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失智症者記憶喪失 甚至會產生敵意

失智症者記憶喪失 甚至會產生敵意#失智症

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洪國瑋醫師說,失智症起因於腦部神經元的退化,雖然病人的退化程度與方式不盡相同,但是短期記憶喪失卻是共通的症狀,也就是說病患容易忘記剛剛所做或所說過的事,而一再地問同樣的問題或是同一件事重複地做。當病人意識到自己有某些認知功能喪失的時候,自然會產生不安全感而加重生理上與心理上的負擔。有的病人是直接對家人產生不信任感,甚至因記憶混淆而產生敵意;有的病人則是對任何事漠不關心,或是常常忘記關水、關燈、關瓦斯、熄滅火爐等等具有居家危險性的動作;更有人則因為無法正確辨識地理位置及方向,常常在外面走失或是忘記自己的房間在哪裡。照顧失智症患者的撇步:1.家中擺設盡量不要更動:由於病人對於環境的熟悉感因失智症的關係會相對的減低,若更動擺設容易讓病人誤以為這不是他的家,或是找不到回房間的路。另外,許多病人會在不同的親人家中輪流住,這也容易讓病人產生環境適應困難而發生危險。2.讓病人有晝夜的規律:很多失智症病人在因睡眠不足或是因身體的病痛之下容易導致認知功能快速惡化,產生瞻妄、個性改變、語無倫次症狀。通常這個時候只要使用藥物加強夜間睡眠,而白天則盡量保持病人清醒,連打瞌睡都不行。這樣自然而然病人會漸漸平靜下來,回到正常晝夜規律。3.常規藥物要交由家人保管:病人會容易忘記自己到底有沒有吃藥,而吃了重複的藥。有的病人因此而服用了雙倍劑量的降血糖、降血壓藥導致病人失去意識產生危害。4.幫助病人維持日常生活:病人在記憶喪失的過程中會感到沮喪,或是原本會的事物卻變成不會了。所以重要的財物最好有專人負責保管,勿讓病人在無法設防的狀況下處理日常生活所需。對病人多採取正面態度,減少照護者自身的情緒反應。5.定期回診追蹤:由於失智症是一個持續逐漸變差的過程,有時候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進展,也許造成家人困擾而無法解決,多與醫師討論或是由醫師更改失智症患者的用藥以配合當前狀況,可以增進患者與家人的生活品質。

行為怪異?竟是缺維他命B12致失智

行為怪異?竟是缺維他命B12致失智#失智症

當周遭的朋友變得疑神疑鬼、有怪異行為,以及無來由的情緒變化,好像變成另一個人,這時大部份的人都會以為被鬼神沖煞到,嚴重者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神經內科醫師提醒,有可能是罹患了「失智症」,建議盡快檢查治療。近日一位62歲早餐店女老闆由女兒陪同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主訴近一年來,女老闆的個性慢慢且持續的變壞。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遠說,這位女病患變得易怒,忘東忘西,客人剛點過的早餐馬上就忘記,並重複請客人點餐,讓客人不勝其擾。收了攤後,病患變得疑神疑鬼,覺得家人及客人偷她的東西,甚至覺得有人要害她,因為這些怪異的行為不斷加重,家人擔心病患被沖煞到,帶去問神求解也無效,因此將病患「押來」醫院就診。經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發現,病患原本是一位温和慈悲的長者,非常照顧家庭及媳婦,有良好生活習慣,沒有常見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因病患符合失智症診斷,於是醫師仔細加以詢問可能造成失智症的原因,發現原來病患長期茹素約30年,因此醫師經抽血證實病患是維他命B12缺乏症。經過醫師仔細解釋及向病患說明只是要打「營養針」,病患才減少抗拒接受治療。經過三個月的追蹤治療,病患已能自己前往醫院就診,並將自己製作的素三明治「記得」帶來請醫生吃。林志遠提醒民眾,依據文獻報告指出,維他命B12症所導致的大腦病變及神經行為症狀,最好在一年的黃金期內治療,同時若有以下失智症10大警訊,建議應及早到神經內科求診,以便早期發現可能的維他命B12缺乏症或其他失智症原因,早期接受治療。

失智症長照計畫 讓家庭照顧者喘口氣

失智症長照計畫 讓家庭照顧者喘口氣#失智症

衛生署與內政部自民國97年開始積極推動長照十年計畫,即已將失智症長照服務納入。失智症長者已可經評估失能程度,核定補助時數,接受包括居家照顧協助、家庭照顧者喘息服務、日間照顧、居家護理等服務。失智症長者自97年起經評估即可獲得長照服務:失智症長者的評估是採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或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統計目前已有6千3百多位失智症長者經評估後獲得長照服務,為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獲得必要休息與支持,並已提供喘息服務,照顧時間超過1個月時可提出申請,依失能輕度、中度、重度,分別可獲得最高14天、21天的補助,部分家庭在申請外籍看護工的空窗期超過1個月,也申請相同的補助。已完成失智症照護資源盤點,並已規劃分階段完成失智症日間照顧、設置失智照顧專區:衛生署及內政部已完成失智症照護的資源盤點,並據以規劃於全國22縣市,依其生活圈、地理區域及失能人數劃分為62個次區域,5年內每個次區域均將提供失智症日間照顧及設置失智照顧專區。為提供家庭照顧者完善的服務,5年內並將完成建置家庭照顧者支持網絡:(一)分階段朝向家庭照顧者週休一日之目標,包括:1.培訓照管人員評估家庭照顧者需求與協助照護失智長者之知能。2.開放請領中低收入戶特別照顧津貼的家庭照顧者,可申請喘息服務。3.協助聘僱外籍看護工之家庭使用喘息服務。4.擴大家庭照顧者獲得居家式喘息服務比例,至105年達成居家服務20%占率。(二)105年前完成建置家庭照顧者支持網絡,包括:1.一年內建置全國性資訊平台及全國性家庭照顧者服務專線。2.三年內完成家庭照顧者網絡平台完整且可即時更新之內容資訊,如照顧技巧訓練教材、照顧訊息。3.五年內完成家庭照顧者支持網絡,並與志工系統連結。

讓腦細胞動起來! 下棋、運動、保持樂觀防失智症

讓腦細胞動起來! 下棋、運動、保持樂觀防失智症#失智症

署立彰化醫院神經內科劉彥良醫師表示,失智症最常見的早期症狀就是短期記憶的喪失,但是幾十年前的記憶卻記得一清二楚,也很容易忘記吃了什麼,甚至忘記吃過了,所以老是覺得家人都沒給他吃飯在虐待他,嚴重一點的患者會有一些被迫害的幻想,覺得別人可能在偷看他洗澡換衣服,或是有壞人要害他的家人,這些幻想其實是患者自己的拼湊記憶而非真實發生過的記憶。因此患者和家人的關係往往會變得很緊繃。 隨著症狀的惡化,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會逐漸喪失,一些簡單的生活瑣事,如穿衣、進食、如廁等都不會做,說話表達也變得有限,僅能發出單字或簡單的音節,出門就會迷路,僅僅只是在家門附近的巷子口轉個彎可能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劉彥良醫師表示,失智症是可以提早發現及預防的,民眾可以利用「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檢測是否有失智現象,只要分數大於等於2,就要到醫院即早做治療。透過益智動腦、規律運動、參加團體活動、飲食控制,也可以達到預防。一個人活到老的時候剩餘的腦容量越大,越不容易罹患失智症。因此,避免腦部受傷的機會成為失智症預防的首要目標,腦部受傷包括外傷以及內傷。安全的生活減少腦部撞擊所受的外傷以及可能的感染症,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避免血管病變造成腦梗塞或腦出血,攝取足夠的營養讓腦細胞不挨餓,避免吸毒或酗酒傷害腦組織。劉彥良醫師建議,不要讓你的腦細胞都在休息,所以,請多動腦,讓休息中的腦細胞動起來是可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例如做數獨、下棋、打牌、玩麻將都是不錯的選擇。還有研究顯示規律的運動,清淡的地中海式飲食,控制體重、避免三高(高膽固醇、糖尿病、高血壓),戒煙,保持快樂的心情,以及避免單身或孤單人生,都可能有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白天是天使晚上變惡魔 原來是老人失智症作怪

白天是天使晚上變惡魔 原來是老人失智症作怪#失智症

彰化有一名82歲的老太太,白天的時候,非常慈祥和藹可親,但是到了晚上,卻轉性變成「壞婆婆」,家人以為是老人家的毛病,忍忍就算了,但是最後卻越來越嚴重,家人只好帶她到醫院去檢查。署立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彥良表示,老太太是罹患失智症,造成個性劇烈改變,才會有這麼大的情緒變化。劉彥良醫師說,老太太是典型失智患者,一年前開始記憶退化,二個月前愈來越「番顛」,常疑神疑鬼,說兒孫不給她吃飯,並開始亂罵人,家人不堪其擾,才會帶她就診。事實上,失智症到最後會連穿衣、吃飯、上廁所等事都無法自己處理,表達能力會變得有限,甚至連在家附近巷子,都找不到回家的路。因此醫師提醒民眾,如果家中的老人家有失智的情形,早期發現,服用藥物控制,才能延緩緩病情惡化。 劉彥良醫師表示,要避免老人失智,需要有足夠營養供給,不要讓腦細胞挨餓;此外,更重要的是,多讓老人家動動腦,讓腦細胞運動,像是陪老人家下棋、打牌、打麻將都是動腦好方法。劉彥良提醒民眾,平時要力行「4多」健康守則,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參與、多吃清淡食物,更可利用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的失智症篩檢量表,發現篩檢分數大於或等於2,就要盡快到醫院做進一步確認和檢查。台灣上班族、中學生太操 恐「腦過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03精子「硬著頭皮」向前衝 可提高受孕機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04愛小孩就不要抽菸 二手菸致兒童睡眠問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05

台灣上班族、中學生太操 恐「腦過勞」

台灣上班族、中學生太操 恐「腦過勞」#失智症

台灣抗老化保健學會致力於研究及推廣對抗腦力老化已行之有年,理事長王銘富表示,腦力等於國力,一個國家若要強大,一定要有腦力健康的人民,台灣人一向辛勤工作,但長時間的壓榨大腦,反而恐造成腦損傷,進而衍生為家庭、社會與國家經濟負擔的問題,為此台灣抗老化保健學會委託104市調中心進行調查,了解國人的現況並呼籲應即早建立正確的護腦觀念。根據104市調中心所執行「全台上班族 與 中學生腦過勞大調查」,分別針對25~39歲的白領上班族 及 家中有13~18歲中學生的媽媽進行問卷調查,各回收有效樣本1,068份。從調查中發現近6成上班族為腦過勞一族,平均每天上班高達10小時 (平均每週高達50小時,超標8小時);更有近9成的中學生,平均每天上課高達9小時(平均每週43小時,超標13小時),這還不包含學生們每天回家後還需自習的時間,中學生實際腦過勞的狀況可能更為嚴重。署立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胡朝榮表示,近年在門診間的確常出現年輕患者看診時詢問:「我常忘記事情、學東西速度也變慢,是不是腦力出現問題?」故此次特與抗老化保健學會協力,希望能找出年輕族群出現腦力退化的癥結點。胡朝榮醫師指出,長時間用腦恐造成腦損傷,而腦過勞的生理機制為腦部在長期密集的工作後,會累積許多代謝廢物,造成有害物質增加,導致學習力、記憶力、專注力下降,這些都是腦力衰退的表徵,如不及早正視此問題,此高危險群恐暴露在腦損傷的風險下。腦食物已成為科學家研究的重點之一,根據其最新實驗研究,得到了重大發現,證實含有胜肽的雞精,可以有效延緩腦力老化。更多精采內容請看:http://www.uho.com.tw/article.asp

真傷「腦」筋! 研究:壓力大恐致失智症

真傷「腦」筋! 研究:壓力大恐致失智症#失智症

生活壓力大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得當心罹患失智症!根據英國「每日郵報」(Mail Online)報導,當人體長期承受巨大的壓力時,身體會分泌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進而殺死腦細胞。久而久之,腦中的正常細胞消耗殆盡,就有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紐約耶希華大學(Yeshiva University)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卡拉蘇(T Byram karasu)表示,在911事件後醫院收治一名華爾街大公司的老闆,這名患者因承受巨大的壓力,經過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他腦中的「海馬迴」(hippocampus)逐漸萎縮,形成失智症。同時,研究人員也在這名患者的體內發現一種「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這種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大腦細胞有害。報導指出,所為的「海馬迴」是大腦中管理記憶的一部分,而這部分的組織特別脆弱、容易受到影響,也被醫界視為是造成失智症的關鍵部位之一。這個研究目前持續由舊金山退伍軍人醫療中心進行,該中心同時也發現罹患壓力創傷症候群(PTSD)的退伍軍人腦部受到的傷害更大,相關研究則是被發表在「神經影像」(Neuroimaging)期刊上。(圖片翻攝自Mail Online)中研院研究證實 天麻萃取物可減緩神經退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22每7秒就增一患者 用愛面對失智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40補充維生素B12防老年癡呆? 專家:待證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03

中研院研究證實 天麻萃取物可減緩神經退化

中研院研究證實 天麻萃取物可減緩神經退化#失智症

所謂的失智症,指的是因神經退化所產生的疾病,而以往失智症僅能以支持性療法防止惡化,並沒有特效藥可以根治。不過中央研究院日前一項研究發現,從天麻萃取出的化合物能減緩漢丁頓舞蹈症的退化症狀,未來有機會開發成治療神經退化的藥物,造福失智症患者。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解釋,漢丁頓舞蹈症是染色體三核甘酸排列異常造成腦部退化,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在台灣雖然不常見,卻是最早被發現的神經退化疾病。胡朝榮醫師表示,漢丁頓舞蹈症發病者會出現無法自我控制的手腳擺動、精神混亂及失智的情形,目前只能藥物控制,尚未出現有效的治療方式。事實上有許多神經退化疾病都與三核甘酸有關,因此若能找出治療方法就有機會能治療像是小腦萎縮等疾病。 執業中醫師林佩蓁指出,在中醫臨床上「天麻」常被用來治療頭部疾病,針對孩童腦部病變或老人腦力退化都有不錯的療效。醫師建議若家中有老人家能採用食療,像是煮魚時加入天麻,能有預防或減緩退化的效果。補充維生素B12防老年癡呆? 專家:待證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03每7秒就增一患者 用愛面對失智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40高血壓、糖尿病患注意! 罹阿茲海默症機率恐超過5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1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