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

蹲下就「喀喀」響 恐是關節退化的警訊

蹲下就「喀喀」響 恐是關節退化的警訊#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你蹲下或站起來時膝蓋會「喀喀」響嗎?要小心,恐怕是關節炎退化的警訊!成大醫院骨科黃國淵醫師表示,膝蓋出現聲音不是正常的現象,有可能是膝蓋髕骨外翻或韌帶鬆弛,但最常見的是因為軟骨的磨損所造成聲響。因此提醒,若膝蓋出現「喀喀」聲,很可能是膝蓋在發出警訊,若置之不理,恐會引起日後膝蓋痠痛或提早退化等問題。驚!女性罹退化性關節炎比男性比例多黃國淵醫師說明,臨床發現,女性罹退化性關節炎比男性比例多,原因在於膝蓋軟骨上有動情素的受體,女性在停經後,動情素分泌不足,便會引起發炎的前驅物質,刺激軟骨細胞基質的分泌減少,造成軟骨的分解,因此比起男性,女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比例會比較多。「天氣寒冷,本身有關節退化問題的民眾也要特別注意!」醫師強調,像近期溫差變化大,下肢血液循環會較差,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將更加明顯,容易出現膝蓋僵硬、走路或活動時疼痛,導致近日因退化性關節炎而求診的病患增加不少;若再加上平時不常活動,在體重增加、肌肉越沒有力量的情況下,關節負擔會更大,病情恐怕雪上加霜! 初期退化性關節炎 服用葡萄糖胺才有效!「很多民眾都會自行服用葡萄糖胺來保養自己的膝蓋,這是有幫助的嗎?」黃國淵醫師解釋,臨床發現,葡萄糖胺針對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作用較大。因為葡萄糖胺在體內,會轉化成蛋白糖,這種蛋白糖會吸附水分,刺激軟骨細胞產生膠原蛋白,修復軟骨組織,讓軟骨比較有彈性。此外,葡萄糖胺可以抑制發炎的前驅物,對於早期、較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都有所幫助,不過,目前僅有藥用的葡萄糖胺才具有治療的效果,這點可要區分清楚。一般來說,葡萄糖胺建議量是一天1,500毫克,目前健保給付是一顆250毫克,一天分早中晚服用,連續服用三個月,臨床發現服用兩個月後,藥效會較明顯,但有些人一至兩星期就可以改善。天冷更要動 膝蓋軟骨才會有養分「少動關節,越不容易引起軟骨的磨損?」醫師嚴正否認。事實上,關節的軟骨養分是來自關節囊的滑液,靠的是關節液的滲透來提供,如果膝蓋沒有活動時,養分就不會跑到軟骨細胞,因此,適度的運動(快走、游泳)、增加大腿肌肉的訓練,對關節的健康很有幫助;另一方面,會讓膝蓋過度負重的運動則要減少,如:爬樓梯、爬山、蹲、跪等,否則若關節受力過大,軟骨磨損的機會也就會更加嚴重。

葡萄糖胺顧骨頭?醫:錯!應是幫助膝蓋軟骨增生

葡萄糖胺顧骨頭?醫:錯!應是幫助膝蓋軟骨增生#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一位老太太每天都會服用各種關節保健品,但關節疼痛的問題還是存在,直到某日不小心跌倒骨折,被醫師診斷需替換人工關節,才忍不住問:「我不是吃了幾十年的葡萄糖胺保健品,怎麼還要動手術?」台北醫學大學骨科呂憲宗醫師表示,很多民眾都有這樣的錯誤認知,但其實葡萄糖胺並不用於補骨或補鈣,而是針對退化性關節炎在膝蓋軟骨的改善,特別是在初期關節發炎的患者作用比較大。關節總是痠痛 就一定是退化性關節炎搞鬼?「老太太因為不清楚關節痠痛的原因,而用錯保養,經醫師診斷後才發現,關節痠痛是因骨鬆所引起。」但事實上,關節痠痛不一定是退化的問題。呂憲宗醫師就說明,膝蓋關節痠痛的因素推測有3種,分別是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或運動傷害,當發現有關節痠痛問題時,應先就醫找出正確的病因,否則自行吃了一堆保健品,沒有對症下藥也是無效,甚至可能延誤治療的黃金期。研究顯示 葡萄糖胺可幫助膝蓋軟骨增生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研究指出,葡萄糖胺可以讓膝蓋軟骨增生,達到保健的作用;呂憲宗醫師也補充,根據臨床觀察,約3成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在補充葡萄糖胺後,能達到緩解作用,特別是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最為明顯。而坊間葡萄糖胺又分成硫酸鹽及鹽酸鹽兩種,其中,具有治療效果的只有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其中,葡萄糖胺一天的服用劑量是1,500毫克,治療時程是以八個星期為單位,目前健保給付是一顆250毫克的膠囊,分早中晚攝取,民眾可別混淆!退化性關節炎高危險群:運動過度、女性膝蓋髕骨軟化「關節退化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呂醫師表示,臨床上發現許年輕人膝蓋也開始出現退化,綜合其原因與運動過度、膝蓋受傷,以及女性膝蓋髕骨軟化有關係。他解釋,劇烈的運動容易導致關節的受損,而女性因為體型的關係,骨盆較大、大腿骨較短,膝蓋在彎曲時,關節面容易往外翻,當膝蓋受力不平均,容易磨損外側的關節,久而久之就會有痠軟的問題,這類族群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關節要適度運動才會有養分。」很多人覺得越動關節磨損越嚴重,其實不然,要知道關節平常就需要透過活動,像是走路、游泳等,膝蓋經過壓縮後,才能將營養素供應到關節內,不過若是容易傷害到軟骨或韌帶的衝撞型運動,就建議避免為佳。

退化性關節炎多年 關節置換術助改善

退化性關節炎多年 關節置換術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5歲的尤姓男子,多年來深受右肩退化性關節炎所苦,20年前一場車禍受傷後,右肩關節持續疼痛,夜間更因疼痛緣故亦無法安眠,至骨科求診,經手術右肩關節置換術後相當成功,右手由無法舉高超過90度,術後已可恢復舉高至135度。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骨科周禮智醫師說,許多罹患肩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的患者,當藥物及復健治療都已無法緩解,可透過全肩關節置換術得到紓解,並重獲肩關節運動能力。目前健保給付置換關節材質為鈷鉻鉬合金,全肩關節置換術後的併發症發生率較低,嚴重併發症,如肩關節感染,約發生在1.9% 患者中。但術前評估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藥物及復健治療效果欠佳、疼痛狀況嚴重、關節功能差,活動受限,一般平舉角度在90度以下者,較會使用全肩關節置換術。而值得一提的是感染,周禮智醫師提醒,雖然感染是任何手術皆有的風險,全肩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發生的最常見原因,是在牙科手術中,或皮膚、尿路、指甲上的感染細菌進入血液所造成,對於肩關節置換術後前兩年,建議進行外科或牙科手術前須採取預防性抗生素,以防感染。

醫訊/運動傷害健康講座之退化性關節炎

醫訊/運動傷害健康講座之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是人類關節疾病中最普通的一種,主要肇因是兩個骨頭的關節接觸面,也就是關節軟骨受到傷害及磨損,其將導致疼痛、僵硬、腫大和變形,且常見於膝、手部關節等部位。因此,為增進民眾對退化性關節炎的預防及治療方法有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桃園長庚特邀請骨科陳思元醫師主講「退化性關節炎」,現場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運動傷害健康講座之退化性關節炎時間:12月12日(五)9:00~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1樓中央大廳洽詢:桃園長庚社會服務組 林琬瑜小姐(03)3196200轉3419

姿勢不良、3C盛行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姿勢不良、3C盛行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常感到脖子痠、肩膀疼痛、早上起床時間肩頸特別沉重或時常落枕,小心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醫師表示,以往退化性關節炎多發生於50、60歲以上長者,但近來門診發現,30、40歲罹病族群急遽增加,以頸椎最多;尤其近年3C產品盛行,許多人長時間辦公再加上滑手機,可得要小心痠痛悄悄找上門。肩頸卡卡 4招遠離退化性關節炎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邱佳儀表示,現代人長期姿勢不良、少運動再加上壓力大,導致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但也有部分是因為椎間盤突出、頸椎狹窄、或頸椎的退化性關節炎所引起。因此,要遠離頸椎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可以透過伸展活動肩頸,平時也別太常坐在椅子上,不時要起身走動,才能減輕對椎間盤所造成的壓力負擔。而邱醫師也特別提供4招伸展動作,讓肩頸舒緩遠離痠痛:●第1招鍛鍊肌力首先,將右手放置頭部右側,頭部與手同時出力,相互抵住保持頭部姿勢,約五秒,再將手放至於頭部後方,同樣同時出力,保持姿勢,用此方式,依序於頭部右、左、前、後方進行,利用雙手與頭部的力量,強化頸部肌力,重複10下。  ●第2招伸展肌肉將右手放在左耳上方斜側拉頸部肌肉至出現緊繃感,左邊亦同,姿勢維持十五秒,左右肩頸痠痛是常見的情形,此動作可拉開脖子兩側的肌肉,舒緩上斜方肌及提肩胛肌。●第3招頸部伸展雙手十指交叉抱後腦勺,兩手輕輕施力,讓臉部從正前方慢慢向下看, 雙手肘與地面平行時停住,慢慢伸展頸部肌肉15~20秒。接著,雙手合掌後,藉由大拇指的力量將下巴往上往後抬,視線盡量向後看,頸部要放鬆並且輕輕地向後伸展前頸肌肉。●第4招推下巴在視線向前方看,下巴保持水平後,藉由食指的力量,將下巴推向頸部,維持5秒後放鬆。簡單4個動作,讓久坐的上班族,短短幾分鐘就達到伸展肩頸的效果。邱佳儀醫師也提醒,過度專注於工作或滑手機,往往會忽略身體不適的警訊,要定時起來動動身體換姿勢、改變睡姿、熱敷、避免久坐久站,就可以改善酸痛感。

打PRP救關節?醫:非人人適合

打PRP救關節?醫:非人人適合#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根據統計,目前全台約有150萬人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其中,超過50歲以上,約有30%的盛行率,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骨科醫師表示,這與國人缺乏運動以及肥胖BMI值過高有關。針對日益增高的盛行率,相關治療方式也廣為民眾討論,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骨科趙樹儀醫師就指出,像是日前從國外流行回來的PRP注射,是藉由血小板促進關節軟骨生長,但也同時提醒,這類治療僅適合初期退化性關節炎,若軟骨磨損太過嚴重,即便是施打PRP成效也有限。什麼是PRP?趙醫師進一步解釋,PRP(Platelet Rich Plasma)指的就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事實上,血小板除了具有促進凝血的功能,在人體受傷後,血小板在受傷部位還會慢慢釋放出生長因子,以促進組織的修復。雖國外研究中確實有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因施打PRP而增生軟骨的案例,但趙樹儀醫師也提醒,並非人人都適合施打,若本身退化性關節炎已到了第三、第四期的狀況,如:軟骨磨損太過嚴重、根本已經沒有軟骨,或是患有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血小板濃度不足時,即使施打PRP也難有效果。退化性關節炎應採「循序漸進」的治療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趙醫師表示,剛開始膝蓋軟骨磨損不嚴重時,通常會施予復健或運動治療,利用增加膝蓋關節周圍肌肉,來分散關節磨損的機率;若情況沒有好轉,第二步才會輔以藥物治療,像是止痛藥、消炎藥等;若症狀還是沒有改善,最後才採注射或是矯正手術治療。至於以攝取葡萄糖胺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趙樹儀醫師說明,目前葡萄糖胺分為藥用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及食品級鹽酸鹽葡萄糖胺,針對藥用級的葡萄糖胺,大型研究指出,因膝蓋軟骨的主成分是葡萄糖胺,藉由攝取葡萄糖胺有助緩解退化性關節炎。但提醒民眾,不論是哪種治療方式,都應先請醫師評估病症並給予合適的治療建議,平時也可藉由正確的復健運動,強化膝蓋周邊肌肉,以避免退化性關節炎上門。

打針救膝蓋?用自己的血治療關節炎

打針救膝蓋?用自己的血治療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國內大概有150萬人受關節炎所苦,超過60歲的銀髮族,有半數比例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衛福部臺南醫院骨科趙樹儀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因為保護骨頭末端軟骨已逐漸磨損,造成骨頭未能得到緩衝不斷擦撞,病人最常抱怨的是不能蹲、膝關節僵硬、上下樓梯感到疼痛,厲害時連走路都會疼痛,最終症狀會日益明顯以至無法行走。而過去醫療技術中,退化性問題僅能延後或舒緩的方式治療,幾乎無法促進軟骨生長,大多採保守治療,然而最近多了項關節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的選擇。痛風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不適合PRP注射治療是自患者本身抽取適量的血液,經由離心處理後,僅抽取上層富含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再由醫師注射進患者退化或需要治療的關節內;藉由生長因子的作用,開始促進關節內軟骨等組織生長及修補功能,達到減輕關節疼痛、增加膝蓋功能的效果。趙樹儀醫師建議,除了因為年紀大、老化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以及運動傷害所造成的創傷性關節炎適合施打PRP注射之外,痛風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不建議施打。 

膝關節使用過度 竟取出20顆贅生骨

膝關節使用過度 竟取出20顆贅生骨#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4歲的李姓病患,長期因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前往骨科求診,診治發現雙膝嚴重退化並有多處贅生骨,經手術置換膝關節並清除高達20顆贅生骨,目前病人術後恢復良好已能行動自如。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骨科周禮智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持續性病變,容易有贅生骨之增生,增生骨大多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而李姓病人天生O型腿,加上練武等等因素膝蓋過度使用,引起膝關節提早退化,且產生20顆贅生骨,無法上下樓梯膝蓋疼痛變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減輕關節負荷、姿勢良好為首要膝退化性關節炎形成的因素大致上有:年齡、先天性疾症、外傷病史、體重及姿勢、職業等因素,如球類選手、水泥工、裝潢水電工等,常須使用膝關節,就更需要注意保護,否則一旦造成關節內的軟骨磨損及纖維化,進而使軟骨變薄或不見了,使得下層的硬骨接著產生一連串的病變,造成贅生骨的生成,嚴重時僅能手術,而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式,依據嚴重程度區分有藥物治療、復健治療、關節注射、手術治療等。周禮智醫師提醒,退化性關節炎病人日常生活上要積極的配合,例如:減輕關節的負荷、保持良好的姿勢及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強度,因為人體骨關節就像機器零件一樣,會隨著時間逐漸老化、磨損,因此日常的保養也就更顯重要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