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

孕婦接觸有機溶劑 胎兒恐心臟缺陷?

孕婦接觸有機溶劑 胎兒恐心臟缺陷?#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在工作環境中常接觸有機溶液的孕婦產下心臟缺陷嬰兒的可能性會偏高。這項調查顯示,面臨這些危害的包括從事美髮業、美甲業和在化學工業產品製造廠工作的孕婦。研究中調查了5000位孕婦,發現從事與有機溶液相關工作的孕婦後來生出的嬰兒出現心臟缺陷的比例有可能比其他婦女多出2倍。調查結果更認為,孕婦最容易受到有機溶液傷害的時間是受孕前後與前三個月的早期懷孕階段。專家初步認為,這一研究結果只能說明胎兒和有機溶液之間的某種關聯性,但沒有直接證據顯示,有機溶液就是造成胎兒心臟缺陷的主要原因,調查結果只是表明從事這些職業的人比其他人更多接觸化學物,但並不能證明畸形兒與化學物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署立台南醫院婦產科蔡永隆醫師也表示,孕婦最好是不要接觸有機溶機等揮發性有毒物質物質,雖然說不一定會造成心臟缺陷問題,但吸入後恐會影響胎兒的中樞神經,造成腦部問題,所以懷孕期間還是盡量避免接觸這些物質。

孕婦肚子痛 當心盲腸炎恐致胎兒流產

孕婦肚子痛 當心盲腸炎恐致胎兒流產#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懷孕二十四週的準媽媽,日前睡覺時感到右下腹部疼痛,原以為是一般的產痛,沒去理會,但隔天疼痛依舊,於是趕緊到醫院檢查,經核磁共振檢查確認是急性盲腸炎,緊急手術後,母親、胎兒均安;醫師則指出,孕婦肚子痛,除懷孕所產生的疼痛外,可能是盲腸炎作祟!若未及時處理,恐會導致流產。孕婦到婦產科求診時,婦產科醫師起初認為是腸胃問題所引起的肚子痛,並把她轉給腸胃科醫師,初步評估後,懷疑是盲腸炎所造成的疼痛,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是急性盲腸炎(闌尾炎),緊急進行切除盲腸手術。負責手術的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群明表示,一般盲腸炎的症狀,通常是腸胃道不舒服,肚臍的部位會痛然後移轉到右下腹部的疼痛,食慾會變差、白血球上升等,但是孕婦生理狀態會改變,平常就可能出現這些症狀,有時候要診斷孕婦盲腸炎並不容易,不過當時這名孕婦有輕微的發燒,且靠著影像學的幫忙,才確定診斷。張群明醫師指出,懷孕中得到盲腸炎的機率大概是千分之一左右,後醫師也提醒,孕婦出現肚子痛時,絕對不可大意,要及時找出原因,盲腸炎如果超過三天以上,恐因盲腸破裂,引發腹內感染而變成腹膜炎,拖到這時候開刀,孕婦必須進行全身麻醉,心跳、血壓會因為麻醉而產生變化,且因腹部感染較嚴重,容易造成流產。

超級愛健康/孕婦吃太多 小心糖尿病上身?

超級愛健康/孕婦吃太多 小心糖尿病上身?#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走入少子化社會,每一個孩子的誕生都是家裡最大的期待與希望,但是如何生出一個健康、聰明的寶貝,是每個待產父母最大的焦慮!而如何避免環境中的危機傷害胎兒?也是每位準爸媽需要知道的!孕期常見問題,不停出血,早期懷孕出血真的沒有關係嗎?婦產科醫師蔡宗冀說,有些媽媽在懷孕初期會有出血的現象,媽媽應該先請醫師進行檢查,通常醫師會視情況給予黃體素的安胎藥物,只要依照醫師指示用藥,並且盡量放寬心、多休息,只要胎兒有正常成長,情況大多會穩定下來。一般安胎藥物對於胎兒發育並不會有影響,所以不必過於擔心。相信很多孕婦也有「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加上很多人對妊娠糖尿病認識不多,不知其重要性,孕婦吃太多,有可能會糖尿病上身?到底懷孕後期的營養該如何吃?中醫師羅明宇說,懷孕中晚期後,隨著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準媽媽們的胃口越來越好。此時大家可能會陷入一種迷思:孕婦想吃什麼就都滿足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母子健康。提醒懷孕後並非吃得越多越好,營養過剩有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和巨大兒的產生,據臨床觀察,近兩年,妊娠糖尿病發病率一直呈增高趨勢。因此,羅明宇醫師也表示,控制懷孕糖尿病主要是控制體重,一般主張 6 個月後孕婦體重每周不能超過 1kg。此時飲食需掌握兩個原則:兩低一高,少吃多餐。兩低即控制糖和脂肪的攝入,少吃糕點和油炸食品。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許多水果中的糖含量過高。吃得過多,也會導致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如罹患妊娠糖尿病,蔡醫師也說:母體會產生羊水過多、妊娠高血壓、胎兒過大難產,因而引發妊娠高血壓;而胎兒易先天性異常、胎死腹中、流產、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黃疸、低血糖、低血鈣等,不可不慎!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75

孕期營養過剩 小心妊娠糖尿病找上身?

孕期營養過剩 小心妊娠糖尿病找上身?#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走入少子化社會,每一個孩子的誕生都是家裡最大的期待與希望,但是如何生出一個健康、聰明的寶貝,是每個待產父母最大的焦慮!而如何避免環境中的危機傷害胎兒?也是每位準爸媽需要知道的!孕期常見問題,不停出血,早期懷孕出血真的沒有關係嗎?婦產科醫師蔡宗冀說,有些媽媽在懷孕初期會有出血的現象,媽媽應該先請醫師進行檢查,通常醫師會視情況給予黃體素的安胎藥物,只要依照醫師指示用藥,並且盡量放寬心、多休息,只要胎兒有正常成長,情況大多會穩定下來。一般安胎藥物對於胎兒發育並不會有影響,所以不必過於擔心。相信很多孕婦也有「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加上很多人對妊娠糖尿病認識不多,不知其重要性,孕婦吃太多,有可能會糖尿病上身?到底懷孕後期的營養該如何吃?中醫師羅明宇說,懷孕中晚期後,隨著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準媽媽們的胃口越來越好。此時大家可能會陷入一種迷思:孕婦想吃什麼就都滿足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母子健康。提醒懷孕後並非吃得越多越好,營養過剩有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和巨大兒的產生,據臨床觀察,近兩年,妊娠糖尿病發病率一直呈增高趨勢。因此,羅明宇醫師也表示,控制懷孕糖尿病主要是控制體重,一般主張 6 個月後孕婦體重每周不能超過 1kg。此時飲食需掌握兩個原則:兩低一高,少吃多餐。兩低即控制糖和脂肪的攝入,少吃糕點和油炸食品。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許多水果中的糖含量過高。吃得過多,也會導致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如罹患妊娠糖尿病,蔡醫師也說:母體會產生羊水過多、妊娠高血壓、胎兒過大難產,因而引發妊娠高血壓;而胎兒易先天性異常、胎死腹中、流產、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黃疸、低血糖、低血鈣等,不可不慎!

孕期情緒起伏大 丈夫關懷不可少

孕期情緒起伏大 丈夫關懷不可少#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照台灣民間習俗,新生兒生肖屬龍,往往代表好的運勢,是個吉祥的徵兆;在期待新生命誕生的同時,家庭成員各方面的準備很重要,懷孕對每位準媽媽而言是人生大事,也是生命中重要階段。根據調查,「胎兒健康」為孕產期主要的壓力來源,懷孕及生產給母親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照顧嬰兒的負擔是很明顯的壓力源。孕婦在懷孕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而每個階段的心理壓力來源不同。第一孕期主要是為了確定懷孕而密切觀察身體變化,出現身體不適,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並可能認為自己還沒做好準備,即使懷孕是計畫中的,仍會感到矛盾,喜憂參半;第二孕期初覺胎動,開始感受到胎兒的存在是一個真實的個體,感到興奮並接受懷孕事實,在身體、心理上,逐漸與胎兒形成「母子一體」的感覺,使孕婦覺得自己有責任愛護、保障胎兒的健康及安全,開始注重胎教,生活重心及話題集中在胎兒;第三孕期孕婦對自己的身體感覺更為清楚,因體重增加造成行動不便,身體容易疲憊不適,越後期越辛苦,此時注意力的焦點放在分娩事件上,可能會有不好的幻想造成壓力,情緒較脆弱,容易有失落和焦慮,因此孕婦的情緒管理相當重要。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說到,懷孕是一段非常美妙的人生體驗,預示著新生命即將來臨,在孕產期間,家人應注意準媽媽生理與心理上的變化,多給予關懷。在懷胎10個月的歲月中,可能因身心的巨大變化,很容易造成情緒失調而罹患各種身心症,對於準父親而言,自身生活的調適和提供配偶支持,是很重要的任務,從起初意識到配偶懷孕的事實,到後期體會孕婦的感受、描繪自己未來爸爸的樣子、參與配偶懷孕的過程等等,都是必須學習的功課。

建構孕產婦照護 守護兒童健康人權

建構孕產婦照護 守護兒童健康人權#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兒童是國家的未來,確保他們健康成長並保護他們的健康人權,是所有社會應關注的重要議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強調,評估一個國家水平的最簡單方法,就是評估該國家是否關心孩童健康。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0年成立以來,即致力於兒童健康維護與照護,提供各項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照護服務,從兒童健康主要指標來看,嬰兒死亡率從89年千分之5.8降至100年千分之4.2;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也由89年千分之8.5減少至99年千分之5.5。建構孕產婦健康照護,為孕育出期待中健康的新生命,國民健康局提供懷孕婦女10次產前檢查、未納入健保之懷孕新住民產前檢查補助,以及高危險群孕婦檢驗費用部分補助與遺傳諮詢服務,並於101年全面補助懷孕婦女「乙型鏈球菌篩檢」檢驗費用。此外,積極辦理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及輔導,並成立社區母乳志工支持團體,規劃建置孕產婦關懷諮詢中心,以全人照護為核心,透過免費諮詢專線0800870870,提供孕、產婦、新手爸媽及其家人親友之健康促進、保健諮詢、傾聽、關懷、支持及提供轉介等服務。守護兒童健康人權,孩子健康不能等,為確保兒童有個健康的開始,國民健康局從孩子一出生至學齡成長關鍵期,規劃系列健康服務;包括新生兒膽道閉鎖症篩檢;1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7歲以下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疑似發展遲緩兒童轉介確診;101年全面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滿3歲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服務;提供滿4、5歲學前兒童視力及斜弱視篩檢追蹤轉介服務;5歲以下兒童牙齒塗氟,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弱勢兒童臼齒窩溝封填服務,以預防蛀牙;另推動兒童肥胖防治,宣導「聰明吃 快樂動 天天量體重」之健康生活習慣;並提供各項預防事故傷害的衛教指導,營造幼兒安全居家環境,推動安全社區計畫與安全學校認證;提供弱勢族群健康照護(含發展遲緩評估、身障兒童口腔保健、罕病醫療照護補助等)。此外,從90年實施全國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到99年公布施行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期間一系列的策略,使得我國產後一個月總母乳哺育率由78年的26.6%(純母乳哺育5.4%),提昇至100年的87.5%(純母乳哺育計61.8%),2個月、4個月母乳哺育率也逐年提升中。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通過家數由90年的38家增加至100年的158家,涵蓋全國71.4%的接生數,將持續增加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提供更親善的母乳哺育支持環境。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以「普及生殖健康服務」作為世界人口日的主題,希望能呼籲全球正視婦幼健康之問題及其影響,提供完善的照護。為打造孩子未來的健康願景,國民健康局進一步將孕產婦、嬰幼兒之預防保健服務內涵、健康管理品質及利用率,於納入黃金十年計畫,並研擬「新世紀周產期全人照護改善計畫」,提供優質之生育保健諮詢服務體系、社會資源與支持性的專線服務,期藉此提高兒童健康服務品質與效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孕婦吃生食染李斯特菌 胎兒也感染

孕婦吃生食染李斯特菌 胎兒也感染#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日前成大醫院發生兩起孕婦感染李斯特菌,再傳染給胎兒的案例。調查結果發現其中一名孕婦為東南亞籍,有生食菜、肉的習慣,另一名孕婦懷孕過程中愛吃軟乳酪,懷疑因此感染了李斯特菌。為什麼食品會造成李斯特菌中毒?基隆市衛生局指出,主要原因為食入曾受李斯特菌感染的食物,其中易受感染之食品包括生菜沙拉、即食食品、加工肉製品、熱狗、乳酪、奶油及未經適當殺菌的牛奶及冰淇淋等,若民眾不慎食用了未充分加熱、殺菌處理不完全、殺菌後再汙染或冷藏保存時間過久等食品,即會引起李斯特菌中毒。一旦感染了李斯特菌,每個人發病症狀可能會因年齡、性別和抵抗力強弱等而有所不同,對於一些健康狀態良好的人,感染時可能無症狀發生,或只產生類似感冒發熱頭痛或腸胃不適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對於一些老人、免疫不全 (AIDS) 及癌症病人、器官移植接受者等高危險群者,可能產生之症狀為肺炎、心內膜炎、急性腦膜炎、尿道炎,且易導致敗血症和腦炎,導致休克、昏迷,為具有潛在致死之疾病;至於懷孕期間感染可能導致流產或死胎、早產或新出生嬰兒受感染;未滿月之嬰兒感染症狀有皮膚出疹、皮下出血、食慾不振、黃疸、嘔吐、呼吸困難、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市民,避免生食、慎選有適當殺菌的乳製品及徹底復熱經冷藏的食品。

孕媽咪喜訊!基隆衛生局將補助篩檢

孕媽咪喜訊!基隆衛生局將補助篩檢#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乙型鏈球菌GBS是一種常見的腸內菌。根據統計,在100位孕婦中,產道內有乙型鏈球菌潛在就佔了約 30位,懷孕媽咪若感染乙型鏈球菌容易引起早產、死產或是流產的問題,而乙型鏈球菌對新生兒而言,是導致敗血症和腦膜炎及肺炎最常見的原因,而孕婦的產道可能讓新生兒暴露在感染源中,不過由於孕婦本身不一定會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因此產前的細菌培養篩檢就顯得更為重要。根據國際上預防早發型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感染,主要採行的策略,以「孕婦全面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及「產程中使用抗生素治療」等策略為主流。根據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對於預防早發型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感染之建議,是對所有孕婦在懷孕第35至37週期間,進行全面性乙型鏈球菌篩檢。若是感染乙型鏈球菌時會出現有呼吸會喘、胃口不好、嗜睡、不安、低血糖、低血壓、心跳快、體溫過高或過低等現象,如果發生腦膜炎,還可能嘔吐、四肢無力或抽動、畏光、甚至昏迷。孕婦如果產道裡帶有乙型鏈球菌,寶寶有50%的機率會被感染,有2%會發生敗血症,死亡率約4.5%。因此基隆市衛生局將補助懷孕35週~38週的婦女朋友,妊娠滿前,提供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