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

早產兒體重低、器官未成熟 當心合併症

早產兒體重低、器官未成熟 當心合併症#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所謂早產兒是指懷孕未滿37週的新生兒,又根據出生體重而分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及極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愈是早產,體重愈低,出生以後所面對的問題通常愈多。小兒科醫師也說,台灣地區一年大約有20 萬名新生兒,其中約有1萬2千至1萬6千名是早產兒。這些脆弱的小天使對我們從事新生兒照護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是一大挑戰,同時父母親的付出會比一般足月兒為多。孕婦年齡小於18歲、大於40歲  易早產早產的發生,大約只有一半能找到相關原因,包括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使用成癮藥物等;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梁翔醫師說,孕前狀如懷孕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未婚懷孕及子宮閉鎖不全等現象;懷孕期狀如感染、發燒、多胞胎、子宮有畸型及胎兒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畸型等。 早產的預防比治療來得重要,胎兒能在母體的時間愈久,得到合併症的機會愈低。因為早產兒各器官的不成熟,常見的合併症包括,呼吸窘迫症候群、腦室內出血、開放性肺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及敗血症等;慢性肺病、視網膜病變及聽力影響等。這些合併症,不一定都會發生在每一個早產兒身上,所以嚴重程度也不大相同。居家照護別抽菸、燒香   以免引發呼吸道疾病早產兒出院返家後的照護,是父母親的一大挑戰。最令家長們擔心的是呼吸道疾病,因此居家環境應避免空氣污染,不要抽菸或燒香。另外,要特別注意預防感染,早產兒抵抗力低,照顧者要勤洗手,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及定期完成所有預防注射。在生理成長或動作發展方面,注意身高、體重及頭圍是否配合矯正年齡,早產兒需要更多的營養才能追得上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其中部份長大後的寶寶也許有發展遲緩的問題,除了找出原因之外,儘早做相關復健更顯得重要。最後,梁翔醫師也說,早產是可以預防的,配合先進的科技,目前早產兒的照顧及癒後已有相當亮眼的成績,當然家長們的付出,才是成功的關鍵。    

【免費講座】早產兒回娘家

【免費講座】早產兒回娘家#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現場有「早產兒的溫暖故事及照片展」及「全家福展」,邀請早產兒家長們以文章或照片的方式呈現照顧的甘與苦,早產兒「星光大道」邀請小朋友創意造型走秀及才藝表演,歡樂帶動唱時間與早產兒寶寶們一同歡唱。另外,活動邀請桃園長庚醫院兒童早療中心施淳俐老師主講「早產兒的入學準備」,並安排醫療團隊健康檢查活動,豐富的活動讓早產兒的家長對孩子們成長與發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誠摯地邀請於林口長庚的早產兒寶寶及家長踴躍參加。名稱:早產兒回娘家時間:5月 9 日(六)下午2:00~5: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大樓1樓第一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徐夢舷小姐(03)3281200轉5128

晚育婦女多!台灣年增兩萬名早產兒

晚育婦女多!台灣年增兩萬名早產兒#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早產是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之生產,台灣每年約有2萬名早產兒。早產兒基金會李宏昌董事長提醒,國內生育年齡逐漸攀高,很容易成為早產高危險族群。因此,孕媽咪如果發現身體提前出現產兆,例如:子宮有規律性收縮、子宮頸變薄且擴張以及早期破水,或是下腹悶痛、持續性的下背痠痛等症狀,不正常落紅,這些都是早產的危險訊號,必須盡速就醫檢查,必要時需住院安胎。而需要安胎的原因眾多,常見的包括:生活節奏較為緊張或壓力大者極易出現子宮收縮的情形、孕婦合併急性或慢性疾病或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狀、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過多或過少、多胎妊娠等。「孕媽咪照護網」上線      孕期須知即時掌握依內政部統計,國內生育年齡攀升,自101年起國內婦女平均生育年齡已突破31歲大關,然而許多孕媽咪仍然沒有警覺早產危機,總是等到發生時才措手不及!為此,台灣早產兒基金會特別於母親節前夕送給全國媽咪大禮,推出手機版「孕媽咪照護網」,只要一機在手,就能掌握預防早產、自我檢查、安胎院所等重要孕產期照護訊息,讓孕媽咪好「機」警。

早產兒染「呼吸道融合病毒」 重症風險激增四倍!

早產兒染「呼吸道融合病毒」 重症風險激增四倍!#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家中有早產兒,可要多多提防名為「呼吸道融合病毒」所引發的感冒症狀!「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又稱為早產兒的SARS,雖此病毒極為普遍,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近乎百分之百都曾遭感染過,然而,RSV對於早產兒、合併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而言,都可能在短時間內,病情突然加速惡化,家中若有這三大高風險嬰幼兒,不得不慎!RSV很常見 對於早產兒容易併發重症RSV是引起嬰幼兒感冒的常見病毒,其中主要症狀,除了咳嗽與痰多,RSV更會引起氣喘、細支氣管發炎,若上述三大危險群遭到感染,很容易引發重症。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王主科醫師指出,雖然RSV很常見,但門診時常有免疫力差的小孩,因染上RSV突發併發症,而不幸罹世的個案。台灣一年四季RSV都活跳跳 家長不得不慎他強調,這三大危險族群,誘發併發症而奄奄一息的風險,是一般健康幼兒的四倍以上!值得注意是,RSV於四季變化明顯的國家,都有所謂的流行季節,不過因台灣處於亞熱帶地區,等於整年都是RSV的活躍期,對於有先天性疾病的嬰幼兒,恐怕威脅甚鉅。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紀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等途徑傳播感染,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供接種,提醒家長居家「防、毒、洗、戴、動」五大預防策略,透過施打預防性單株抗體、獨立使用餐具、勤洗手、戴口罩及多運動,防範呼吸道融合病毒上身。

出生只有寶特瓶大 早產兒回娘家場面溫馨

出生只有寶特瓶大 早產兒回娘家場面溫馨#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早產兒體重輕,身型常只有成人巴掌大,所以又被稱為「巴掌仙子」。加上早產兒因器官不成熟,易出現併發症,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照護過程相當不易。台北慈濟醫院十年來照護800多位巴掌仙子,18日特別舉辦早產寶寶「回娘家日」,早產兒家庭相聚一堂、互相打氣,同時與醫護團隊熱情話家常,回憶當年共度生命難關的情景,氣氛溫馨感人。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定義未滿37週就出生、體重未滿2500公克的新生兒為早產兒。早產兒因為全身器官不成熟,容易出現各器官的併發症,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而成長過程中,語言、體能、心智方面也需要持續追蹤和關懷,若有發展遲緩的情況,則需要早期的介入治療以改善疾病帶來的後遺症,成長過程比一般孩子辛苦許多。「巴掌仙子」變身活潑小孩  醫護人員感欣慰9年前,懷孕27週的黃小姐因妊娠毒血症併發肺浸潤,緊急手術剖腹生下女兒「小貝貝」,出生時只有760公克,是當年台北慈濟醫院照護的早產兒當中體重最輕的。小貝貝因器官還發育不全,陸續出現呼吸窘迫症、肺出血、腦水腫,性命垂危,經醫師們盡全力搶救,生命跡象終於逐漸穩定,住院三個多月才返家。小貝貝在成長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進行語言及肢體復健,如今已是個活潑健康的國小二年級學生。十年來照護過800多位早產兒的趙露露主任表示,有些小嬰兒出生時只有五百多公克,比小瓶礦泉水還輕。回想出生時緊急的情形以及照護的過程,父母們由當年的焦慮不安到現在滿臉笑容,讓我們感到很欣慰。 

10個寶寶1個早產兒 每天誕生55名

10個寶寶1個早產兒 每天誕生55名#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每10個新生兒,就有1位是提早報到的早產兒,平均每天都有近55名早產兒出生,因此早產兒基金會攜手臺北市衛生局,在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當天,呼籲社會各界關懷早產防治,為小腳丫的健康加油!認知不足 僅1成3孕婦知道早產定義早產兒基金會李宏昌董事長指出,早產係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生產;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一般而言,出生體重愈低的早產兒面臨的問題通常愈多。因此,早產特別強調妊娠32週以前發生或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但依照全球早產兒現況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的媽媽與準媽媽們對「早產」認知有待加強,僅30%的足月產媽媽、27%的早產兒媽媽與13%的孕婦,正確知道「早產」是未滿37週的生產。而因為早產兒肺部發育不全、功能較弱,因此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對早產兒的威脅極大。號召各界讚出來  響應1117世界早產兒日因此,為喚起社會各界對早產兒的關心與重視,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自10月17日起便持續發起「愛‧守護-公益行動」,號召社會各界將重量化為力量、為早產寶寶送出一份愛的信箋,活動起跑一個月,透過跟早產兒PK體重做公益的方式,獲得網友熱情的響應,並成功累計達到1117公斤的目標,為早產兒募得公益資源。 

早產兒是易導致發展遲緩的高危險群!

早產兒是易導致發展遲緩的高危險群!#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35歲陳小姐,已有2位小朋友,這次懷了雙胞胎,在29週時突然間陣痛緊急來醫院,因無法順產,故緊急全身麻醉以剖腹產的方式取出,柏愷的出生體重是1250g,柏霆則是1135g,皆為早產兒的極低體重,但目前柏愷與柏霆已經1歲多了,動作與認知上有遲緩的情形,正進行物理、職能的復健治療 。新光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蔡沛潔表示,出生至前三歲是兒童健康及成長的關鍵期,早產兒由於提早出生,體內各個器官尚未完全成熟,對於環境有其適應的困難,在臨床上就表現出一些常見的疾病,也容易神經動作、心智、語言發展遲緩,並影響其日後的學習能力與行為表現,是易導致發展遲緩的高危險群,若未能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就學時就會產生學習障礙,治療內容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語言治療。早產兒回娘家  健康發展篩檢新光醫院也於今日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97~101年出生且曾入住本院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早產兒與家屬,除家長分享心路歷程外,特別請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針對早產兒的健康發展篩檢,設計了寶貝闖關活動,藉由復健科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師的關卡,除讓家長了解寶寶的發展情形,也能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

馬偕早產兒照護不間斷 巴掌仙子回娘家

馬偕早產兒照護不間斷 巴掌仙子回娘家#早產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馬偕紀念醫院昨日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約有70個早產兒家庭,其中包含9對雙胞胎、3對三胞胎,現場熱鬧非凡!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李宏昌院長致詞時指出,早產兒照護就像「過五關斬六將」,心臟、眼睛、腦力、腎臟及腸胃道可能在出生後的不同階段發生狀況,每個細節都得注意,所以早產兒照護團隊的專業性及後續的追蹤及評估非常重要。其中一對雙胞胎男孩的黃媽媽說,結婚十多年深受不孕困擾,歷經14次試管手術,直到45歲才成功受孕。雙胞胎出生時體重各是1700公克、1300公克,黃媽媽當時隔著保溫箱心想,「這樣巴掌大的孩子怎麼活?」所幸馬偕醫護團隊專業細心的照護,同時給予早產兒家長心理支持。雙胞胎3至4週後體重達2200公克可返家,如今白胖健康,黃女士感謝醫護團隊的照顧。持續追蹤與檢測至入學前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張瑞幸主任表示,懷有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婦女,因為子宮承受比一般孕婦大的壓力,較有機會出現早發性宮縮,也就是早產徵象。不過隨著早產兒照護技術精進,馬偕醫院早產兒照護團隊照顧出生週數24週者存活率超過5成,25至27週者存活率約8成5,大於28週者存活率則達9成5以上。馬偕紀念醫院針對所有早產兒家庭,提供出院電話追蹤及早產兒電話諮詢專線服務;2歲以下、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則提供定期門診追蹤及生長發展評估與必要的轉介;3到7歲的早產兒孩童及家庭,早產兒照護團隊則舉辦馬偕早產兒回娘家活動,追蹤與檢測早產兒成長發展狀況,協助早產兒入學前的準備和適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