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暑假防疫太鬆懈,秋冬新冠肺炎恐再起」醫:全民打疫苗才能防12月高峰

「暑假防疫太鬆懈,秋冬新冠肺炎恐再起」醫:全民打疫苗才能防12月高峰#COVID-19

疾管署自9月26日起宣布分3階段開打COVID-19最新疫苗,事實上從10月上旬開始,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從原先認為的「低點」已漸漸升溫,根據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的觀察,9月時長照機構已有群聚感染事件,醫院端住院或陪病者感染人數也有增加跡象,如果不趕緊預防,恐怕秋冬會迎來一波新冠肺炎高峰。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醫師表示,從過去4年的經驗可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每3~6個月都會有高峰與低峰,美國8月就已經開始升溫,疾管署近期也首度發布疫情略有微升,但其實在醫院端、長照機構都有發現群聚感染變多的跡象。 抵抗力較差者不僅病毒壓不下來,既有疾病也更嚴重 陳宜君醫師說明,據5、6月門診觀察,民眾當時若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都還會自我篩檢,但暑假之後似乎心態上變得鬆懈,身體健康者會覺得染疫「就像感冒」會自己好,但疏忽可能傳染給家中抵抗力較低者像是長輩或孩童的可能性。目前看到較為嚴重的情況是,一些免疫不全、低下或者是癌症等患者,由於無法清掉既有的病毒,一旦染疫不僅症狀嚴重,也讓原本就有的慢性疾病變得更難治療。 目前台灣確診總數已破1千萬例,陳宜君醫師強調,國際上研究都指出,無論是感染新冠肺炎,或施打疫苗,3~6月後保護力就已慢慢下降,這本來就是冠狀病毒的特性;另一方面,目前新冠肺炎的XBB病毒株又有免疫逃脫特性,即便很多人年初都有打疫苗,但現在流行的病毒株已經不同,仍舊有必要再追打最新疫苗。 最新疫苗因應病毒株設計,防重症也減少「長新冠」症狀 陳宜君醫師解釋,新冠肺炎的疫苗已發展為像季節流感疫苗一樣,會因應最新流行的變異株所設計,在效果上不僅可預防重症與死亡,如果完整施打,保護力可長達1年。目前秋冬季節正是呼吸道病毒流行的高峰期,從以往經驗更發現如果流感與新冠肺炎雙重感染,重症與死亡機率都會提高,儘管新冠肺炎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但多重病毒雜夾,會提高醫師判斷的困難度,假如沒有在黃金時間內內給藥,仍舊會影響治療效果;且多重感染不僅會發生在高危險群,一般民眾只要抵抗力降低,同樣也有可能中標。 另一方面,確診民眾中有4成自認有「長新冠」症狀,陳宜君醫師表示,很多個案確診後都持續有非典型症狀,但她認為不見得是染疫本身的症狀,而是病毒可能改變免疫力讓潛在疾病發作,特別是原來就有疾病者會更嚴重,民眾有這樣的疑慮一定要透過醫師評估找出原因做最適合的治療。 陳宜君醫師呼籲,施打疫苗也證實可減少「長新冠」症狀,疾管署宣布預防秋冬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來臨前,只要是6個月以上的民眾都應接種疫苗、更新抗體。她建議不只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要打疫苗,只要是對健康有疑慮,或站在保護家人的立場都應接種,透過全民施打疫苗,才能真正有效避免疫情的再次高峰。 陳宜君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 國家衛生研究院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合聘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 國際人類暨動物黴菌學會副會長

「不是關在家就沒事」糖友阿伯忽略居家感染風險差點喪命

「不是關在家就沒事」糖友阿伯忽略居家感染風險差點喪命#COVID-19

儘管COVID-19疫情稍歇,但對慢性疾病患者或年長者來說一刻都不可鬆懈。一名65歲罹患糖尿病的伯伯,只打過2次疫苗,因為擔心副作用不想再打,想說不要出門就沒事,結果被外地返家探親的小孩傳染,竟快速轉為重症而進加護病房。 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醫師表示,這名患者因為本身有糖尿病問題,加上長年抽菸、肺部功能不佳,一染疫後症狀就快速惡化得送急診,幾乎快到呼吸衰竭的狀況,後來住進加護病房,花了非常多時間才終於讓病情穩定。 為了因應COVID-19的變異株,政府準備最新的新冠肺炎疫苗給全民接種,陳宏麟醫師表示,新的病毒變異株儘管以輕症為主,但由於該病毒傳播力極強,若家中有年長者或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還是要施打疫苗來保護家人。年長者也千萬不要有「關在家就不會染疫」的錯誤觀念,這名轉重症的糖尿病患者就是一例,如果有施打疫苗,就能降低重症的發生率。 距上次接種疫苗超過12週就應補打 XBB病毒株變化性高,陳宏麟醫師認為透過全民施打來提高疫苗覆蓋率還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他提醒,距離上一次疫苗施打如果已經超過12週,幾乎已經沒有保護力,因此除了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建議一般民眾也應該盡快施打,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雖然目前新冠確診案例並非高峰期,但每天仍有一定比例的確診者。陳宏麟醫師表示,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現在XBB症狀的發展與流感症狀很像,會有流鼻水、喉嚨痛、頭痛、發燒等情形,也可能會與呼吸道病毒、腸病毒等共同感染。一旦出現症狀不僅在診斷上需要花較多時間釐清,若轉為重症在治療上挑戰也比以前高。 混合病毒讓慢性病患更容易轉重症 陳宏麟醫師強調,染疫會造成全身發炎讓免疫系統變得不平衡,慢性疾病患者特別像是糖尿病、肺部疾病如肺阻塞、氣喘患者或本身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族群,如果染上COVID-19不僅會讓既有疾病加重,更可能引發併發症如細菌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有相當高的機率引起重症。 陳宏麟醫師表示,目前的疫苗不良反應機率已相當低,慢性病患只要維持良好的用藥習慣、掌控疾病狀況,在身體沒有不適的狀況下接種疫苗都不用太擔心;反而是染疫後若有服用抗病毒藥物,才更要特別留意藥物的交互作用,因此最好的預防方法仍舊是接種疫苗。 除了隨不同變異株施打疫苗外,持續落實自我健康管理同樣重要。儘管現在已經沒有口罩禁令,陳宏麟醫師仍呼籲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隨著秋冬漸漸來到,如果待在人多或是密閉空間,都建議要戴上口罩,另外也要維持良好心情與睡眠、飲食習慣,手部清潔也不能省略。 (圖/陳宏麟診所院長 陳宏麟醫師)

美國新冠肺炎住院人數連續增加,台灣反降溫?!醫提醒:12月疫情恐反撲!!

美國新冠肺炎住院人數連續增加,台灣反降溫?!醫提醒:12月疫情恐反撲!!#COVID-19

COVID-19病毒持續突變,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9月初公布的數據,截至8月底當周美國新冠肺炎住院人數已連續第7周增加。隨著氣溫變涼,台灣也即將要進入呼吸道疾病流行的高峰,醫師觀察,台灣近期是流感較為嚴重,但如果同時感染新冠肺炎,症狀嚴重度不可小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表示,儘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看起來沒有流感嚴重,但仍舊不可小看可能到來的感染高峰;最主要原因是根據以往經驗,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往往晚國外約3個月,以美國目前的感染情形來看,台灣確實有可能在12~2月帶來另一波大流行。 邱政洵醫師說明,目前新冠肺炎的重症病患相較在低點,但不代表可以降低警戒,特別是新冠肺炎的病毒株XBB傳播力相當強且變異快,因此,不僅是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孩童需要施打最新疫苗,其家人更要接種,因應秋冬可能帶來的感染高峰,施打疫苗還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近期更要注意的還有孩童的群體感染較多是呼吸道病毒的混合感染,不少症狀都是嚴重咳嗽、發燒甚至變成嚴重肺炎,建議家中孩童只要有症狀,就應該在家休息避免傳染,有症狀更要及早就醫。 多重感染者眾,家中有長者、孩童都應接種最新疫苗 邱政洵醫師強調,現在的疾病已不能單一看待,由於整體「免疫負債」效應,很多病源都在社區內流竄,不少人可能會同時感染多種病毒,甚至進一步造成細菌感染,使症狀更加嚴重;新冠肺炎病毒株持續變異,因此建議還是要依照公共衛生單位的策略,接種最新變異株的新冠肺炎疫苗、更新抗體。 至於在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注意事項上,邱政洵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疫苗可以與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同施打,高風險族群經不起任何病毒的感染,只要家中有年長者或者孩童,最好全家都能夠接種,符合疫苗施打資格就趕快去打,自然能夠降低感染的嚴重度。 邱政洵醫師也強調,「與病毒共存」的概念是讓民眾不要過度焦慮,但仍舊不能輕忽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平時多注意身體狀態,維持營養補充、睡眠充足與培養運動習慣,只要有一點症狀就不應勉強,多休息,就醫確認病症好好治療。秋冬即將來臨,須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共同度過可能的感染高峰。 (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  

發燒流鼻水⋯是流感、感冒還是新冠肺炎?醫揭「4症狀」才是辨別關鍵

發燒流鼻水⋯是流感、感冒還是新冠肺炎?醫揭「4症狀」才是辨別關鍵#COVID-19

目前正值秋冬換季期,正式進入呼吸道疾病高峰期,但今年各種病毒大爆發,一有咳嗽發燒流鼻水症狀,都搞不清楚是流感、新冠還是感冒,到底這3者差異在哪?該如何分辨?《優活健康網》特別整理「呼吸道疾病特色表」,教你如何分辨流感、感冒、新冠肺炎。同時,只要多補充7種營養素並利用飲食小撇步,就有機會加速恢復體力。

天轉涼,呼吸道感染+長新冠「報復性成長」,醫籲:隱藏確診多,盡快施打 疫苗才是上策

天轉涼,呼吸道感染+長新冠「報復性成長」,醫籲:隱藏確診多,盡快施打 疫苗才是上策#COVID-19

COVID-19疫情從未遠離,隨著COVID-19病毒株不斷變種,加上天氣逐漸轉涼呼吸道感染者增,醫學中心更不乏COVID-19的重症病人,但民眾卻對疫情習以為常,放鬆警戒,令人擔憂。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醫師表示,解封後出國旅遊人數大增,近期呼吸道感染病患都呈「報復性成長」,且門診呼吸道感染病患當中,約1~2成都是歐美旅遊回國;由於COVID-19民眾自我篩檢比例降低,隱藏了實際確診數字。吳至行醫師說明,觀察周遭親友就能知道二次確診已經很普遍,只是染疫9成以上多為極輕症,因此忽略警訊,但其實醫學中心的重症病患仍屢見不鮮。 25%民眾染疫後罹患「長新冠」,身心狀態皆受影響 不僅如此,吳至行醫師表示有四分之一的民眾染疫後還是會常覺得不舒服,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門診至少有2~5%是因為長新冠不適就醫,常見症狀包含呼吸不順暢、腦霧、記憶力衰退、睡眠障礙、情緒波動等,有些人會持續3個月之久甚至更長。 吳至行醫師強調,由於目前對於COVID-19的瞭解有限,長新冠後遺症可能在未來幾年都無法消除,但他認為不見得是病毒本身造成,有可能是抗病毒藥物,或者是隔離、染疫重症後帶來心理上的雙重影響。 吳至行醫師門診就有一名40幾歲任職高科技產業的患者,染疫後常覺得呼吸短促、無力,進一步了解發現他家中有老人確診後重症導致失能,需被他人長期照護。他因此對染疫有很大的焦慮感,只要有一點異樣就馬上快篩,連公司要安排外派出差,他都因為擔憂染疫而卻步,此狀態已經影響到他的工作發展,甚至已經影響心理健康。 年長者、慢性病患、常出國者都建議補打疫苗 吳至行醫師解釋,面對疫情儘管要有和平共存的心態,但最重要的還是避免再次感染,被動防護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打疫苗,特別是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除了施打疫苗,更要遵照醫囑持續服用慢性疾病藥物,更需規律作息,吃飽穿暖、補充營養、持續運動。 他也提醒民眾,目前已有最新的COVID-19疫苗施打計畫,由於病毒不斷變異,只要是離上次施打疫苗超過3個月者,都建議補充施打,不只是年長者與慢性病患,想出國者更建議要打疫苗再出遊。施打COVID-19疫苗與流感疫苗的注意事項差不多,如果有發燒,急性疾病如冠心症、腦部或心血管相關疾病等病情不穩定者建議先避免,若有服用特殊藥物如,抗凝血等血液循環相關藥物,建議先諮詢主治醫師。 吳至行醫師強調,施打疫苗不僅能減少長新冠症狀,也會降低病毒殘存體內的影響,可以預防重症,也能縮短罹病的恢復期,降低對染疫後的病程不確定性的恐懼感,建議民眾都要完整接種3劑以上疫苗,保護自己也同時保護家人。 (圖/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 吳至行醫師)  

2023流感疫苗懶人包》公費、自費怎麼挑?一表秒懂「6款疫苗」這樣選

2023流感疫苗懶人包》公費、自費怎麼挑?一表秒懂「6款疫苗」這樣選#COVID-19

秋冬季節到來,正式進入呼吸道疾病高峰期,今年有病毒性腸胃炎、腺病毒及A型流感等3大病毒一起大爆發!民眾除了多注意自身健康,也應踴躍接種流感疫苗,不過今年跟往年不同,流感疫苗廠牌款式多,到底公費、自費流感疫苗差在哪?若老人要施打疫苗該如何選擇?常見流感疫苗副作用又有哪些?《優活健康網》整理「2023流感疫苗懶人包」讓民眾一文看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