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質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等骨折 運動、足鈣、少菸酒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等骨折 運動、足鈣、少菸酒#鈣質

骨質疏鬆症是健康的隱形殺手,患者多不自知,等到跌倒發生骨折行動不便,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高齡股骨骨折有15%患者在一年內因感染或其他併發症死亡。骨質流失沒有症狀,民眾應多加注意防範。建議卅五歲以上的民眾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為健康把關。「骨質疏鬆症」在正常的老化過程中,大約35歲起,骨質會開始慢慢減少。但如果正常的骨質流失速度加速的話,骨頭就會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而這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當骨質大量流失,骨頭變得疏鬆脆弱時,容易因跌倒而造成骨折。根據相關報告顯示,股骨骨折的高齡患者,由於長期臥床,約有50%的患者會在發生後的一年內因感染或其他併發症而死亡。奇美醫院放射診斷科-么煥忠總技師指出,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像長期鈣質的攝取不足、過量飲用咖啡、茶或酒,吸煙、長期缺乏適度的運動、停經期提早來臨、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等。一些疾病也會引發骨質疏鬆症,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肝病等都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那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通常患者本身根本不知道已罹患骨質疏鬆症,一定要等到骨折發生時,才知道是骨質疏鬆所引起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充分的鈣質攝取、正確的運動以及定期的接受骨質密度檢查等,都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么煥忠總技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可參考以下幾點:1. 適量且持續的運動:能有效地增加骨質密度,降低骨質流失;更可增加柔軟度及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與平衡感,進而預防跌倒,減少受傷。預防跌倒受傷:保持正確姿勢,改善身體的平衡感,預防跌倒受傷最能避免骨折發生的危險性。2. 足夠且均衡的營養:足夠的鈣與維生素D是治療骨質疏鬆最基本的要求;避免過度節食,均衡飲食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少食用含磷、咖啡因過量等太鹹的食物及減少過多鹽分攝取。3. 避免服用易造成骨鈣流失的藥物,如類固醇等。4. 充足日照與避免過量菸、酒。么煥忠總技師表示,目前先進的骨質密度測量儀,檢查速度快,可一次檢查三個以上部位;只要符合健保局給付之適應症皆可隨時檢查。有需要的民眾可至醫院門診洽詢;若是民眾擔心自己骨質疏鬆卻不屬於健保局給付之適應症,亦可電話洽詢。早期預防才是最重要的!◎ 健保局給付骨質密度之適應症 ◎一、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包括副甲狀腺機能過高須接受治療者、腎上腺皮質醇過高者、腦下垂體機能不全影響鈣代謝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者醫源性庫欣式症候群者。二、非創傷性之骨折者三、五十歲以上婦女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但是篩檢性檢查如健康檢查等則不列入健保局保險給付範圍。過早停經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患者是骨質疏鬆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的評估。一般建議,停經後女性及6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定期接受骨質密度篩檢。

骨骼一定強!預防骨鬆由年輕做起

骨骼一定強!預防骨鬆由年輕做起#鈣質

人的總骨量在20歲至30歲之間達到最多量,過了30歲骨質開始流失,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快,如果流失過多,骨骼呈現中空疏鬆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且骨鬆非女性專屬,男性致死率也高。依據97年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調查發現:有91﹪受訪的男性低估男性髖部骨折後1年內高致死率為22%,更有75%的男性有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最有效的預防做法是從小有均衡的飲食,尤其攝取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乳製品及肉類,再加上規律的運動,使骨頭得到充分的發育,儲存足夠的鈣質。此外,懷孕或餵奶的婦女,對鈣質的需求量比平常的時候更重要,每日至少2,000毫克以上,而更年期後之婦女之鈣質攝取量(1,500毫克)也比年輕時要多(1,000毫克)。所以,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第一步是由年輕的時候做起。◆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方法一、增加鈣質攝取牛奶是鈣質最主要的食物來源,若不喝牛奶,則很難獲得足夠的鈣質,為獲得足夠的鈣質,建議每人每日應喝牛奶量為:成人1~2杯 、青少年及孕產婦2~3杯(一杯牛奶為240毫升,或以3~4湯匙奶粉沖成一杯,每杯約含260毫克鈣質。)二、適當的運動運動方面,適度的戶外運動是必要的,因陽光能使身體產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加強腸胃對鈣的吸收,持續而且適量運動,可以防止骨質疏鬆、幫助睡眠、維持活力,選擇適合自己運動(如游泳、太極拳、外丹功等),避免需要碰撞或快速移位的運動,以免摔倒。最好參加運動團體,一方面較能持之以為恆,同時也能拓展人際關係。有些負重運動(如慢跑、騎單車、步行、提重等)能增加骨質,但患有關節炎者,應避免負重運動。三、預防跌倒經診斷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人,必須要預防跌倒,以免發生骨折。預防跌倒的方法可分兩方面:改善居家環境浴室、廚房、廁所及樓梯是較容易跌倒的地方,應有充足的照明,保持地面乾燥或鋪設防滑墊、加裝扶手。維持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增進肌力及關節柔軟性並改善身體的協調能力,而減少跌倒的機會。◆ 骨質密度檢測保健康由於骨質疏鬆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骨質密度檢測是骨質疏鬆症治療中一項必要程序。骨質密度檢測可幫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骨折風險評估和監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骨質疏鬆症的評估,建議以骨質密度(BMD)值為診斷標準,若體內任何一處骨骼之BMD值,低於20歲年輕婦女平均值的-2.5個標準差(T值小於-2.5),就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若BMD值介於-1和-2.5個標準差之間(T值介於-1和-2.5之間)則稱為骨質減少症;BMD值高於-1個標準差(T值大於-1)則為正常。根據研究發現,骨質密度每低於1個標準差,脊椎與髖骨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會提高2倍。*T值>-l為正常骨頭。*T值介於-1及-2.5間為骨質減少症。*T值<-2.5為骨質疏鬆症。為響應2008年世界骨鬆日及提升民眾重視骨質疏鬆症對健康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特別精心策劃於97年10月19日(星期日)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假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西側中山廣場舉行「挺直腰,大聲講:骨骼一定強!」全民強骨活動。現場免費提供超音波檢測儀及骨鬆車檢測,並提供通關秘笈、績優骨筆記、保密&防跌吸鐵等衛教指導的動靜態宣導活動,全程參與民眾,還有超值豐富的強骨福袋可以帶回家,歡迎市民朋友參加,一起支持骨質疏鬆症的防治。當日篩檢活動,將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邱文祥局長及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宋永魁理事長率領,民眾一起來喚起對骨質疏鬆症防治的重視!

《醫點通》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

《醫點通》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鈣質

醋是膳食烹調中不可缺乏之調味品,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呢?多食醋究竟是好還是壞呢?醋有多種,有米醋(又稱老陳醋)、白醋、醋精等。白醋及醋精是用冰醋酸稀釋而製成的,例如高梁、糯米、大麥、玉米、蘋果、葡萄、大棗等釀造成的,具有香味的優良調味品。米醋中含有檸檬酸、琥珀酸、葡萄糖、醋酸、氨基酸、維生素、鈣、磷及鐵等營養成分。醋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幫助呢?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表示,當肝炎患者食慾減退,在烹調時加點醋或沾點醋吃,可增加胃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及增加食慾。而且醋能消滅腸道內不正常細菌,當夏季容易爆發流行性腸道傳染時,它可以促進食慾,而且還有殺菌作用,並促使食物中的鈣溶解於湯中,例如在煮魚湯或骨頭湯中加給滴醋,不僅能使骨頭軟化,還能使鈣溶解於湯中,增加鈣吸收率達70%,也可以去除魚腥味。醋可以刺激胃酸,使食物中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促進鐵吸收,有利于預防缺鐵性貧血。還能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在炒菜中加點醋,可以保存維生素C不流失及讓青菜青脆可口。所以柯萬盛醫師建議,肝炎患者是可常食醋的,但是醋不宜長期過量食用,因為長期每天喝100毫升醋,會引起上腹痛及吞酸燒心等症狀,反而不利於肝細胞的再生及修復。還有烹調含醋食物,不能用銅器裝盛,因為醋能溶解銅,造成銅中毒。

30拉警報~你是缺鈣的『窩辦族』嗎?

30拉警報~你是缺鈣的『窩辦族』嗎?#鈣質

30歲,是人生的轉捩點,30之前,如果飲食中鈣質補充足夠,骨質品質自然好,未來人生是彩色;鈣補充不足,接下來的人生需面臨骨骼像海沙屋般不堪一擊。營養師建議,在30歲的骨質高峰以前,攝取足夠的鈣量,則骨骼內的鈣,可達到最佳狀態,在30歲以後,更需要從飲食上補充合適的鈣質,以保持骨骼健康,防止年邁時的煩惱。    由於工作競爭激烈, 許多人每天窩在辦公室的時間超過14小時;常常為了趕客戶的案子,太陽出來前已進入辦公室,打開電腦開始工作;下班時早已不見天日,這些整天曬不到陽光又經常超時工作的人,我們稱之為窩辦族。窩辦族由於長期窩在辦公室、又維持相同的姿勢,造成骨骼長時間的疲勞,同時飲食中鮮少注意攝取足夠的鈣及維生素D,加上缺乏陽光的照射而使得食物中的維生素D 不易轉變成有生理活性的維生素D3。    美國國家衛生組織調查,美國全國每年花費在改善腰酸背痛的費用約5百億美元(約台幣1兆五千五百億元)。而飲食中缺乏鈣質及維生素D,長期姿勢不良及缺乏日曬,均可能提高造成這些酸痛問題的風險。營養師表示,人體內無法自行合成鈣,因此需從飲食中補充鈣質。牛奶是日常食物中主要的鈣來源,取得方便、鈣含量也高;從文獻上的調查,不適當的鈣,如分子太大,不易被體內吸收,反而造成鈣質補充的浪費。此外,研究也發現,補充鈣若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可增加飲食中鈣的吸收。因此,若要從飲食中改善,最好選擇合適及分子小的鈣,同時添加維生素D3的補充,較容易被人體吸收,且能減少鈣質被大量排出,是補充鈣質最明智的選擇。營養師建議窩辦族,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每天可飲用1-2杯牛乳及一些乳製品,由於牛乳或乳製品含有充分的鈣及維生素D3,有些牛乳更添加小分子的奈米鈣,比一般的鈣分子還小,搭配維生素D3,更能幫助鈣質吸收與強化。這些牛乳目前在市面通路都很容易取得,讓平常忙碌的窩辦族可方便購買。除了添加奈米鈣及維生素D3的強化奶品(牛乳、奶粉..)之外,像小魚乾、傳統豆腐、綠花椰菜、堅果類等都是富含鈣質的食物;營養師說,只要將富含鈣質的食物,平均分配於早中晚餐食用,搭配具生理活性的維生素D3,並且每週定期曬太陽三次,每次15分鐘,可幫助鈣質的吸收,讓骨質量更優化,延緩窩辦族因缺乏鈣質所產生的酸痛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