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

善用小撇步改善經前症候群!

善用小撇步改善經前症候群!#荷爾蒙

「只要看到我大吃,就知道我的月經快來了。」「我的朋友每個月的某幾天總要忍受我的歇斯底里。」妳是否經常出現這樣的告白? 擔心月經快來時,情緒還有身體上的變化呢?萬芳醫院林德熙醫師表示,「女人其實是上帝最精緻的設計」。女人身體中有著微妙的內分泌系統,這個系統透過月經週期的表現,掌管我們的心理與生理,除了能夠孕育生命外,我們的喜怒哀樂也會受到內分泌的循環而受到影響。每個女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會在月經來臨前的那幾天,經歷焦慮、易怒、情緒低落,疲倦、好睡、脹氣、便秘、拉肚子或是食慾大增、身體水腫、長青春痘等現象,這些狀況都是經前症候群的表現。如果程度不致於影響生活作息,則不需擔憂,但如果狀況已經造成了心理或生理的壓力,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工作表現、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則應該要進一步尋求醫師協助。林醫師說明,經前症候群發生的原因與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想要降低經前症候群的狀況,可以在月經週期來的前一週,藉由下列幾種方式幫助自己:一、 清淡飲食:降低鹽份及避免太甜、太鹹或刺激食物的攝取。二、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及過度疲勞。三、 運動舒壓:每天養成運動的習慣有助於壓力的釋放四、 補充維他命B群及鈣質:穩定情緒及生理機能 五、 如果症狀更嚴重而未能改善時,也可以請教婦產科醫師,使用荷爾蒙的治療,或選擇適當的避孕藥來降低荷爾蒙的變化,來改善症狀,而更嚴重的情緒性症狀,則可考慮跟精神科醫師見面。林醫師表示,低劑量的口服避孕藥能用來調節經前症候群,降低荷爾蒙變化。有些新型的低劑量避孕藥含有可抑制水分滯留、降低皮脂腺分泌的成分,除了能實際改善經前水腫及皮膚狀況外,對於情緒穩定也有一定的作用對於經前不適症改善更明顯。但避孕藥為處方用藥,使用前應先經過醫師諮詢及診斷。延申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blog/blog_article.asp?dataId=496  

女性更年期”動情激素”驟減 血管易硬化

女性更年期”動情激素”驟減 血管易硬化#荷爾蒙

許多的婦女有時會有胸悶、胸痛的感覺,但胸痛一定是心臟病嗎?造成胸痛的原因很多,但是典型的心因性胸痛特徵是胸口有壓迫感,疼痛持續超過15分鐘以上。疼痛延伸到肩膀、頸部、手臂。胸部不適,同時有輕微的頭痛、暈厥、冒冷汗、噁心、呼吸急促。奇美醫院心臟血管科蔣俊彥醫師指出,非典型的心因性胸痛特徵是感覺胃或腹部疼痛噁心或頭昏,無法解釋的焦慮、虛弱或疲倦、心悸、流冷汗或蒼白,上顎感覺緊緊的、或是下排的兩邊牙齒痛,或是喉嚨覺得緊緊的。ㄧ般來說女性病人在停經之前,除非有糖尿病或高血脂症,否則不典型胸痛常非狹心症,而需考慮其他病因。但是女性病人在55歲以後發生心血管疾病機率上升,一般而言,女性得心臟病的概率逐漸升高的年齡比男性晚10歲左右。這一切全仰賴女性荷爾蒙的保護。在更年期前,因為有女性荷爾蒙,尤其是〝動情激素〞使得血管比較不容易硬化、阻塞。更年期以後,身體內的動情激素大幅減少,心臟血管缺乏緩衝適應力,所以心臟血管病的發生率就急劇增加。過了更年期,女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不論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都比男性高,得心臟病的死亡率也比男性高。不過,這並不表示更年期前女性就一定不會罹患心臟病,只是概率較小。蔣俊彥醫師表示,從罹患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人數來看,45歲以上的女性得心臟病的概率大增,65歲以上更超越男性。美國的研究表明,同樣有糖尿病,女性比男性得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比例較高,也更容易死於心臟相關疾病,女性年齡愈大,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概率愈大。另外早期在一些動物研究顯示,給予女性荷爾蒙的動物,較不會有血管動脈粥狀硬化且好的膽固醇上升,不好的膽固醇下降,降低發炎因子。但利用女性荷爾蒙替代療法用在更年期女性就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在2002年7月發表的美國一項大規模研究報告顯示,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和黃體素的婦女,會增加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由於這項研究結論與以前醫界認為的:「服用女性荷爾蒙會降低膽固醇,所以會減少心臟病」的觀念完全不同。此話題因此掀起了熱烈討論,也讓目前處於更年期正在服用女性荷爾蒙的婦女產生疑惑,究竟要不要再繼續使用女性荷爾蒙?可是荷爾蒙補充療法又是目前治療更年期症狀(臉潮紅、心悸、盜汗、失眠等)的主要方法,如果完全不用,那麼這些婦女的更年期痛苦又要如何度過?另外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減少大腿、腰椎骨折及大腸癌罹病率等好處。蔣俊彥醫師強調,每一種事情與治療方法都有它好的與壞的一面,唯有完整多方面地去瞭解與認識,我們才有可能可以儘量地享用它的好處而減少它的壞處,因此荷爾蒙補充療法必須依據個人情形給予才是最佳策略。蔣醫師指出,若遇到更年期婦女有胸悶或胸痛主訴,且特別在運動或吃飯時會加劇,休息時會改善等典型症狀,會安排運動心電圖檢查或者核子醫學,以診斷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對於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心臟內科醫師都會給予藥物治療,對於藥物治療後仍有症狀或者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的病人則建議心導管檢查來進一步評估。另外平時心臟該如何保養?飲食應保持少鹽少糖少脂肪多青菜水果為原則,多運動,維持適當的體重,放鬆心情,不抽煙,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險因子要好好控制,已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按時服藥,掌握這些原則,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如果有問題或不適,應儘早到醫院就醫才是。

乳癌自我檢測 口訣「停、看、摸」!

乳癌自我檢測 口訣「停、看、摸」!#荷爾蒙

一直以來,女性的乳房承載著許多的功能性。乳房不單單被視為女人的第二性徵、哺育下一代。豐滿健美的乳房在現今社會更是女性魅力的表徵。而這既公開又私密的部位您又了解它多少?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近日公佈「9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惡性癌症居於第一,其中女性又以乳癌為首。因此,我們不得不正視此問題!一般來說,罹患乳癌的高危險因子有:初經早於12歲,停經晚於55歲的婦女。有乳癌患者之家庭,尤其母親或姊妹患有此病者。從未生育者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也有較大罹患癌症的可能。一側乳房罹患者。乳房有增生病灶者。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停經後肥胖者。胸部曾大量接受過放射線照射者。重度喝酒者。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婦女。口服避孕藥及停經後補充荷爾蒙者。奇美醫院放射診斷科黃怡靜醫師強調,乳癌是比較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病之一,很多求診的病患都是自己摸到硬塊才來就醫。因此透過幾分鐘的乳房自我檢測就能留住寶貴的性命,有何不可?黃醫師在此提供乳房自我檢測的口訣「停、看、摸」!◎ 停:進行乳房自我檢測最好的時機在於每個月月經週期後一個禮拜。如果是亂經或停經的婦女,則可每個月固定的一天定期做檢測。◎ 看:在做檢測時,先坐在鏡子前方,觀察乳房是否有任何的腫塊、變形、皮膚異常的增生、乳頭是否突發性的凹陷或乳頭流出不正常的分泌物。◎ 摸:平躺於床上,將左肩墊高使得胸部變得平坦較易於觸摸。用右手指併攏由乳頭的部份開始由內往外畫圈,觀察乳房是否有不正常的硬塊。換邊重複同樣的動作。很多民眾不了解都會大力擠捏胸部,誤將乳腺組織誤認為異常現象,因此建議觸壓的方式來進行檢測較為準確。除此之外,兩邊的腋下也得檢測。因為乳癌常好發於外上側。乳癌有那些主要的症狀呢?一般乳癌硬塊常出現在單側乳房,產生一硬而實質性、不移動、不痛且輪廓不規則的腫塊。隨著癌細胞侵犯,其他症狀相繼出現:如腋窩的淋巴結變硬、乳頭下陷或有血狀分泌物、乳房皮膚如橘子皮。並不是所有乳癌都會出現上述症狀,有些僅是乳頭濕疹、皮膚紅腫、皮下浸潤或摸起來可以移動、不硬的腫塊。不過只要有上述的症狀,都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黃怡靜醫師表示,實行乳房自我檢測是必要的,但對於乳房較豐腴或硬塊長在較深部的地方是不容易被觸摸到的,零期或第一期乳癌單靠乳房自我檢測也是無法觸摸到的。在檢查工具的選擇上可由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著手。對於有摸到明顯硬塊的病患或年輕女性,應以超音波為主,可分辨是囊腫或實質性腫瘤,其對於腫瘤良惡性的判斷率可達80~90%。而對於年紀較長、乳房較大者,乳房攝影有不錯的效果,同時乳房攝影對於鈣化點的判斷也較超音波為佳,能用來篩檢出早期的原位癌。所以說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各有優點,但也絕非萬能,必要時,對於懷疑的硬塊或鈣化點,須輔以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穿刺切片及開刀切片加以診斷。目前國健局正極力推廣50歲至69歲婦女之乳房篩檢,而一般民眾仍對於乳房攝影的檢查較為陌生且恐懼,因此針對乳房攝影的部分在此簡單說明。攝影範圍包含右側正面、右側斜位、左側正面及左側斜位一連四張。攝影時必須緊壓乳房,每次壓迫時間約5~10秒,會感到些許不舒服。受檢者可藉由調整呼吸及放鬆心情來減緩不適,檢查時間可安排於月經後7~10天亦能減少疼痛感。檢查前一日避免在乳房上塗抹乳液或爽身粉以免造成誤判。如對乳房攝影有相關疑問,也請洽放射科乳房攝影室。定期檢查、愛惜您的ㄋㄟㄋㄟ,讓您身體更健康!

想要抗老化 先解決內分泌系統障礙

想要抗老化 先解決內分泌系統障礙#荷爾蒙

隨著年紀逐漸增長,在老化過程中,確實荷爾蒙是逐漸減少,臨床上會因老化而產生內分泌系統障礙,像是胰臟之胰島細胞、甲狀腺、性腺、腎上腺、肝等。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針對以下幾個老化常見問題,加以說明。(一) 胰島細胞障礙六十至八十歲的人口中,約百分之四十,八十歲以上之老人有半數出現血糖耐受不足或糖尿病現象,然而有一半血糖異常的老人被忽略而沒診斷出來,還些人會呈現因血糖過高而導致血管病變,原因是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能力降低,對胰島素產生抗性,飲食攝取不均,身體活動能力下降,增加腹部脂肪比率,這些異常可藉由飲食控制、運動、口服降血糖藥、胰島素來加以控制,避免糖尿症併發症產生。(二) 甲狀腺荷爾蒙變化老化過程中,體內甲狀腺素通常變化不大,但三碘甲狀腺素及甲狀腺促進素會呈現輕微不足的狀態,此時會產生怕冷、反應遲滯等類似老人癡呆之現象。(三) 性腺荷爾蒙退化光田皮膚科醫師表示,女性停經之年紀在五十歲左右,此時女性荷爾蒙中之動情激素下降尤甚,因此骨質疏鬆、心肌梗塞、中風、老年癡呆症等疾病危險性也會增加。男性六十歲以上其體內男性荷蒙為年輕人之一半,此時可導致陽萎及動脈硬化等。此時補充荷爾蒙可以降低這些疾病,女性補充動情激素及黃體素可以改善停經後之生活品質,但仍有其危險性,即會增加乳癌,子宮頸癌等發病率,所以補充荷爾蒙之前應對其效益及其潛在之危險性做通盤了解,每年定期做乳房及抹片檢查。目前醫學界有一派不主張補充女性荷爾蒙。市面上有一種植物性或雌激素,以大豆製造的,服用可以降低更年期不適應狀,其副作用極少,光田皮膚科醫師建議,若不想服用傳統的女性荷爾蒙,足以代替的,但其長期益處仍待研究。致於男性荷爾蒙補充,可以改善性功能,維持體內強壯及骨本,但對於攝護腺癌者是不可服用的,會助長癌細胞生長。(四) 腎上腺活力降低老化體內之硫酸去氫表雄脂酮(DHEAS)的濃度會降低。醫學研究發現DHEAS可以止防止肥胖、糖尿病、癌症及心臟病發生,可以增加免疫力。不過有些報告指出,服用DHEAS來治療老化有些可能導致卵巢、攝護腺及其它癌症之危險,所以未經詳細評估而冒然使用,可能會發生不好之反效果。類似胰島素因子減少,目前為止所知仍有限,光田皮膚科醫師表示,老人之生長激素逐年減少,之後類似胰島素減少,此因子它可防止肌肉萎縮,增加肌肉強度,增加骨本。但生長激素會產生肢端肥大、糖尿病癌症及高血壓等副作用,使用是需要小心的。

更年期不適 別怕荷爾蒙治療

更年期不適 別怕荷爾蒙治療#荷爾蒙

一名49歲的女士過去月經都很正常,大約27~32天來潮一次,但去年初開始,她的月經變得不規則,初期一個月來潮2次,到了年中又變成兩個月才來潮1次,不但月經週期改變,經血量也明顯減少。到醫院求診,醫師詢問之下才發現,她半年前也開始出現夜間盜汗、入睡不易、午後心悸等症狀,而且因為陰道變得乾澀,與先生已將近一年沒有性生活。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胡偉敏指出,像該女士的狀況,其實就是典型的更年期症狀,也是許多中老年女性的共同困擾;但有人認為,這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忍一忍就過去,也有人擔心治療更年期得用荷爾蒙藥物,恐傷身體,往往隱忍不適,不願就醫,白受許多罪。根據「2004年台灣更年期醫學會荷爾蒙治療指引」,荷爾蒙治療是緩解婦女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乾澀等)最有效的方法。但須注意,何時開始接受荷爾蒙療法,會影響其效益和可能的副作用。目前醫界認為「荷爾蒙治療」對停經早期的婦女效益多,晚期使用則副作用增加。胡偉敏醫師表示,一般而言,更年期、即停經初期(約45-55歲),婦女若出現更年期症狀,或有骨質流失疑慮者,便可考慮使用荷爾蒙療法,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過,在接受荷爾蒙治療之前、以及長期使用荷爾蒙時,婦女都應接受完整的健康及風險評估。尤其治療超過5年以上者,乳癌風險會少許升高,但這並不具統計學上的意義;只要停用荷爾蒙,乳癌的風險又會降回正常。以上述女士為例,由於她的家族並無乳房、子宮內膜等惡性腫瘤病史,而且其婦科及乳房超音波等檢查均正常,她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女性荷爾蒙治療。結果三個月後,先前的不適症狀有明顯改善,和先生也逐漸恢復魚水之歡。胡醫師強調,只要慎選對象、使用時機,荷爾蒙治療仍利大於弊,但在病患接受治療前,醫師一定要提供專業諮詢,告知所有可能的好處與風險,讓患者有充分的資訊決定是否使用。

適當補充荷爾蒙 皮膚年輕水噹噹

適當補充荷爾蒙 皮膚年輕水噹噹#荷爾蒙

近日許多更年期女性主動要求開女性荷爾蒙,後來發現原來是受到一篇醫療報導影響: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中老年婦女長期服用雌激素,能夠促進皮膚中膠原蛋白的生長,使肌膚保持彈性柔潤,可以將皮膚皺縮或是乾硬的機會降低25%到30%。這不禁令人感嘆愛美果然是女性的天性。臺安醫院婦產科周輝政醫師表示,許多更年期的婦女對於停經以後皮膚的迅速老化,皮膚變得脆弱、乾燥、搔癢、萎縮、產生皺紋和老人斑感到十分的憂慮,因此許多防止老化的保養品或是所謂的健康食品,不管其功效是否已經得到證實,都能夠在市場上熱賣。事實上雌激素對於防止皮膚老化的作用已經有不少的報告。周輝政醫師舉例,像1992年就有一篇報告指出女性皮膚的膠原成份在四十歲或是停經以後會明顯減少,補充女性荷爾蒙以後能夠有效的增加皮膚的膠原質。1995年有另一篇報告指出停經婦女補充女性荷爾蒙,可以增加皮膚保溼的能力。1996年「婦科內分泌學」雜誌更有一篇報告指出,更年期婦女補充荷爾蒙,可以減緩皮膚細胞的老化速率。這些大多屬於小型的研究報告,如今經由較大型的研究報告,更可確定女性荷爾蒙的確可以有效的改善更年期婦女的皮膚品質。目前醫學界的研究,已經肯定更年期婦女補充女性荷爾蒙可以減緩老化的速率。周輝政醫師表示,荷爾蒙除了可以改善皮膚的狀況以外,還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狀、強化骨質、降低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減少子宮癌和其他特定癌症的機率、防止老年癡呆症,可以說從內部完全改善體質。女性荷爾蒙在適量的使用之下有多好處,但周輝政醫師也強調,和其他藥物一樣,如不當使用仍會有許多嚴重的副作用。因此使用荷爾蒙之前必須先做完相關的婦科檢查,並依個人體質調整劑量和處方,必須在婦產科醫師指導之下使用,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更年期荷爾蒙的補充

更年期荷爾蒙的補充#荷爾蒙

更年期最常見到的症狀,熱潮紅與盜汗,主要原因是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減少,導致腦部下視丘部位的溫度調節中心功能失調,對溫度的變化敏感。當身體的體溫稍上昇時,就導致皮膚的血管擴張定,造成潮紅和出汗。之後,因為有熱量流失,接著可能出現寒顫的感覺。熱潮紅的發作時間很短暫,通常1到5分鐘就消退。縱然短暫,有時也干擾到更年期婦女的生活,甚至影響睡眠。骨質的流失會造成骨質疏鬆症,雖然骨中鈣質的流失與年齡相關,但是女性雌激素的不足,卻與更年期後骨質疏鬆有密切的關連。除了補充鈣,雌激素仍佔主要因素。骨質疏鬆一旦嚴重,常在意外跌倒時容易發生骨折,而且,腰椎與髋關節大腿骨為好發部位,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不可忽視。對於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等症狀,補充雌激素是直接、有效的方法。雖然,有時無法百分之百消除所有的熱潮紅症狀,但大部分的人可以獲得緩解。加上黃體素是為了保護子宮內膜,防止增生產生內膜癌。有子宮的婦女,通常使用雌激素補充療法時,會再合併使用黃體素。部份因某些婦科疾病而切除子宮的婦女,可以單獨使用雌激素。荷爾蒙治療在停經初期就開始使用它的效益較高,風險也較低。而且儘量以較低劑量(較低,但仍有效的劑量)使用。使用時,以在停經後10年內較為適宜。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醫師 蔡燦輝表示使用荷爾蒙治療前,所有婦女應接受完整的評估和檢查,包括個人病史、家庭病史的詢問、血脂、肝功能及血液常規檢查,身體特定部位的檢查至少包括骨盆腔器官、乳房等。此外,持續使用荷爾蒙治療的婦女,必需每年至少接受定期檢查一次。針劑荷爾蒙(打針)固然方便,但因其長期使用的療效和危險性仍未確定,所以不建議使用。停經婦女並不需要常規補充男性荷爾蒙,但因男性荷爾蒙對改善婦女性功能有幫助,有需要時,可以考量略為補充。適當的荷爾蒙補充,益處大於可能的副作用。因此,臨床上,對於有症狀,或症狀明顯的婦女,為了改善身心狀況及生活品質,仍偏向於建議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尤其合併有骨質疏鬆的婦女。有些婦女喜歡使用植物性雌激素,其中以「大豆異黃酮」最為常用。雖然有些研究報告認為植物性雌激素對更年期的婦女有幫助,但很多研究報告也指出,對症狀的緩解,療效有限。此外,在選擇這類產品時,有些植物性荷爾蒙的長期研究證據不足,並非所有的植物性荷爾蒙都是安全有效的。停經初期的婦女,如果使用荷爾蒙,引起乳癌增加的機率很低。但使用雌激素合併黃體素治療超過5年,研究顯示發生乳癌的危險性會稍微升高。60歲以前使用荷爾蒙治療,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才有幫助,長期使用超過60歲,應謹慎評估風險。但醫師不會因為單獨要預防心血管疾病而建議使用荷爾蒙,因為可以使用其他藥物或方法來降低心血管疾病。

女性更年期飲食與荷爾蒙補充

女性更年期飲食與荷爾蒙補充#荷爾蒙

女性更年期一般發生在51歲,範圍介於40歲至58歲之間,伴隨的是經期停止,而女性抽煙比不抽煙者,將會提早2至3年進入更年期,若女性在40歲之前呈現卵巢功能喪失情況,則需要接受醫師診治是何因素引起。新店耕莘醫院藥劑科藥師 彭子安,建議日常飲食宜少量,晚間6、7點後不建議吃過多的東西;餐前與餐中避免飲用冰品、冷飲,藉以改善消化功能;每日飲水量約1公升,但餐中應避免喝水,用餐以新鮮食物為原則;少食用精製過的食物,攝取足量新鮮蔬菜(每日4-7份)與水果(每日3-5份)。除此之外,亦需限制動物性油脂、糖分、咖啡因與酒精的攝取;有更年期潮紅或易發汗的情況時,則需避免吃過辣的食物;此外,可使用橄欖油烹煮食物。適度食用深海魚類,一般建議每星期2-3份,或每日2匙亞麻子油(flaxseed oil),其中的α-次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均為omega-3脂肪酸的合成物質,每日也可考慮食用2至4份的黃豆製品。● 短期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利』處是:可以改善發汗、陰道發炎、血管舒縮症狀、陰道萎縮以及性慾、尿道感染、殘尿感、昏睡、膚質改善、易怒、四肢酸痛、健忘、睡眠品質、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牙周病以及掉牙、與老化有關的黃瘢症、輕度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症狀、改善糖化血色素值以及胰島素抗性以及惡性偏頭痛。● 而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弊』處則是:增加血栓發生率、增加膽結石的風險、可能會小幅增加得到乳癌的風險、若是婦女有子宮內膜異位的病史或是曾經使用黃體素來治療雌激素不平衡的用藥史,則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會增加。有下列症狀的女性,如:乳癌、尚未診斷的泌尿生殖器出血、凝血功能異常、患有肝臟疾病或疑似懷孕…等,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前請務必告知醫師,討論權衡利弊後,謹慎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並定期回診追蹤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