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

不只是美容聖品 膝蓋打玻尿酸防老化

不只是美容聖品 膝蓋打玻尿酸防老化#退化性關節炎

玻尿酸除了是很多人所熟知的美容聖品,還是關節的保養品,隨著年齡增加,身體的老化,許多老年人都有退化性關節炎,根據網路媒體表示,如果是輕、中度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在膝蓋打玻尿酸就可以減緩退化,但如果是重度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在效果上就不是那麼顯著了,目前,健保規定,60歲以上,在同家醫院以保守治療六個月以上無效者,則可嘗試施打玻尿酸。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衛教文章表示,一般造成關節炎的原因除了自然的老化外,另外像是肥胖過重者,因為關節承受較大壓力,比一般人有高出2-3倍的罹病機率,其它如職業上需要經常性負重、屈膝而造成膝關節的過渡使用,或年輕時外傷所造成的局部結構異常等都是主因,目前退化性關節炎仍是最常困擾老人的一項疾病。署立花蓮醫院的骨科醫師簡永典在衛教文章中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主要有兩種,一是口服的葡萄糖胺,另一種就是於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不論是葡萄糖胺或玻尿酸,都是構成關節組織如軟骨基質或關節液的組成物,可以維持關節腔內組織細胞的營養代謝正常,進而使脆弱不健全的組織正常化,而降低軟骨磨損、異常增生等病態反應,此外根據媒體表示,在膝蓋上打玻尿酸的療程需3~5次,每次施打時間需間隔一周才行。

吃得清淡少吃油炸 延緩退化性關節炎

吃得清淡少吃油炸 延緩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人類關節疾病中最普通的一種,且跟年齡老化有直接的關聯,但是最近退化性關節炎漸趨年輕化,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老年人專利,許多餐飲服務員、百貨銷售員等服務業,幾乎一忙起來都無法坐下來休息,一站就是6、7小時以上,長期下來恐怕也容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不過根據網路媒體報導顯示,吃得少、吃得清淡、少蛋肉,都可減緩退化性關節炎,延緩老化現象。根據網路媒體報導表示,三軍總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劉峰誠表示,七十五歲以上老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為退化性關節炎所苦,除了退化、肥胖、外傷、基因、內分泌等因素,研究發現過多的「糖化終產物」(AGEs)沈積於關節腔,造成軟骨損傷,糖化終產物(AGEs)為人體老化自然產生的一種蛋白質,會造成關節軟骨僵硬和損傷,使退化性關節炎更惡化。劉峰誠醫師表示,若常吃燒烤、乾煎、油炸等食物,會大幅增加糖化終產物(AGEs),糖化終產物(AGEs)若在體內積存愈多就無法順利代謝,容易加速老化,因此醫師建議,如果將食物改採水煮、清蒸、川燙等方式烹煮,或在烹煮過程加醋,都可減少糖化終產物(AGEs)產生,減少退化性關節炎風險,也可預防血管及腎功能異常,延緩老化。優活推薦:不休息連續站2小時 退化性關節炎增1.5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10退化性關節炎可以施打玻尿酸嗎?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0&mon=5&id=301球速變慢、手肘「卡卡」 韌帶斷惹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86

不休息連續站2小時 退化性關節炎增1.5倍

不休息連續站2小時 退化性關節炎增1.5倍#退化性關節炎

百貨周年慶一波波接著來,可真的忙壞櫃姐們,尤其耶誕節採購氣氛旺,買氣更上一層樓,相關業者,餐飲服務員、百貨銷售員等服務業,幾乎一忙起來都無法坐下來休息,一站就是6、7小時,根據媒體報導,醫師表示輕則雙腳痠痛,長期下來恐怕會舉步維艱,醫師警告,根據歐美研究資料顯示,成年人一天內站立時間超過8至10小時,或是不休息連續站立超過2小時,日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遠比一般人高出1.5倍。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老年人專利,醫師表示,門診年齡有逐漸下降趨勢,高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表示,過去退化性關節炎多發生在50、60歲以上,但現在不少人年紀輕輕,才30、40歲就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骨科門診中平均十個人就有一人小於40歲,女性又比男性多,佔7成,姿勢不良、久站和常穿高跟鞋是主因。根據台大醫院骨科醫師在衛教文章中蔡清霖表示,預防退化性關節炎要從平時適度運動做起因為關節中的軟骨,本身並無血管,它是借由運動而獲得滑膜液(即關節液)的 潤滑及營養,所以適度的運動是不可或缺的,另外有效地控制或減輕體重,以平衡關節的負荷,也是預防的重點,因為過重的體重會增加關節的負,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軟骨受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且醫師表示,一旦得了退化性關節炎,則沒有痊癒的好方法;只能吃藥減輕疼痛或作人工關節置換 術等手術。所以平時就要保護關節-預防勝於治療。關節痛、四肢痠麻 骨頭出問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17關節疼痛四肢痠麻 恐是類風濕性關節炎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717球速變慢、手肘「卡卡」 韌帶斷惹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86

醫訊/「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座談會

醫訊/「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座談會#退化性關節炎

關節問題影響著每個人的活動力,而更是影響病患肢體行動的主因,為讓民眾了解退化性關節炎在西醫治療外,中醫範疇如何治療與調理,台北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中醫內科楊賢鴻主任主講「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以促進病友對疾病的適應與了解,現場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活動時間:11月11日(五)上午10時至11時活動地點:台北長庚醫院前棟1樓大廳※活動訊息由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提供感動! 癌師放不下學生 視訊講課硬撐13分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56&HN_Yr=0&HN_Mon=0身障者口腔衛生維護難 醫療示範中心獲好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52&HN_Yr=0&HN_Mon=0自閉音樂家「琴音」致謝 醫師病患同奏「愛的禮讚」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49&HN_Yr=0&HN_Mon=0

關節好痛! 是代表自己老了?

關節好痛! 是代表自己老了?#退化性關節炎

想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衰老,看關節就知道?有網路文章提到,把人的一生和關節問題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疼痛方法都不一樣,所以如果知道自己的疼痛方式,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醫師李忠謙表示,台灣的醫師並不會做這樣的區分方式,當然也沒有所謂關節痛會導致衰老的問題。該文章提到,10歲前的孩童是因為運動過量造成關節痛,10~20歲的青少年是原發性惡性骨腫瘤的高發人群,20~30歲的青年會因為運動損傷造成關節傷害,40歲的中年人因關節軟骨退化導致關節炎,而40歲以後以退化性骨關節炎最常見。李忠謙醫師表示,文章中提到的都是無稽之談,其實關節炎主要可以分為退化性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兩種,前者屬原發性,後者是次發性。原發性的關節炎通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由於幾十年來膝蓋內側的軟骨磨損,久了就會退化和老化,患者在初期會有膝蓋疼痛的症狀,但是老年人都會忍耐,反而導致O型腿和膝內翻畸形。李忠謙醫師說,次發性的關節炎主要因慢性疾病引起,如乾癬、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甚至是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患者,也都有可能發生次發性關節炎;這類的關節炎不僅老年人會得,就連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李忠謙醫師解釋,通常膝關節疼痛的患者,醫師會先看有沒有外傷,檢查是否有輕微拉傷、韌帶受傷、骨頭斷裂或骨折。若沒有外傷,就會查看膝蓋有沒有腫脹,如果是較年輕的病患膝蓋腫脹,就有可能是痛風。還有長期濫用藥物可能會引起細菌性關節炎,本身有乾癬的患者就會變成乾癬性關節炎,老人則會有退化性關節炎。影音/女性骨鬆率為男性兩倍 飲食應補鈣、多曬太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97男至菲律賓工作 染屈公病關節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39今年首例!男染屈公病 關節痛、四肢起紅疹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2139

醫訊/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

醫訊/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銀髮族常有腰酸背痛或膝蓋關節痛的煩惱,這是因為隨著身體老化而骨質與骨關節退化,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這是常見的銀髮族疾病。對此,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與社服組聯合舉辦「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講座,邀請到該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醫師主講,以期協助民眾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此病症有更正確之中醫醫療資訊,講座參加對象不限,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時間:101年10月19日(五)上午10:00~11:00地點:台北長庚醫院(台北敦化北路 199 號)前棟1樓大廳洽詢:02- 27135211轉3620社服組 范小姐

雙手關節僵硬 是否關節已經開始退化了?

雙手關節僵硬 是否關節已經開始退化了?#退化性關節炎

文/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科陳相成醫師 - 美國杜克大學哲學博士門診時總是聽病人抱怨著:這幾年似乎上了年紀,漸漸走路或站久膝蓋容易酸痛,上下樓梯備感吃力,早晨起床雙手關節容易僵硬,活動不開,常常須要5~20分鐘才會好轉。是否關節已經開始慢慢退化了?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退化性關節炎(Degenerative arthritis),乃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它的高盛行率使得社會資源支出成本增加。雖然退化性關節炎與許多致病因子有顯著相關,如年紀、肥胖、荷爾蒙、工作的型態等等。然而手部退化性關節炎,基因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Benign 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me)為一種遺傳性極高的良性症候群,患者先天關節能做異於常人的角度與彎曲,卻不致於輕易受傷。陳醫師發現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患者,對手部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扮演著保護的角色。陳醫師於美國杜克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發表三篇一系列第一作者文章於國際權威性雜誌(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和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等等)。發現某些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患者,不但有極高的遺傳性,且較不易罹患近端手部骨關節炎亦較不易有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情形發生,此類患者血液中軟骨寡聚基質蛋白(COMP: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較正常人為低,並且此結果可印證於不同種族(白種人與非裔及美國印第安裔後代)。陳醫師指出,此一意外的發現暗示著我們有可能由軟骨寡聚基質蛋白的基因序列中,找到對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有保護作用的基因序列變異, 做為未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可參考的標的之一。陳醫師更進一步指出,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的盛行率高達5~25%,東方人較西方人為多,保守估計東方漢族約有8~15%有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並且於舞蹈、 瑜珈、和運動的領域裡有傑出的表現。但關節過度活動的臨床表現也有可能是其它非常少見的先天遺傳疾病(如先天假性軟骨發育不全、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及馬凡氏症候群等等),必須正確予與鑑別診斷。醫師提醒,若有先天關節能彎曲較常人的角度大(能先依大拇指或小指彎曲度來做初步篩選),不論有關節疼痛與否情形,不妨於風濕免疫科門診求診,以利未來的治療及處置。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92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