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迎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立秋後一段時間暑氣仍然旺盛,人體會有悶熱潮濕的感覺,因此容易引起「痰濕」,常見的症狀包括胸悶、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頭痛等。中醫表示,痰濕體質的人忌諱吃生冷的食物,像是冰品、冷性的水果,也建議保持規律運動,適度流汗能夠幫助身體循環。
近期迎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立秋後一段時間暑氣仍然旺盛,人體會有悶熱潮濕的感覺,因此容易引起「痰濕」,常見的症狀包括胸悶、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頭痛等。中醫表示,痰濕體質的人忌諱吃生冷的食物,像是冰品、冷性的水果,也建議保持規律運動,適度流汗能夠幫助身體循環。
2023年24節氣中的「夏至」落在6月21日,今天太陽將會直照北回歸線,不僅是北半球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從夏至到小暑、大暑的這段期間,氣溫會逐漸攀至悶熱高峰。面對熱炎炎的夏天正式來臨,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冠蓁也教民眾「消暑養生3招」。
50多歲洪女士看診時,自述嘴巴張口時,左側臉頰會疼痛,且無法張大口咬食、睡眠時會磨牙,困擾許久。醫師檢查確診為顳顎關節障礙引起的不適,並運用傷科手法矯正異常的關節,再配合針灸局部關節周邊肌肉,輔以雷射針灸照射下關、頰車、翳風等穴位,患者疼痛感已減輕8~9分,終於可以放心張口吃飯了。
41歲吳先生從事勞動工作,平時需要彎腰搬運重物,因此常有腰痠背痛的問題,若是工作量大的時候連帶雙手手肘及手腕都會痠痛不堪,甚至痛到無法使力。貼痠痛藥布或是推拿按摩都難以緩解,因此決定尋求中醫治療,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張維麟診治,認為是因為長期勞動造成的腰背部肌肉慢性發炎。
芒種來了!2023年芒種時期為6月6日~21日,在24節氣中,芒種代表著氣候逐漸從春季尾巴陰雨綿綿的梅雨型態,轉變為夏季炎熱潮濕的午後雷陣雨,這時期會容易出現哪些不適症狀?又該如何利用養生食補、穴位按摩來改善呢?以下中醫師一次解答!
梅雨季節濕氣重,早上起床都感覺眼睛、臉腫腫,甚至排便時大便軟黏、擦不乾淨嗎?中醫師提醒,水腫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若想排除體內濕氣消水腫,建議民眾從肺、脾、腎等方向著手,可按摩「4穴位」改善四肢浮腫,也能在家自製4帖「消水腫保健藥膳茶飲」,有效幫助身體清熱解濕毒。
53歲林先生被診斷出第3期肺癌,接受西醫放療、化療等治療方法後,期間因為身體虛弱不適,轉而尋求中醫協助調理。中醫指出,病患在癌症治療期間,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精神不振、疲勞易倦、失眠多夢等症狀,除建議依個人體質調理外,平時也可按摩「4穴位」,幫助緩解腸胃不適。
隨著空污霾害越來越嚴重,季節轉換之際,也會帶來空氣污染物,例如森林火災、大量焚燒垃圾等。面對空污問題,中醫師認為,若民眾希望提升身體的防禦力,應首重「心肺功能」調理。以下更提供5種養肺的中藥材及穴位按摩,以及建議養心的運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