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

你的胖不是真的胖!網友熱議消水腫4大方法:「這招」大家最愛用

你的胖不是真的胖!網友熱議消水腫4大方法:「這招」大家最愛用#穴位按摩

長時間維持同一動作、飲食習慣不良、喝過多酒等各種原因都容易使水腫出現。你是否也曾經感到身體好像突然變胖又失去彈性過呢?水腫是組織間液堆積在人體皮下及血管外的地方而導致的,更多時候是身體對於生活習慣的反應。曾為水腫煩惱過的你想要快速消水腫,不妨參考看看以下4種方法!

天熱吹出冷氣病 穴位按摩增抵抗力

天熱吹出冷氣病 穴位按摩增抵抗力#穴位按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辦公室裡有同事正值更年期,每次都把冷氣溫度調到很低,因此秀珍只要一到夏天就特別煩躁,進出辦公室就像洗三溫暖般,多年下來,導致她外寒內熱,得了俗稱的「冷氣病」。體溫調節反應不及就會造成傷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李敏表示,夏天從戶外進入冷氣房中,在體內蓄熱還未完全散出時,又受到寒氣,使毛孔收斂而無法排汗散熱,就會出現「外寒內熱」的情況,就是中醫所說的「陰暑」。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體溫調節需要時間運作,以因應環境變化,如果外在溫度變化過大,身體反應不及或反應過度,就可能造成傷害。典型症狀有發熱、頭痛、無汗、惡寒李敏醫師表示,陰暑症狀包括發熱、頭痛、無汗、惡寒、手腳緊繃、活動不順、肢體痠痛等,如果原來就有呼吸道方面的問題,可能被誘發或加重,出現頻頻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現象。此外,小朋友、老人家或慢性病患,因體溫調節機制較差,也容易好發冷氣病。4穴並用活血清熱李敏醫師建議,想提升抵抗力可從平日保健著手,每天利用零碎時間,按摩「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4穴並用,具有雙補氣血、通經活血、疏風清熱、驅邪散滯的功效。除了穴位按摩,預防冷氣病上身,每天要攝取足夠水分,從戶外進入冷氣房時,最好穿上薄外套;在運動流汗後也不要立刻沖冷水澡或喝冰水。規律運動鍛練心肺、增強應變力此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很重要,可鍛練心肺功能,增強身體應變力,並藉流汗排出體內暑熱,有氧運動、走路、八段錦、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有輕微的冷氣病,可喝生薑茶解表散寒,幫助發汗解熱;蜂蜜水則有滋潤效果,緩解長期吹冷氣所帶來的乾燥感,但3歲以下嬰幼兒不建議服用。若冷氣病症狀明顯,仍應就醫治療。

大病初癒要調養 中醫如何來幫忙?

大病初癒要調養 中醫如何來幫忙?#穴位按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不少民眾在大病一場之後,身體會非常虛弱,若是不加以調養,往往會很難復原;除了多吃些營養的食物之外,中醫對於病後初癒就能幫上大忙。中醫師指出,病後調養會針對不同病況開給中藥內服,平常再加強穴位按摩,可使身體較快恢復元氣。五勞七傷六極 恐導致過勞死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積勞成疾的現象很常見,甚至偶有過勞死的病例發生。中醫師吳建東表示,有不少民眾在大病一場之後,經常會有所謂五勞七傷六極的現象;門診中,就有人因為腸胃道手術後,經常腹痛腹瀉,腸胃消化不好,臉色蒼白沒有血色,就類似六極中的肉極。腸胃虛弱調體質 常用人參、西洋參、伏苓、白朮、甘草、黃耆吳建東醫師指出,對於腸胃道手術後的調養,中醫會加強脾胃功能,而且要少量多餐,盡量要吃好消化的食物,以及不要吃寒涼的食物,至於五臟虛損要調體質,並且是以內服藥為主,較少用到針灸,而會用艾草灸;而腸胃虛弱屬於偏脾勞證型,內服藥會開給人參、西洋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耆之類。常按摩穴位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除了內服中藥之外,大病初癒也可以按摩穴位來保養;吳建東醫師建議,由於平常工作太忙、太勞累,也容易老化比較快,或是大病之後都可能發生五勞七傷六極的問題,民眾應該要注意養生保健,平常可按摩穴位,常用穴位有肚臍附近的關元、氣海,以及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與三陰交(足內踝尖上三寸)。(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