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

內心小劇場太多?冥想5重點放鬆

內心小劇場太多?冥想5重點放鬆#放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以下的方法是一種讓心靈節食的作法:為了維持心裡的安定,請學習定期讓內心裡的想法停下來。每一天你都可以試著在日常生活裡,安排以下小小的冥想練習。第一步就是,認清你的想法在什麼時間點出現;第二,放下它,「讓它去」。你很快就會發現,當你看清楚真實世界,而不是自己在腦海裡加油添醋上演小劇場,你的生活會變得輕鬆很多,也更有活力。以下有些簡單作法,能讓你無限循環的負面想法沒有機會出頭。.不要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開始評論假設你要開車去餐廳跟朋友們碰面,請別想著會不會有停車位、或是誰要坐在誰的旁邊、哈特跟蘇西會不會出席、或是最喜歡的位置會不會有人坐走⋯⋯專心開車,到時候就知道了。.不要想像別人會怎麼看你同事沒有跟你打招呼,鄰居用奇怪的眼神看你─這些事都別放在心上。不要開始左思右想是不是自己說錯話、穿錯了衣服或是其他人會怎麼想。你不需要知道這些,而且他們的想法也不重要。人有時候也會失常,專注在眼前的事情,收起你的想像。.輕鬆看待你身體的所有感受你覺得頭有點痛、腳有些癢或是腳底冰冷,就到此為止。不要在心裡想著可能得到什麼病,這樣下去只會沒完沒了,也千萬不要找Google 看病!如果情況真的不對勁,那就去找醫生。請留意身體的感覺,不要妄下論斷,因為大部分的「症狀」不知不覺就消失了,就和它也是悄悄出現是一樣的。.不要批判負面情緒當你生氣的時候,請觀察自己生氣的原因,不要找人負責或是找出「有錯的人」。每個人都曾有生氣、難過、害怕的經驗,不需要追根究底,也不必急著分析心理。只要好好關注你的感覺,知道它是什麼,不必緊抓不放,也不用急著拋開。.不必解讀別人的怪異舉動約你見面的人姍姍來遲、話太多或太少、盯著手機不放、戴了一頂奇怪的帽子、點了噁心的食物,別管他!就讓他做想做的事。你無需給意見或是評論他的行為。你可以好奇地觀察他,但,請記得尊重別人的行為,同時對新的經歷也不妨抱持著開放的態度。(本文摘自/喚醒心中的白狼/大好書屋)

親子議題詳解: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

親子議題詳解: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放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唯有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在與母親的關係中足夠溫暖和放鬆,並且相處時間足夠長,才會自動地把對母親的依戀釋放出來。Q尹老師:我兒子自從出生幾個月後,就讓婆婆帶回了老家。看了您的書,覺得自己做得太差了。現在孩子要上幼稚園,回來了。由於孩子從小和奶奶在一起,而且我婆婆是那種包辦溺愛型的人,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即使我和孩子在一起,婆婆也總是在旁邊跟著。現在的問題是,孩子和奶奶特別親,去哪兒都找奶奶。因為我工作比較忙,孩子每天去幼稚園還是婆婆接送。回家後我幾乎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卻總是不願意和我親近。只要順著他就沒事,一感覺和我在一起沒意思就要去找奶奶。而且他上幼稚園已經有一個月了,每天去了都要哭半天,哭的時候也是一直要找奶奶,從不說找媽媽。一開始我都是好言安慰他、陪著他,可是他也沒有好轉,所以我現在態度就比較強硬,想把他「搶」過來,但我又擔心,這樣會不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請尹老師指點!A尹建莉這位年輕媽媽,你好:恕我直言,見過強盜,也沒見過你這麼強盜的。一個小孩子從混沌中來到世界上,從他記事起,就只有奶奶天天在他身邊,他當然和奶奶親近,別的人,他知道誰是誰呀!算一算從孩子來到世界上,你和奶奶各自在他生命中的陪伴時間。如果你在孩子的世界中出現的頻率只是一個「路人甲」的概率,那麼你於孩子來說就只是一個過客,憑什麼現在孩子一回到身邊,不過1、2個月,就要求孩子對你這個只見過幾面的「陌生人」有親近和依戀?你自己不帶孩子,生了孩子跟沒孩子似的,當別的年輕媽媽親自帶孩子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時,你當時一定對自己的「輕鬆自在」很滿意吧,那時你有過抱怨嗎?現在,你已意識到把孩子送回老家不對,但你僅僅止步於後悔,卻沒有想著自己去做點什麼,稍微對孩子用點心,就覺得自己很努力了,當孩子沒達到你的預期時,就再次把責任轉嫁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的本能反應看作是一個錯誤,居高臨下地等著他自己「好轉」,一旦孩子「好轉」不了,你就「態度強硬」——你憑什麼這樣呢?就憑你生了他一下,就變成了「有理」?你既不需要為他付出時間和精力,又要享受他對你的依戀和親密,有了問題還去怪他——孩子天生就欠你的啊?無法逼迫別人喜歡自己用傷害性的辦法逼迫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這連成年人都做不到,有誰會喜歡一個對自己不友好的人呢!你卻對一個小孩子採用「態度強硬」的辦法,逼他討好你。如果不是擔心孩子心裡留下陰影,難道你會一直做下去,甚至更強硬?容我有些不道德地猜想,你可能還暗暗「嫉妒」奶奶吧,孩子對奶奶的依戀讓你不舒服,讓你心理失衡了,是嗎?如果真是這樣,我更希望你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奶奶過度溺愛固然不對,但這不是你目前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你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你如何儘快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處理不好,恐怕你和婆婆的關係也難處理好,而這可能又會影響到你們的夫妻關係。總之,這不是個孤立問題,可能會牽扯出更多關聯。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 才會釋放依戀母子關係是一個孩子來到世界上建立的第一種關係,也是一個母親最能從中獲得至真至純、無私母愛的深刻關係。我理解你想要跟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願望,哪個母親不想得到這份享受呢?但你一定要明白,親子關係的主動權掌握在你的手裡,不在孩子那裡。雖然幼兒對關係中的愛與不愛有著最靈敏、最直接的感知力,但他對關係的把握卻無能為力——雖然他心底深處渴望著母愛,卻不能有意識地去被動自己對母親親近。唯有他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在與母親的關係中足夠溫暖和放鬆,並且相處時間足夠長,才會自動地把對母親的依戀釋放出來。學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所以,從現在開始,你不要再去怪孩子,不要對奶奶心存芥蒂,也不要再糾結自己前面做得不夠好。你要把一切怨氣和負面情緒消解得乾乾淨淨,心地單純地善待每個人、感恩每個人,包括自己。尤其在和孩子的相處中,一定要學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愛和自由這幾個字很簡單,做到了卻不簡單。這是你面臨的最大功課,可能需要你付出非常大的精力去做。當孩子覺得他不再需要刻意討好媽媽,確信無論他如何表現,媽媽的愛都是一樣的,都不會有絲毫減損,哪怕他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媽媽也不會責怪他,那麼他才能真正放鬆下來,放下戒備,和媽媽親密起來。這樣,你才能從孩子世界中的「路人甲」晉升為主角,真正品嘗到做媽媽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祝福你。(本文摘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遠流出版)

頭暈就是睡不好 快用5招助眠

頭暈就是睡不好 快用5招助眠#放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飲酒可助眠?長期過度攝取酒精,恐讓情緒、睡眠障礙更厲害!一名51歲的中壯年男子,工作壓力大時就容易焦慮。近半年來老是有頭痛、肩頸痠痛的問題,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醫師詢問才發現男子為了解決頭痛,每天都會喝逾100cc的威士忌,企圖利用酒精放鬆入眠。事實上,想利用酒精助眠,恐會導致精神異常、產生戒斷現象,失眠問題反而惡性循環!藉酒助眠會讓身體產生依賴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內科王建瑋主任表示,平均每5個人就會有1人受到失眠所擾,許多人擔心只要一開始吃安眠藥就會上癮,也擔心若長期不當使用安眠藥,對失眠越來越恐慌,也容易導致心理依賴。另外,藉酒助眠只會引起反效果,很多以酒精助眠者都是一開始喝一小杯就能立即進入夢鄉,但當身體習慣酒精的作用,產生生理性依賴後,就必須喝更多的酒才能達到相同的睡眠品質,若有這樣的症狀要當心身體恐致不可逆的傷害!參考5大方法 一夜好眠跟著來由於人們處在深層睡眠階段時,大腦會開始清除腦中堆積的廢物,全身肌肉處於放鬆狀態,如果睡眠品質差或睡得少,就會導致腦部廢物累積,產生頭暈、頭痛、肩頸痠痛、局部發麻、胸悶心悸、日間嗜睡疲勞、甚至血壓居高不下,這些都是潛在睡眠障礙的問題。烏日林新醫院身心內科主任黃于誠表示,想要有好的睡眠品質,得先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可以參考5大方法:1) 少喝酒和含咖啡因飲品/睡前飲酒不只會讓縮短深眠時間,更會增加夜尿次數,再加上恐會造成酒精上癮的情形。另外睡前避免飲用咖啡、茶和可樂等含咖啡因飲品。2) 從事戶外活動、培養興趣/做些讓人放鬆快樂的活動、提高運動量、曬太陽,不只可改善睡眠品質,更能緩解焦慮、憂鬱的情緒。3) 睡前選擇靜態活動/就寢前可閱讀書籍、泡腳,沉澱一下心情,培養放鬆心情的休閒活動,處於放鬆狀態較好入眠。4) 不要強迫自己睡覺/規定自己幾點就要睡覺反而會增加失眠的機會。有睡意時才上床就寢,睡眠需求人人不同,不比較、不害怕,入睡時才有好心情。生活作息須規律,晚上不熬夜、白天不補眠。5) 燈光調暗/睡前可以先將房內的燈光調暗,營造出準備入睡的氛圍,人體也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

忽略身體訊號 優秀的人易感冒?

忽略身體訊號 優秀的人易感冒?#放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感冒的人和生病的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再說的嚴格一點,這些人都是「身體較弱的人」,不過,請不要誤解,這絕對不是「目視」的問題,例如,我們常聽人家說:「那個人身材瘦弱,健康狀況真令人擔心。」但這樣的人未必有病在身,反到是肌肉結實,工作勤快的人,突然病倒的例子屢見不鮮。也可斷言,「愈優秀、勤快的人」可能愈容易生病。機能下降時 容易忽略身體給的訊號感冒或生病之前通常會有負面訊號,也就是身體正常機能症在下降,其實,我們身體狀況部家並非出現在「身體衰弱的時候」,而是發生於「身體機能下降時」。是否能活用身體原本具備的機能,攸關著身體是否健康。但是我們通常不會意識到,即使在機能下降時,也容易忽視身體所給的訊號。若不能確實查覺這些警示,原本不會演變成疾病的症狀,也會因輕忽而釀成疾病,實際上,許多人就因此輕蔑了免疫的重要,近年來,全心全力工作的上班族,突然病倒的例子不斷增加,這是因為在現今的社會中,一般人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注意身體的「負面訊號」。過度熱衷某件事就要試著做相反的事現在,有限的人力常被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大的工作成果,在這種狀態下,的確很難查覺身體發出的訊息,即使發現,也沒有時間處理,結果就拋在腦後。健康的人會生病,不單是因為忽略了負面訊號,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生活使得機能漸漸下降。我認為破壞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原因,在於「過度○○」的偏差生活型態,過度熱衷於某件事情的人,就要試著做相反的事情,「工作過度」的人就必須多休息,「太努力」的人也必須放鬆,相反的,休息過多的人則應增加工作或活動量。勞力過度反而會破壞身體平衡健康法也是一樣。「攝取○○能使身體健康!」「按摩○○就能恢復活力!」相信有少讀者都嘗試過這些健康法。但是,這些大多只是「針對症狀」來解決,對這些健康法若「勞力過度」,反而會破壞身體的均衡,甚至有害健康。過去自然平衡的身體,很多人卻偏向加強某一部分,導致「身體平衡」被破壞,使原本可正常運作的各種機能下降,進而引發感冒、疾病和不健康。因此,「最適當的均衡=中庸」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內臟惡化 其他器官負擔增加前面所敘述的,看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老生常談的事,因為所謂「中庸」,常讓人以為是位於最沒風險的正中央,就像個平庸無趣的人。但是,若有某一個內臟惡化,其他器官的負擔就會增加,以彌補惡化器官的機能,促使所有內臟的機能跟著下降。因為我們的身體、心臟、肺、肝臟等各器官並非獨立運作的。就像血液循環全身,要維持身體的健康,是所有器官互相關聯才能成立,身體的機能要保持均衡,才能維持原本的「最佳健康狀態」。身體的優點就是隨時能使身體恢復活力我們的身體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當機能下降時,能夠防止進一步衰退並使他恢復原狀,而且,在機能恢復正常狀態之後,還能進一步強化,也就是說,我們隨時都能使弱化的身體恢復活力,比別人更健康。過度勞動之後就要休息,過度努力之後就應放鬆,這是極為簡單的事,希望大家在感覺身體偏向某一方時,就近可能做與其「相反的事」以取得平衡,若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是忙碌、辛勞的人,也能獲得比現在更健康的身體。(本文摘自/不要輕蔑免疫力-世界級免疫醫學權威教你打造「不易生病」的抗癌體質/悅知文化)

疲勞又失眠 搞操煩恐是焦慮症

疲勞又失眠 搞操煩恐是焦慮症#放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阿華姨年輕時是鄰里間人人敬佩的模範媽媽,前幾年退休在家帶孫子,自從去年大兒子突然心肌梗塞後,阿華姨每天都過得很不安穩,「搞操煩」的感覺不會停,即使假日沒事在家,還是會「沒事找事煩」,晚上會因胡思亂想而睡不著,白天更是感到疲勞、全身緊繃又肌肉痠痛。因未知狀況而緊張、擔心、緊繃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醫師李吉特表示,醫學上而言,阿華姨的狀況就是典型的焦慮症,每個人遇到未知的狀況時,都會因不確定感而緊張、擔心、緊繃,這就是所謂的焦慮。正常的焦慮通常忍耐一下,自己會緩解,有時,適當的焦慮甚至可以提升人在困境中的表現,但某些人會因體質、心理素質、壓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一段時間進入所謂「病態焦慮」的狀態,變得對太多事情感到焦慮、或是焦慮的程度太嚴重、又或是焦慮不會自己結束。疲倦、失眠 焦慮症痛苦指數高這樣的狀態久了,人會非常疲倦,甚至會出現失眠、身體不適等症狀,到了這時候,醫學上會認定這達到了「焦慮症」的程度,務必需要接受精神科專門的協助和治療。李吉特醫師也說,焦慮症的痛苦指數相當的高,但往往被一般人說成是「自尋煩惱」,讓人不敢尋求協助。認知、放鬆訓練、心理治療可改善但事實上,只要能尋求專業協助,透過精神科醫師的詳細評估,配合藥物、認知訓練、放鬆訓練、心理治療等療法,再搭配規律作息、運動、壓力管理等生活調整,焦慮症往往能夠改善,因此,若是有類似「搞操煩」的狀況,建議尋求精神科的協助,讓專業醫師協助化解困擾。

放鬆一下 孩子學習更有成效

放鬆一下 孩子學習更有成效#放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每天臨床諮商所遇到的,都是關愛子女、盡心盡力又細心周到的父母,他們想要保護孩子,避免孩子有負面經驗,提供所有資源,讓孩子快樂,這都是令人佩服的特質。然而,父母所面臨的挑戰是,要了解多少才夠、怎樣就算太多,尤其要特別注意孩子的人際社交生活。行程表排太滿 怕孩子錯過課程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孩子的行程表排得太滿,但因為怕孩子會錯過課程不得不安排,而承受了許多壓力,這是壓力陷阱的一部分──父母覺得自己一定要做對所有事情,希望讓孩子領先的壓力,以及有太多課程活動可選,導致父母容易將孩子的行程排得過滿,而行程過滿的2個後果,我們經常看到:1)    兒童和青少年時常對我們說,他們的壓力太大,需要有休息時間,他們說,自己的行程裡有太多活動,連「放鬆一下」的時間都沒有,每當他們試著放鬆,父母就會問他們是否該做功課、練習音樂或運動?這讓他們覺得內疚或是被責備,根本不是休息的目的。2)    許多兒童和青少年不知道如何自行安排時間,他們會希望父母一直幫自己排行程。如果有一天不照著行程走,他們便會連珠炮似地問父母,那天有什麼事可以做?他們可能會一直說無聊,卻不知可以做些什麼自娛,他們的父母便形容自己的孩子時時需要他們注意。有一些自己的時間 寶貴又重要許多父母並不了解,讓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時間,對孩子來說,是寶貴又重要的經驗,因為在大人決定孩子的行程時,孩子不需要思考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不需要自行解決問題、不需要做時間管理,也不需要決定活動的優先順序,此外,大人在引導孩子的日常活動時,也剝奪了孩子自行解決沒做好時間管理後果的機會。孩子本來可以學習到自己承受意外的變化,這是非常寶貴的一課,這樣他們才知道意外來臨時,應該怎麼做,但很多時候計畫是趕不上變化的,這需要有應變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忍受力,而當孩子的行程過滿,就會錯過那些寶貴的經驗。(本文摘自/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大好書屋)

研究:經常喝咖啡 有助預防便秘

研究:經常喝咖啡 有助預防便秘#放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不把便祕當一回事,不過便祕與健康息息相關。腸道裡存在著與免疫有關的七成細胞,並分泌了所有荷爾蒙,其中包含了消化道荷爾蒙,還有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的血清素,故腸道也被稱為第二個腦,它是身體的司令塔。傳染病、過敏、腦部機能及老化、代謝症候群,另外還有糖尿病、癌症等等,要說腸道環境與這些疾病都有關係,其實一點也不誇張。近年來已得知,腸道內的細菌型態有肥胖型與纖瘦型。最近也開始認為,肥胖的原因或許不只是吃得多、動得少,腸道內的細菌型態失衡等因素似乎也有所影響。便祕的狀態下,腐敗的食物囤積在腸道內,故使腸道內的壞菌增生,成為腸道環境惡化的最大原因。為使身體的代謝順利進行、塑造容易瘦下來的身體環境,消除便祕問題具重大意義。有幾項以女性為對象的研究指出咖啡與便祕的關係。據研究報告所示,經常攝取咖啡的人,比較沒有便祕問題。在美國,以36歲至61歲的女性為對象、總人數超過六萬人的大規模研究報告指出,一天喝一至五杯咖啡的人,和完全不喝的人比起來,便祕的情形要來得少。但是在這項研究中,一天喝六杯以上咖啡的話,便祕的人又增多了,故可謂適度飲用能預防便祕,過度飲用則將造成便祕。而日本也進行了相同的調查。以全日本18至20歲的女性、總計一千零五人為對象所做的調查,提出了攝取咖啡較多者,便祕的情形較少的報告。在這項調查中,同時也對日本茶與中國茶進行了調查。但是該報告指稱,攝取日本茶和中國茶較多者,便祕的情形也較多。無論是哪一項調查,全都考量了身體活動量、抽菸、飲酒習慣、食物纖維攝取量等可能與便祕有關之影響因子。此外,還有研究針對同一人,比較喝咖啡時與未喝咖啡時的排便次數。熊本大學以19至22歲的46位女性為對象所做的調查,利用「一週內連續七天喝咖啡」與「一週內未喝咖啡」進行排便比較,得到有喝咖啡者一週的排便次數比較多的結果。為什麼咖啡具有預防便祕的效果呢?可以說因為咖啡具有刺激腸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而這是促使腸道功能活化的原因之一。除了咖啡因之外,其他的成分也被認為有活化副交感神經的功用。此外,咖啡香氣中所含的成分可使心情放鬆,或許也與預防便祕有關。(本文摘自/1天喝3杯咖啡會健康:如何喝?怎麼喝?/天下雜誌出版)

第一名居然是它?最能放鬆身心的地方大揭密

第一名居然是它?最能放鬆身心的地方大揭密#放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與家人同住的人,比較難找到盡情哭泣的空間,有人不喜歡被他人看見剛哭過的臉,想解決以上問題,最適合的地點就是浴室。在浴室進行一個人淚活,事後整理也比較輕鬆。就算大聲啜泣、流下大把眼淚都沒關係,哭聲能用水聲掩蓋、淚水也能洗掉。對人們來說,浴室是最能放鬆身心的獨立空間,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因此可以盡情地沉溺在淚活裡。現在只要約一萬日圓(台幣約三千元),就能買到具備防水機能的DVD播放器,智慧型手機也有搭配的防水外殼。可以善用這些設備,邊泡半身浴、邊欣賞感人作品,但須注意水溫不能過燙,避免血液過度充斥腦部,造成暈眩等症狀。如果打算在浴室看書,建議把浴缸蓋上(日式傳統浴缸附有掀蓋)、鋪好毛巾,只要將書本擱在毛巾上就不怕弄濕。市面上也售有專為想在浴室閱讀的人所打造的「浴室專用書架」。據說,淋漓盡致地揮灑汗水與淚水,十分具有身心排毒的效果!(本文摘自/你有多久沒哭了?「我得了一種無法感動的病」/大是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