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

男子手麻3年 檢查竟是腕隧道症候群

男子手麻3年 檢查竟是腕隧道症候群#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8歲男性,右手麻已有3年,平時睡覺中容易麻醒,最近3個月,症狀加劇,經骨科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後轉介至職業醫學科門診,該個案為金屬加工業作業員,安排現場訪視後確認為職業疾病。其後取得職傷資格就診,停工休息復健一個月後開刀,開刀後症狀改善,期間並獲得醫療補助及工資補償。郭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廖再緯醫師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是手腕很常見的職業疾病,症狀包括手部麻鈍感、刺痛感、釘針似的燒灼感和疼痛感。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騎車或作手腕動作時,疼痛會加劇。症狀在冬天氣溫偏低時,常會更加明顯。腕隧道症候群惡化時,疼痛會加劇、握力變得軟弱,大拇指基端的肌肉萎縮。腕隧道症候群 半數與職業有關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人當中,與職業有關者約佔了一半,被認為有高危險的相關作業如下:手腕部反覆動作、用力握緊或抓緊工具或物品、手部或腕部以不自然方式操作、直接對腕隧道施予壓迫及使用震動手工具等都是高危險族群。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建議先採取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方法有休息、使用護具、復健與藥物治療;若保守治療超過8周,仍無法緩解症狀,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

沉迷Candy Crush 小心得到尺神經壓迫症

沉迷Candy Crush 小心得到尺神經壓迫症#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綜合報導)你也沉迷Candy Crush嗎?小心得到尺神經壓迫症,日前有名35歲竹科工程師,近日來兩側手掌外側都很麻,還伴隨一陣陣被電到的感覺,懷疑自己中風,經過神經傳導檢查,才診斷為尺神經壓迫症,後來這名工程師自己承認幾乎每晚都趴在床上,用兩隻手肘撐在床上玩Candy Crush,一玩就是半個小時以上,醫師提醒,若是麻木感不退就代表尺神經已經受損,經常出現在常壓迫手肘的人身上,只要做藥物治療,改善生活習慣和姿勢,麻木感就會消退。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醫師李怡蓁表示,確診為尺神經壓迫症後,發現患者在手肘附近並沒有受過傷,也沒有關節病變,或是像糖尿病這樣容易引起神經受損的體質,進一步詢問生活中有沒有常常壓迫手肘,這名竹科工程師才赫然想起最近一個多月因為迷上遊戲Candy Crush,常常一手拿平板電腦,另一隻手滑著平板,有時兩邊手肘撐在椅子的扶手上,尤其在壓力大的時候,幾乎每晚睡前都趴在床上,用兩隻手肘撐在床上的動作來破關以紓解壓力,一玩通常就是半個小時以上。李怡蓁指出,尺神經負責小指、靠外側一半的無名指以及前臂外側的感覺,而整條神經最表淺,也是最容易被壓迫的位置就在手肘,許多人都有趴在桌上睡午覺睡到手麻,或是手肘撞到桌角引起一陣麻痛的經驗,都是因為短暫壓迫到尺神經。若是麻木感持續不退,通常代表尺神經已受損,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生活中或工作上常壓迫手肘的人,像是常用手肘撐在桌上講電話,或是需反覆彎曲手肘的運動員、作業員、鐵匠等等。症狀通常會出現在常用的那隻手,若是兩隻手同時出現麻木感,李怡蓁說,就要考慮是否有會讓神經容易受損的全身性疾病,若是沒有其他局部構造病變,大多數病人在改變生活上的習慣動作後,症狀都會改善,像這名竹科工程師,在藥物治療,減少玩Candy Crush 的時間,以及注意姿勢,避免壓迫到手肘之後,麻木感就消退了。

手麻拉脖子 女子復健險拉成癱瘓

手麻拉脖子 女子復健險拉成癱瘓#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般人如果有手麻及脖子痠痛症狀,可能會被認為是頸椎椎間盤突出而開始做拉脖子的復健治療,但如果症狀有變化,就需要趕快進一步檢查,以免造成一輩子遺憾。一名三十餘歲的女性病患,雙手麻痺症狀已經快半年,症狀起起伏伏,工作繁重時會出現手麻現象,但是仍在可以接受範圍。該病患在去年底因同事請假導致工作量突然增加,手麻脖子痛的症狀又出現而且更加嚴重,於是開始進行頸椎牽引復健。經過治療3天後,病患開始有大腿內側麻痛且走路不穩,需雙腳張開扶牆壁才能站立的現象,最後在站著工作時因雙腳無力而跌倒。經過檢查發現,病患有明顯脊髓神經壓迫徵狀,緊急安排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第5、6頸椎之間的椎間盤大面積突出且已經嚴重壓迫脊髓。病患當天就接受頸椎手術,將破裂突出的椎間盤切除,裝置人工椎間盤。麻醉醒來之後病患大腿內側的麻痛已經消失,她下床行走也沒有不穩、無力、快跌倒現象,僅殘留些許手麻脖子痠,經過兩個月休息,已不再手麻不舒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任董福義表示,頸椎牽引(俗稱拉脖子)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常用的治療方式,透過牽引可增大神經孔間隙,減少神經壓迫及回復血液循環、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拉開小面關節鬆開關節囊、解除頸部肌肉痙攣、限制脊椎活動以減少組織水腫發炎等,對於輕微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根壓迫的患者可以緩解其不適。但對於大面積的椎間盤突出,由於已經壓迫到脊髓,加上椎間盤破裂處的破口若尚未癒合,牽引有可能使已經不穩定的椎間盤內核由破口擠出更多,而使神經壓迫更嚴重。董福義提醒,病患在接受頸椎牽引之前,務必先照X光確認沒有骨折、脫位脫臼、類風濕關節炎及腫瘤等病況。若牽引之後(或牽引之前已有)出現走路不穩、下肢無力、需張開雙腳才能行走,雙腳併攏同時閉眼時站立不穩、大小便困難或失禁等脊髓壓迫症狀,需儘快安排磁振造影檢查,以確認是否有脊髓壓迫。董福義表示,拉脖子是治療頸椎疾病相當普遍的復健方法,其效果值得肯定,但需要注意當拉完脖子之後,是否有不適症狀,以免遺憾發生。

婦人手麻多年 診出腕隧道症候群

婦人手麻多年 診出腕隧道症候群#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50歲家庭主婦,右手麻已有數年,間斷於診所治療,最近五個月症狀加劇,拇指食指、中指甚至出現麻痛,在診所治療3周後仍未見改善,趕緊到郭綜合醫院求診,確診為「腕隧道症候群」。幸好在接受手術治療後,第三天已能恢復正常工作,四周後症狀已完全消失。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醫師周秉箴表示,腕隧道症候群通常跟重複性的動作、搬重物有關,如果糖尿病血糖沒控制好,時間久了也可能發生;另外酗酒、中風、姿勢不良者也有較高的風險,每個人幾乎都有睡醒之後手腳麻的經驗,如果不良的姿勢持續過久,壓迫神經就會發生。郭綜合醫院骨科吳國禎主任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建議先採取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方法有休息、使用護具、復健與藥物治療;若保守治療超過8周,仍無法緩解症狀,才建議採取手術治療。

低頭族頸椎好辛苦 手麻刺痛應就醫

低頭族頸椎好辛苦 手麻刺痛應就醫#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低頭族越來越多,不分上班或休息、晝夜白天、讀書玩樂,許多人總是低著頭,少有抬起,脖子一刻不得閒。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子旻表示,頸椎要扮演身體最「吃重」的角色,頸椎的神經上連大腦、下通四肢,一旦頸椎出現病變,症狀也可能反應在全身各部位,許多患者最常見症狀包括脖子及肩胛骨痠痛、睡不好、嚴重的還會手臂刺痛、麻木,甚至會雙腳無力、走路不穩、小便困難等。出現上述症狀,若適度休息也無法緩解和改善,就應立即就醫檢查。楊子旻表示,當頸部維持正中姿勢,視線往正前方時,頸椎負荷最小。低頭使用手機時,是和頸椎呈完全反方向的姿勢,讓頭部的重力完全落在頸椎上,頸部後方的肌肉也跟著牽動,長此以往,頸椎過度使用、容易酸痛,便是一個頸椎受傷害的警訊。每節脊椎和脊椎之間,是由纖維軟骨組織所構成的椎間盤來連結,這種軟骨組織一旦有損害,無法完整修復,損傷會逐漸累積,所以使用愈久、愈多,就愈容易老化。患者頸椎單純疼痛,這種情形僅止於頸椎關節的肌肉受傷、未出現脊髓神經的壓迫,接受復健將視情況給予藥物治療消除疼痛。若出現手部神經根刺痛、麻木。這種情形是神經已受傷、但多半只傷到周邊的神經,大約有3分之2的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復健等,即會進步和改善。脊髓壓迫、手腳無力是最嚴重的程度,病情一定會持續惡化,往往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但如果壓迫狀況惡化到一定程度,即使進行手術,某些神經傷害是無法回復。楊子旻說,若經診斷頸椎病變患者,要以神經電學、核磁共振檢查配合臨床症狀來確定病變部位,一般會先進行藥物、復健、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數個月都無效,再評估手術矯治。楊子旻提醒民眾,頸脊只能靠保養來「延緩」老化,從日常生活保健做起。例如坐著工作打電腦,每半小時到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睡覺時枕頭勿過高,以免頸部姿勢不良。若要長時間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最好還是把它立在桌面上,保持頸部直立。有任何問題頸椎問題可諮詢神經外科醫師。(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提供)

手麻為中風前兆? 腕隧道症候群作祟

手麻為中風前兆? 腕隧道症候群作祟#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常常會手麻嗎?一名60歲陳姓婦女抱怨最近兩個星期雙手會麻,尤其是一到半夜,常常麻到醒過來,而且騎機車時也會很麻,擔心手麻不是中風的前兆,就是血中膽固醇過高,因此到神經科就診。經過神經傳導檢查之後,發現手兩側的正中神經有被壓迫的現象,符合腕隧道症候群的診斷,經過適當的休息及復健、藥物的治療後,手麻漸漸改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醫師周秉箴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首重休息,沒有適當的休息很難痊癒。腕部使用護木避免手腕過度彎曲可以減輕手麻的症狀。藥物方面,手腕局部注射類固醇或是口服類固醇都有療效,如果藥物及復健治療都無效,或是拇指肌肉萎縮就需要考慮手術。周秉箴指出一些會造成手麻原因,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通常跟重複性的動作或是搬重物有關,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適當休息十分重要;糖尿病如果血糖沒控制好,時間久了會產生末梢神經病變,也會手麻; 頸椎神經壓迫,會伴隨頸部痠痛或是手無力的現象,改變頸部的姿勢可能會引起手麻;酒精性神經病變,在酗酒的患者常見到,酒精具有神經毒性,長期會造成神經病變;中風通常是單側手腳麻,很少雙側,同時可能會有單側手腳無力、言語不清、嘴歪的症狀;再來就是姿勢不良,每個人幾乎都有睡醒之後手腳麻的經驗,如果不良的姿勢持續過久,壓迫神經就會發生。因此,膽固醇高或血脂肪高和手麻並無相關性。周秉箴說,手麻的原因相當多,建議民眾若是有相關的症狀,最好還是找神經科醫師詳細診治。

婦女手麻到不能做事 這是腕隧道症候群

婦女手麻到不能做事 這是腕隧道症候群#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新時代的女性身兼數職,要「內外兼具」之下,小心雙手過勞出現警訊!一位50多歲婦女向醫師表示,手麻到不能做事,晚上甚至會麻醒!經醫師診斷為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經過手術後,再配合讓手部休息,現在手部麻痛的症狀已緩解。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官振翔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中年女性還有手部過度勞累的族群,可能起因於做太多家事、長時間打電腦、或重覆拿取重物。糖尿病患者、抽菸族群、或比較胖的人也是危險群。病因來自於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的地方被韌帶壓迫,而影響掌側前三指半的感覺,讓患者手部麻木、疼痛、腫脹無力,甚至嚴重導致拇指肌肉萎縮,若不及時休息治療,將會大大影響生活作息。官振翔醫師指出,腕隧道症候群發作時,讓手部休息很重要。以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廚師為例,雖然廚師還是得拿鍋子,但休息是最重要的初步治療,而且絕對是值得投資的。接著在醫師的協助下,使用簡單副木固定手腕在自然的姿勢、服用消炎止痛藥、或局部注射少量類固醇,如都無法緩解,則建議手術治療。官振翔提醒,治療後,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避免二次傷害。 

低頭族當心!愛玩平板、手機小心手麻要人命

低頭族當心!愛玩平板、手機小心手麻要人命#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年約45歲的婦女,每天早上起床時手指都會有麻麻刺痛的感覺,嚴重時甚至無法安然入睡,最後連拿東西都會因為手掌肌腱萎縮無力而掉落,大林慈濟醫院斗六門診部職能治療師蔡佾錄表示,因為過度使用手腕造成肌腱發炎,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像這樣的「腕隧道症候群」其實十分常見,最常出現在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平版電腦的電腦族身上。蔡佾錄治療師接著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高危險群還包括,家庭主婦、懷孕期的婦女、手腕骨折或手腕骨脫位的患者,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與需重複性使用到手腕的人,蔡佾錄治療師指出,一般來說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可略分為三期,前期患者早上剛起床的時候覺得手有僵硬的感覺。中期在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出現脹脹、麻麻、刺痛的感覺,症狀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但並不影響小指。後期嚴重者可看到拇指下方的手掌肌肉萎縮及手腕無力,手拿物品易掉落情況。目前治療腕隧道症候群可分為復健治療及手術治療,除非已出現肌肉萎縮或感覺喪失的問題,否則通常以復健治療優先。蔡佾錄治療師表示,復健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冷熱敷、經皮神經電刺激、超音波等。職能治療:製作豎腕副木和功能性腕部訓練等。製作豎腕副木主要目的,是要將已經發炎的手腕關節固定在一個最佳的休息姿勢,進而讓手腕達到最好的休息效果,並且也可避免因手腕扭轉、彎曲引起的進一步傷害,通常會要求患者晚上穿戴豎腕副木讓手腕休息至少兩星期。蔡佾錄建議,目前復健治療運用於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例上幾乎無副作用,且單純的腕隧道症候群經治療後的再發生率相當低,復原狀況也都有相當顯著的效果。要避免腕隧道症候群,工作期間須避免手腕長時間維持在過度彎曲或過度伸直的姿勢,也要確實做到每五十分鐘就讓手腕休息五分鐘的習慣,並常做手腕拉筋運動與肌腱滑動等運動,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