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

確診後,還可以餵母乳嗎?醫師警告:「少做這件事」恐會傳遞病毒

確診後,還可以餵母乳嗎?醫師警告:「少做這件事」恐會傳遞病毒#哺乳

懷孕期間若不小心確診新冠,許多準媽媽都會擔心是否能正常哺乳,也常常擔憂病毒會藉由母乳傳播,導致寶寶也染疫。兒科醫師表示,其實以上2種擔心都是迷思,目前證據顯示新冠肺炎的病毒不會透過母乳傳遞,而且曾確診或確診中的產婦若哺乳,更能將自身抗體傳給寶寶,哺乳反而可增加寶寶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新手爸媽必知!HMO母乳寡醣幫寶寶增強免疫力

新手爸媽必知!HMO母乳寡醣幫寶寶增強免疫力#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裡頭含有許多牛奶缺乏的成份,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表示,因為母奶中含有很多活性物質、關鍵免疫因子與營養素,是難以被配方輕易取代的!根據分析,母乳中包括水、蛋白質、寡醣、脂質、乳糖等,其中母乳寡醣(HMOs)是母乳裡面的第三大的成分,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免疫功能的角色。母乳免疫成分解密:HMO母乳寡醣寡醣是由三個以上單醣組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HMO母乳寡醣多達兩百種以上,結構相當複雜,其中含量最豐富的是2'-岩藻糖基乳糖(2'-FL HMO,2'-Fucosyllactose)。林鴻志教授解釋,HMO母乳寡醣有3個作用,可幫助寶寶建立腸道免疫力與維持健康體質。第一,進入腸胃道的HMO母乳寡醣,可以當成誘餌,病毒、細菌會直接跟HMO母乳寡醣結合在一起,壞菌較不會附著腸道的上皮細胞並侵入寶寶體內。「有研究發現,寶寶的飲食中含有HMO母乳寡醣,使用抗生素的機會或者使用退燒藥的時間,相對較少。」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醫師蔡明倫說明,雖然還是可能會生病,但是生病、感染的風險較低,且嚴重度也較輕。相較於沒有攝取HMO母乳寡醣的寶寶,減少63%拉肚子與52%的感染風險。第二,HMO母乳寡醣屬於益菌生,能夠幫助腸道菌叢生長。腸道的好菌數量夠多,較能避免壞菌過度繁殖。「母奶很特別,裡頭有益菌生,也有益生菌。益菌生即HMO母乳寡醣,而益生菌主要是比菲德氏菌為多,HMO母乳寡醣可以幫助比菲德氏菌生長。」林鴻志分享,「早產兒的壞死性腸炎是一種腸道嚴重受損的急症,與寶寶腸道尚未發育成熟、腸黏膜損傷、細菌感染、腸道發炎物質等因素有關,研究發現多元化健康腸道菌叢可以減少早產兒出現壞死性腸炎的機會。」第三,HMO母乳寡醣能夠調節免疫功能,避免免疫T細胞過度活化。腸胃道黏膜的面積很大,遍布免疫細胞,是人體的重要免疫防線。倘若T細胞過度活化,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反應,也可能產生過敏反應,而形成過敏體質。蔡明倫強調,人體免疫系統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免疫系統無特異性;後天免疫系統具有專一、記憶性的免疫細胞,能夠針對特定病原體發動攻擊。HMO母乳寡醣於先天與後天免疫系統的建立、成熟都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多項有益寶寶的生理活性,是其他乳源難以取代的免疫調節因子。後天免疫力調節:核苷酸除了HMO母乳寡醣,母乳中還含有核苷酸,據分析母乳中核苷酸濃度大約為72mg/L,蔡明倫解釋,核苷酸也具備免疫調節、後天免疫系統活化的功能,可以幫助寶寶發展出健全的免疫系統。常見的過敏問題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和氣喘,這幾個問題會隨著年紀陸續出現,而被稱為過敏三部曲。透過免疫調節的效果,有助減少發炎反應的產生。減少過敏性疾病,讓腸胃道黏膜、呼吸道黏膜處於健康的狀態,也有助於減少感染的機會。家長們都希望寶寶能健康長大,減少遭到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林鴻志表示,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首先務必按時接種疫苗,避免染上一些嚴重且能夠預防的疾病;再來可藉助HMO母乳寡醣,減少細菌附著於腸道黏膜、伺機入侵的機會、並可以幫助好的菌叢生態發展,進一步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另外,母乳中的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皆能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發揮免疫調節的功能,幫助形成健全、平衡的免疫系統。配方奶挑選「三要一不」在狀況許可時,母乳是寶寶哺育的最好選擇,哺餵母乳的媽媽記得要攝取均衡營養,林鴻志提醒,由於較少曬太陽,多數媽媽都有維他命D缺乏的狀況,而母乳也較容易缺鐵,建議與醫師討論、適時補充。如果因為奶水不足或受限於工作需要以配方奶輔助時,家長要謹慎挑選成分,蔡明倫叮嚀,挑選配方奶可採三要一不原則,選擇貼近母奶成分、大品牌與具有科學臨床實證佐證功效的配方奶;媽媽對於寶寶母乳哺育不需承受過大壓力,維持好心情一同陪伴寶寶健康長大。(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胸部大小和奶量無關 破除哺乳10個迷思

胸部大小和奶量無關 破除哺乳10個迷思#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不論親餵或擠奶瓶餵,許多哺乳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醫師表示,當寶寶親餵吸吮狀況好,有效把乳汁移出,寶寶想要吃就順應他的需求,乳房就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擠奶瓶餵的媽媽,選擇合適舒服的擠奶器,擠奶過程越放鬆,乳汁越容易移出。許馨予醫師也提出破除哺乳的十大迷思。1.媽媽乳房大小和奶量無關乳房的大小取決於乳房脂肪量的多寡。2.母奶看起來稀稀水水的,並不是不營養 母奶雖然近九成由水組成,但其中的醣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比例是穩定的,且有許多活性免疫因子及細胞,酵素,生長因子等,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3.寶寶會夜奶,並非沒吃飽夜奶是寶寶正常表現,尤其是新生兒,他們需要半夜依然維持足夠熱量的攝取,孩子大一點,半夜醒來,有可能是因為做夢或白天刺激過多造成,並一定是沒吃飽。4.媽媽的飲食不會影響母乳營養研究發現,落後地區和已開發國家的媽媽,母奶的營養成分沒有很大差異,不會因為母親的飲食有太大影響。但是媽媽吃的不夠營養,會影響本身的身體健康,媽媽照顧寶寶之餘,也不要忘了關照自己的身心。5.乳腺發炎使用抗生素時,還是可以哺乳乳腺炎的治療除了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鬱積的乳汁可以移出,因此只要寶寶願意吃,媽媽親餵時可先從發炎側開始,並增加哺乳頻率,若寶寶不願意吃或是以擠奶為主的媽媽,也需要增加擠奶的頻率幫助乳汁移出。6.媽媽感冒時仍可餵奶因為媽媽身體所製造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會進入乳汁,藉由餵奶把抗體傳給寶寶,而大部分的感冒藥,並不會影響母奶。媽媽感冒身體不舒服,建議在照顧寶寶時多洗手戴口罩,並請家人協助家務和照顧小孩。7.母奶在寶寶6個月以後仍有重要營養價值1歲前,母乳都是寶寶營養的主要來源,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出生後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超過6個月之後,需適量補充副食品,尤其可多給予含鐵鋅較多的食材如紅肉類或蛋黃、海鮮,以避免寶寶鐵質缺乏。8.哺乳前不需特地清潔乳房媽媽乳暈上的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油脂以保護皮膚,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保護層,造成乳房皮膚容易感染或過敏。9.親餵或擠奶時乳頭疼痛,媽媽不需要忍耐可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親餵或擠奶的情況。10.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對奶量影響不大補品油脂量高,可能增加塞奶的風險,建議媽媽均衡飲食即可。許馨予建議,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媽媽和寶寶在身體放鬆的狀況下,讓寶寶發揮尋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一般傳統搖籃式的哺乳姿勢,若媽媽身體太過僵硬前傾,哺乳的過程很容易身體疲累疼痛,進而影響催產素的分泌和排乳反射。

懷孕哺乳期間 五關鍵營養素很重要

懷孕哺乳期間 五關鍵營養素很重要#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孕媽咪營養需求為何大增?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主要是因日常活動所需能量增加,除孕婦母體本身需要之外,也需供應給寶寶生長必須營養,及備足產後補乳需求的營養量;因此,當孕婦越接近生產期,身體則越感不適,容易背痛、疲勞,甚至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所以均衡飲食之攝取應特別重視。 最新哈佛研究亦認同產前、孕期及產後補充維生素營養素的重要性,那麼的媽咪們應該在中尋找什麼營養素呢?才能給寶貝一個全方位發展的未來。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孕產婦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多攝取深色蔬菜、全穀雜糧,而非選擇單一營養素或礦物質補充劑,或可在醫師、藥師或營養師建議下選擇優質的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以補充產前、孕期及產後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懷孕有五寶葉酸、碘、鐵 、維生素D、葉黃素皆不可少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預備或正在懷孕當媽媽的婦女要注意葉酸、鐵、碘的攝取。對於胎兒生長發育,頭好壯壯非常重要,是奠定寶寶一生健康的基石。懷孕第一寶:活力星-「葉酸」於預備懷孕前3個月開始至懷孕中期,需注意補充葉酸,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以及幫助胎兒的正常發育與腦部中樞神經發展。國民健康署提醒: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育齡婦女每日建議至少攝取400微克(mcg)葉酸;準備懷孕婦女則在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的葉酸;哺乳婦女建議每日攝取500微克的葉酸,以供自身與胎兒所需。懷孕第二寶:智多星-「碘」懷孕期間缺乏碘,將造成流產、死產、先天性異常;新生兒則會生長遲緩和神經發育不全,嚴重者將導致罹患呆小症,甚至增加嬰兒死亡率,媽媽缺乏則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建議育齡婦女每天攝取140微克的碘,懷孕期間及哺乳期對碘的需求量應增加。懷孕第三寶:能量星-「鐵」鐵是造血劑,孕婦若長期貧血,會造成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展遲滯及容易引發早產。參考「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育齡婦女及懷孕婦女每天攝取鐵量為15毫克鐵,懷孕第三期的婦女每天攝取鐵量應增加到45毫克的鐵。懷孕第四寶:守護星-「維生素D」趙順榮藥師彙集多篇臨床報告表示,目前已有足夠的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D可以幫助孕婦和胎兒健康。可降低子癲前症,並顯著降低早產風險及降低新生兒過敏、氣喘症狀。台灣兒科醫學會於2016年正式提出嬰兒營養的指引:純餵母乳有引起維生素D缺乏與佝僂症的報告,建議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IU口服維生素D。懷孕第五寶:護眼星-「葉黃素」最近醫學研究證實:懷孕6個月開始,葉黃素大量被胎兒吸收,透過臍帶的運輸,這些寶貴的養分成為小胎兒生長所需的補給燃料,但此機制會導致母體的葉黃素快速消耗。若無適時補充葉黃素,則會致使孕婦或產婦常感覺到記憶力減退、精神不佳,同時也是視力模糊症狀形成的原因之一。懷孕/哺乳期 許多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需求量增加孕媽咪應足量的補充蛋白質、14種維生素(A、C、D、E、B1、B2、菸鹼素B3、泛酸B5、B6、生物素B7、膽素、葉酸B9、B12和葉黃素)及10種礦物質 (鈣、鐵、碘、鎂、鋅、硒、銅、鉻、錳、鉬),是懷孕期間補充的一些最重要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對孕媽咪與胎兒的健康成長發育是絕對必需的,缺乏將對胎兒腦部的發育影響極大。趙順榮藥師指出,準備懷孕的女性,應將身體調整至健康狀態,並維持理想體重,以作為懷孕之準備,讓媽咪與寶寶一起贏在起跑點,如對孕乳期飲食有疑問者,應該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提供專業協助。

酒精影響寶寶大腦 哺乳應避酒精

酒精影響寶寶大腦 哺乳應避酒精#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麻油雞等含酒食補,是常見月子餐菜色,但最新研究顯示:酒精會影響新生兒大腦發育,且經過烹煮的含酒料理,酒精仍會殘留在哺乳媽媽奶水,攝取酒精還會減少母奶產量,基於安全不只懷孕期間應完全避免酒精,且產後的哺乳媽媽不論剖腹產、自然產都應儘量減少酒精攝取。臺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佩穎打破「產婦坐月子用全酒料理補身」的傳統習俗,他引用多項醫學證據,建議哺乳媽媽們減少酒精攝取。警察實施酒測的新聞常見駕駛說詞「只是幾個小時前,跟朋友一起喝了碗燒酒雞湯,不知道為什麼會超過標準」,顯見含酒料理不管燒得再怎麼開,其實都有部份酒精殘留在湯裡。產婦媽媽喝下酒精料理再哺乳,小朋友就會在乳汁喝到酒精。2001年新生兒相關醫學期刊提出「哺乳母親的合理精攝取量」--喝下啤酒12盎司或葡萄酒5盎司或是高濃度蒸餾酒1.5盎司後,應該等2小時後才能哺乳。酒精會讓人腦縮小 人體無法代謝純酒精「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與臺灣共同合作的研究( Standford-Taiwan ALDH2 Deficiency Research)顯示,高達74%的臺灣人體內基因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 Deficiency),以致無法代謝純酒精(乙醛),比率居全球之冠。」比較同年齡中『有喝酒的人』和『沒喝酒的人』的腦部核磁共振影像,發現前者的腦比後者萎縮約10∼20%。有喝酒者腦中充滿腦脊髓液的成對側腦室明顯變大,表示大腦整體縮小,因此,導致側腦室擴大。酒喝得越多,腦就會越快萎縮。 酒精經由哺乳傳給胎兒 恐影響胎兒腦部發育母奶裡酒精含量與哺乳媽媽血液中酒精含量接近,攝取酒精後30到60分鐘,母奶酒精含量到達最高。攝取酒精後哺乳,嬰兒喝奶量會下降20%,而且會讓嬰兒焦燥不安及睡不安穩。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攝取酒精,也應等2小時以上才哺乳或在攝取酒精前先餵奶,以減少影響嬰兒健康。

講座/如何順利啟動與持續哺乳?

講座/如何順利啟動與持續哺乳?#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許多媽咪為了哺乳這件事傷透腦筋,像是奶量不足、脹奶乳房硬得像石頭、乳頭破皮流血、乳頭痠痛,甚至造成乳腺炎等。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4/26(五)舉辦俏媽咪知識補給站講座,邀請郭宛蓉護理師主講「如何順利啟動與持續哺乳?」。歡迎孕媽咪及家人們前來聆聽,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寶寶洗澎澎時間:108年4月26日(五)下午14: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2樓婦產科門診區洽詢:02-2249-0088

講座/發奶技巧、嬰幼兒按摩

講座/發奶技巧、嬰幼兒按摩#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奶水不夠是很多新手媽媽最擔心的事,看到寶寶每次都吃不飽,還要搭配配方奶,有些人也會覺得愧疚,因此想辦法拚命追奶。有時大費周章地準備餐點,卻總是看不見效果。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3/9(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護理部宋沛縵產諮師主講「讓奶水源源不絕的技巧」,以及復健部林立峰技術長教導「愛的撫觸-嬰幼兒按摩」。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8年3月9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哺乳媽媽必看 預防乳腺炎關鍵秘訣

哺乳媽媽必看 預防乳腺炎關鍵秘訣#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0多歲的新手媽媽正沈浸於初為人母的喜悅時,某天發現乳房出現硬塊,怎麼推也推不散且越來越腫大,後來連皮膚也出現紅腫疼痛,所幸並無發燒現象。一開始在診所就醫,吃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藥1週後仍不見成效,後轉診到醫院後接受清創引流手術,合併抗生素和退奶藥治療,住院2週多後出院。5成乳腺炎 發生在哺育母乳後4週內根據文獻統計,乳腺炎發生的機率約2成,其中5成左右的乳腺炎發生在哺育母乳後4週內。成大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建璋指表示,事實上只要女性進入泌乳期,乳腺炎隨時會找上門,特別是會在親餵次數或擠奶次數驟減的時候發生。例如使用固定姿勢餵奶而導致某一區塊的乳汁蓄積、忘記餵奶、餵奶時間間隔太久、突然停止餵奶、乳量太多、穿著太緊胸罩、乳頭有傷口或之前乳房開過刀,抑或是寶寶有先天性口腔問題(如舌繫帶)等,使寶寶吸吮能力變差,都會增加發生乳腺炎的風險。定時、規律親餵寶寶或擠出 親餵前先溫敷按摩有助放鬆黃建璋醫師表示,乳腺炎大部分是因為乳管阻塞後乳汁蓄積,進而引發後續的發炎反應而有腫痛的症狀。如果後續誘發細菌感染的情況,會變成乳房膿瘍,這時就需要積極外科清創手術治療。最佳也最簡單的預防乳腺炎方法,是定時且規律地將乳汁排空,也就是親餵寶寶;若無法親餵,也可用擠奶器或徒手將乳汁排空。在親餵前先溫敷乳房,適度且溫柔按摩,可以幫助乳房組織放鬆,有益於乳汁的排空。如果紅腫熱痛情況加劇甚至發燒 應立即就醫治療黃建璋醫師提醒,如果已有乳腺炎症狀出現,經自我照顧12至24小時仍不見起色,或是局部紅、腫、熱、痛等情況加劇,甚至出現發燒情況,就應立即尋求醫療上的協助。一般治療處理是有反覆性地以細針抽取膿汁輔助抗生素治療,最後才會是以外科清創手術為手段。乳腺炎期間,媽媽乳汁的微成分比正常乳汁有較多比例的發炎反應物質及較少母乳成分,但餵給寶寶吃是沒有問題且安全的,除非從乳頭擠出來的是膿汁而不是乳汁。選擇退乳並非必要,可以再跟醫師做討論。黃建璋醫師也提醒,有一部分乳腺炎可能跟發炎性乳癌有關聯,如果有反覆性乳腺炎或久癒不良、甚至皮膚潰瘍等情形,應該諮詢專業的醫療團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