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

醫訊/腦退化疾病的中醫保健與穴位按摩

醫訊/腦退化疾病的中醫保健與穴位按摩#穴位按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長輩的反應、行動開始變慢,聽力變差,可能都是因為腦部退化造成的疾病,中國附醫臺北分院將藉由團體衛教講座,教民眾如何提升長者認知能力及延緩退化。本次的團體衛教活動,將由針灸科醫師張家綺主講「腦退化疾病的中醫保健與穴位按摩」、歡迎家中有失智長輩或有興趣的民眾參加交流。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腦退化疾病的中醫保健與穴位按摩時間:106年2月16日 星期(四) 下午17:30-18: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社工劉大任(02)2791-9696#1008

4點防護 雙眼永保「亮睛睛」

4點防護 雙眼永保「亮睛睛」#穴位按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全臺瘋玩寶可夢,近期因眼睛酸澀、紅腫、疲勞不適來求診中醫希望輔助治療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玩寶可夢因長期保持低頭姿勢、加上遊戲本身具有在戶外環境下緊盯手機螢幕的特性,白天在戶外易增加被陽光紫外線傷害的機會,而晚上在黑暗環境下近距離看螢幕導致手機的強光直射眼睛,對眼睛的負擔更是雪上加霜。酸澀、容易累 眼睛肌肉無法放鬆長久下來除了容易肩頸酸痛,眼睛過度使用造成酸澀、容易疲累、眼睛肌肉無法放鬆、視物不清,更甚者可能會變成乾眼症、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高度近視等問題,要緩解症狀的方法基本上要養成正確的玩遊戲習慣,可以從以下4點做起:1) 每盯螢幕達20分鐘就要看較遠的地方或閉目養神讓眼睛的肌肉可以放鬆。2) 白天在戶外遊玩時要注意防曬、戴太陽眼鏡等以減輕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3) 晚上在戶外使用手機時,應將手機螢幕亮度調低。4) 玩遊戲時將手機拿高,避免長期低頭的姿勢。疏緩眼睛不適 中藥加針或穴位按摩除了以上手機使用習慣的調整外,還可以搭配中醫的保養方法來達到減輕眼不適的目標,針對近年來龐大的低頭族群,更可以對於眼睛不適和肩頸酸痛的問題,著重進行疏緩,中醫緩解眼睛各種不適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為中藥加針灸或穴位按摩。指腹輕壓6~8次 避免直接按壓眼球使活絡眼周的氣血循環達到更好的效果,包括,肩頸區的風池、天柱、肩井等,手腳可按摩合谷、太衝穴等,穴位按摩前要注意,把手搓熱並洗乾淨,以指腹輕壓,每次按壓6~8次,只要按摩眼睛周圍穴道輕輕按壓,避免直接按壓眼球,穴位經專業中醫師施以實體針刺,或雷射針灸治療或運用肩頸區刮痧的刺激效果更佳。

大學指考壓力大 舒緩運動助舒壓

大學指考壓力大 舒緩運動助舒壓#穴位按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大學指考正邁入最後的關鍵時刻,因此,考生們各個戰戰兢兢,不分日夜的讀書,但這樣長時間的坐著看書,每當要起身時就會覺得肩頸痠痛、上半身肌肉僵硬及眼睛酸澀等,對此,臺北慈濟醫院提供穴位按摩及運動方式給民眾,幫助大家能是時的放鬆肌肉、舒緩疲勞。黃莉雯中醫師表示,民眾可運用唸書或考試的空檔花5分鐘的時間,利用食指指腹,依序按壓眼睛四周穴位,及後頸部的風池穴、肩頸、手部虎口處的合谷穴,可以達到聰耳明目、放鬆肩頸肌肉的效果。舒緩運動幫助民眾活絡經骨、釋放壓力另外,復健科邱佳儀醫師表示,長時間讀書不只造成眼睛疲勞、頭頸,更會使肩胛部位緊繃,所以,念書之餘也要活絡一下筋骨,放鬆身體將壓力排出體外,才更能專注,因此,醫師提供6招舒緩運動搭配口訣,拉拉轉轉拉拉,幫助大家在座位上也能放鬆肌肉,提升效率。1)拉/用右手將頭向右前方壓15~30秒鐘,再換左手將頭向左前方壓,左右兩側3~5次,以舒緩上斜方肌及提肩胛。2)拉/坐在椅子三分之一處,身體保持挺直,同時雙手向後拉住椅,維持15~30秒,重複3~5次,利用這個動作,可以拉開胸大肌、胸小肌以及肱二頭肌,使原本彎曲的脊椎與肩膀放鬆。3)轉/雙手搭肩成放鬆狀,兩手的手肘向前方中間靠近(越近越好)從胸前向上、向外畫8~10圈,重複此動作,雙手反方向地向前畫8~10圈,讓長期低頭人,利用雙手轉動,鬆開緊繃的肩頸。4)轉/坐三分之一的椅子,右手拉住右後方的椅背,左手則輕放在右側大腿外,背部挺直後,向右後方轉動,維持15~30秒鐘,約3~5次,幫助長期久坐不常更換姿勢的人,拉闊背肌與腹外斜肌。5)拉/坐三分之一的椅子,將右腳放在左膝上,身體向前傾呈現45度角後,向前向上拉引上半身,此時會感覺到大腿後方有痠痛感,維持15~30秒,若無法承受痠痛感,可縮短為10~15秒,次數為3~5次,可以改善因長時間坐太低或太硬的椅子所導致的臀部悶痛或痠麻。6)拉/背部緊靠椅子,雙手拉住椅背,輕抬大腿,停留3~5秒之後雙腳向下放鬆,雙腳不可著地,上下來回3~5,讓腹部核心肌群也運動一下。 

過年打麻將用眼過度 茶飲+穴位按摩解疲勞

過年打麻將用眼過度 茶飲+穴位按摩解疲勞#穴位按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年節期間放假熬夜看電視、打麻將、玩遊戲,容易用眼過度、眼睛因而疲勞、乾澀!中醫師表示,引起乾眼症的原因,大多與肝腎不足及肝火上炎有關,因此提供一道滋養肝腎、滋陰養血的藥膳甜品和一套穴位按摩法,幫助民眾擺脫乾眼困擾、眼睛不疲勞,詳細食譜與穴位按摩法如下:● 「枸杞銀耳湯」/準備白木耳30g、枸杞5錢、紅棗10顆、桂圓5錢,接著將枸杞、紅棗、桂圓洗淨備用,需先將白木耳泡水30分鐘,再把白木耳剪成小塊後放入電鍋內鍋,內鍋加入適量水,外鍋則加1杯水進行悶煮,待電鍋跳起後再悶20分鐘;接著再加入紅棗、枸杞及桂圓,外鍋再加1杯水悶煮,待電鍋跳起後再悶20分鐘,即可食用。廖婉絨中醫師說,過年習俗會熬夜守歲,或是長時間看電視節目、熬夜通宵打麻將、玩遊戲,靈魂之窗備受損傷。對此,呼籲大家要適當休息,並傳授一套護眼的穴位按摩法,透過簡單動作,舒筋養目、消除眼睛疲勞。● 「護眼穴位按摩法」/先將雙手搓熱,按住雙眼、閉起眼睛休息1分鐘,接著手指按壓眼眶周圍穴位,包含精明穴、瞳子顟穴、承泣穴等,順著穴位的方向,每個穴位按壓6秒、反覆10次,即可達到行氣通絡、舒筋養目的效果,建議大家當眼睛痠澀疲勞時,可每隔1小時就抽空按摩一次。精明穴:在眼內角上方凹陷處。承泣穴:瞳孔直下,眼球與眼眶下緣之間。瞳子髎穴:眼眶外側緣處,橫對瞳孔。

按摩5穴位+茶飲  過年腸道不「塞車」

按摩5穴位+茶飲  過年腸道不「塞車」#穴位按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到農曆過年,家家戶戶免不了準備大魚大肉,一個年節下來,不僅體重往上飆高,也把腸胃累壞了。其實,想要在年節享受美食又要兼顧健康,中醫師建議,可以透過身體上的一些穴位按摩、緩和症狀外,再搭配爽口的洛神烏梅湯,促進腸胃消化吸收,去除肚子裡的肥油,也能健康快樂過好年。連續春節假期大吃大喝除了會發胖外,也可能因消化不良造成腹脹、胃酸過多、拉肚子、便秘等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王健豪醫師表示,想減輕胃不適症狀,可按摩掌管脾胃的穴位,來促進消化緩解飽脹的不適感。像是位於手肘處的曲池穴,按壓此穴位可促進腸胃蠕動;有便祕的人,按此穴位可以更順暢、腹瀉者多按也具有止瀉效果。而位於食指與拇指相交虎口處的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吃太飽出現噁心想吐,尤其伴隨頭痛時,按壓合谷穴可緩解,也有助腸胃收縮消化。穴位按摩+茶飲 過年不卡油此外,脹氣也是過年常見問題,吃太快,未細嚼慢嚥,或是邊說話邊吃東西,腸胃道充滿空氣,都容易發生脹氣,王健豪醫師建議民眾可按壓肚臍周圍的天樞穴,讓腸胃道血液循環變好,幫助腸胃道蠕動外;還有手腕的內關穴,位於距橫紋三指幅的距離,左右兩條筋的中間,也是助消化的穴道。另外,位於小腿前側的豐隆穴、足三里等胃經穴位,也是舒緩胃不適常用的穴位。除了穴位按摩外,花蓮慈院中醫部顏慶仁醫師也建議民眾,飯後可以來杯烏梅汁、洛神花茶去油解膩,但若是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症狀的民眾,則不建議飲用。

寒流來食補祛寒 穴位按摩促進代謝

寒流來食補祛寒 穴位按摩促進代謝#穴位按摩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寒流一波波,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特邀請中醫師公會舉辦養生藥膳食補發表會,提供「十全大補素菇湯」及「四神小排湯」2款藥膳食補,讓民眾過個「十全四神食下肚 冬至養生暖呼呼」的冬天。12月21日冬至將至,教導民眾在時令交替及氣溫寒冷之時,依中醫辨證論治理論調理體質並示範穴位按摩,可促進新陳代謝、維持健康,增強體力,達到滋補強身的禦寒目的。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表示,「十全大補素菇湯」有黨參、黃耆各5錢,茯苓、炒白朮、當歸、川芎各3錢,熟地黃4錢、桂枝2錢、炙甘草1錢、黑棗5粒、枸杞3錢,以及各種菇類、素丸子、炸麵筋、素火腿等適量,放入砂鍋中注入800cc米酒、2000cc清水並以大火煮開,小火煮至炸麵筋熟軟透,再加入洗淨的菇類待菇熟即可食。可促進新陳代謝、滋補強壯,適合產後、病後虛弱、寒性體質者。 「四神小排湯」則是由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各1.5兩組成。先將藥材洗淨,再將蓮子、芡實以溫水浸泡一小時,放入電鍋中,加入水800~1000cc,外鍋2碗水,先煮20分鐘,再加茯苓、山藥,續煮至熟透,加適當之調味,即可食用。若成人可於盛碗後再加入2~3滴米酒則更添風味。可調節生理機能,適合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容易腹脹或腹瀉體質者。衛生局強調,中藥補身應配合本身體質選擇適合的食材; 中醫師林曾翠霞也示範人體穴位保健按摩,分別是足三里、合谷及太谿。足三里位於正坐屈膝垂足成90度,由外膝眼下四橫指,距脛骨1大指節之處,可維持消化道機能、幫助消化、保健延年;合谷位於大姆指與食指張開,以另外一手大姆指關節之橫紋放在虎口邊上,大姆指尖所到之處,可袪風、清熱;太谿位於內踝後緣與跟腱之中間,與內踝尖平齊,可健腰膝。提醒民眾如果有疾病醫療需求,切勿聽信偏方或迷信誇大不實的廣告。

小小華陀中西醫體驗營 中醫千古秘密大公開!

小小華陀中西醫體驗營 中醫千古秘密大公開!#穴位按摩

中國傳統醫學,總給人神秘難以接近的印象,籠罩著濃濃的五里霧,讓人摸不著頭緒。今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小小華陀營,將為中醫揭開神秘面紗,讓小朋友以輕鬆的方式體驗中醫發展與演化,藉此重新認識人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李彩鳳說,中醫千古年以來,隨著歷史演進,跟著人類生活奮鬥史,呈現出不同的風貌。遠古時代,中醫附在敬鬼神的巫術底下,發展出有濃厚哲學思想的「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漸漸地,中醫脫離迷信,進入科學觀察境界,比達文西更早剖開人體,探索人體奧秘。到底陰陽與身體健康有甚麼關係?為什麼中醫被放在「五術」-山、醫、命、卜、相之中?為什麼男性性能力障礙要叫作「敗腎」?為什麼中醫老叫人不要吃冰?人的體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中醫科技化的發展,出現很多科學化的檢驗儀器,例如脈診儀、舌診儀等等,這些儀器如何能幫助中醫師診斷?這些被中醫界視為常識,但一般人總是搞不懂的謎團,在這次的營隊活動中,將會一一解密。李彩鳳表示,針對臺北市過敏性鼻炎之相關的過敏性疾患罹患率高居不下,統計上約有四分之一的成人和三分之一以上的兒童為此所苦惱,臺北市學齡兒童更高達百分之三十三罹患有過敏性鼻炎,此次小小華陀營保健主題課程-團團圓圓打噴嚏,教導小朋友如何自我保健,減少過敏造成的不適症狀,包括連續性打噴嚏、流鼻水及鼻塞等。她還說,為讓學員親近自然,今年也有戶外教學動手做做看的課程,要讓學員親自體驗中醫傳統製藥技術,認識人體實用穴位按摩,以及中醫動的哲學-「導引術」,包含眼睛保健操、五禽戲、中醫瑜珈伸展操等等。這些互動活動,相信會讓學員留下深刻印象,度過難忘的夏日時光。活動相關訊息如下:一、報名繳費時間:即日起至99年7月15日,額滿為止。二、活動時間: 99年7月22(週四)、23日(週五)三、活動地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10樓(臺北市昆明街100號)四、報名專線:(02)2388-7088轉3826五、參加對象:11-14歲〈國小四至六年級,或國中一年級〉六、報名費用:1,500元七、招收名額:60名八、報名方式:傳真報名或電話報名請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一樓聯合服務中心服務台領取報名表,或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網站自行下載報名表。

中醫穴位按摩、茶飲保養 對抗職場壓力的「慢性疲勞」

中醫穴位按摩、茶飲保養 對抗職場壓力的「慢性疲勞」#穴位按摩

企業為求競爭力復甦而升高的職場工作壓力,長期以來已引起眾多高科技工作者和白領族健康表現不佳,雖無明顯疾病,但經過分析診斷,始知已成為「慢性疲勞」一族。景福健康管理健管部顧問-張佳發中醫學博士表示,慢性疲勞乃由多項因素引起、涉及多系統功能失衡紊亂的症候群表現。從中醫觀點而論,慢性疲勞與長期或過度的壓力,引起肝氣失調(自律神經)與新陳代謝、營養吸收障礙之脾胃虛弱(消化系統)較為相關;故在調理上,可從簡易的穴道按摩、茶飲、調整呼吸等方面著手,進行日常生活中的保健預防:■ 按摩法-分別用雙拇指揉兩側穴位。待有酸麻脹感後繼續3分鐘。穴位為:1.內關穴:針對壓力大、疲勞、精神衰弱、失眠心煩問題進行舒緩。位置:仰掌,腕橫紋上約二橫指寬處。可寧心安神,疏肝理氣,改善睡眠品質。2.足三里穴:針對消化吸收不良,肌肉疲憊者。位置:坐正後,膝蓋彎曲90度,在外側膝眼凹窩下約4指幅寬處。可改善消化機能,增強新陳代謝,消除疲勞。■ 茶飲-耆棗抗勞飲黃耆、西洋參、枸杞子、紅棗各適量。滾水熬煮十分鐘後溫熱飲用,可補氣養陰,提高人體免疫力,並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供給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效消除疲勞感。「慢性疲勞」乃現代文明病,是慢性的腦力和體力疲勞,以睡眠品質差,認知能力、記憶力下降及一些軀體症狀(如肌肉疲乏酸痛、頭暈頭痛等)等為表徵之臨床症候群。當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容易造成體內荷爾蒙分泌失調、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異常、免疫力降低,也會引起如:肩頸酸痛、頭暈頭痛、胸悶心悸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感染疾病的概率也會提高。甚至,一旦成了慢性疲勞症候群,「過勞死」的風險與發生機率便會增加。如在休息後疲勞仍然不能恢復,則須正視個人的疲勞現象,開始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有過度的壓力、缺乏適度的運動,並諮詢醫療專業人員,找出適合個人的改善方案,以免讓自己也成了「過勞一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