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戒孩子網路成癮 家長遵循3要點

戒孩子網路成癮 家長遵循3要點#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寒假期間適逢年假,許多孩子離不開手機電腦等3C產品,甚至到開學後還是欲罷不能,嚴重影響正常學習,形成開學症候群。現代科技與資訊來源十分廣泛,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與孩子的相處應盡量以言語與身體接觸為主,不應將親子時間全然被3C產品取代,家長若無法先遠離手機,如何做為孩子的模範?觀察孩子表達方式 是否受玩手機影響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不讓孩子玩手機的最好方法,就是家長以身作則,在陪伴孩子時丟開手機,若給孩子使用3C產品,也請務必「約定時間、留意環境、慎選內容」,以約法三章的方式讓孩子減少網路成癮問題。愈來愈多的家長以3C產品「養小孩」,孩子在手機遊戲中接受充滿聲音效果的刺激,長時間累積會缺乏閱讀時的冷靜與組織邏輯思考間接影響孩子日常的口語及表達能力,家長應多留意孩子平常的表達方式,較小可以觀察孩子造句,較大的孩子則可以看看作文或即時演說(說故事)能力是否達到應有的水準。家長運用3要點 幫助防範孩子網路成癮父母要事先與孩子約定,不可因為太迷戀玩手機,與家人的互動不耐煩、脾氣暴躁。如果小孩子因為過度要求玩手機,而說謊和脾氣暴躁,或不肯做該做的事,父母就必須求救,或是將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增加,減少玩手機的時間,把握幫助小孩戒除網路成癮的最佳時機。若生活中已無法避免3C產品,臧汝芬理事長提出3要點建議家長運用:1)限制時間/孩童使用3C產品時應限定時間,當作休閒娛樂,一天最多使用60分鐘,盡量避免在睡前使用,以免因聲光刺激影響正常睡眠,約定時間一到就應該停用。2)使用環境/應留意使用時的環境,避免在光線不足或移動的交通工具上使用,觀看手機時,保持良好坐姿與視線角度,以免影響視力。3)把關內容/面對琳琅滿目的資訊內容,家長應先針對內容把關,挑選優質、適合孩童年齡的內容或遊戲。

孩子求知慾旺盛 引導步驟很重要

孩子求知慾旺盛 引導步驟很重要#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知識分為好幾種。一名教師開始解釋天空中的事物時,首先描述外觀,然後用星辰的升起與落下來定義東方和西方。他常碰到的狀況是有個娃娃說:「不對,才不是太陽升起和落下,是地球在轉,爸爸是這麼告訴我的。」這類型的知識無可救藥,因為像這樣提早知道地球在轉的孩子,永遠不會對外觀付出足夠的注意力。大眾不擅長主動求知 最後得知的就認可當人家跟他談論天體,為了描述外觀,不可能忽略周圍的輔助形態,這孩子卻會以為並非如此,然後白費力氣地去追尋哥白尼的行星排列次序,認為那才是觀看星星的該有方式。哥白尼提出的次序的確是外觀的真理,但我認為,在真正形成太陽系的觀念以前,應該連續觀察兩三年,並且依循各種外觀形貌。在確定有把握之前就先懷疑,這是一種過度普遍且無法治療的惡習。大眾不擅長主動求知,因為在眾人的想像中,最後得知的真理就是他認可的那個。但真理不可能像這樣從一人的頭腦灌輸到另一人的腦袋裡;對從外觀出發,尚未得到真相的人來說,那毫無意義。多少人曾一面翻開報紙,一面心想:「來看看能量儲存法則是不是仍然正確無誤。」這是白費力氣的雄心,你不能遷就你所沒有的東西。懷疑是一種過程 代表的是確信首先必須懂得那個法則,用千百個例子來測試它,然後才有辦法構思第二個原則,也就是所謂的第二法則。它不破壞第一法則,而且若沒有第一法則它本身也毫無意義。而且必須兩者皆多次應用,才能進入懷疑其中一種的狀態。懷疑是一種過程,為了試煉它,首先必須感受到腳下有一股難以撼動的抵抗力。懷疑代表的是確信。請注意思考笛卡兒,這位前所未見、最大膽的懷疑論者。我們或許可以說他並不如醉鬼、胡言亂語的狂人或多疑的瘋子,因為在那些可悲的頭腦前,世界時時崩解,外觀變化萬千,像一團混沌,要靠作夢才能讓人有點概念。然而,並沒有人願意說這些衰弱的腦袋處於懷疑狀態。費心去造就真理 非失去好奇而接受真理而且他們能懷疑什麼?相反地,你知道笛卡兒在疑思之時,舒服地待在壁爐旁,比任何人都清醒,擺脫所有激動情緒,對這堅實的世界再放心不過。比較起來,我認為知名的龐加萊大可以去懷疑地球的運行,因為他先前已長期地努力思考過這個題目。但這並不代表先前那個孩子可以從長椅上起立,說:「地球在轉不見得正確,也許那只是一種說法。」從一個觀念到另一個觀念,這其中有階段步驟,而最後,在所有觀念之外,每副頭腦都該跟隨自己的進度,永遠費心去造就真理,但不任由好奇去接受真理。如果這份智慧能被更深入了解,幾乎所有人在面對愛因斯坦提出的各種弔詭時,都敢像我這樣說:「我還沒學到這個程度。」(本文摘自/論教育/麥田出版)

親子間現鴻溝?老師成重要橋梁

親子間現鴻溝?老師成重要橋梁#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吉卜林的書中,大象拉扯繩索,拔掉小木樁,回應深夜裡的呼喚;奔向象群的舞蹈,那是人類從未見過的儀式。然後,這頭人類忠實的朋友又回到木樁堆中。同樣地,遠離族群的孩子站在緊閉的窗後,聽著其他孩子的呼喚。孩子與家庭的關係堅固,但與孩童族群的關係卻也同樣渾然天成。一方面,在找不到平輩或同類的家庭裡,他在孩子群中比較不會格格不入。在家的孩子不是他自己 而是模仿這就是為什麼一旦能扯斷繩索,他就奔向遊戲,那等同於孩童族群的儀式與崇拜。所以,他滿載幸福地模仿同類,從他們的動作中察覺自己動作的模樣。在家裡,孩子根本不是他自己,他到處借鏡,模仿完全不是他這個年紀的樣子,於是生出一股煩躁,而人們對此認知不清。在家裡,孩子宛如外人,因為他既感受不到別人給他的情感,也感受不到自己表達出的情感。人們想加諸於某些孩子身上的「故意使壞」這種說法,想必只是無法扯斷繩索去加入孩童族群所造成的不耐煩。這個族群既是無神論者又是虔誠信徒,遊戲中有教規有祈禱,但沒有任何外在的神明。這個族群就是自己的神,崇拜自己的儀式,其他一律不愛:他們是一群宗教少年。當觀眾的時候,褻瀆者丟人現眼,而若發生在參賽者身上,後果更加嚴重。孩子在學校自成單位 有自己的法則虛偽的人欺騙不了有信仰的人。這之中衍生出種種難以理解的情緒活動。我還記得一位行事莽撞的父親,他想跟我們的孩子群玩小錫兵。我清楚地看出他什麼都不懂,他的兒子發起脾氣,推倒了所有東西。大人們永遠不該跟小孩一起玩。在我看來,最聰明遊戲是他們當成一群陌生人,以禮貌與保守的態度相待。當一個孩子常與其他同齡的孩子隔離,他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才玩得高興。所以學校這樣東西是天然的。孩童族群在那裡自成單位,而學習則又是一項儀式。但是,老師必須扮演陌生人,保持距離;一旦他靠攏接近,想當小孩,就會引起公憤,彷彿祕密社群被一名褻瀆者闖入。孩童族有由自己的神聖法則,只有其族人能受惠。老師成為父母和孩童間的使節遊戲同儕之間的強烈關聯直到長大成人後仍維繫著,並讓他與一個二十年沒見的男人能立刻變成一定程度的朋友。孩童族像這樣長大,成為大人族,與他們的兄姊形同陌路,與他們的弟妹形同陌路。與兄長的對話總有些困難,和父親對話簡直不可能;跟一個與自己不同齡的陌生人對話比較自然,跟一個教寫字或科學或文學的老師對話比較自然,因為老師會感受並維持差異,而不像兄長或父親那樣想接近、了解,卻因為沒成功就立刻惱羞成怒。於是老師成為父母族和孩童族之間的使節與協調者。(本文摘自/論教育/麥田出版)

教養自閉孩子 停止護著說話很重要

教養自閉孩子 停止護著說話很重要#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孩子有沒有可能是自閉症?是不是永遠不會好?幾歲才會講話?長大了誰來照顧他?這些問題,是不是總是造成困擾,甚至煩惱到快抓狂或掉眼淚?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醫學的進步也能夠期待的,很難有人可以直接了當地對孩子的未來做出斷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成孩子學習榜樣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職能治療師張世穎表示,現實條件、教養方式、療育計畫、安置環境、社會資源、支持系統,甚至是心理建設,做好了多少準備?別急,一樣一樣來。讓自己從低谷往上看,未來就一路往上走。孩子的行為多是學習而來的。可能是電視裡的卡通人物、連續劇演員,但最直接也最有影響力的,是身邊的家人。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做事方式、解決問題的態度,無形中都在建立孩子的行為模式。教養孩子方式一致 讓孩子學習自我控制孩子生氣時丟玩具、愛抱怨他人、動手打人、常常看來髒兮兮。請退一步思考,會不會跟家長、親人有關係? 行為控制或是社會規範概念,經常透過一連串的行為約束或增強、削弱等過程才能達成。張世穎職能治療師表示,在這過程中,所有與孩子接觸的人都使用一致的教養方式或策略,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最怕孩子犯錯時,永遠有人護著說話,就不會真的有學習自我控制的機會。接下來,就是堅持度的問題,家長需要比孩子更堅持。縱然知易行難,前幾次撐過去,以後就輕鬆了。

團圓別拿孩子做比較!4招減親子鴻溝

團圓別拿孩子做比較!4招減親子鴻溝#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小學六年級男生,跟欺負他的同學打架,回家卻沒跟家長說起隻字片語,直到老師寫聯絡簿才知道出大事,傷心的媽媽不知道如何協助孩子處理後續問題,找上身心科醫師。孩子認為以前講了都被罵,不願意把發生的事告訴家長,常常是挫折經驗累積的結果。久而久之跟媽媽講話形成壓力,孩子選擇不如不要講。父母練習4方法 處理孩子情緒台中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蕭亦伶指出,上一代家長從小被教養時不容許有負面情緒,認為有情緒等於不好、受傷,然而孩子的情緒不是被處理而是被停止。當他們自組家庭,複製這個模式,孩子知道情緒不會被理解,因為怕被罵決定根本不講,將情緒隱藏起來。對大人來說的小事,往往是孩子世界的大事。蕭亦伶醫師表示,承接孩子情緒是為人父母很重要的功課,家長不妨多利用寒假期間,親子比較多相處時間,練習4個協助孩子處理情緒的方法:1)不要急著教導孩子正確的方式/先試著同理,讓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生氣的情緒。2)了解事情完整經過與原因,親子討論後續策略。3)相信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讓孩子自己說看看,如果再發生一次,有沒有其它期待的處理方式。即使天馬行空、無厘頭都好,列出愈多方式愈好,千萬不要一廂情願的要幫孩子解決,以免跟孩子期待不同,反而以後不敢跟父母講事情。4)親子共同討論,找出孩子最期待的結果/用幽默有趣的方法提供建言,列出方法與結果,反覆練習改變互動模式。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建立金錢概念常見孩子為春節壓歲錢大鬧脾氣,家長不妨同理孩子壓歲錢被拿走的心情,讓孩子講出原本的規劃,問孩子的想法、怎麼運用錢。也可以跟大一點的孩子討論存錢,學習「延遲滿足」必須的等待。與其家長把錢全部收走,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如讓孩子從小養成存錢、用錢的概念,存到多少就可以買想要的東西。蕭亦伶醫師提醒,家族團聚常會拿孩子的學業成績、才藝做比較,不論什麼年齡,被拿來比較都會讓人不舒服,尤其不要強迫不想秀才藝的孩子公開表演。可以事先詢問子女的意願,不必為了炫耀讓孩子為難。稱讚其它親戚孩子很認真努力,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被比較批評。

反社會者缺乏罪惡感 控制欲爆發

反社會者缺乏罪惡感 控制欲爆發#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當你聽見「反社會」這個詞彙,腦海裡會浮現哪些人呢?人魔漢尼拔?《黑道家族》裡的老大東尼.索波諾?法西斯主義創始人墨索里尼?這些人確實是這個概念的代表人物,不過他們也是反社會者最極端、最戲劇化、最顯而易見的版本。不違法的反社會者 可能存在於親友、鄰居間要討論的反社會者是另外一種:這種反社會者從來不會違法、從來沒有坐過牢,他們的表現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在這個社會上卻更為普遍。這樣的反社會者可能是你的鄰居、你的兄弟、你的母親或是你的父親。他可能擁有修得美輪美奐的指甲、完美的工作,他們熱心公益,也會參加家長教師聯誼會。大部分的人都不會認為他們反社會,事實上,他們可能具有某種吸引眾人目光的魅力。他們可能受眾人仰慕,對許多人來說,他們無私地奉獻自己,對所有的人都很友善。但是在內心深處,這些人和我們都不一樣。反社會者沒有罪惡感 不會認為自己有錯有時候沒有人看得出來這些人哪裡有問題,除了那些最親近他們的人。他們的孩子通常可以感覺到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有點不太一樣,但這不代表孩子瞭解這是怎麼一回事。反社會者有個主要的特徵,這個特徵將他們與我們區別開來,一言以蔽之,就是「良心」。簡單來說,反社會者沒有罪惡感。因為這樣,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事情,心裡卻一點負擔也沒有。只要他們想要,反社會者可以去做或是去說任何事情,而不會在隔天或是在任何時候覺得自己做錯事或說錯話。缺乏同情心 沒有感受的能力伴隨著零罪惡感而來的就是缺乏同情心。對於反社會者來說,其他人的感覺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他們沒有感受的能力。事實上,反社會者不像我們可以感受事情。他們的情感以一種非常不一樣的系統在運作,這個系統建構在控制他人的基礎上。如果一個反社會者成功地控制了你,他很可能會對你產生某種愛意;相反地,如果他無法成功地控制你,他就會瞧不起你。他會使用一些下流的手段來達到他的目的。如果這些手段沒有用,他就會開始霸凌你。如果霸凌也失敗了,他就會透過傷害你來作為報復手段。(本文摘自/童年情感忽視/橡實文化)

母女間出問題 發洩怒氣靠5招

母女間出問題 發洩怒氣靠5招#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尋求重建母女關係的女兒,應利用各種建設性的方式發洩情緒,而非堆在心裡。許多女兒都自認很能表達怒氣,但通常是透過「壓抑到爆發為止」模式,她們會先過度忍耐,直到受不了再一次發洩出來。有些女性面對母親時總是壓抑怒氣,但一遇到觸發過往傷口或糟糕回憶的人、事、物,情緒會立刻被引爆。大吼表達怒氣  對方無法認真聆聽她們的私人生活與事業都因此出現問題,但諷刺的是,母親明明才是她們最氣的人,卻很少目睹她們發火。另外還有些女性因為過度忍耐,導致身體出現問題。有些女性會直接以大吼表達怒氣。她們或許自認早已掌握了這種難搞的情緒,但吼叫其實就跟沉默一樣缺乏實際效用。大吼會讓妳像個不值得信任的孩子。更糟的是,妳一大吼,她就不會認真聆聽妳想表達的內容,於是更不可能做出改變。我們其實還有很多選擇,而且效果更好。以下是我指導個案處理怒氣時,可用的有效技巧:1)不帶成見地感受怒氣某些女性只要一生氣就會產生強烈的罪惡感,彷彿背叛了母親,但只要是人就一定會生氣,這是正常現象。為了能夠感受、利用這種情緒,請盡量抱持好奇心去理解,並自問:這份怒氣試圖提醒我注意些什麼?有什麼需要改變嗎?2)接受自己有權感到憤怒告訴自己:‧我深深受傷了,有權因此感到憤怒。‧生氣並不代表我是個糟糕的人。‧生氣時出現罪惡感很正常。‧只要能夠以健康的方式處理,怒氣就能帶給我力量。3)實際理解憤怒的樣貌如果妳逃避怒氣的其中一個理由,是怕自己生氣看起來很醜,請注意電視和電影中那些能夠冷靜、堅定地表達怒氣的女性。她們的表情通常帶有堅毅的力量,而且非常吸引人。她們一點也不像潑婦,反而散發高貴的氣質。4)透過運動,釋放怒氣的能量跑步、走路、打網球、游泳,在運動課堂上隨著音樂,忘情揮灑汗水。活動身體能產生腦內啡,而腦內啡是促進人類感到幸福的關鍵化學元素。運動是發洩體內怒氣的最好方法之一。5)透過視覺化技巧,幫助心靈平靜找一段不會被打擾的時間,大約五到十分鐘,坐在一個舒適、隱密的地方。閉上眼睛,用鼻子深深吸氣,再以嘴巴緩慢吐出。透過視覺化技巧,想像妳的呼吸是一道進出身體的溫暖熱流;緩慢深呼吸四到五次,想像吸進去的熱流抵達體內緊繃之處,然後在吐出來時,帶走了所有的壓力。現想像妳曾去過最美、最寧靜的地方。想像妳站在那個特別的地方,讓空氣、陽光、風跟周遭的顏色與氣味滋養妳,妳會發現自己逐漸冷靜下來。想待在那裡多久都行,透過呼吸,盡可能地沉浸在畫面的平靜氛圍中,同時讓所有思緒隨風飄散。感覺妳的心跳和呼吸速度逐漸趨緩。就這麼安靜地流連忘返一陣子。準備好離開後,最後環顧四周一眼,再睜開眼睛。這個地方永遠等著妳,妳隨時可以再回來。(本文摘自/母愛創傷/寶瓶文化)

照顧長者負擔重 別忽視自己的需求

照顧長者負擔重 別忽視自己的需求#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身為女兒,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自己對母親的責任與義務?這是一個艱困的主題,身旁一定有很多自以為可以插手指導妳和母親的親友。但只有妳最清楚自己的能力到哪裡,而妳需要確保自己的身體與神智維持在健康的狀態。就算母親生病或守寡,都不該以此為藉口變得行為乖張。光是聽從她的指示與要求,就會帶給妳巨大壓力,妳沒有承擔生活被徹底打亂的義務。照顧母親健康 也別忽視自己身心靈狀況我知道這類狀況不好處理,但妳仍得努力保障自己的權益。我並不是要妳完全拋棄生病或需要陪伴的母親,只是在幫助她的同時,妳得先將自己的腳步站穩,才能真正量力而為。如果母親生病了,妳能做的就是與醫生保持聯繫,幫助她做出與治療相關的決定,而不是每天親自照顧她。如果母親守寡,妳或許願意在開頭一個月花上大把時間陪伴,但之後仍得幫她尋找獨居與尋找友伴所需的資源。無論面對多麼高壓的危機,妳都得找出對自己而言最健康的解決方法。正如我們談過與母親重新協商關係的注意事項,這一次,妳也得照顧自己的需求與界線。藉此,妳才能主動選擇以合理的程度與方式,對母親付出品質最好的照護及關愛。總忽略自己的需求 心靈創傷難痊癒有些時候,儘管他人對「女兒」的定義及賦予的責任讓妳壓力甚大,但卻不至於無法忍受,於是妳選擇將自己的最佳利益放到一邊。因此,一旦母親面臨危機,而妳發現自己無法克制地符合他人期待,完全看不到自己的需求時,請想辦法找回妳的魄力、非防禦性溝通技巧,以及設立界線的能力。這些訓練能為妳爭取一些時間與空間,幫助妳依循個人最佳利益及內在智慧採取行動。如果妳仍感到內疚或進退維谷,請記得長久以來,妳所得到的承諾很少兌現,需求也很少得到滿足。那個總被忽略的孩子仍活在妳的心中,但唯有看到她的存在,並努力展現自我,妳才有可能確切地走在痊癒之路上。每當妳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他人之後,請重新提醒自己這件事:妳的幸福,只有妳自己能守護。(本文摘自/母愛創傷/寶瓶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