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

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

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大多選擇外食,但高熱量的飲食、及生活型態不正常,以致於許多人已有高血脂而不知或不以為意。根據調查,台灣人高血脂率是百分之二十,等於平均每五個成人,就有一個人血太油,高血脂經常沒有任何症狀,卻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究竟高血脂是怎麼形成的,該怎麼預防血太油呢? 潘懷宗博士解釋,所謂的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又稱為血脂異常。因此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而大家常說的三高指的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而三酸甘油脂跟膽固醇的差別在於,這兩者都屬於血脂,即血液裡的脂肪,通常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三酸甘油脂,是體內能量及體脂肪的來源。血脂肪不正常,指的是壞的膽固醇過多、好的膽固醇太少、三酸甘油脂過多。常聽說高血脂患者需要一輩子吃藥控制血脂,對此,潘懷宗博士也說到,答案是肯定的,有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多重危險因素的病人,更須按時服藥控制血中膽固醇。長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病人,不要隨意貿然停藥。有研究顯示,隨意停藥會影響血中發炎指數上升,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而許多人想說只要多吃水果,就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脂,其實是不一定的,因為吃錯時間不但無法降低膽固醇,吃太多反而可能讓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增加!飲食來源的膽固醇僅佔每日膽固醇總量的1/3,無法抑制體內合成的膽固醇!水果吃太多,一樣會轉為脂肪堆積在體內,要多加注意。高血脂最主要就是不健康的生活形態造成,包括總熱量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兩大主因,外食族老是三餐在外,除了注意飲食,更要搭配正確運動,才能有效預防高血脂。

飲食大魚大肉 當心高血脂找上門

飲食大魚大肉 當心高血脂找上門#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高血脂盛行率比血壓及血糖高,「血脂症」因無症狀常被醫師歸類為無聲的疾病,但總是突然的因合併發症將親人活生生的從身邊帶走,詹大哥55歲剛要享受退休生活,某日胸部不適,就醫發現心臟血管3條阻塞,醫師告知罹患冠心症,自費裝了3支支架才從鬼門關前回來。中餐點用豬腸湯、再來一碗滷肉飯加顆蛋,下班了晚上同事們邀約上館子吃麻辣鍋,丸子湯餃吃下肚,啤酒可樂爽快喝,這種用餐方式是現今上班族外食常點之所謂的美食;而追求美食的代價高血脂找上身;加上多吃少動的結果,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心臟動脈會逐漸變厚甚至堵塞,最後導致胸部疼痛、心臟絞痛或腦中風;根據統計數字:45歲以上,每4人中約有1人有高血脂。形成高血脂的原因有,大魚大肉、喜好油膩、有殼海產食物;體型肥胖、體脂肪過高、過量飲酒、吸煙多煙、天生遺傳等,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台灣美食文化及節目普及、週休二日人人一本美食聖經四處尋寶,享受美食的同時更要注意身體健康。降低血脂肪的方法:健康飲食、多運動、不飲酒、不吸菸及控制體重;飲食烹調宜改用清蒸、水煮或燻烤,減少用油炸或勾芡及少用糖,避免食用油炸食物,內臟、烏魚子、蟹黃或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食用肉類時先把肥肉或皮去除;並少吃含有肥肉的製品:如肉九、獅子頭或燕餃等,少喝酥皮、奶油等勾芡濃湯;可選擇青菜豆腐湯或紫菜湯等清湯,並應多選用纖維較多的蔬菜、水果、燕麥、黃豆、麥片、豆莢及全穀類食物,少吃甜食,飲酒也要有節制。

醫訊/高血脂講座

醫訊/高血脂講座#高血脂

根據國軍松山總醫院衛教文章指出,高血脂即俗稱的『血濁』、『血油過高』,西醫稱為膽固醇過高或三酸甘油脂過高,一般人體血液中,膽固醇(Cholesterol)正常值應小於200㎎/dl;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n)正常值應小於150mg/dl。且研究證實,膽固醇過量產生,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上,使這些血管變得狹窄甚至形成閉塞;膽固醇過高是引起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甚至腎臟疾病等等的重要危險因子。常見成因有:遺傳、飲食中攝取過量脂肪、飲酒過量、藥物等。主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大隆時間:4月26日(四)晚間7時至8時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1樓大廳衛教區(台北市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02-2791-9696轉1008

收假專題/吃太好?當心血管油膩膩!

收假專題/吃太好?當心血管油膩膩!#高血脂

過年期間大魚大肉,不忌口享受美食,不只會讓體重悄悄上升,其實更可怕的是囤積在血管裡面的脂肪!醫師表示,現在人飲食精緻,生活壓力大又少運動,導致高血脂的患者越來越多,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但高血脂初期又沒有明顯症狀,往往當發生嚴重的疾病時,才被發現。醫師解釋,高血脂症就是因血中的脂肪過高所產生的疾病,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症和心臟病發生的危險因子,嚴重的話將造成血管阻塞、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和心臟病。而引發高血脂症的「血脂肪」,就是在血管內隨血液流動脂肪,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兩種,其中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兩種。造成高血脂症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先天遺傳,二是後天疾病如肥胖、糖尿病所引起。但現代人因飲食太過精緻、油膩,年紀輕輕就出現高血脂的情形,也是某些重大疾病的危險因子。控制高血脂的情形,醫師建議,應先調整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包括規律運動、戒菸、控制飲食與維持理想體重。此外,像是動物的內臟、蛋黃和動物性的油脂都是高膽固醇的來源,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但魚和植物油屬於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多吃,蔬菜含有豐富纖維質又熱量低,多吃也有助降低血脂肪。※以上資料取自優活資料庫,若想知道更多關於「高血脂」的知識,可至優活健康網首頁鍵入關鍵字搜尋。

多吃蔬菜、魚、植物油 降血中脂肪

多吃蔬菜、魚、植物油 降血中脂肪#高血脂

受到西方精緻飲食文化的影響,加上忙碌的現代人經常以速食或便當草草果腹,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人口暴增,導致罹患高血脂方面疾病者越來越多。從民眾的健康檢查報告中更發現,高血脂症有普遍化和年輕化的趨勢。尤其高血脂症剛開始沒有明顯症狀,往往等到突然爆發心肌梗塞才讓人警覺事態嚴重。(圖:取自國際血脂衛教協會)阮綜合醫院糖尿病內分泌科簡誌銘醫師表示,高血脂症即是由於血中脂肪過高所產生的疾病,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症和心臟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嚴重的話將造成血管阻塞、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和心臟病。引發高血脂症的禍首──血脂肪,就是在血管內隨血液流動脂肪,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兩種。其中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兩種。低密度膽固醇含有大量小體積膽固醇,很容易滲入血管內壁造成動脈硬化,被稱為「壞的膽固醇」。反過來,高密度膽固醇含有大量磷脂類,可帶走血管內的膽固醇,更發揮清潔血管的作用,防止進一步的動脈硬化,又稱為「好的膽固醇」。此外,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只是影響程度略低於膽固醇。簡誌銘醫師指出,高膽固醇的食物大多存在動物的內臟和蛋黃內,動物性的油脂更是高膽固醇的來源,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但魚和植物油屬於不飽和脂肪酸,即可以多吃,蔬菜含有豐富纖維質又熱量低,多吃也有助降低血脂肪。簡誌銘醫師說,經過三個月生活和飲食的調整後,若改善或恢復正常,應維持並定期追蹤。若沒有明顯改善,則應該接受藥物治療,特別是有家族遺傳體質者及更年期後婦女,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控制高血脂症,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飲食太精緻!「血管油膩膩」的人不少

飲食太精緻!「血管油膩膩」的人不少#高血脂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心臟血管科周子偉醫師說,隨著國人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健康檢查時發現有「高血脂症」的民眾有普遍化和年輕化的趨勢。長期高血脂症經常沒有任何症狀,卻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使得高血脂症患者經常是腦血管疾病和心臟疾病的好發族群。血脂肪就是在血管內隨血液流動的脂肪,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兩種。血脂肪不能溶解在水性血漿中,必須和血漿內蛋白結合成親水性脂蛋白後,才能溶解在血漿中,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其中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兩種,低密度膽固醇含有大量小體積膽固醇,很容易滲入血管內壁造成動脈硬化,又稱為「壞的膽固醇」;而高密度膽固醇含有大量磷脂類,可帶走血管內的膽固醇,發揮清潔血管的作用,防止進一步的動脈硬化,所以又稱為「好的膽固醇」。此外,早期對三酸甘油脂的研究認為其與動脈硬化無甚關係,但近年來發現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只是影響程度略低於膽固醇。因此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都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必須加以防範。

慢性病用藥拖垮健保 健保局呼籲民眾「減肥」

慢性病用藥拖垮健保 健保局呼籲民眾「減肥」#高血脂

國衛院教授蘇益仁投書媒體,擔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慢性病患,恐成為拖垮健保的負擔。根據健保局統計,光是這三種慢性病的用藥在近三年來,每年都花掉健保費300億元,佔健保費的四分之一。一般認為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的成因,跟肥胖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飲食過度精緻與攝取過多高脂肪、高膽固醇與高糖份的食物,會讓身體產生代謝困難,慢慢地引起血液當中的糖份、脂肪與膽固醇上升,最後變成「三高」症狀。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肥胖防治網站表示,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為長期攝取高熱量的食品所造成。肥胖除了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導致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高血壓、痛風、骨性關節炎、冠心病、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疾病。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施如亮表示,三高用藥確實造成健保的負擔,國人若是藉由運動、飲食來改善,並及時預防,不僅能節省龐大的藥費開銷,也能減少用藥對身體造成的負擔。出國停健保取消 人在國外須繳保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49影音/詐領健保 新北聯合醫院2醫師收押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72健保愛心專戶捐款助弱勢民眾 溫馨滿人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781

胸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 吸菸、高血壓的老人應注意

胸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 吸菸、高血壓的老人應注意#高血脂

胸、腹主動脈瘤是抽菸族、高血壓患者的隱形殺手。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胸腔心臟血管外科的網站中提到,60歲以上有吸菸、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家族病史者,是最有機會罹患胸、腹主動脈瘤的高危險群。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外科醫師陳詠瑋指出,胸、腹主動脈瘤沒有症狀,若破裂死亡率達50%以上,提醒高齡者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林口長庚醫院中心胸腔心臟血管外科的網站文章中解釋,主動脈是人體內口徑最大的動脈血管,從心臟出發經過胸腔到達胸主動脈,在往下走即是腹主動脈,正常的動脈血管大小約為兩公分直徑的管狀構造。陳詠瑋醫師指出,主動脈瘤是主動脈永久性異常擴大,直徑超過正常的1.5倍以上,發生在腹主動脈就是腹主動脈瘤,在胸部則稱胸主動脈瘤;雖然它稱為「瘤」,但不是惡性疾病,以目前醫學技術,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癒的。。陳詠瑋醫師表示,胸、腹主動脈瘤小於5公分時,通常不會有症狀產生,但超過5公分以後,就會有破裂的可能性。一旦主動脈瘤破裂,死亡率相當高,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會採用「覆膜支架」手術,從雙側鼠蹊部劃開約3至5公分傷口,將「覆膜支架」放到動脈瘤附近,傷口小、復原快,今年6月起,包括腹、胸主動脈瘤「覆膜支架」手術均有健保給付。陳詠瑋醫師強調,年滿65歲以上,且有高血壓、抽菸、慢性阻塞性肺病、粥狀動脈硬化及周邊動脈疾病,或有家族病史的男性,都是胸、腹主動脈瘤的高危險群,但是多數患者已有主動脈瘤存在卻沒有發現,所以醫師提醒高危險族群,應該定期做理學檢查及腹部超音波,可以早期發現並且治療。男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 手術救回一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74先進混合式主動脈支架血管手術 成功修復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974劇烈背痛、腹痛 急性主動脈剝離發作恐致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