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

超早產寶寶 腦性麻痺風險高

超早產寶寶 腦性麻痺風險高#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早產兒晴晴的母親患有子癲前症,產檢發現胎盤血流功能異常,住院治療期間胎兒心跳不穩定,通盤考量母嬰安全的情況下剖腹生產,晴晴出生週數24週,體重僅有370公克,住院期間歷經插管治療、肺部出血、視網膜病變、腸胃道蠕動異常等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後,住院117天回家,4個月大時晴晴已成長至3,500公克。每年約3,000名極低體重早產兒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早產兒數量達1,500萬,約占所有新生兒的1成,其中「早產」是8成新生兒死亡的主因,台灣每年約有近20萬名新生兒,以目前新生兒死亡率(指出生後28日內死亡者 )20‰而言,每年約有4,000名新生兒死亡,其中「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就佔了75%以上,即每年約有3,000名極低體重早產兒死亡。28週以上早產兒 存活率已達95%妊娠週數28 週以上的早產兒,目前存活率多已高達95%,併發症少,且長期的神經發展接近正常,因此,醫療先進的國家,都將醫療照護重心放在小於 28週的「超級早產兒」,目前先進國家出生時妊娠週數 23~24 週的早產兒,存活率可達60%,25~26週的存活率約達75%。「超早產」 腦性麻痺、智障風險高台灣早產兒醫療訓練中心,501~750公克的早產兒存活率約60%~70%,751~1000公克的存活率約85~90%,需要注意的是「超早產」往後發生腦性麻痺、智障、聽障或視障等後遺症的風險較高,23週者有40%的風險,24~25週者則大幅下降為16%。早產兒併發症 恐造成死亡威脅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表示,超級早產兒面臨的併發症很多,如呼吸窘迫症、腦室內出血、腦室旁白質軟化症、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敗血症、肺支氣管發育不全、視網膜病變、聽力障礙、疝氣等,這些併發症都會造成早產兒面臨死亡的威脅。

爸媽別慌 早產門診助修照護學分

爸媽別慌 早產門診助修照護學分#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40歲的媽媽高齡懷孕,24周提前迎來了心肝寶貝,784克的迷你身軀無法自己呼吸、進食,經過醫療團隊不斷努力,寶寶的生命徵象終於穩定,早產寶寶肺部功能不夠成熟,出院後須借助氧氣機協助呼吸、維持血氧濃度,出院後居家護理師細心教導照護技巧,媽媽也聽從建議改善養育環境,寶寶慢慢長大,也按時回診追蹤身心發展。逾28周或1000公克 早產兒存活率達95%新竹市生育率長年位居全國之冠,但高齡產子及人工受孕比例高,早產兒出生的比例也居高不下,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每年救治約50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極低體重早產兒,大於28周或1000公克早產兒的存活率已達95%以上。吸吮力不佳易嗆奶 須少量多次慢慢餵食早產兒吸吮力不佳,很容易嗆奶、呼吸困難,就必須少量多次慢慢餵食,或是因早產兒抵抗力較差,居家環境也必須維持整潔,降低感染風險,因全身器官發育未臻成熟,容易發生各種併發症,需要複雜的照護及後續追蹤治療,早產兒照護服務,針對所有早產兒家庭,會提前讓家長住院期間就學習照護要領,並提供諮詢專線即時解決問題。2歲以下、體重低於1500公克 定期追蹤2歲以下、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安排獨立門診定期追蹤及生長發展評估,醫療機構是早產兒出生後的第一個家,新竹馬偕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林昭旭強調,童年是奠定終身健康的黃金時機,希望能透過完整的婦兒醫療資源,為健康的下一代做出貢獻。

聽力篩檢要注意 早產兒聽損機率高

聽力篩檢要注意 早產兒聽損機率高#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損如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於 6 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依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未滿3個月之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1成7沒有確診 恐錯失治療黃金期但有約1成7新生兒聽力篩檢未通過者,沒有接受進一步的確診,可能讓孩子錯失治療的黃金期,恐會造成終身遺憾,聽力篩檢如未通過先不要緊張,儘快帶寶寶至醫院進一步做診斷性的檢查,才能確認是否有聽損及聽障情形與嚴重程度,醫師會依據個別情況,建議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高危險群:聽障家族史、早產兒聽損之高危險群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的前三個月內,有無感染過像德國痲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出生後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重度聽障幼童影響語言遲緩十分明顯,在3歲前大多已經被診斷,但輕、中度聽障幼童卻不容易被發現,有些兒童至6~7歲時,才被診斷聽障者,主要二大原因是輕、中度感音神經性聽障及中耳炎導致,因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再加上幼童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故經常為家長及師長所忽略,這些輕、中度聽障幼童大多需經由篩檢發現。 

早產兒發展遲緩?醫:3歲前是療育黃金期

早產兒發展遲緩?醫:3歲前是療育黃金期#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雖然我的孩子是早產兒,但我以一般足月孩子的心來教育他們,不讓他們認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是有2位早產兒的阮媽媽育兒的最大理念。醫師表示,早產兒是指懷孕週數小於37週的寶寶,由於這些寶寶在身體未成熟之前就出生,因此會有很多後續的併發症和發展遲緩的風險,例如:腦部、心臟、肺臟、視力和聽力損傷,以及生長發育的問題。早期療育 程度不輸足月兒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蔡建宗醫師指出,早產兒除了身體有狀況時需找小兒科醫師看診之外,還要著重評估追蹤寶寶的整體發展,包括:認知、心智評估、動作發展等。若能早期追蹤、評估,並早期接受療育,多數早產孩子可以在學齡前追到和足月小孩一樣的程度;3歲前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此時期接受療育的成效會比三歲後效果更好。早產兒學陶笛 還能參加管樂社阮媽媽分享自己的大兒子,因早產而有視覺障礙,所幸早期接受療育,現在不僅和一般孩子一樣成長,還能學習陶笛並參加學校的管樂社,用音樂豐富自己的人生。蔡建宗醫師建議,平時要注意早產兒的發展情形,若家長不清楚孩子的狀況,應至醫院進行諮詢和篩檢,幫助寶寶身心都能健全發展、快樂長大。

早產兒存活率提升!巴掌王子開心上小學

早產兒存活率提升!巴掌王子開心上小學#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小麥今年7歲,就讀小學一年級,看似健康的他,其實是位早產兒,提早3個半月出生,只在媽媽肚子中待了25週又2天,剛出生時僅有455公克,身長大約25公分,是成大醫院體重最輕的早產兒。醫師表示,隨著醫療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已有明顯提升。體重達1000克 存活率逾8成成大醫院黃朝慶醫師解釋,早產兒是指懷孕不足37週即分娩的新生兒。台灣目前早產兒發生率約佔新生兒活產人數的8~9%,其中極低出生體重(<1500公克)早產兒約佔新生兒活產人數的0.85%,卻佔新生兒死亡人數的85%。然而現在醫療科技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已有明顯提升。目前台灣地區出生體重1000至1500公克的早產兒存活率已高達85~95%。但是早產兒出院後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生長或發展遲緩的機率,仍較一般足月兒來得高。早產兒易生長遲滯 早期發現、治療為佳早產兒在唸書期間比一般孩子更容易遇到過動或行為認知上的問題。成大醫院自84年起成立南區早產兒聯合追蹤醫療網,針對出生體重1500公克以下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出院後矯正年齡6、12、24個月大定期追蹤其健康及生長發展狀況,20年來已持續追蹤服務2154位早產兒。另外在民國95年起增加學齡前5歲兒童的追蹤,至今近10年已服務732位早產兒,佔收案人數的78%。目前各年齡的平均追蹤率均達90%以上。追蹤結果發現,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2歲有體重生長遲緩的發生率約為18%、智能發展遲緩的機率為16%、腦性麻痺8%、重度視力或聽力障礙約為1%。醫師呼籲,早期發現、早期療育。

我國年增萬名早產兒 晚育、吸菸最危險

我國年增萬名早產兒 晚育、吸菸最危險#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新生兒未滿37週就出生,即是早產兒,台灣每12個新生兒就有1個是早產兒,依據國民健康署出生通報系統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發生率由95年起皆維持在8.5至9.3%之間,103年有1萬8940名早產兒,佔全國活產新生兒的8.95%,其中20歲以下或35歲以上高齡產婦生出早產兒比率較高。吸菸易致早產、死胎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指出,早產原因有許多種,依據美國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常見原因包括:多胎妊娠、母親子宮或子宮頸問題、母親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凝血障礙、抽菸、飲酒及藥物使用等,且早產會造成嬰幼兒健康影響,包括智能障礙、腦部發育遲緩、呼吸道疾患、視力及視網膜問題、聽力損失及哺餵與消化道問題等。此外,孕婦吸菸或暴露於二手菸會導致早產、胎兒體重過輕或死胎等傷害。根據過去研究對於預防早產的介入方法顯示,戒菸、降低多胚胎植入,減少非醫學理由的引產及剖腹產,可減少早產兒的發生。邱淑媞署長表示,為保護母嬰健康,避免2手菸暴露,已針對吸菸孕婦,由產檢醫事人員提供轉介戒菸、已設置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提供吸菸孕婦及家人二代戒菸服務;另兒童/孕婦健康手冊中,也載述菸害及相關戒菸服務資訊;為了胎兒的健康,並預防早產,呼籲準媽媽及家人們儘速戒菸。3招助孕婦降低早產風險邱署長表示,把握「適齡婚育」、「戒除菸害」、「有早產徵兆及早準備」等原則,將可有效預防早產及降低早產兒死亡或殘疾的風險,並掌握孕前、孕期3良方,常保母嬰健康!1) 健康生活/不抽菸、喝酒,均衡飲食及充足營養。2) 孕前提早準備,孕期多注意/適齡婚育,懷孕間隔不要太密;減少人工生殖胚胎植入數,降低多胞胎妊娠風險;另定期接受產檢,注意早產徵兆。3) 醫院選擇/有早產風險者,要選擇「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度級、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產檢及待產。

500克長到7公斤 巴掌嬰展生命力

500克長到7公斤 巴掌嬰展生命力#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早產兒是提前降臨的巴掌天使,在還沒準備妥當之前,就必須面對一段艱難的成長歷程。中國有一名小寶寶九爺證明了生命的奇蹟,出生時孕齡只有24週、體重500公克。經過當地醫護人員精心呵護和搶救,目前矯正月齡5個月已達到6860公克重,而且生理發展正常,追上了足月出生的小朋友。按照正常預產期,九爺要在今年5月下旬出生,因為媽媽前置胎盤,陰道大量流血,在2月2日來到這個世界。緊急剖腹娩出時,他的體重僅500公克,各個臟器發育均不成熟,無法正常呼吸,因此出生時面色發紺,心率僅為足月兒的一半,新生兒科醫師馬上做氣管插管。缺氧情況短暫緩解後,轉入小兒加護病房治療。現在,九爺漸漸長大,從插管到不需要吸氧,鼻胃管餵食到自己吸吮,皮膚薄如紙到逐漸成熟,保溫箱內到可以適應外界的溫度。當地專家表示,其實目前國外不建議對孕週22至23週的早產兒進行積極搶救,因存活後併發症較嚴重,將存在倫理上的爭議。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證明了以前放棄的早產兒現在都有可能救活,別輕言放棄。早產危機「4」面楚歌 必要時住院安胎然而,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讓胎兒提早報到呢?根據早產兒基金會的衛教資料論述,以4個方面來分析,如果出現危機,應盡速就醫檢查,必要時需住院安胎。1)胎盤/前置胎盤、胎盤功能不佳或早期剝離。2)子宮/子宮畸形、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是接受過原位癌之子宮頸錐狀切除或流產手術。3)胎兒/先天畸形、子宮內生長遲緩、胎兒特別小、雙胞胎或多胞胎、胎兒過大4)母體/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孕期感染、孕期腹部急症、母親年齡超過 40 歲或者18 歲以下、不良生活習慣、孕期體重超過 80 公斤或小於 40 公斤。

雙胞胎未滿28週就出生 彰基早產兒回娘家

雙胞胎未滿28週就出生 彰基早產兒回娘家#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早產兒容易因為體重不足、發育不全,而面臨許多問題,透過有相關照護早產兒經驗的家庭,分享心路歷程,能夠增進早產兒家庭的信心與盼望,為此,彰化基督教醫院22日舉辦「成長的祝福」早產兒回娘家活動,增進早產兒父母親子關係之互動。初為人母就生出早產兒 25歲媽媽好焦慮25歲的年輕周姓母親表示,自己在彰基早產兒團隊照護下,產下一對27週又六天的雙胞胎兄妹。她表示,初為人母又是早產兒的情況下,難免有許多擔心與問題,所幸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之下,讓寶寶們能夠克服早產兒出生時,所會面臨到的各種情況,現在也已經一歲半了。瓶中信分享祝福 家庭交流增信心彰化基督教醫院舉辦「成長的祝福」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父母分享孩子成長過程的心情,並且寫下祝福語並裝入瓶中,做為寶貝成長的祝福瓶中信。彰基社工師洪婉純表示,早產兒回娘家目的在於提供早產兒家庭互相交流的機會,分享照顧早產兒的心理歷程與技巧,並且增進早產兒父母親子關係之互動、以及早產兒家庭的信心與盼望。健康成長 是對醫護人員的最好回饋彰基兒醫兒科部曹龍彥醫師表示,彰基早產兒醫療團隊在所有成員努力下,希望帶給早產兒及其家庭更優質的醫療照護。兒科部蕭建洲醫師表示,看到每位兒童一年一年的成長、茁壯,就是對醫護人員的回饋。彰基早產兒醫護團隊表示,在他們的心中,每一位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存在也讓醫護人員的生命得以更豐富;此次以「成長的祝福」為主題,代表愛與感謝,更透過瓶中信做為寶貝成長的祝福,代表著親子間緊密的關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