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質

婦女健康很重要 多攝取鈣質、葉酸

婦女健康很重要 多攝取鈣質、葉酸#鈣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衛生署在2008年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臺灣地區19歲以上女性,大約每6人中就有1人鐵質攝取不足,雖然就目前的調查結果看來,女性平均壽命總是高於男性,但整體的健康狀況卻未必比男性理想。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照顧一家健康的角色,同時還要與孕育下一代。因此,婦女朋友的健康對整體社會的影響甚鉅,是值得被關注的議題。由於時空環境及社會結構的改變,目前的生活型態已和二、三十年前大不相同,尤其是外食人口比例已明顯地大幅提升,達到七成以上,而且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也不再是主流,雙薪家庭的比例已接近五成,婦女朋友生活在壓力如此大的環境下,在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情況下,要花更多的心力維持健康。2008年的國民營養調查臺灣地區19歲以上女性,發現約每6人中就有1人鐵質攝取不足,與1993年所進行的調查比例相當接近,可得知婦女缺鐵情況尚未改善。缺鐵性貧血會引起頭暈、畏寒及容易疲倦等症狀,攝取足量的鐵質即可獲得改善。補充鐵質又以動物性的來源吸收較佳,例如動物肝臟、貝類、禽畜血製品及紅肉類(瘦肉)皆含豐富鐵質,植物性的來源則可考慮深色蔬菜、紅豆等。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約為男性的2.5倍,適度的維生素D與鈣質攝取再搭配運動,可有效預防骨骼中鈣質的流失。由於夜生活的人口增加及防曬的美白護膚觀念風行,使用洋傘及防曬乳液隔絕日照,將會造成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不足。其實人體皮膚接受適度的陽光照射時,即可自行合成維生素D,建議可於早晨或傍晚陽光最柔和的時間出門散散步,約10~15分鐘即可,亦可幫助消耗熱量。此外,受到現代審美觀念崇尚體態纖細的影響,一般婦女在飲食上很容易只注重熱量的控制,而忽略了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五花八門的減肥偏方,或是不正確的飲食控制,往往只會讓人賠上健康。建議女性朋友應多方吸收食品營養的相關資訊,聰明的進行飲食控制,才是通往健康生活的捷徑。婦女飲食控制,最好能把握少量多樣化的原則,在避免攝取過多熱量的同時,也能補足各類營養素。如果是自己一人用餐時,可選擇吃自助餐,多取用各類的菜,或與三五好友一起上餐廳時,點幾道不同營養類型的菜色。盡量選擇蔬果及原態(未經加工的)食品,以多樣的五穀根莖類取代精製的白飯及麵類。對孕婦而言,尤須注意葉酸的攝取量,因為缺乏葉酸會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顧名思義,葉酸主要存在於蔬菜中,特別是深綠色的葉菜類(菠菜、蘆筍及青花菜等)。補充鈣質則可多多攝取乳製品、豆製品、帶骨小魚、紫菜等食物。建立並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讓自已活的健康有品質,才能使整個家庭一起活出幸福,健康久久。(來源: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防骨鬆 鈣補充劑與維他命D共同服用

防骨鬆 鈣補充劑與維他命D共同服用#鈣質

鈣質的補充是一般常見議題,從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到孕婦的補充及老年人預防骨質疏鬆,鈣質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補鈣知識絕對要知道。藥師提醒說,鈣補充劑需與維他命D共同服用,才能達到預防骨鬆的效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朱婉兒說,鈣補充劑須與維他命D一起補充,才能達到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維他命D可由飲食獲得,如:肝臟、蛋黃等,或適度照射陽光。鈣補充劑如果服用過量會產生便秘。另外與食物交互作用方面,茶和咖啡含單寧酸會阻礙鈣吸收。碳酸飲料如:汽水、可樂含有磷酸,當食物中磷過高時,會增加鈣質的排出。所以平日應減少食用咖啡、茶、碳酸飲料,建議喝咖啡時最好加牛奶取代奶精或奶球,增加鈣質攝取。平日飲食也可以攝食一些含鈣質豐富食物,如:牛奶、優酪乳、小魚乾、豆腐、莧菜、芥藍菜等食物,以達到DRIs需要量。

缺乏維他命D 口服類固醇恐是兇手之一

缺乏維他命D 口服類固醇恐是兇手之一#鈣質

口服類固醇在國內外使用廣泛,包括氣喘病患、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免疫失調問題的病患等,都可能需要口服類固醇的幫助緩解發炎等症狀。不過美國日前一項研究發現,長時間需要口服類固醇的患者,未來可能有體內缺乏維他命D的問題。根據亞東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由於口服類固醇藥物能舒緩發炎的狀況,主要用來醫治如氣喘、風濕熱、支氣管氣喘等等的患者,抑或是腕隧道症候群都會用到口服類固醇。而美國近期發表一篇關於口服類固醇的研究,發現長期服用的人缺乏維他命D,體內較未服用者或曾短期服用者少了2倍的維他命D。研究專家Dr. Amy L. Skversky表示,正在發育的孩童應該得小心服用,且醫師最好在開出口服類固醇後,替病患抽血檢測追蹤維他命D的濃度是否正常,以免未來維他命D流失卻不自知,也提醒患者平時多往戶外走走。維他命D主要幫助人體吸收鈣質,以達到強健骨骼的功能,因此要防止骨質疏鬆,不僅僅要補充鈣質,也必須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建議,民眾最好每天曬個20分鐘的太陽,能有效幫助增加體內的維他命D。》這是真的嗎?! 冬天到了少吃也會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8&HN_Yr=0&HN_Mon=0》男士們不想得糖尿病 考慮吃點魚吧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897》小心「肝」爆掉了! 「健康搜查隊」追蹤無聲器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04&HN_Yr=0&HN_Mon=0

防骨質疏鬆要多吃鈣? 醫師:吃太多易造成結石

防骨質疏鬆要多吃鈣? 醫師:吃太多易造成結石#鈣質

骨質疏鬆是很多老年人常發生的疾病,有媒體報導指出,女性更年期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很高,而且老年人的身體不容易吸收鈣質,因此年輕時必須多補充鈣質,才能夠預防骨質疏鬆。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王有利醫師表示,如果年輕女性平時能夠均衡飲食,就已經攝取足夠的鈣質,不需再額外補充,如果吃太多鈣質,反而容易導致腎結石。能量醫學科鍾傑醫師指出,人體的牙齒、骨骼都是由鈣質組成,骨質疏鬆症是因為人體長期缺乏鈣質,造成骨頭密度下降造成的疾病。很多人以為多吃鈣質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事實上年輕人補充過多的鈣不僅無法阻止骨質流失,還容易造成便秘、腎結石,還會使人體無法吸收鐵、鋅等礦物質。王有利醫師強調,女性30歲開始鈣質就逐漸流失,骨密度也逐漸下降,尤其是停經後雌激素大量減少,使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快,所以對於女性而言,不是補充多少鈣質,而是身體能夠吸收多少鈣質。王有利醫師表示,人體對鈣質的吸收率跟年齡沒有關係,女性不必擔心年紀越大,鈣質吸收率會減少,只要飲食均衡就已攝取適量的鈣質,補過頭反而容易產生腎臟結石。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表示,每天曬太陽可以增加體內的維他命D3含量,幫助身體吸收鈣質,而運動可以同時增加肌肉量和骨密度,所以養成平時多運動、常曬太陽的習慣,才是真正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好方法。●骨質疏鬆有新藥 為荷爾蒙治療乳癌患帶來希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77●骨質疏鬆症問題 婦女健康殺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77●骨鬆藥品非保骨本! 衛生署:恐發生嚴重顎骨關節壞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481

曬太陽、多運動 預防骨質疏鬆

曬太陽、多運動 預防骨質疏鬆#鈣質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指出,女性的臉部和頸部如果皺紋多,就會因骨質密度流失而導致骨折的機率就會比較高;要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可說是重要課題。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指出,曬太陽、運動加上足夠的鈣質,是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根據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報告指出,人一生當中,60歲上老人骨折機率,男性為29%,女性則為50%,但隨著年齡成長,男性骨鬆以及骨折的機率不斷上升,所以男女都必須注意骨質疏鬆症。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表示,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強調,青少年時期為骨骼大小與密度不斷增長的關鍵期,因此這個時期若能多運動,多吃富含鈣質食物,包括乳製品、小魚乾等,可增加骨質量達10%。此外,維他命D3可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症,維他命D3的來源有陽光與食物;維他命D3含量較高的食物有牛奶、沙丁魚、鱈魚等。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指出,多做運動也可預防骨質疏鬆,如跑步、健走、球類運動等,「當肌肉量增加時,骨質量也隨之增加,也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居家照顧者聚會 貼心量骨密、體脂與試吃養生餐

居家照顧者聚會 貼心量骨密、體脂與試吃養生餐#鈣質

為了關心居家照顧者的身心健康,羅東博愛醫院廿四日下午舉辦一場居家照顧者聚會,安排健康飲食講座外,並貼心地為居家照顧者測量骨質密度、體脂肪,與居家照顧者分享壽司、愛玉等養生餐點,再帶領大家跳健康蔬果操,鼓勵居家照顧者多參加支持團體的聚會,舒緩照顧的壓力。羅東博愛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委員會,每年舉辦居家照顧者支持團體活動,邀請居家主要照顧者、養護院負責人、護士及看護、社區志工人員、醫院住院中的主要照顧者、住院中照顧病患的看護人員等參加,並依病患常見的問題,舉辦照顧技巧訓練課程,課程包括:常見管路照護及照護技巧、病患居家營養照護須知、慢性病患常見居家問題、居家病患簡易復健技巧等,並邀請本院出院準備服務團隊,如營養師、社工師、復健師、居家護理師、醫師等等,於座談會提供主要照顧者相關諮詢,藉由課程增進家庭照顧者之間的情感互動、經驗分享與資訊交流,以最真誠的心給予溫暖、尊重、認知重建、鼓勵表達及適當的情緒支持。廿四日下午的聚會,共30多名居家照顧者參加,家醫科李雨樹醫師介紹「認識健康飲食」,接下來杏一醫療器材行護理人員及社區健康管理師協助照顧者測量骨密及體脂,李雨樹醫師及營養師也提供健康諮詢服務,之後,用五穀米、奇異果、小黃瓜等健康食材做成的養生壽司與清涼檸檬愛玉端上桌,與會者開心地享用,現場也提供食譜,讓大家在家自己作。緊接著,莊易瑾個管師帶著大家一起跳「健康蔬果操」,活動筋骨、抒解壓力,再請社區健康照護中心2位個管師引導參與者相互回應,分享心得與收穫,活動的最後,由社工師協助解決主要照顧者相關社會資源運用問題,並適時協助轉介服務。羅東博愛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表示,許多居家照顧者不是家中權力核心及決策者,她/他們背負許多沉重的角色與責任,身心承受許多壓力與情緒起伏,一個居家照顧者能走出家庭,走進支持團體,必須擁有極大的勇氣,社區健康照護中心告訴照顧者,在漫長照顧的路上並不孤單,博愛團隊努力協助大家「知識、資源多一點,壓力、煩惱少一些」。

預防骨質疏鬆症 每天曬太陽10分鐘

預防骨質疏鬆症 每天曬太陽10分鐘#鈣質

人體的骨組織是一種活的結締組織,是唯一礦物化及提供堅硬支持結構的組織,骨骼的堅硬結構,它能感知力量的變化,以及具備成長與再生的能力。骨的再塑由兩種細胞所執行,一是造骨細胞,負責骨的形成;另一是蝕骨細胞,負責骨的破壞與再吸收。骨質疏鬆症的定義乃是因爲骨骼中骨質量 (bone mineral mass; BMC) 降低所導致的骨骼變薄變脆且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也降低的一種慢性疾病,它是一種日積月累所造成的疾病,可能在輕微碰撞下即易形成骨折,而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與正常生活,為恭醫院 - 鍾秀惠護理長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普遍又不易被察覺之疾病,常發生在老年人、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荷爾蒙不平衡及停經後婦女身上。2008年衛生署制定中的「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中,將老人族群列為未來需要健康關注的焦點族群,在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每四人中即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其所造成的社會及醫療成本極為可觀,如果可藉由外在方式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勢必可以降低骨質疏鬆症對社會之影響,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提高整體國民健康水平。人類在28歲時達到全身骨質量的最高峰,影響骨質疏鬆症的相關因素大致可分爲直接(先天)因素,包含年齡、性別、荷爾蒙、遺傳及種族;以及間接(後天)因素,主要是環境和生活習慣。鍾秀惠護理長指出,鈣質是維持骨骼強度的重要成份,鈣與維生素D有密切關係,維生素D有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促進骨形成和骨礦化的作用,維生素D缺乏骨量流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此外,運動對骨質量有深遠的影響可提高骨峰質,運動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有效手段。而預防骨質流失的根本之道,是在年輕時,多多從事運動、均衡的飲食、每日攝取足夠的鈣質、儲存骨本以及曬太陽,以應付老年不可避免的骨質流失。國內外相關研究均指出,適量運動及均衡營養補充,對骨質疏鬆症預防及治療有正向之幫助,然而了解骨質疏鬆症之成因及其影響因素,並以預防及治療角度淺談運動及營養對骨質疏鬆症之影響。亦有研究發現增加骨質密度及降低骨質流失速率是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最重要之兩大原則,在所有的運動方式中以中等強度負重式運動對增進骨質密度效益最大;而在營養補充方面,則以適量補充鈣質、維生素D及雌激素對降低老年人及停經後婦女骨質流失的助益最大。鍾秀惠護理長提出六大招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在35歲之前,骨量都屬於持續漸進生長的狀況,不過預防不嫌早,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到老也不怕骨頭鬆。1. 均衡飲食之外,加鈣加維他命D :均衡的攝取營養,不偏食、不亂食,是打好保骨本的基礎,在乳製品以及綠色蔬菜中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素。2. 選擇負重運動:運動對骨骼成長有正面幫助,因為骨頭生長過程與骨頭承受的硬力有關,運動可以幫助與硬力對抗,藉以增加骨頭合成。負重式運動,像是跑步、打球、舉重、啞鈴操、跳躍動作等,具有與應力對抗的作用,肌肉骨骼可以獲得訓練。 3. 每天曬太陽10分鐘:曬太陽對預防骨質疏鬆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透過紫外線的照射,可以活化維他命D,有了維他命D才能與鈣質相輔相成。建議您在早晨或傍晚太陽不是很強烈的時候,每天曬個10-15分鐘。 4. 避免過量咖啡、煙酒:長期過量的煙酒、咖啡都會干擾造骨細胞的活性,讓體內荷爾蒙失調,進而影響骨頭生長,讓骨質更快流失。5. 加強肌肉力量:固定運動以及均衡飲食是長肌肉的好方法,與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不謀而合。 6. 規律的正常作息:正常的作息可以讓內分泌系統正常工作,維持荷爾蒙分泌機能,避免因熬夜晚睡、失眠、壓力大等因素,打亂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骨骼發育生長。

骨鬆長效年針治療 六月獲健保給付

骨鬆長效年針治療 六月獲健保給付#鈣質

據統計,目前每年約有12,500名65歲以上婦女發生髖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15%,平均每天就有5名媽媽死於骨鬆骨折。若幸運撿回一條命,仍有超過七成五的患者在就醫、用藥與生活起居上都需家人協助。初期的治療支出,加上每月的醫療復健費用,每年就要花掉近30萬元,以65歲停經後婦女來說,到老所支出的費用恐超過500萬元,不是一般家庭可負擔的,還不包含家人精神上與時間上的成本。因此,用藥順從度低一直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最大瓶頸,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魏志定醫師認為,施打一年一針順從度可以說是100%,記憶力差、服用多種藥物或是不喜歡長期用藥的患者根本不用害怕停藥的問題。而臥床、行動不便或是社交生活豐富、活動力強、嚮往簡單治療模式的患者,也很適合一年一針。研究證實長效年針可降低七成脊椎骨折與四成髖骨骨折風險,對於其他部位的骨折也有防禦效力,治療成效非常卓越。六月開始,脊椎或髖骨骨折的停經後骨鬆婦女(BMD T score < -2.5 SD)可獲健保給付。目前長效年針的健保價格為12,703元,自費價格約在2萬元以內,患者可同時省去回診的掛號費、交通費及時間成本,無論是健保給付或是自費,與目前被廣泛使用的骨鬆藥物相比,都是相當划算的選擇。魏志定主任認為,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任何會造成龐大開銷的疾病,都應該特別注意,尤其是需自費治療的骨鬆患者與高危險群。哪些高危險群需要特別注意呢?魏主任建議,有骨鬆骨折家族病史、體重過輕(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20者),或是40歲以前就停經的婦女都應該提前用藥;另外像是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是甲狀腺/副甲腺機能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也很容易因為疾病的關係導致骨鬆。骨鬆骨折防治大使李翊君表示,朋友家中也有請看護來照顧長輩,每個月的費用都讓人喘不過氣來,精打細算的她在日前幫媽媽安排施打骨鬆年針,希望降低發生骨折的風險。李媽媽笑著說,骨鬆年針治療方式跟一般打點滴一樣,非常的簡單方便,不用長期吃藥是她最高興的地方。李媽媽也認為,只要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都應該要提前治療,現在存好骨本以免老來活受罪,也不會加重子女的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