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新冠肺炎重症個案一直都沒少」醫:年長者仍有1成染疫要住院,10月後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年長者或有出國需求一定要先接種疫苗

「新冠肺炎重症個案一直都沒少」醫:年長者仍有1成染疫要住院,10月後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年長者或有出國需求一定要先接種疫苗#COVID-19

目前的新冠病毒株經過多次突變,已經演變為高傳染力、輕症為主的型態,但醫師提醒,民眾太過輕忽新冠病毒的影響,事實上新冠重症與死亡率高達流感的4~5倍,下半年以來重症個案並未減少。受到出國人潮眾多影響,在國外或飛機上感染恐怕也是下一波更要注意的部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主治醫師/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組長楊靖慧醫師表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特性是結構不穩定容易突變,有傳染力的病毒株會被留下來,因此新變異的新冠病毒會一直產生,因為會有免疫逃脫現象所以傳播力很強,不斷取代既有的型別,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至今仍不敢掉以輕心的原因。 新冠併發重症與死亡率都高於流感 楊靖慧醫師也說明,目前的病毒株已經過多次突變,民眾感染後是以類似感冒的症狀為主,像是咳嗽、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味覺異常、發燒等,但與流感相比,新冠併發重症率和死亡率高出4至5倍。依照台灣最新的病毒株流行狀況,對於年輕且健康的感染者,住院的比例較低,通常在1-5%左右;但是在老年人和有潛在健康問題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住院的比率顯著較高,住院率可以達到15-30%,甚至更高。年長者和慢性病患都是重症的高風險群。 接種疫苗仍是預防重症的主要方法,楊靖慧醫師表示,但台灣接種的狀況不太理想,之前XBB疫苗時期(目前為JN.1),連65歲以上民眾接種率都只有20%左右,其他國家像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平均都有到50~60%。楊靖慧醫師認為此現象與民眾的迷思有關,例如年長者覺得少出門就沒必要打疫苗,但其實他們還是有相當大的機率會透過家人染疫。 另外關於民眾擔心的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楊靖慧醫師說明,截至2024年,全球已接種超過130億劑COVID-19疫苗,台灣也接種了7千多萬劑,疫苗上市已有5年的經驗,這些都累積了相當多的科學驗證基礎。政府也持續監測,像是過去大家擔心的心肌炎等副作用已經相當少出現,對長者來說副作用比例相對來說更是低。民眾不需要過度擔心,不打疫苗是提升新冠死亡風險的主要原因。 年長者或慢性疾病患者若有症狀盡快吃抗新冠病毒藥物 楊靖慧醫師也強調,今年新冠流行有高高低低的變化,並沒有特別趨緩,以下半年來說6~8月就有一波高峰,9月稍微低一點,也都有重症病患。但隨著10月進入秋冬,本來就是呼吸道感染疾病或肺炎的好發季節,可能也會有一波新冠病毒的流行期,所以一定要盡快先施打最新JN.1新冠疫苗降低重症風險。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確診後可能會引發嚴重休克等嚴重併發症,一旦有呼吸道症狀或不舒服建議先做快篩,確診後盡快就醫吃抗病毒藥物,也較能避免併發重症。 隨著國際商務與旅遊漸增,近期不少人都是一下飛機就發病,多是因為在壅擠的機場或飛機上密閉空間狀態而被感染,楊靖慧醫師建議,最簡單的預防方式就是人多時要戴上口罩。目前新冠疫苗已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放接種,由於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至少需要2週時間,呼籲要出國的民眾提早做好準備,接種好疫苗再出國;也建議長者可以同時接種新冠與流感疫苗,甚至是肺炎鏈球菌疫苗都能同時接種,讓防護更完整。 楊靖慧醫師也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有10~20%患者會有長新冠問題,這個比率取決於感染者的年齡、健康狀況、感染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接種疫苗。接種疫苗為預防重症、降低長新冠發生最有效的方法。未來在新冠病毒感染漸往常態化發展下,也希望醫護人員與慢性病患多溝通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幫助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以流感來說,經過20年經驗,台灣年長者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可達到40~50%,有效降低流感併發重症的發生率。針對一個比流感病毒可能嚴重數倍的新冠病毒,民眾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應該及早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與家人安全。

疫情又創高!肺炎鏈球菌疫苗該怎麼選?醫建議「順序這樣打」最安全

疫情又創高!肺炎鏈球菌疫苗該怎麼選?醫建議「順序這樣打」最安全#COVID-19

秋冬換季病毒齊發,流感、新冠肺炎及肺炎鏈球菌等3大疫情不可不防,受免疫負債影響,肺炎鏈球菌病例數創5年新高!但相較於新冠疫苗、流感疫苗,民眾對於肺炎鏈球菌疫苗認知度較低,最新「肺炎認知大調查」發現,僅有不到2成民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甚至身為肺炎高風險族群而不自知。

年死亡人數增近2成!感染醫揭關鍵:與新冠疫情和「1原因」有關

年死亡人數增近2成!感染醫揭關鍵:與新冠疫情和「1原因」有關#COVID-19

慢性病、癌症治療對於不少病患及照護家人來說,都是一大負擔,但醫師提醒,好不容易用藥穩定控制病情,病患仍可能因免疫力差而有感染風險,甚至產生抗生素抗藥性,誘發肺炎、敗血症等危及性命的嚴重後果。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醫護及民眾,避免濫用抗生素、減少抗藥性細菌傳播,才不會讓未來病患受到超級細菌感染時,卻陷入無藥可醫的境地。

新冠、流感疫苗一起打!11/1第二階段開打:接種資格、健康禮一次看

新冠、流感疫苗一起打!11/1第二階段開打:接種資格、健康禮一次看#COVID-19

你打疫苗了嗎?今年冬天新冠、流感夾擊,衛生福利部宣布自11月1日起開放第二階段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施打,並擴大符合公費疫苗接種的對象,開放對象包含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可接種流感疫苗、JN.1新冠疫苗則是一般民眾(出生滿6個月)皆能接種;此外,到74家全聯門市、2家大潤發接種,還可獲得健康禮,真的是好康多多!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醫揭治療指引更新:新藥吃1次就有效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醫揭治療指引更新:新藥吃1次就有效#COVID-19

秋冬正值流感流行季節,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今年9月28日為止,流感門急診突破7萬5千人次。受新冠疫後免疫負債影響,夏天流感疫情一直持續到秋冬,感染科醫師提醒,今年流行病毒株是H2N3,以65歲以上老人及兒童為高風險群,不過目前已有新型抗病毒藥物可使用,服藥順從性更高,比起傳統口服藥可降低40倍病毒量。

COVID-19降溫?感染科醫憂民眾過於樂觀:每週仍有幾十名死亡案例,年長者進出醫院沒停過

COVID-19降溫?感染科醫憂民眾過於樂觀:每週仍有幾十名死亡案例,年長者進出醫院沒停過#COVID-19

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4年多,考量疾病發展與國際作法,疾管署宣布今年秋冬COVID-19疫苗將選用JN.1疫苗,10月1日起與流感疫苗同步分2階段開打。感染科醫師表示,目前每週仍舊有幾十個死於新冠併發重症案例,同時病毒株不斷在變異,民眾對疫情仍舊不可輕忽。 三軍總醫院感染科醫師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目前COVID-19本土案例的病毒以KP.2、KP.3為主,也有JN.1,與境外移入病毒株相近;從8月中旬的數據來看,單週新增死亡個案有57例,累積併發症案例65歲以上占79%,累積死亡個案中長者更是佔了9成[1],這些案例多是去年沒有接種疫苗的對象。張峰義醫師指出,目前每週仍有幾十個案例因為感染COVID-19併發重症死亡,實際感染情況恐怕都被低估,且病毒的傳播力仍舊相當強大,目前所知像是照顧機構仍舊有群聚感染狀況。 年長者、免疫力差族群,建議10月新冠與流感疫苗同步施打 COVID-19輕症仍以咳嗽、喉嚨不適、發燒為主,重症則多因併發嚴重肺炎導致多重感染。張峰義醫師強調年長者與免疫力低下族群,是需要被疫苗保護的重點對象。張峰義醫師表示,COVID-19病毒株具有免疫逃脫性,從抗體的觀點來看,過去打過疫苗,現在保護力也已大幅下降。且對年紀大或者免疫力差的人來說,本身不管是抗體或是細胞免疫持續度本來就較差,重症機會也高,因此建議不論是年長者,或者是有呼吸道疾病、代謝症候群、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都一定要施打最新疫苗來自我保護。 疾管署規劃10月1日起COVID-19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張峰義醫師說明,流感與新冠的高風險族群是重疊的,疫苗一起施打可以有雙重防護作用,如果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者,沒有特殊禁忌,只要不是吃大量抗凝血劑的病患都沒什麼問題,如果擔心可與主治醫師先做討論再施打。張峰義醫師也補充,目前對疫苗有過敏反應的人比率相當低,如果有些局部注射部位疼痛或者是發燒,準備退燒藥即可。 新冠重症者多數是疫苗沒施打完整,甚至是沒打 張峰義醫師強調,以現階段的防疫政策來看,雖然不是朝群體免疫方向,但保護高危險族群相當關鍵。門診不少年長者都是因為疫苗沒有打完整甚至沒有打,一開始感染症狀不嚴重,也覺得不用看醫師,結果病情急轉直下,忽然喘起來得進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後又發展成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或是治療好出院之後又二度感染,反覆進出醫院,這樣的個案幾乎沒有停過。 「過去經歷的,還是會再發生。」張峰義醫師呼籲,面對疫情不可輕忽,一般民眾仍舊要注意呼吸道禮儀,一旦有症狀在公共場所都應配戴口罩,同住家人因容易互相傳染,有症狀時要盡量避免接觸家中長輩。張峰義醫師提醒,以真正專一性保護力來說,施打疫苗仍是最好的方式,10月的JN.1疫苗對現階段流行株有較好的保護作用,高風險族群務必盡早施打疫苗以防止重症。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COVID-19

日前疾管署宣布,新冠疫苗與公費流感疫苗,將自今年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醫師提醒,免疫負債尚未結束,去年冬天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新冠病毒仍持續變異,但在防疫鬆綁後,民眾對於新冠的防備心大幅降低。以下揭密新冠疫苗「3大迷思」,千萬得小心預防呼吸道病毒齊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