫療人員有衛教宣導之義務,如有治療或用藥疑惑,可與專業人員諮詢、交談,良好的聯繫能更理解醫師制定的治療計畫;此外,鼓勵患者可多參加病友會或照護小組,從別的患者處得到治療支持和幫助。

一肚子氣!不要叫我大肚婆!腹脹好困擾

一肚子氣!不要叫我大肚婆!腹脹好困擾#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你有滿肚子氣無處發嗎?肚子大的跟懷孕一樣嗎?其實這可能是脹氣惹禍,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約有3成的民眾有腹脹問題,以女性居多,大部分脹氣的原因是功能性腹脹,如暴飲暴食、狼吞虎嚥所引起的,因此建議可以從飲食習慣著手改進、且利用運動幫助消化。飲食習慣、食物選擇、消化不順 都是脹氣的原因王醫師說明,排除器官性腹脹疾病,如腫瘤、腹水等,大部分腹脹的原因是功能性引起的,如暴飲暴食、狼吞虎嚥、吞氣、腸胃收縮不良、腸胃蠕動緩慢、肥胖、便秘等都有相關;脹氣通常不會是持續性的症狀,半數患者感到腹部有膨脹感,通常是在飯後不久、一天快結束的時候,或是吃大餐後、排便不順時,症狀會較明顯,而空腹或少吃東西時,就較不易有此情形。以前認為胃腸空氣增加是造成腹脹的原因,但近年來發現小腸蠕動異常、宿便、腸腔內液體增加、嚴重脊柱前彎,橫隔膜不當收縮、腹腔內脂肪增加、對空氣的過度敏感及腹壁肌肉不當的鬆弛都是可能的因素,當然,食物也是影響腹脹問題的原因之一。蔬果屬於不溶解性及中度發酵的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大腸蠕動利於排便,但有些食物會造成產氣過多的反效果,如豆類、洋蔥、青椒、包心菜、地瓜、馬鈴薯、玉米、蘋果、西瓜、柑橘類;另外,牛奶、乳製品、油炸類、甜點也容易產生脹氣;王志堂醫師提醒,食物種類產生脹氣是因人而異,如果在食入後有不良反應,以後就應避免。少量多餐、運動、減重 都能幫助緩解症狀王主任建議,若是功能性腹脹的民眾,可少量多餐,在食物的選擇上需留意、多攝取優格類食物,並多運動(如散步、慢跑、增強腹肌運動),適量補充益生菌,有宿便問題可依造醫師指示服用瀉劑或胃腸蠕動劑,減輕體重等都能改善症狀,但還是需依患者個案成因予以治療。若是腹脹問題持續發生,應儘速找尋專科醫師檢查是否為其他器官性因素的疾病,避免延誤治療。

胃酸濃度如強酸 切勿進食不規律

胃酸濃度如強酸 切勿進食不規律#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史小姐到醫院就診表示,最近工作繁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在學校表現欠佳,累得她猶如蠟燭兩頭燒,常常會一天只吃一、二餐果腹,沒想到現在連身體健康都出現問題。她說,剛開始時常覺得噁心、食不下嚥、腹漲,原本不以為意,沒想到後來連臉都發麻。阮綜合醫院超音波室張維興醫師說,從史小姐對自己症狀的描述研判,可能和胃酸有極大關係。胃酸,其實是一種濃度與鹽酸差不多的強酸,藉著強酸特性消化分解食物,人體也只有胃壁組織能夠承受得了。張維興醫師指出,因為胃酸隨時都在分泌,為了不要讓胃壁「負擔」太重,所以人要定時定量,適當進食,讓胃酸能發揮功能。但如果進食不規律,老是空著肚子,胃酸很容易分泌得比原本需要的多;長期以往,短時間也許感覺不出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影響,但是拖久了,就可能傷到胃壁。長期胃酸過多,出現胃痛、胃消化性潰瘍、胃出血、阻塞到潰瘍的可能性也會因此增加。

不想得胰臟炎 就戒酒、別暴飲暴食

不想得胰臟炎 就戒酒、別暴飲暴食#腹脹

苗栗大千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徐承毓說,胰臟是位於胃後方,介於十二指腸與脾臟之間,長度約6~9吋的器官,具分泌功能,它的分泌物為:外分泌:可幫助食物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內分泌:可分泌胰島素及昇血糖素。胰臟炎是指胰臟受到本身分泌的酵素所消化,而導致發炎的現象,至於那些人容易得胰臟炎?徐承毓醫師表示包括以下幾個原因,1.酗酒:急性胰臟炎最常發生在酒精中毒者;2.膽道疾患:膽結石;3.穿孔性消化性潰瘍;4.外傷導致胰臟受損;5.代謝異常:高血脂症,副甲狀腺機能亢進;6.藥物造成的副作用:如磺氨類藥物,口服避孕藥,四環素;7.暴飲暴食;8.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蛔蟲感染。若是喝酒所造成的胰臟炎,當然要戒酒才能防止胰臟炎的再發。對於飲食的建議,則希望病患能少量多餐,少吃油膩的食物,以預防膽結石的生成及胰液過度的分泌。

腹腔鏡微創手術取卵巢瘤 不留疤兼顧美觀

腹腔鏡微創手術取卵巢瘤 不留疤兼顧美觀#腹脹

萬芳醫院婦產部柯柏均醫師指出,卵巢腫瘤對婦產科醫師而言是個不容易處理的課題!因為這類型的患者通常沒有症狀、而且腫瘤的型態採多型性,增加了醫師手術上的難度。大多數的卵巢腫瘤 (80%到85%)是良性的,這些良性卵巢腫瘤有三分之二發生在20歲到44歲的婦女,45歲以前的婦女得到惡性卵巢腫瘤的機率小於7%,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包含腹脹、腹痛和泌尿及腸胃症狀。柯柏均醫師提醒可能有這類問題的婦女,就醫時需經一系列的檢查:包含身體檢查、抽血檢查腫瘤指數和超音波檢查,必要時安排電腦斷層,這些檢查可用來鑑別診斷良性或惡性卵巢腫瘤,進而影響手術方式,當術前高度懷疑是惡性卵巢腫瘤時,一般建議使用傳統開腹的方式處理;若術前判斷為良性卵巢腫瘤機率較高時,尤其是發生在45歲以前的婦女,腹腔鏡手術不但能取出腫瘤亦能兼顧美觀,讓20歲到44歲愛美的女性朋友身體不留疤。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技術,腹腔鏡手術相對於傳統開腹手術最大的優點是傷口小 (肚皮只有3到4個0.5公分的小洞)、疼痛減少、恢復快及住院天數短;但是腹腔鏡手術十分精細,它必須協調手眼及機械的操作,因此醫師需要有相當的經驗,才能完成手術,並降低病患其餘合併症的產生。

男子腸中風! 腹痛劇烈難耐

男子腸中風! 腹痛劇烈難耐#腹脹

成大醫院外科醫師張勝勛表示,所謂腸中風其實就是急性缺血性腸道病變(Ischemic bowel disease)的俗稱,若供應腸道血管被阻塞(栓塞、血栓形成、或腫瘤)或血流供應變少(粥狀動脈硬化、血管收縮、休克或脫水)會造成腸缺血甚至壞死。一個50幾歲男性曾因為腹主動脈瘤破裂而接受過腹主動脈支架手術,也有左下肢深部靜脈栓塞過去病史。幾個月前他因劇烈腹痛至成大醫院急診求治,理學檢查沒有明顯腹膜炎徵象,最後經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證實是上腸繫膜動脈阻塞。緊急照會放射科醫師,安排緊急血管攝影,經由血管攝影導管給予血栓溶解劑治療,隔天再追蹤血管攝影並吸出溶解後剩餘血塊,最後無須接受手術,平安出院。張勝勛醫師指出,腦血管阻塞會造成缺血性腦中風,供應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阻塞會造成心肌梗塞、壞死,卻少有民眾知道,腸子也會中風,也會梗塞壞死。腸中風意指供應腸子血管阻塞或血流受阻後,腸子因缺血、缺氧,而發生局部或廣泛的組織壞死。

肚藏4.5公斤巨瘤 婦人竟以為是發胖

肚藏4.5公斤巨瘤 婦人竟以為是發胖#腹脹

家住龍井的63歲蔡姓婦人上個月因頻尿及腹脹到光田醫院看診,經泌尿科及婦產科醫師會診後,赫然發現蔡女士肚子裡藏了一顆長約33公分、重達4.5公斤的巨大的惡性卵巢腫瘤,比一個小嬰兒還要重,術後突出的大肚子頓時全消。奇怪的是婦人十年來並無明顯症狀,要不是最近因腫瘤壓迫膀胱造成頻尿腹脹,恐怕還不自知。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馮超傑主任表示,患者蔡女士已有10年以上的時間未進行健康檢查,除了肥胖問題外,最近下腹部偶有悶痛感,且頻尿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她原本懷疑自己是泌尿道結石或尿失禁等毛病,還拖了好一段時間才來泌尿科就診。馮超傑主任為其安排腹部X光,發現腹部有很大一片的陰影,經斷層掃描詳細檢查後,發現蔡女士病情並不單純,因為她的腹腔到骨盆腔竟完全被一顆直徑達33公分的巨大腫瘤塞滿,因此緊急會同婦產科共同手術。婦產科黃哲政醫師表示,患者的腫瘤過於巨大,手術打開腹腔時竟然只看得到腫瘤,其他器官都被擠壓到周邊,連下方的膀胱都被壓到變形,因此才會出現頻尿症狀。經取出腫瘤進行病理冷凍切片證實為右側卵巢癌,為避免癌細胞擴散,還同時進行左側卵巢,輸卵管、子宮及後腹膜淋巴腺切除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上週已出院,目前在門診追蹤治療。醫師指出,卵巢腫瘤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初期常常沒有症狀而遭到忽視,但隨著腫瘤體積的增加有可能導致扭轉,以致於下腹疼痛不適,有部分患者合併有腸胃不舒服如:噁心、嘔吐和腹部慢慢變大等症狀,只要透過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卵巢腫瘤的存在。大部份的卵巢腫瘤屬於良性,若停經後的女性有卵巢腫瘤且抽血檢驗腫瘤標記指數有增加的情形就應該要懷疑可能有卵巢惡性腫瘤,應該立即就醫尋求適當的治療方式。建議30歲以上的婦女朋友,每年定期接受抹片檢查時不妨請婦產科醫師為您加做腹部超音波,以利及早診斷,讓您的健康更有保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