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

排除身體毒素  清宿便為首要目標

排除身體毒素 清宿便為首要目標#毒素

人體內的毒素,主要的來源為食物消化、吸收後產生的代謝廢物滯留產生宿便以及來自環境中的各種污染在體內沉積。每人每天都在不斷地吸入這些汙染,五臟六腑及血液或多或少都有貯存,只要排除得快,便算得上健康。如果毒素殘留越來越多,超過身體排除功能負擔,就會成為體內健康的障礙。體內存在一定數量的毒素是很正常的。但當生成的毒素多於消除的毒素時,就會有一系列的徵兆產生。 和鳴堂中醫診所莊可鈞中醫認為宿便中所含的毒素是萬病之源,如果糞便產生後,不能再24小時裡離開人體,就會在腸道裡腐爛變質,成為細菌的滋生地 宿便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一長,其中的毒素就可能被腸道重新吸收,危害人體導致新陳代謝的能力變差。當人的代謝能力失調,消除毒素的能力降低,毒素開始堆積,人會疲憊沒胃口。沒有被清除的有毒物質開始滲透到血液、淋巴節和人體的其他組織中,人就會不自主的發燒,靠提升體溫來加快新陳代謝、排出毒素,而如果這時使用退燒藥就會更打亂人體提升代謝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導致將來一系列的慢性病產生。中醫認為發燒,先看大便也沒有通,痛大便就可以退燒,而不是一味的使用解熱消炎藥 莊可鈞中醫師分享很多民眾卻常常使用緩瀉劑來解除他們的慢性便秘,但是這只會使問題更嚴重。瀉劑的作用是刺激腸壁,使腸子想儘快排出這刺激的物質,順便排出腸內的廢物,不斷使用瀉劑會使腸胃道蠕動功能變弱,以致沒有這些強烈瀉劑的刺激就無法作用。另外瀉劑會使身體其它部位的水引向大小腸,以稀釋更硬的廢物,造成腹瀉,而使身體脫水。造成惡性循環 莊可鈞中醫師建議如果有宿便就應該從生活做起盡量少吃太過精緻的澱粉,多吃地瓜、山藥、玉米、蕎麥等粗糧有助於保持大便的通暢,使體內毒物不會久滯腸道。粗糧中含有許多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素有助於調節腸胃內環境,易為人體吸收並提高抗病力免疫功能。海帶和紫菜含大量膠質。能通便促使體內的放射性毒物隨同大便排出體外。腫瘤病人接受放化療時多吃海帶是有益的。它們都屬鹼性食品,有淨化血液作用。黑木耳可降低膽固醇,有助於將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和聚集並排出體外,清滌胃腸。 晨起喝500cc溫開水是嘴有效清除宿便的方法,因為人體在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之後,體內的水份會因為蒸散而流失,早上起床時很容易就會感到口乾舌燥,口氣重,這時在刷牙前喝溫開水,將不好的口氣隨著溫開水吞下肚,這就是簡易版的尿療法。溫的開水代表一種能量,可以改善你身體的代謝機能,刺激腸胃蠕動,清宿便。在中醫的觀點來看,晨起時人體氣血循行大約在經絡的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在這個時候喝溫水,可幫助胃、腸、泌尿系統排毒,但是如果晨起喝冰水,則會有損傷中焦脾胃陽氣,降低基礎代謝率,也容易增加小腹突出的可能性,莊可鈞通常是建議空腹喝溫水,有助於提升人體新陳代謝與排除宿便的效果。

小病不斷因「氣、血、水」不順!日本中醫師教你看:毒素塞在哪?

小病不斷因「氣、血、水」不順!日本中醫師教你看:毒素塞在哪?#毒素

現代人身上誰沒有一點小毛病,但日本中醫師幸井俊高在《排毒.調養 天天喝好湯》想告訴你,若能更細緻觀察自己的身體,解析小病透露的細微警訊,透過生活中隨手可得的食材,排毒保健,促進身體代謝,才能避免老廢物質囤積在身體裡,擴大影響,造成難治的慢性疾病。以下為原書摘文:

隱翅蟲襲擊 女騎士臉爛化膿急就醫

隱翅蟲襲擊 女騎士臉爛化膿急就醫#毒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粉領族上下班以騎車代步,雖然戴半罩安全帽,因為沒有戴口罩,仍被迎面而來的隱翅蟲撞撃,下班回家下巴開始紅腫、刺痛,她不以為意洗臉並擦上乳液保養,當天晚上情況惡化,隔天上午,下巴與嘴邊化膿,趕緊前往醫院就診,才知道原來是隱翅蟲造成,醫師給予類固醇藥物及藥膏治療,情況獲得改善。毒液刺激皮膚 速以清水或食鹽水沖洗聯新國際醫院皮膚科醫師陳文惠表示,隱翅蟲不會螫人或咬人,常見的隱翅蟲皮膚炎多半是因為隱翅蟲的體內有一種劇烈且刺激性的毒素(隱翅蟲素),這個毒素只有在蟲體爆裂時,才會被釋放而刺激人類皮膚。隱翅蟲約只有0.5公分至1公分,人們常常忽略牠的存在。陳文惠醫師表示,患者多是睡覺、騎車時,或是莫名出現劇癢、劇痛、水泡、膿皰才知遭遇蟲襲。因為隱翅蟲非常小,揮趕或拍打時,蟲體破裂毒液就會刺激皮膚,造成發炎。如果不小心接觸到隱翅蟲破裂後的毒液,可能導致皮膚急性發炎,建議儘快以大量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並前往就近的皮膚科治療,讓醫師檢視傷口與給藥,通常醫師會開立消炎藥膏外用塗擦,或是膿皰給予抗生素處理。陳文惠醫師提醒,民眾不要自行將水泡或膿皰弄破,否則容易造成傷口感染、疼痛度增加。勿拍打蟲體 應吹氣或抖落讓蟲離開隱翅蟲皮膚炎較常見的後遺症是色素沉澱,大多需要2至 3個月才能慢慢恢復原皮膚顏色,也要注意潛在危險部位,如眼部、角膜,會造成眼睛過度刺激與角膜受傷。夏天是隱翅蟲季節,提醒民眾到戶外活動應儘量穿著長袖長褲,並且不任意拍打蟲體,如發現昆蟲停留在身上,應以吹氣或抖落方式讓昆蟲離開。

身體毒素知多少 健康排廢保健康

身體毒素知多少 健康排廢保健康#毒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採訪報導)人們每天起床一睜開眼,不論是呼吸到的空氣、接觸的環境以及吃進去的食物,都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甚至會累積儲藏在脂肪中,人體堆積的毒素如果沒有排除,腸道累積過多毒素,長期下來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所以定期排毒才能讓身體維持健康純凈的狀態。身體長期累積毒素 易造成胃腸鬧脾氣對人體有不良影響的毒素物質,可能造成胃腸鬧脾氣,危害人體健康。人體的毒素來源包含:1.「外來」:氣候變化、垃圾食品、變質食物、食品添加劑等。2.「內生」: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包含腸內宿便、無法吸收利用的殘餘物等。5大排廢方法 守護健康人體排毒通常由透由肝臟及腎臟代謝,若毒素太多則會造成肝腎的負擔,出現便秘、脹氣、肥胖等症狀。透過以下5大排廢方式,可加速身體毒素順利排出體內:1.多食用排廢食物:黑木耳、綠豆、蜂蜜、蘋果、薏仁、地瓜…等。2.攝取足量纖維質:攝取富含纖維質的新鮮蔬果和全穀食物,排便順暢就不易累積毒素於腸道。3.定期運動:可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建議每周運動3次,每次大約30分鐘,運動強度為心跳每分鐘130下,運動可讓身體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排出體內毒素。4.攝取充足的水分:建議成人每日攝取2000cc左右的白開水,透過水分稀釋體內毒素,減少身體負擔,毒素可直接透由尿液排出。但是飲料、濃茶、咖啡並不能取代白開水喔!5.活性碳膠囊:活性碳膠囊,主要是透過物理性吸附,國外文獻也指出達到醫藥等級的活性碳,吸附能力較好,也可吸附腸胃毒素物1。活性碳是生活好幫手活性碳的特性無臭、無味,種類可概分為竹炭、瀝青、木質碳及椰殼碳等,在日常生活的應用中很廣泛,包含淨水器、空氣淨化、口罩、竹炭麵包、黑碳面膜等。活性碳結構主要是一種多孔性的含碳物質,同時也是常見的吸附劑,可以被運用在醫療系統上的醫療級活性碳種類中2,以選用椰子所製成的「椰殼碳」為優,因為椰子長在植物最末端,生長期短,吸收的重金屬含量相對較少,也因其纖維特性可產生多層次的裂隙,吸附不同種類的毒物,因此成為理想的醫藥級活性碳成分。另外,因為醫藥級活性碳可在腸胃消化道進行物理作用,吸收腸胃中的氣體、細菌和污染物等,再加以排除體外,因此可緩解干擾胃腸道的細菌性毒素、消化性毒素、解除腸內滯留氣體等症狀3,且不會在體內產品化學反應對身體產生影響,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基本藥物標準清單裡4,甚至將活性碳列為家庭常備藥品,常保家人平日健康。排廢一身輕 保持身體純淨生活中的毒無所不在,過多的垃圾毒素會阻礙正常功能,因此每天都要為自己的身體做體內環保,好好打掃排廢,透過攝取乾淨無毒素的飲食及多喝水等排廢方式,可恢復體內的排廢系統和諧運作,讓身體逐步恢復純淨健康。衛部藥輸字第027110號  北市衛藥廣字第108080337號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  使用前請詳閱說明書警語及注意事項備註1:參考來源: Controlled clinical testing of an antidiarrheal. MMW Fortschr Med. 2004 Aug 5;146 Suppl 2:57-60.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6739360備註2:參考來源:naturl medicine journal 2013年8月Vol。5 https://reurl.cc/62qggZ備註3:參考來源: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2903/j.efsa.2011.2049備註4:參考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https://www.who.int/medicines/publications/essentialmedicines/en/

加熱殺不死霉菌毒素 食物保鮮3秘訣

加熱殺不死霉菌毒素 食物保鮮3秘訣#毒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值春夏交替的高溫潮濕季節,正是黴菌易滋生的環境,乾貨或雜糧類食材如果儲存不當,很容易發霉導致食品變質腐敗,衛福部食食藥署提醒民眾,購買及存放食物,要掌握以下3個秘訣。挑選採買新鮮Go1.食材宜少量分次購買,避免一次大量採買及囤積食材,才能確保新鮮。2.選購時,儘量購買新鮮、包裝完整、標示正確且外觀良好的產品。保存儲放確實做1.開封前:乾貨及雜糧類產品,要妥善保存於陰涼乾燥環境。2.使用時:確認有效期限,並且要標示開封日期、先開封的也要優先使用(先進先出原則)。3.開封後:未使用完要密封存放,例如以密封夾封口後,再儲存於乾燥的密封罐中。貯存過期Let it go冰箱並非萬能,要定期清點存放冰箱的食材,如果有發霉或逾期的食材,應丟棄不再食用。發霉食品可能會產生有害人體健康的真菌毒素,加熱烹調或切除發霉部位,都無法確保完全去除真菌毒素。所以,食藥署提醒,食材存放應依照上述的小撇步,降低發霉或腐敗之可能性,才能確保吃得安心又健康。

毒素使身體酸化 排毒和心跳一樣重要

毒素使身體酸化 排毒和心跳一樣重要#毒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體內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會使細胞不斷累積毒素,細胞會將毒素排進血液,最後送進肝臟排毒。這是一段極其精巧的排毒過程─—當毒素還在血液中時,在體內巡邏的抗氧化劑會前仆後繼的攻擊,避免身體遭受氧化,然後親自把這些毒素帶進肝臟。肝臟抓住毒素後,會釋放抗氧化劑,於是這些小原子再度回到體內進行巡邏的任務,此時肝臟便開始努力排毒。肝臟排毒的過程分為兩個步驟。在第一步驟中,肝臟中的化學反應能夠由以下三種方式來中和並排除毒素: ‧將毒素排進膽汁,最後由糞便排出。 ‧讓毒素藉由尿液或汗水排出。 ‧將毒素轉換成中間產物,這種物質有可能比原本 的毒素更具毒性。一旦毒素轉換為中間產物,肝臟便開始進行第二階段的排毒過程,以解決中間產物的問題。在這個階段,肝臟會產生更多化學反應來中和中間產物的毒性,並使其變成水溶性物質。此階段完成後,被中和過的毒素便可透過尿液或汗水排出體外。要完成這些複雜的化學排毒過程,得靠一組酵素幫忙─—細胞色素p450系列。這些酵素的正常運作則仰賴充分的營養素,如維他命C、維他命B群、硒、鎂、硫磺和各種胺基酸,包括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從人類的進化過程看來,人體排毒系統的順暢運作必須仰賴新鮮的鹼性食品。若我們採取天然飲食,身體裡將有足夠的抗氧化劑來保護身體不受毒素的侵襲,肝臟內也將有充分的營養素來協助完成第一和第二階段的排毒過程。毒素堆積導致身體酸化人體的構造實在非常奧妙,即使在毒素過多的情況下,身體還是可以啟動緊急的備用系統。因為過多毒素最容易使身體酸化,人體於是會啟動一個或更多的備用系統來重建酸鹼平衡。例如呼吸變快能夠釋放出較多二氧化碳這種酸性物質,這就是身體試圖暫時降低酸性的方式。如果體內持續累積過多的酸性物質,身體就會抽出骨頭內的鈣質和礦物質來中和這些酸性物質。骨頭變軟代表骨質正逐漸溶解,最後會演變成骨質疏鬆症。人體有這樣的備用系統,是因為體內難免會過度酸化,但備用系統只能偶爾動用,太常使用會引發許多健康問題。然而近幾百年間,人類飲食已經亮起紅燈,因此必須時常動用到備用系統。原因如下:現代生活中存在著數千種毒素,今日的食物含有太多化學物質,而且都經過高度加工。我們吃進去的不再是真正的養分,而是偽裝成食物的原子,欺騙身體吸收。這些原子無法被身體利用,反倒會刺激細胞並引起發炎,而且肝臟的第一排毒階段還會把這些原子變成更毒的物質。我們吃進的毒素除了色素、香精、改良劑、人工香料,還有干擾體內訊息傳送的荷爾蒙。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人工化學物質的數量與種類也都呈現倍數成長,這些實驗室創造出來的產品充斥在我們呼吸的空氣、洗澡水、飲用水、塗抹在臉上的化妝品、去污的洗衣精、牆壁的油漆、床墊防火材質所釋放出的毒氣等等。腸道內原本有許多負責維持健康的好菌,但由於我們太常接觸到化學物質,在各種直接與間接的攻擊下,這些好菌也面臨即將絕種的危機。當我們服用抗生素時,就形同直接攻擊好菌,而接觸抗菌物質便是間接性的攻擊,就是每當我們洗澡、洗衣、打掃家裡和工作場所時,都不斷接觸到各式防腐劑、保鮮劑、殺蟲劑、抗菌劑或抗病毒劑等等都是。腸道好菌的死亡等同於第一道防線的瓦解,這會連帶引發現今流行的各種慢性病。雖然現在的食物供給量極為充裕,但營養素卻愈來愈少。各種因素都使我們無法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養分,包括貧瘠的土壤、現代農耕法、交通運輸、放射線、殺菌、咀嚼不全和腸道好菌的滅亡等,這些因素都會打亂身體的代謝平衡,使身體喪失蓬勃的生命力。此外,營養不良會使我們感到飢餓。當你的身體需要這些養分,大腦就會發出飢餓的訊號,希望你多吃一點。只有在身體取得需要的養分後,飢餓感才會消失。但若是你吃的食物缺乏足夠的營養,或是營養的形式無法被身體利用,你就會一直處於飢餓的狀態。總而言之,現代生活中的毒素量已超過身體所能承受的範圍。你的身體不但必須加倍努力排除毒素,還必須面對腸內益菌與養分缺乏的問題。而我們的身體卻尚未發展出足以處理現代飲食的能力。那該怎麼辦呢?答案就是將飲食及身體回歸到最天然的狀態,大量攝取新鮮的生食、輕煮過的食材,並保持規律排便的習慣。盡量減少接觸各種清潔劑、抗生素和充滿化學成分的物質,這樣可以避免身體累積更多毒素,現在市面上到處都買得到各種比較環保,也較不傷身體的商品。(本文摘自/效果驚人!90%的疾病都能逆轉.全食物救命奇蹟(暢銷新裝版)/柿子文化)

咖啡豆存放不當 滋生毒素不可輕忽

咖啡豆存放不當 滋生毒素不可輕忽#毒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幾年前基隆海關境外查驗一批貨櫃,裡面是一家國內精品咖啡所進口的三百多袋咖啡豆,結果被驗出裡頭含有赭麴毒素。有人驚訝這豆子不是才剛進來嗎?不是新鮮的嗎?關於這點容我解釋一下,其實全球每一年生產的咖啡豆那麼多,難道所有咖啡產區莊園的咖啡豆都會全數賣光光嗎?這不太可能,除非它的豆子真的非常非常好。那麼沒有賣出去的豆子呢?沒有銷售出去的咖啡豆,農人就會利用它本身羊皮質的包裹,將它儲存在倉庫,這樣豆子比較不容易壞,等到接到訂單了,農人才會將羊皮質去掉分袋包裝。這種放了一段時間的豆子如果仔細看外表會有點黃黃的,但因為差異性不大,很多人是分辨不出來的。而因為放了一段時間,口感上甜度比較高,酸度比較少,又正好符合一般大眾的喜好,加上價格比較便宜,所以一不小心可能就被買回家了。幸好這類赭麴毒素,通常經過200度左右的高溫連續烘培5分鐘後,就可以破壞大約70%。一般來說,烘焙咖啡豆的溫度至少都在200度以上,因為沒有達200度以上很難將豆子的香氣拉出來。因此透過這樣的高溫爆裂,正好可以將咖啡豆裡面多樣複雜的成分做些淨化,所以烘焙過程也是在增加咖啡豆的食用安全性。也正因為如此,原則上我都會建議大家盡量少喝焙度不到200度以上的咖啡,除非你能保證這個豆子很安全。而且坦白說,豆子如果壞了就是壞了,完全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補救的。這好比壞掉的食材,頂多利用加重味道,讓它喝起來比較感覺不出壞掉而已,但沒有辦法改變壞掉的事實。另外,我曾經看過很多咖啡業者將咖啡生豆放在地上而不以為意,認為反正等會兒就要烘焙了,無所謂,這其實是十分不好的處理方式。咖啡生豆直接放地上非常容易受潮,一旦咖啡豆受潮,就容易變質、遭蟲害。而且受潮之後的咖啡豆即使經過烘焙,豆子品嘗起來的水味還是很重,口感一定受到影響,因此最適當的方式就是用架高的層架來安置生豆,以維護生豆的品質和風味。講到這裡,說個題外話,有次我們在印度和咖啡莊主們一夥人聊天,當時有個莊主得意地告訴我們,他剛送走一貨櫃160多袋的豆子,而且是走冷藏櫃運送。當場立刻就有人猜測一定是日本買家吧!果然沒錯!因為只有日本人會這樣做。這咖啡生豆一旦選擇冷藏運送,那麼這一路上,不論上船或落地,都得完完全全冷藏,絕對不能回溫,買家為了要保持豆子的含水量卻得付出極高的代價,看起來蠻令人感動的,但關於生豆保水度其實是有更聰明經濟的作法,就是事先做好更仔細的全盤規劃。首先,先預估好我希望豆子到達自己手中的含水量要多少,然後思考運送過程中會經過哪些海域,又是在什麼季節運送,會流失掉多少水分,最後往前回推再下訂,讓咖啡豆送到我手上時水分剛剛好。這部分雖然看起來很複雜,但是只要是做農產品買賣運輸的都得要學會,因為這也是基本功喔!BOX=咖啡豆保存法很多人咖啡豆買回家打開之後,就會將它放到冰箱內冷藏,我衷心地建議大家,在正常情況下,放在室溫即可。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咖啡豆在冰箱冷藏有些缺點。首先,它會讓咖啡的香氣慢慢下降;再者,從冰箱拿出來之後再冰回去,這當中的溫度落差和時間都很容易導致咖啡豆變質。尤其若豆子仍在發酵,冷藏的低溫可能就會使它的發酵停止。當然,除非你是因為長時間出國,例如出國一整年,那麼你就可以選擇把咖啡豆冷凍,等回國時再拿出來煮,不過千萬記得,一旦拿出來就要盡快喝完,不要再冷藏或冷凍了—但說實在的,這時候所喝到的豆子其實也已經沒有任何風味了,充其量只是喝一個沒有壞掉的食材而已。對於每天都會喝個一杯、兩杯咖啡的人,建議你可以花個兩、三百元,買一個玻璃密封罐收藏咖啡豆,只要是密封度好的玻璃罐就可以;罐子放在室溫下,溫度不要超過26、27度,也盡量不要讓光線照射到;還有千萬記得,每次打開罐子舀咖啡豆時動作要快,不要萬分不捨地聞了又聞,那會讓空氣中的溼氣進入罐中,影響咖啡豆的鮮度。 另外,很多人習慣咖啡袋開封後,豆子舀完就直接將袋子捲起存放,這動作從今以後別再做了。正確的作法是,咖啡豆包裝一旦打開,就把豆子放到密封罐儲藏,包裝袋就直接丟掉別再使用。因為咖啡豆烘焙完分袋封裝,它會開始在裡頭釋放二氧化碳,產生氣味,過程會持續半個月左右,而一旦打開袋子,裡頭的氣味就會和空氣接觸結合,製造不好的物質,所以,豆子繼續放在袋中反而容易變質。不信的話,你將豆子開封後倒出來,再去聞聞那個袋子的味道,就知道味道有多不好聞了。所以最好的作法就是將豆子改放至密封罐,基本上豆子烘完半個月,二氧化碳就排得差不多了,這時候倒到密封罐內,就不會再產生怪異的味道,而且比較保鮮。(本文摘自/對的咖啡學/方言文化)

隱翅蟲毒素引發潰爛 應吹走勿拍死

隱翅蟲毒素引發潰爛 應吹走勿拍死#毒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看到身上有蚊蟲,直覺反應不是拍打就是用手撥開,不過看到外型酷似大螞蟻、具有刺激性體液的隱翅蟲千萬別順手拍打呀!每年夏天常出現症狀相同的病人,且皮膚上一定出現線狀痕跡、斑片狀及壞死性紅斑,有灼熱及刺痛感,在24小時左右開始出現水泡及潰爛情形。大千健康醫療體系康平診所皮膚科醫師蕭毓良表示,這種情形即是隱翅蟲皮膚炎。隱翅蟲具趨光性 可穿越紗窗進家裡隱翅蟲主要在夏季出沒且本身有趨光習性,夜間會飛到有燈火的地方,再加上體型小,可穿過一般家庭門窗之紗窗,因此除了在山區及郊區會出現,也容易在住家中被發現。隱翅蟲皮膚炎不是因為蟲螫咬人體所導致,而是蟲體內含有刺激性毒素「隱翅蟲素」造成的,當隱翅蟲在皮膚上爬行時,會從關節腔分泌出隱翅蟲素,引起皮膚病變,造成線狀痕跡;若被打死或壓碎時,則會造成毒液大量濺出,產生嚴重的過敏及灼傷,皮膚隨即會發生刺痛、紅腫、水泡與糜爛;若手指有沾到毒液,又再去碰觸到其他部位的皮膚,就會擴大病灶的範圍。在適當的照護下,約3天左右水泡會乾燥結痂,一週後傷口會脫屑癒合,如果未適當處理,像是搔抓或弄破水泡、亂塗藥膏、以不當之溶液及藥劑洗滌,可能造成細菌感染或全身性的過敏反應,甚至留下疤痕。遇隱翅蟲2招緊急處理:不拍打、用吹的遇到隱翅蟲時該如何處理?醫師提醒,隱翅蟲不會咬人,但最怕皮膚碰到它的體液,因此若發現身邊出現隱翅蟲,只要搧走、吹走即可,切記用手拍打;如果不小心沾到蟲液,應用大量清水沖洗且儘速就醫,以免傷口紅腫後留下疤痕。落實自我保護措施 降低蟲液接觸到肌膚蕭毓良醫師表示,除了在戶外容易接觸到隱翅蟲之外,不少案例是因隱翅蟲跑進家中臥室,一覺醒來才發現皮膚出現潰爛,因此建議民眾:1)就寢前檢查床鋪是否有隱翅蟲。隱翅蟲有趨光性,就寢時儘量關燈。2)在戶外活動時要穿著遮蔽性衣物,以避免隱翅蟲侵襲。3)看到隱翅蟲不要用手打死,最好用口將蟲子吹走,以免接觸到大量的蟲液。4)若不慎沾到蟲液,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乾淨,並立即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