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

更年期婦女做好健康規劃 不怕慢性病找碴

更年期婦女做好健康規劃 不怕慢性病找碴#荷爾蒙

隨著國內婦女預期壽命的增加,中老年婦女的保健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過去十幾年之中,65歲以上的人口急遽增加,就台灣來說,超過65歲以上的人可已經超過百分之七,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台北市婦女的平均壽命,已經高達82歲。所以說高齡社會的問題就是女性的問題,一點也不為過。更年期婦女需要做好健康規劃的原因,除了平均壽命的延長之外,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必須加以考量。以台灣地區來說,1990年的時候,平均6.2個有收入的人口,扶養一位老人﹔到了2020年的時候,平均2.5個會賺錢的人要撫養一位老人。因此,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除了自己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以外,也會為的下一代帶來許多負擔。臺安醫院婦產科 - 周輝政醫師表示,目前有許多醫院都開設有更年期婦女保健門診,也有許多婦女也到醫院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但是更年期婦女除了到醫院門診,補充荷爾蒙之外,更應該做好防老的健康規劃,醫療院所也應該提供這方面的訊息與衛教資料。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年齡超過65歲的婦女當中,每一千個人就有550位患有關節炎,442位有高血壓,128位有糖尿病。周輝政醫師說,在台安醫院的更年期門診當中,也發現有40%有血脂肪過高的情形,另外也有極大比例有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在更年期門診,如果能發現這些疾病的早期徵兆,加以適當的保健教育,由飲食和生活習慣加以調整,將可以減少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由於這些慢性疾病,有許多在目前並沒有良好的治療方式,預防的工作就十分重要。舉例來說:一旦骨質疏鬆發生以後,即使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補充鈣質,或是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大多只能維持骨質不再流失,或是只能增加一些骨質,沒有辦法再恢復到正常的狀況。退化性關節炎也是類似的狀況,一旦關節軟骨磨損,就很難恢復到正常。更年期婦女可以藉由以下的方式,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1. 骨質疏鬆的預防:適當的運動,攝取足夠的鈣質,補充植物性荷爾蒙,鎂以及維生素D。2. 預防心臟血管疾病:調整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適量的運動,補充維生素E以及植物性荷爾蒙。3. 預防和治療停經相關症狀:補充植物性荷爾蒙,鈣質,維生素。4.防止退化性關節炎:減輕關節的負擔,調整姿勢,適當的運動,補充葡萄糖胺和軟骨素。周輝政醫師提出,由這一兩年國內外醫學會議以及醫學雜誌所討論的內容來看,更年期的保健已經不再只是強調荷爾蒙補充療法。以2001年七月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裡面的一篇文章來說,已經提昇植物性荷爾蒙以及另類療法在更年期保健上的地位,其重要性和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說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狀況會成為優先的選擇。這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更年期症狀的治療,並沒有一定的準則,完全必須要看個人的狀況,因人而異。雖然文章中也提到內科醫師和婦產科醫師對於更年期症狀的處置,往往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由於這篇文章刊登在權威的醫學雜誌,仍有其指標性。許多婦產科的醫學雜誌,也探討到更年期症狀的中草藥治療方式,例如:當歸、人蔘、黃荊或是貫葉連翹等等。但是由於許多中草藥的藥性和副作用並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不同的來源品質也相差很大,並且有可能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周醫師建議,使用之前還是要請教醫師。因此,醫師應該提供病人更多的資訊,讓更年期婦女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方式。

更年期婦女陰道炎 導致常見「恐夜症」

更年期婦女陰道炎 導致常見「恐夜症」#荷爾蒙

五十三歲的陳小姐(化名),因為白帶一直治療不好,一直懷疑是不是因為先生在外面感染了性病,傳染給她,造成兩個人之間的誤會。一直到更年期門診,醫師診斷為更年期陰道炎,使用荷爾蒙加上治療白帶的陰道塞劑,病情才得到控制,和先生之間的誤會,也才豁然而解。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周輝政表示,類似像這樣的問題,事實上是更年期門診常見到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更年期陰道炎。許多更年期的婦女,除了會有熱潮紅、心悸、盜汗以及失眠的症狀以外,許多人也面臨了性生活的困擾,讓更年期女性將性生活視為畏途。這些變化,完全來自於女性荷爾蒙的缺乏。現代的醫學發現由於缺乏女性荷爾蒙,使得陰道的黏膜變薄、分泌物減少、外陰和陰道萎縮;乾燥和畏縮的陰道,不但會有異常的搔癢感,性交時也會因而感到不舒服、甚至表皮會因而受傷、疼痛,性生活成為一種不愉快的經驗。另外,因為陰道和黏膜的表皮變薄,抵抗力減弱,常常會感染細菌或是黴菌,造成黃帶或是綠帶,而且病情反反覆覆,久治不癒,這種情形也會雪上加霜,更進一步影響到性生活。其他的更年期生理變化,例如:不規則出血、熱潮紅、心悸、尿失禁、「更年期尿道炎」、子宮脫垂,本身或是配偶的健康狀況不佳,也會造成性生活的障礙。是許多婦女並不知道這是更年期的變化,或是以為這是老化的自然過程,就不去理它,自然也就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周輝政醫師指出,其實有這方面困擾的婦女,只要在醫師的指導之下補充一段時間的荷爾蒙,就可以明顯改善這些症狀。對於更年期婦女來說,一方面已經沒有怕會懷孕的壓力,一方面沒有小孩的干擾,生活的壓力也減輕了,只要能夠改善這些症狀,應該比以前能享受愉悅的性生活。所以更年期婦女,不應該逃避這個問題,反而應該去了解並且面對,會發現人生更美妙的「第二春」。

流產胎兒有嚴重的畸形,下一胎也會嗎?

流產胎兒有嚴重的畸形,下一胎也會嗎?#荷爾蒙

「早期懷孕發生流產的現象,尤其是胎兒有嚴重的畸形,不但令人傷心,也令人感到擔心,不知道下一胎會不會也產生同樣的情形?」其實,人類的生育是一種相當沒有效率的過程。一個卵子受精以後,大約有四分之一左右會在懷孕的早期流產,其中大約有一半流產的原因來自胚胎本身的問題,例如:染色體異常或是嚴重的先天性畸形。即使到了懷孕的中期和晚期,仍然有少數的胎兒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胎死腹中。活產的胎兒之中,大約有1%-3%罹患有種種程度的先天性畸形或是染色體異常,比較為大家所熟悉的有唐氏症,先天性心臟病,兔唇等等。所以,事實上每一次的懷孕,都是一個冒險。臺安醫院婦產科醫師群表示,以「兔唇」來說,通常只影響到上唇,很少出現像『胎兒上下嘴唇都有唇裂』的情形,如果沒有合併其他異常的話,也很少會影響到胎兒的生命。因此,如果上下嘴唇都有唇裂可能是一種嚴重的顏面畸形,通常這一種畸形會合併有腦部的異常(空腦症),或是其他染色體的異常,其中以第十三對染色體或是第十八對染色體的異常最為常見。這幾種畸形的發生率都很低,通常是幾千名活產到幾萬名活產之中,才會發生一例,有這些重大畸形的小孩,往往會胎死腹中,即使活產下來,也無法存活太久。少數藥物也會導致胎兒重大的畸形,但是因為大家都很重視這個問題,一般很少會使用這些藥物,平常使用的感冒藥和止痛藥則幾乎不會引起這樣的問題。母體的疾病,如糖尿病也會增加胎兒發生畸形的機會,但是以胎兒的先天性心臟病比較常見。另外有些畸形來自父母親的『隱性遺傳』,父母親都帶有致病的基因,只帶有一個基因時並不會發病。所以帶有『隱性遺傳』的雙方家族,大多不曾發生過同樣的畸形。但是萬一父母雙方的基因同時遺傳到胎兒身上時,胎兒就會發生畸形。一旦畸形的原因來自『隱性遺傳』,則下一胎的胎兒仍有四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生同樣的畸形。許多人會以為重大染色體異常會和遺傳有關,但是以大家所熟悉的唐氏症為例,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因為精子和卵子在減數分裂的過程發生誤差所引起,父母並沒有染色體的異常。如果要確定是不是來自父母,可以先抽父母的血液來檢查染色體,如果父母的染色體正常,則下一胎再發生同樣染色體異常的機會,並不會高於一般人。由於羊膜穿刺有1/500的流產機會,因此,下一胎『需不需要進行羊膜穿刺來檢查染色體』這樣的問題,最好和醫師詳細討論再來決定。臺安醫院婦產科醫師群指出,如果擔心會不會有嚴重顏面畸形,通常能夠在五個月左右的超音波篩檢過程中被發現,如果和併有腦部的畸形,則在胎兒三個半月以後,就可以用超音波篩檢出來。然而,健保所提供的超音波檢查通常是安排在五個月左右。而且超音波檢查的精密度會受到胎兒的姿勢,羊水量的多少,孕婦的胖瘦,檢查人員的經驗,儀器的精密度,等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有許多醫院,都會針對特殊個案,安排『精密超音波檢查』或是『高危險妊娠超音波檢查』,以期早期發現並且及早進行必要的處置。

到底該不該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

到底該不該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荷爾蒙

到底該不該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許多人在門診會很疑惑的問:「長期服用荷爾蒙不是會致癌嗎?」因而質疑為何還要長期服用荷爾蒙?臺安醫院婦產科周輝政醫師指出,對於患有嚴重更年期症狀的婦女,服用荷爾蒙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許多更年期婦女長期因為熱潮紅、心悸、失眠而嚴重影響生活,甚至產生精神的症狀,經過一段時間的荷爾蒙補充以後,這些症狀都能豁然而癒或是減輕到最低的程度,也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因此女性荷爾蒙對他們而言是必需的補充品。有些因為更年期陰道炎和尿道炎所苦的婦女,也能在補充荷爾蒙以後減少頻尿、白帶、或是局部搔癢不是的症狀,使得生活品質得到良好的改善。對於沒有更年期症狀的婦女呢?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補充荷爾蒙?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好好的沒有任何不舒服為什麼要長期服藥?周輝政醫師表示,有些人在例行的骨密度檢查之中,發現罹患了厲害的骨質疏鬆症,在醫師建議之下服用了一段時間的荷爾蒙之後,再次的檢查發現骨質不再繼續流失,甚至有些改善,因而對於這樣的結果感到相當的欣慰。更年期許多生理變化並不會表現於外,而是在體內持續不斷的進行,骨質的加速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症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例子。目前的醫學研究已經獲得強烈的證據證實:更年期婦女長期服用荷爾蒙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甚至改善骨質密度。周輝政醫師把文獻上所報告的,關於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優缺點都加以列出來,讓民眾可做個比較:◎ 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可能的不良影響:可能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會;可能會有不舒服的症狀(包括:出血、腹脹、乳房漲痛…等等);需要長期服用藥物(荷爾蒙)。◎ 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可能帶來的優點:減少更年期症狀(熱潮紅、心悸、失眠、盜汗、以及相關的情緒變化或是精神症狀);防止骨質疏鬆;減少掉齒、心臟血管疾病、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更年期陰道炎和尿道炎、減緩皮膚老化、老年癡呆症;提升性生活。以上這些是屬於定性的比較,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會使我們更清晰的看出優缺點的比較。舉例來說,和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有關的乳癌大多屬於惡性程度較少,預後良好的癌細胞,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只要每年接受例行的乳房檢查,長期補充荷爾蒙並不會帶來太多的風險;再從另一方面來說,假設台灣更年期婦女乳癌的發生率大約是十萬分之十左右,假設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會增加百分之三十的乳癌罹患率,那麼所增加的危險不過是十萬分之三,或許比穿過馬路時被酒醉駕車撞到的機會還小。雖然大部份的研究都肯定更年期婦女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的益處遠大於不良的副作用,質疑的聲音並未從此消失。有些學者認為會長期補充荷爾蒙的女性原本就較注重保健,也會在保健人員的指導之下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保持有恆而適量的運動,保持均衡的飲食、並且革除像抽煙、喝酒這些有害健康的習慣;極可能這些保健原則的遵循才是健康和長壽的來源,而非荷爾蒙的作用。即使像醫學這樣講究證據的科學,對於許多事情仍然往往存在著兩面的看法,尤其是牽涉到像「更年期婦女需不需要長期補充荷爾蒙」這種龐大的預防保健措施。因此使用荷爾蒙的優缺點,更必須被詳細評估,也必須視個人的體質或是健康狀況來決定。周輝政醫師建議,當女性考慮長期使用荷爾蒙時,應先和醫師討論各種狀況並且評估自己適不適合使用。以下幾項家庭作業,可將自己使用前和使用後的各種狀況記錄下來,包括:1.服用前先記錄自己的更年期症狀發生的情形和嚴重的程度。2.記錄自己是否有任何不適合使用荷爾蒙的疾病或是症狀。3.服用荷爾蒙以後有沒有出現不適應的情況或是副作用?4.服用荷爾蒙後更年期的症狀是否改善?有哪些症狀明顯改善?哪些症狀的改善不明顯?5.心裡任何相關的疑慮。有了這些記錄,更方便您和醫師互相討論。醫師也更能了解您適不適合使用荷爾蒙以及服用荷爾蒙前後的改變,找出最合適您的補充方式,並注意到可能的異常現象,讓您的健康得到最好的保障。

腦下垂體腫瘤作祟 導致視茫茫

腦下垂體腫瘤作祟 導致視茫茫#荷爾蒙

一名56歲女性患者因為覺得近一年來視力銳減,經診所醫師檢查懷疑為青光眼,至醫院檢查視野後,發現雙眼均呈現嚴重缺損,左眼甚至已損及中心視力,矯正視力不及0.1,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罹患了腦下垂體腫瘤,為避免危及右眼視力,已轉介至神經外科接受手術治療。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夏煒瑋醫師表示,患者之眼底檢查,其視神經盤凹陷並非青光眼典型變化,經詳細詢問病史發現,患者約30幾歲就停經且有高血壓,但當時因負擔家裡經濟重擔並未就醫詳細檢查,至40歲左右左眼視力下降,以為是老花眼開始配戴眼鏡,這一兩年曾斷斷續續就醫,但症狀都未改善,最近左眼視力已惡化至0.1以下,因高度懷疑有腦部腫瘤的可能性,故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也確認腦下垂體有腫瘤。夏煒瑋醫師指出,會對視神經產生影響的顱內腫瘤,以腦下垂體腫瘤為最常見,一般多為良性的腺瘤。腦下垂體腫瘤可分為功能性腺瘤及非功能性腺瘤。功能性腺瘤主要的症狀與其所分泌的荷爾蒙有關,引起的臨床症狀,可視分泌的激素不同而不一樣,如因生長激素分泌增加,可造成肢端肥大症及腕道壓迫症候等。‧若泌乳激素分泌增加,女性可能造成不孕症、泌乳症、閉經或經期不順、男性則可引起男性女乳症、陽萎及性功能障礙等症狀。‧若腫瘤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會造成庫欣氏病徵(月亮臉、水牛肩、妊娠紋或 向心性肥胖等)。‧若腫瘤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則造成體重減輕、心搏過速、手顫抖、不耐熱或睡不著等症狀。另外,非功能性腺瘤不會產生賀爾蒙分泌過度的情形,因此早期常不易被發現,對病人的傷害主要是,因腫瘤壓迫視神經、腦組織或正常的腦下垂體而產生臨床症狀,例如局部壓迫視神經可能產生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雙顳側偏盲最典型)或視乳突水腫的症狀。像這名患者因症狀不明顯再加上家庭因素以致病情延誤多年,其雙眼視野嚴重缺損且左眼視力已受損。夏煒瑋醫師表示,並非所有腦下垂體腫瘤患者皆有明顯症狀發生,且即使發生症狀,也常被誤診為其他病因,使得治療過程繁雜且長久,如民眾有相關症狀發生時,記得一定要配合醫師建議做詳盡的檢查,莫嫌麻煩而輕忽,損失了身體的健康。

「光照治療」改善”暗光鳥”作息

「光照治療」改善”暗光鳥”作息#荷爾蒙

「睡眠節率障礙」是睡眠障礙的一種。這個問題,簡單的來說,就是患者的睡醒周期和正常人不一樣,而產生不適當的節率。對於此類患者,即使在未合併其他種類的睡眠障礙時,也常造成生活、社交或是工作上的困難。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 康峻宏醫師指出,睡眠節率障礙主要有四大類不同的睡眠節率障礙:提早性、延遲性、不規則性及非24小時性。治療此類患者的原則有三大類: 節率治療 (chronotherapy) 、光照治療(light therapy)及藥物治療。康峻宏醫師表示,患者須先記錄每日的睡眠日記,及詳實的上床時間,並確定欲達成節率目標後,將每日的上床時間做階段性的調整,舉例而言,若患者原本入睡時間為下午6點,起床時間為清晨2點,我們訂立的目標為下午10點,起床時間為清晨5點,我們可以請病患每日延遲30至60分鐘上床睡覺,採用漸進式方法來調整睡醒節率。整個療程可能需要2到4星期來達到所訂的目標。一般來說在調整節率時,採用延遲患者上床時間會比提早的做法較容易成功,患者的配合常是成功治療的關鍵。光照治療是利用一定強度 (2000-10000 Lux) 的全頻光照射,經視網膜輸入刺激上視交叉核而改善睡醒節率。我們可依欲調整的節率目標施以不同的光照時間。康醫師解釋,一般而言,清晨的光照治療可以將入睡時間前移,而黃昏的光照治療會將入睡時間後移,此外光照治療也可能有改善入睡困難、延長睡眠時間、及增加睡眠效率的效果。康峻宏醫師說,光照治療的使用相當安全,由於已將紫外線濾去,所以並不會有曬傷、白內障或是皮膚癌的副作用。少數人照射後可能會有頭痛或是焦慮感,這些情形在調整治療強度後都會改善。對於睡眠節率障礙患者最常使用的藥物為褪黑激素(melatonin), 這是一種人體自然分泌的神經荷爾蒙,作用為促發生物的夜間訊號,及促進睡眠的相關行為及反應。對於改善節率異常有相當的幫助。由於現代生活步調緊湊,很多人可能會產生不正常的睡眠節率,不但可能對日常生活作息產生困擾,也可能長期對健康會有所影響。康醫師建義,透過專業的諮詢及醫療,可以改善此種問題,回復一個較良好的睡醒節率。

出血經痛、骨盆腔疼痛 當心子宮肌瘤

出血經痛、骨盆腔疼痛 當心子宮肌瘤#荷爾蒙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一種婦科腫瘤,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婦女大約有百分之二十都有子宮肌瘤。。臺安醫院婦產科周輝政醫師表示,超過40歲的婦女當中,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都患有"無症狀的子宮肌瘤"。所謂無症狀的子宮肌瘤,指的是子宮長有肌瘤,但是沒有經血過多、腹痛或是頻尿等等症狀,所以患有無症狀子宮肌瘤的婦女,通常不會因此去找醫師,往往是在例行的健康檢查當中,發現子宮肌瘤的存在。許多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子宮長了一個很大的子宮肌瘤,卻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周輝政醫師說明,子宮肌瘤的症狀除了和肌瘤的大小有關以外,肌瘤的位置也很重要。長在子宮內層,靠近子宮腔的肌瘤特別容易發生出血的症狀,長在子宮外側的肌瘤,症狀較少,也就比較不會引起注意。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幾點:一、出血與經痛:這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一種症狀,也是患者尋求診斷與治療最主要的原因。通常患者會有各種程度的貧血。會造成痛經的通常是一種稱為「子宮腺肌症」的良性子宮瘤,外觀上和子宮肌瘤不容易區分,但是有經驗的婦產科醫師可以藉由病患的症狀和超音波的影響,把它和子宮肌瘤作一區分。開刀前區分這兩種腫瘤相當重要,尤其是想要保留子宮,只切除腫瘤的患者。因為子宮肌瘤可以很完整的切除下來,但是子宮線肌症的腫瘤和子宮肌肉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往往無法完整切除。二、慢性骨盆腔疼痛:有時子宮肌瘤太大,造成骨盆充血或是子宮肌瘤的組織壞死,往往造成骨盆腔慢性疼痛,月經時間以外,也會有疼痛的症狀。三、壓迫的症狀:子宮肌瘤大到某一程度以後,就會產生壓迫的症狀。最常見的是因為壓迫膀胱產生頻尿的症狀,有時會也壓迫輸尿管導致輸尿管水腫或是腎臟水腫;較少的情況會壓迫大腸,造成便秘甚至腸阻塞;極少數情況下也會壓迫下肢的血管,造成血管栓塞。四、不孕:真正因為子宮肌瘤引起的不孕症相當少,佔所有的不孕病人中不到百分之三的比例。大部分的子宮肌瘤可以經由婦產科的門診檢查以及腹科超音波檢查而被發現,有經驗的超音波醫師可以經由超音波檢查,區分出子宮肌瘤和子宮線肌症,準確度相當高。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的肉瘤,只有大約有千分之三是屬於惡性的腫瘤。雖然腫瘤的良性還是惡性,必須手術以後經由病理檢查才能知道,但是並不是每一位有子宮肌瘤的患者都必須接受手術。沒有症狀的子宮肌瘤通常不需要開刀,但是如果有下列的情況時,則必須考慮接受手術:‧異常子宮出血,導致貧血,而且無法用保守的療法改善。‧慢性的骨盆疼痛,合併有嚴重的痛經、性交疼痛,或是下腹部不舒服。‧急性下腹部疼痛。‧頻尿或是輸尿管水腫。‧子宮肌瘤長的很快,或是停經以後還繼續長大,這時候必須考慮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大的子宮肌瘤,並且有壓迫的症狀。‧不孕,除了子宮肌瘤以外,沒有找到其他的異常。過去許多人認為,子宮的大小到懷孕三個月以上,最好就要開刀拿掉子宮,但是有一些教科書認為,只有在不想要生育而且有明顯症狀的情形下,才必要因為子宮肌瘤進行子宮切除手術。子宮切除的方式包括將子宮整個切除的全子宮切除術,以及保留子宮頸或是少部分子宮下半段的次全子宮切除術,除了子宮切除術以外,也有一些保守的內科療法,被用來處理子宮肌瘤的問題。例如一種荷爾蒙製劑GnRHa,可以用來讓身體處於一種「假停經」狀態,在六個月內讓子宮肌瘤的大小減少40-60%,但是因為費用相當高,健保並不給付,打針以後會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因此頂多只能用藥六個月,停藥以後,子宮肌瘤的大小仍會恢復。周輝政醫師強調,由於子宮肌瘤的治療,必須依據個人的狀況以及相關檢查的結果而定,決定手術之前,應該詳細和您的醫師討論。即使暫時不需要開刀,仍應定時回醫院檢查。

懷孕24周菜花發作 新生兒險遭產道感染

懷孕24周菜花發作 新生兒險遭產道感染#荷爾蒙

台南市一名30歲的李小姐(化名)在懷孕24週時,發現外陰部有兩三個小突起,由於李小姐自己是醫療從業人員,知道懷孕時因荷爾蒙改變,臉部及身體可能會出現面皰及粉刺,而且外陰部突起物不痛也不癢,所以不以為意,在產檢時還跟醫師打趣說自己的粉刺居然長到陰部去了,但醫師為確保萬一,建議李小姐接受內診,這才發現外陰部的突起物就是生殖器疣(俗稱菜花),而且已蔓延至子宮頸,醫師建議李小姐必須立即進行雷射燒灼手術,並且至少每四周就必須回診追蹤,孰料懷孕第28週及32週產檢時還是發現有零星病灶,到38週臨盆時,李小姐一共接受了3次雷射燒灼手術,最後李小姐決定選擇剖腹生產,以避免新生兒受到感染。接獲此病例的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張炯心醫師表示,生殖器疣及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息息相關,一般多是藉由親密接觸傳染,懷孕期間產婦因荷爾蒙影響,免疫力會比平時還低,這時就有可能讓病毒有機可趁,若生殖器疣生長在產道中,而產婦又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自然生產的話,胎兒在生產過程經產道摩擦擠壓時,就有可能遭母體感染,新生兒較常見的好發部位分別為口腔、聲帶及眼部等黏膜較多的地方,其中最致命的便是靠近氣管的聲帶部位,一旦病灶開始叢生,就可能必須氣切急救以保住新生兒的小命。由於台灣民風保守,大部分女性對於「內診」聞之卻步,張醫師建議,在婚前或準備生育前的健康檢查中也應該詳細檢查HPV相關疾病,30週以上的孕婦不妨在定期產檢時主動要求醫師順便內診,幫助確保母體及新生兒的健康。張炯心醫師表示,目前已知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型別共有一百多種,其中較常見的分別為6、11、16、18四種型別,主要途徑是因性接觸而傳染,由於病毒潛伏期因個人體質不一,雖然大部份HPV感染可靠自體免疫清除,但若免疫力不好且長期感染的話,便有機會導致HPV相關疾病,且帶原者及被感染者未必會在生殖器外觀出現任何症狀,所以往往會在雙方都不知情的狀況,造成「乒乓傳染」的情形發生。目前上市的四價HPV疫苗適用於9 – 26歲女性,預防由第6、11、16及18型HPV所引起的相關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原位腺癌、子宮頸癌前病變、外陰癌前病變、陰道癌前病變以及生殖器疣(菜花),張醫師也強調,女性平時就應該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或考慮更積極的預防方式:依醫囑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大幅幫助避免感染HPV的機率,即使在產後也應按時回診接受抹片檢查,在完整的「雙重保護」下,才能更確保女性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