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全方位家庭培訓班 提供失智症照護知識

全方位家庭培訓班 提供失智症照護知識#失智症

92歲的黃奶奶(化名)多年前經醫師診斷患有失智症,平時皆由女兒李小姐(化名)一人獨自照顧,因黃奶奶的日常生活作息日夜顛倒甚至會有妄想及幻覺的現象,也因此影響到李小姐也跟著作息顛倒、照顧負荷過重。但在李小姐參加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培訓班之後,情況有了改善。依據國內研究調查顯示臺灣地區65 歲以上人口失智症盛行為2-4%,若以臺北市98年6月人口數推估,臺北市65 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約為6,506至1 萬3,013人,80歲以上老人盛行率更高達20%,平均每增加5歲盛行率就增加一倍。臺灣每年約有1萬5,000名新的失智症案例產生,平均每27個家庭就有1個家庭中有失智症長者需要照顧,約8萬多個家庭正面臨失智症照顧的考驗。失智症患者因為認知功能障礙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擾行為,一名失智症老人可能影響22.7人的生活,其中包括親人及朋友,主要照顧者更成為憂鬱症的高危險群,據研究顯示有30~83%的失智症老人照顧者有憂鬱的情形發生,長期下來常導致照顧者產生身心負荷症狀,甚至間接影響照顧者的工作及正常社交活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5年10月起,實施全國首創的「輕、中度失智症長者樂齡音樂健康照護活動」,並積極推動失智症多元化的社區照護服務,於今(98)年特別委託臺大醫院北護分院、萬芳醫院、三軍總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及關渡醫院辦理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培訓班。培訓班課程內容包括失智者之日常照顧技巧、用藥及營養注意事項、社會資源的運用、經驗心得分享及音樂藝術等治療課程,提供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所需之照護知識、技能與照護資源,並推動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協助個案及家屬建立個別的支持性照顧環境,減輕失智症照顧者之壓力。衛生局特別提醒有意參訓的市民朋友,請趕快報名(開課時間及報名專線詳見附表),若民眾想知道更多訊息可洽訓練單位報名或撥打1999市民熱線(外縣市請撥02-27208889)轉7082洽詢。

適量攝取深海魚 有效延緩失智症

適量攝取深海魚 有效延緩失智症#失智症

失智症患者會出現記憶力及判斷能力降低,容易影響其飲食情形,不是營養過剩,就是營養不良,因此,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營養照護就顯得格外重要。失智症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阿茲海默氏症,屬退化性腦部疾病;另一為血管型失智症,大多因腦中風所造成的失智引起。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 李佩霓營養師就大眾熟知的阿茲海默氏症,提供以下飲食照護原則:首先,為延緩患者的腦部退化,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避免營養不良;同時,攝取含有抗氧化物質的食物,避免過多熱量及油脂食物,以減少自由基的生成。抗氧化物質多半存在在天然的蔬果當中,因此,每天應攝取足量的蔬菜與水果(三蔬二果)。研究也指出,缺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罹患退化性失智症有關,故每週應適量攝取2-3次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另外,李佩霓營養師表示,失智症患者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有偏高現象(同半胱胺酸為心血管、腦血管病變相關的危險因子),因此也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6、B12及葉酸的食物來降低血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另外,各類蔬菜、水果中的植物化學成分(又稱植化素),也都為天然的抗氧化劑。如咖哩中薑黃素,目前研究已證實對於保護心血管,延緩阿茲海默氏症有一定的幫助。維生素B6食物來源則包括乳製品、肉類、酵母、胚芽、莢豆類(豌豆、四季豆等)等。維生素B12食物來源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內臟、瘦肉、蛋及乳製品等。葉酸食物來源主要存在於新鮮綠葉蔬菜,如綠花椰菜、菠菜、芥藍菜等,其他則為豆類、全穀類、柑橘類等食物。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來源包含深海魚類:如鮪魚、鯖魚、鮭魚等;油脂-橄欖油、芥花子油及堅果類(如夏威夷豆、核桃、杏仁等),應適量攝取-油脂每天建議量為2-3湯匙(包含堅果類食品)。若能確實了解上述營養原則,對於家中失智症親友將能提供最適當的照護。【抗氧化物質食物來源】一、維生素E: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12毫克/天       植物油:如黃豆、玉米、紅花籽油等深綠色蔬菜、小麥胚芽、堅果種籽類二、維生素C: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100毫克/天       水果:如番石榴、柑橘類、柚子、檸檬、奇異果等深綠色蔬菜:如青椒、芥蘭菜黃紅色蔬菜:如甜椒、番茄綠豆芽三、β-胡蘿蔔素(不建議單一補充β-胡蘿蔔素,建議攝取天然食物,來補充之)       水果:芒果、木瓜、紅肉李、柑橘類等深綠色蔬菜:青花菜黃紅色蔬菜:胡蘿蔔、甜椒、紅辣椒、番茄等甘藷、南瓜

延緩失智症惡化 應採多重策略

延緩失智症惡化 應採多重策略#失智症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秘書長暨高醫神經科主治醫師楊淵韓表示,在台灣本土的研究中發現,極早期失智症患者中,最常出現下列症狀:1.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 (佔94.3%),2.重複相同的問題、故事和陳述 (佔78.7%),3.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 (佔68.8%)。只要家屬多加注意,應可早期發現。當老人家出現失智症早期十大警訊時,應該儘速前往醫院的神經內科、精神科或記憶門診接受診療,以確定是否為失智症,並針對原因給予持續追蹤治療,以延緩症狀惡化。    依據國內外文獻顯示,臺灣地區65 歲以上人口失智症盛行率為5.3%,目前失智人口已超過16萬人,推估到民國145年,台灣社區失智人口將超過62萬人,重要的是,目前每一百位青壯年人照顧14位老人,到民國145年,每一百位青壯年人必須照顧75位老人,而照顧失智老人需要更多人力,屆時整個社會將負擔沉重。      截至目前為止並無任何藥物或治療方法可以阻止或逆轉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預測將來治療或延緩失智症惡化的趨勢應該是採用多重策略,應該盡量提早到失智症極早期、甚至到臨床前,在大腦神經細胞尚未嚴重受損的情況下開始,才能獲得最好的療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表示,減緩失智惡化除了藥物治療,可配合非藥物治療,以音樂治療安撫情緒,鼓勵多參加社交活動,採用地中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橄欖油、減少紅肉、可以喝少許紅酒等,都有助減緩腦部退化速度,一般民眾認為,打牌可以預防失智症,根據專家建議,腦部刺激雖對預防失智症有幫助,但因久坐反而容易減少身體活動量,且對已罹患失智症的患者,幫助並不大,與其以打牌預防失智,不如起身多運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也於98年7月開始於信義區、大安區、萬華區及文山區及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2梯次「失智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團體」,藉由記憶訓練、職能、藝術以增進社區長輩記憶與情緒健康、延緩退化,歡迎市民踴躍參加!   

失智症醫療照護 北市三管齊下

失智症醫療照護 北市三管齊下#失智症

76歲的廖爺爺(化名)自2年前經醫師診斷患有失智症,平時皆由廖奶奶(化名)一人獨自照顧,因廖爺爺的日常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也因此影響到廖奶奶也跟著作息顛倒、照顧負荷過重。但在廖爺爺開始到日間照顧中心受託後,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廖奶奶表示:「廖爺爺會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參與日照中心舉辦的讀報、肢體運動等活動,而我就能夠在他白天在日照中心的這段時間喘息,日照中心真的減緩許多我的照顧壓力。」依據國內研究調查顯示臺灣地區65 歲以上人口失智症盛行為5.3%,若以臺北市97年底人口數推估,臺北市65 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約為1 萬6千多人,失智症患者因為認知功能障礙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擾行為,使家庭照顧者比失能長輩者承受著更大的負擔,不但要接受患者在個性、日常作息、身體活動上的改變,還要隨時安撫個案的情緒反應,長期下來常導致照顧者產生身心負荷症狀,影響身體健康與正常社交活動。為了滿足逐年增長的失智症照護需求,台北市提供失智症相關之預防、治療及照護等服務:1.在預防方面,由各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社區篩檢及教育宣導,並辦理社區輕、中度失智長者樂齡照護活動,藉由藝術活動設計與帶動,提升失智長者日常及居家生活能力,延緩失智症患者病程發展。2.在治療方面,則結合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失智症醫療團隊進行診斷、後續治療及相關研究發展,後續規劃北市失智症社區照護網絡建置。3.在照護方面,除台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供個案相關的長期照顧服務外,本年度特別委託臺大醫院北護分院、萬芳醫院、三軍總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及關渡醫院辦理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培訓班,提供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所需之照護知識、技能與照護資源,並推動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協助個案及家屬建立個別的支持性照顧環境,減輕失智症照顧者之壓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同時呼籲,家中若有疑似失智之失能長者,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有任何服務問題可向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或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聯繫。

因應少子化衝擊 北市提供”日間照顧服務”

因應少子化衝擊 北市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失智症

76歲的廖爺爺(化名)自2年前經醫師診斷患有失智症,平時皆由廖奶奶(化名)一人獨自照顧,因廖爺爺的日常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也因此影響到廖奶奶也跟著作息顛倒、照顧負荷過重。但在廖爺爺開始到日間照顧中心受託後,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廖奶奶表示:「廖爺爺會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參與日照中心舉辦的讀報、肢體運動等活動,而我就能夠在他白天在日照中心的這段時間喘息,日照中心真的減緩許多我的照顧壓力。」失智症患者因為認知功能障礙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擾行為,使家庭照顧者比失能長輩者承受著更大的負擔,不但要接受患者在個性、日常作息、身體活動上的改變,還要隨時安撫個案的情緒反應,長期下來常導致照顧者產生身心負荷症狀,影響身體健康與正常社交活動。如前述的廖奶奶必須在一般家務外花費更多的精神與體力來照顧廖爺爺,導致身心壓力大並已影響到生活品質,但在廖爺爺接受日間照顧服務後,廖奶奶的照顧負荷明顯地減緩了,而此案例僅是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服務的個案之一。隨著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及少子化的衝擊,許多家庭將面臨照顧失智、失能者的責任,照顧者除需兼顧自身工作及家務以外,更需花費龐大的精神與體力來照顧家中的失能家屬,生活品質也隨之受到影響。為了滿足逐年增長的失能人口對於長期照顧的需求,已市長照中心提供多項長期照顧服務措施,而「日間照顧」為服務項目之一,目的在使家庭照顧者能喘口氣、緩和照顧壓力。目前臺北市日間照顧中心共計8所,提供多元化文康休閒活動、肢體運動訓練…等照顧服務,除了可以增加個案的活動力及社交能力外,也暫時取代家庭照顧者繁重的照顧工作、獲得喘息機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凡設籍且實際居住臺北市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皆可向北市長照中心提出日間照顧服務申請:一、滿65歲以上,經本市長照中心評估為輕、中度失能者;重度失能者將視機構是否具備收託能力而定。二、滿55歲以上,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者,或經衛生署評鑑合格之區域級以上醫院、精神專科醫院診斷為失智症,並載明CDR評估為1至2分者。相關補助標準則依個案失能程度及經濟狀況提供合理補助,社會福利身分為低收入戶者由政府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者補助90%;其他對象補助最高60%,期使長期照顧制度能長久推展。衛生局建議與叮嚀有意申請日間照顧服務之民眾注意以下事項:一、訪視參觀不可少:家屬可不定時作訪視(例如用餐時間、活動時間),參觀中心平日的照顧品質,並應於受託後與中心工作人員保持密切聯繫。二、詳盡告知有必要:家屬應在個案受託前,提供關於個案的特殊習慣,需要特別照料應注意的細節等,可以事先列點或記下來,提供日照中心作為照顧時之參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同時呼籲家中有需要申請日間照顧服務或其他長期照顧服務之民眾,可多加利用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按9或至長期照顧資訊網站: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521查詢相關資訊。

家庭照顧者的好幫手-居家服務

家庭照顧者的好幫手-居家服務#失智症

如花婚後一直和喪偶多年的婆婆同住,婆媳關係甚為和睦,是一位鄰里間人人稱讚的好媳婦。由於如花的先生是建築工人,收入並不多,且尚有房貸負擔,為了貼補家用,如花平日在住家附近的黃昏市場裡幫忙賣菜,兩個讀小學的孩子放學後則由婆婆幫忙帶,經濟狀況雖不寬裕,但家庭氣氛和樂,生活平安踏實。但不料,年初身體狀況原本硬朗的婆婆突然中風住院,雖然醫師評估預後狀況不差,且經住院治療後已無大礙,目前惟左半側較無力,生活功能部分受影響,但仍有希望藉由長期積極復健回復原有功能,因此,如花不得不暫停到市場賣菜的工作,進而將生活重心全數轉移至照顧婆婆及協助復健的工作上;然而,減少的工作收入卻使得家中經濟陷入困頓。正當如花為此苦惱焦躁不安時,某日在醫院的佈告欄上,如花看到「居家服務」的介紹,她立刻前往醫院社服室找社工師諮詢並取得申請相關服務的資源協助。婆婆出院後,如花白天仍可全心投入幫忙婆婆復健,至於下午至黃昏市場賣菜到先生下班回來這段時間,因為申請了居家服務員到家中幫忙照顧婆婆,如花家的生活步調終於又回復到往常一樣,現在,不但經濟狀況未受到太大影響,婆婆的復健狀況也漸入佳境,日趨穩定。究竟什麼是居家服務?居家服務可以提供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協助呢?◆居家服務服務對象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50歲以上之身心障礙者、僅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失能且獨居長者。補助時數上限:49歲以下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日常生活功能需他人協助之居家身心障礙者。 補助時數上限:◆居家服務服務項目家務及日常生活照顧:換洗衣物的洗滌、修補,居家環境改善,家務助理,文書服務,餐飲服務,陪同或代購生活必需品,陪同就醫,聯絡醫療機關,友善訪視,電話問安。身體照顧服務:協助沐浴,協助穿換衣物,協助進食,協助服藥,協助翻身、拍背、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散步、運動,協助使,日常生活輔助器具。◆ 洽辦單位及申請流程請向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公所或各地長照中心分站申請,申請後將由長照中心分站之「照顧管理專員」到府評估可符合之服務時數,並委託居家服務提供單位供服務。貼心提醒:民眾是否符合補助時數及自付額以實際評估狀況為準,收費標準依各區委辦居家服務單位。目前各縣市政府已成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有需求民眾請洽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內政部網站洽詢http://www.moi.gov.tw(本文作者 / 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 李瓊音)

鼻咽癌病友組團熱唱 溫暖光田醫院護理之家

鼻咽癌病友組團熱唱 溫暖光田醫院護理之家#失智症

4月9日這個尋常的春日午後,光田綜合醫院護理之家特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邀請三人一組的音樂表演團體來到長青院區老人家義演熱唱。令人懷念的金曲老歌一首接一首,讓老人家陶醉不已,而令人訝異的是,負責電子琴的鍵盤手劉澄和先生,本身竟是鼻咽癌患者,為了回饋社會,在有限的生命中服務為病痛所苦的民眾,他選擇以音樂來療癒他人的心。52年次的劉澄和正值壯年,從小就無師自通,彈得一手好琴,因此本身也從事音樂表演的工作,結識同樣從事音樂表演、有著好歌喉的妻子後,常常「婦唱夫隨」,到處表演。不料96年時,劉澄和因發現脖子上出現數個不知名的小腫塊,憂心之下前往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接受檢查,經該院耳鼻喉科劉耿僚醫師詳細診斷檢查後,確定是罹患了鼻咽癌,而且已經是第三期。突來的壞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他震驚不已,但個性樂觀的劉澄和選擇積極面對病魔,接受一連串電療和化療後,終於暫時控制住癌症。經過這場大病,讓他更能秉持著同理心,體認病人心中的苦楚,從此以後決心用有限的生命,投入更多公益表演,以自己最愛的音樂來鼓勵其他人,提起勇氣,打敗病魔。這次選擇在光田綜合醫院護理之家進行義演,一方面是鼓勵住民老人家,為他們帶來歡樂,一方面是因為感念光田綜合醫院醫路走來對自己和家人的照顧。劉澄和表示,其實兩年前,父親因腦幹中風倒下,也是到光田綜合醫院護理之家8個多月,接受專業的醫療照護,當時劉澄和為了照顧父親,幾乎天天都隨侍在側,也因此見證了護理人員的體貼照顧和許多發生在護理之家的感人故事。劉澄和回憶,記得當時常有一位罹患乳癌的女士,即使自己身染病痛,仍然常到護理之家擔任志工,幫助老人家打理生活起居,陪長輩聊天散心。當時這位女士的精神讓劉澄和非常感動,也暗自期許自己未來能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想來想去,自己最擅長的音樂表演不就是最好的方式嗎?這次的演出,劉澄和和妻子與音樂同好為老人家準備了一連串金曲老歌如「南屏晚鐘」、「再會夜都市」等,讓現場聆聽的阿公阿嬤聽得如痴如醉,有些人還跟著拍子哼起歌來,直說希望能多辦這樣的活動。五星級的護理之家與失智症照護專區,光田綜合醫院提供了一個老有所養的好所在,在這裡除了提供需長期照護的長者和慢性病患優質的養護環境外,也十分重視住民的心理感受並提供豐富的心靈饗宴。光田綜合醫院護理之家陳曉梅護理長表示,阿公阿嬤很喜歡熱鬧的表演,而音樂也能紓解他們內心的寂寞,並保有愉悅的心情,未來院方也會持續舉辦這類型的活動,讓音樂與歡樂溫暖阿公阿嬤的心。

研究證實:合併療法可有效減緩失智症

研究證實:合併療法可有效減緩失智症#失智症

對於失智症患者的家屬而言,一天天看著自己親愛的家人不斷的惡化是十分殘忍的事情。目前國內可以使用的失智症用藥包含愛憶欣(Aricept)、憶思能(Exelon)、威智(Memantine)等用藥。到底哪一個藥較為有效,可能還是依醫師的個人臨床經驗與患者的失智程度及類型而定。在經濟情況許可的情況之下,許多神經科醫師都會依過去的臨床經驗建議患者合併使用兩種不同機轉的失智症藥物。此種做法對病人真的有好處嗎?會不會是醫院及醫師想要多賺錢呢?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醫學中心 - 劉議謙醫師表示,身為神經科醫師,其實他也曾經在心中不斷猶豫,真的要建議身心俱疲的家屬去自費使用那麼多種藥物嗎?前輩們的經驗是不是真的可靠呢?不過事實證明,前輩們還是對的。劉議謙醫師指出,日前在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學者正式發表一篇相關的研究報告來證實這件事。在這個研究中,研究人員取樣了382個在麻州總醫院臨床診斷為阿茲海默氏症的失智症患者,共分成三個群體來比較,也就是完全不服用任何藥物的、僅服用傳統抗乙醯膽鹼酵素類的,與服用合併兩種藥物的。經過30個月的追蹤觀察,服用合併藥物的群體明顯的在病情惡化的比率與失智評估的量表都與前兩組有明顯的差別。也就是說服用合併藥物的那組病人在認知功能的表現較佳,日常生活的功能也較好。劉議謙醫師說,這類的研究以目前的觀點來看雖不是空前,但大概是絕後了;失智症使用抗乙醯膽鹼酵素類的藥,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且有充分證據支持的事實。目前的研究,如果要像前述研究一樣不給病人服用藥物,恐怕會有很多倫理上的爭議。這個事實代表了怎麼樣的意義呢?不同的失智症藥物,事實上針對腦子裡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來作用,傳統的抗乙醯膽鹼酵素藥物可減少乙醯膽鹼在腦內被分解的速度,而達到增加乙烯膽鹼的目的,而威智等較新的藥物則是直接作用在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谷氨酸鹽的受體上達到作用。這樣看來,失智症造成的傷害恐怕不是單一途徑,單一神經傳導物質可以解釋。這篇研究收的個案都是中到重度的失智症患者,那麼早期開始合併療法是否也有一樣的效果呢?答案到目前為止恐怕還是沒有知曉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