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

高血脂無感殺手 積極藥物治療保命

高血脂無感殺手 積極藥物治療保命#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資深音樂人馬兆駿因心肌梗塞世猝逝,其父於69歲也同樣完全沒有徵兆驟逝,馬兆驊與小弟馬兆駿以前從未自覺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檢查的重要性,直到痛失家父與小弟,馬兆驊才到醫院檢查,血管攝影竟發現右冠狀動脈達70-95%嚴重阻塞,血脂數更是紅字,拖下去恐連命都沒了,今(11)日他出席記者會鼓勵病友戒菸、規律運動、並準時服藥,控制病情、生活能更健康、精彩。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幸榮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肇因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長期累積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阻塞,最後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心肌梗塞或甚至猝死。林幸榮醫師進一步說明,不同於血壓、血糖等波動所造成的生理反應可察覺,血脂的高低其實是「無感」的,因此惟有患者及早到醫院抽血檢測血脂,有異常及早治療,才能避免憾事。運動飲食改善 搭配藥物 遠離心血管猝死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殷偉賢醫師也表示,每降低1%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壞膽固醇),冠心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即降低1%,且今年8月健保署,已放寬降血脂藥健保給付規範,提醒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應將LDL-C控制在100mg/dL以下,並建議高危險群應謹記戒菸、藥物治療、降低體重、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才能降脂保命。林幸榮醫師提醒,每位成年人應每年至少一次到院檢測血脂,一旦發現數值異常,應該根據自己疾病的風險高低,積極治療,不然等到心血管疾病發生,再介入血脂治療已經太晚。

高血脂使血管阻塞 心臟病發率高常人1.8倍

高血脂使血管阻塞 心臟病發率高常人1.8倍#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經5年追蹤後發現,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分別是常人的1.9倍、1.5倍及1.8倍。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鴻猷指出,膽固醇濃度會在50歲時達到高峰,且男性通常比女性高,但婦女在停經後,膽固醇濃度直線上升,甚至超過同年男性。當過多低密度膽固醇在動脈囤積時便會形成斑塊,使血管逐漸變硬、變厚,甚至彈性變差,當血流受阻時便會產生心絞痛,若血流變弱甚至完全停止時,心臟肌肉便開始壞死,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心肌梗塞。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年報,去年女性心臟病死亡人數為6869人,為女性的第二大死因,女性心臟病死亡率在停經後以每5歲增加1倍,張鴻猷醫師說,降低血脂可有效減少36%非致死性的心肌梗塞與冠狀動脈疾病,建議每天膽固醇攝取量小於250 mg、飽和脂肪酸攝取小於總熱量的7%、控制體重、規律運動等即可減少心肌梗塞與冠狀動脈疾病。

遠離三高威脅 應符合「三少二多」

遠離三高威脅 應符合「三少二多」#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15歲以上國人五年內三高發生率以高血壓最為嚴重,其次為高血脂、高血糖。要遠離高血壓的威脅,應改善飲食與生活作息,飲食方式應合乎「三少二多」的均衡飲食原則。高血壓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甚大,血壓若控制不好將導致許多器官的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臟病與腎臟病變等嚴重疾病。三少二多均衡飲食  生活作息正常保健康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遠離高血壓的威脅,應改善飲食與生活作息。飲食方式應合乎「三少二多」的均衡飲食原則,其分別為少油脂,如少用動物油並適量使用植物油;少調味料,如少糖、少鹽與少味素等;少加工品,如少吃火腿、燻雞、香腸及罐頭類食品;多蔬果,如天天五蔬果;多纖維,如食用糙米、大麥、燕麥或堅果類食物。除了飲食要均衡外,也要節制飲酒、不抽菸或戒菸,以及配合運動如每週5次、每次30分鐘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以維持健康的體重,並且定期測量檢視血壓,以防高血壓上身並降低未來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醫訊/高血脂患者應如何用藥

醫訊/高血脂患者應如何用藥#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血液裡的脂肪超過正常標準,即稱為高血脂,血脂越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越高,究竟得了高血脂是不是一定要吃藥?血脂又該降到 多少才是好?對此,亞東醫院將舉辦衛教講座,邀請該單位蕭博文藥師主講「高血脂用藥指導」。課程中介紹目前降血脂的藥物種類,與理想的血脂 控制目標。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高血脂用藥指導時間:102年9月25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捷運藍線亞東醫院站出口3)1樓思源廳洽詢:02-7728 2123

先戒菸吧! 抽菸為罹患心病最危險因素

先戒菸吧! 抽菸為罹患心病最危險因素#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可別以為年輕或是身體上沒什麼異常,就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存在!由於國人飲食習慣越來越西化,又無長期運動的習慣,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病例越來越多,因而產生許多心血管疾病等問題。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醫師張忠毅表示,現在年輕人的生活、飲食習慣都偏西化,罹患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年齡層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張忠毅說,心臟病發的症狀有很多,不是只會表現在心臟上。若是民眾有出現胸痛,特別是左胸;嘔吐和反胃症狀、頭痛;頸部跟手部有刺痛或是麻麻的感覺;手臂、下巴、頸部、背部痠痛,那都有可能是心臟病發的訊號。張忠毅進一步指出,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都是主因,尤其第一名危險的原因是抽菸,因此,要預防心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戒菸!一般來說,血壓要控制在120/80mmHg才算正常,若是患有糖尿病或心臟病的患者,則是要在130/80mmHg之間;高油脂有兩種指標,一種為三酸甘油脂,血液會呈現乳白色,另外一種就是膽固醇,超過200mg/dl就是高膽固醇,建議可多吃鮭魚、紅麴、麥片等食物降低;另外,空腹血糖如果大於126mg/dl、糖化血色素大於6.5%,就是有糖尿病,而我國65歲以上,每4位就有1人有糖尿病,顯現糖尿病已經是當前不可忽視的疾病;最後,肥胖也是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但減重不是快速瘦身就沒有問題,醫生建議每周減0.5公斤的速度,才是健康又能夠持續的方式。若是真的心臟病發作,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張忠毅說,心血管疾病不發作沒事,一發作就很危險,但很多潛在的風險,有時候不會看出有什麼異常,因此,定期檢查身體跟維持好的生活習慣,如運動、健康飲食等,才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的不二法門。

標準落後歐美一大截 台灣百萬高血脂民眾危險!

標準落後歐美一大截 台灣百萬高血脂民眾危險!#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民眾飲食習慣,因時常接觸高油高鹽重口味之食物,加上生活習慣不佳等多項原因,進而造成台灣民眾有近175萬人血脂過高的情況,然而,高血脂帶來的無非是一項又一項危害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台灣健保局對於血脂治療用藥給付的規定過於嚴格,使得許多患高血脂之民眾,雖看得到藥,卻吃不到。然而,今年所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當中,竟半數皆與血脂控制有關。而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殷偉賢醫師指出,心血管相關疾病佔總死亡人數之3成,且心臟病死亡率不降反升,而台灣過時的血脂治療準則就是罪魁禍首!從國際經驗來看,歐美國家多次修正血脂治療目標值,將高危險族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LDL)目標值自160mg/dL逐步下修至100mg/dL,每次調整皆成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現更積極朝向70mg/dL的目標邁進;反觀台灣,降血脂藥品給付規定至今仍未追上歐美先進國家的標準修正,讓高危險群患者無法獲得完善治療,更使得國內心血管病相關的死亡率一直無法下降。而殷偉賢強調,高危險群患者如做過心臟血管繞道手術、發生過心肌梗塞、接受過血管支架、以及糖尿病等患者,根據歐美先進國家的標準LDL超過100mg/dL就應該給藥治療,治療目標是至少要降到100mg/dL以下;但依照目前的規範,患者要達130mg/dL以上才可以接受治療;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就必須減量至最低有效劑量,甚至要停藥,此規範與國際治療趨勢大相逕庭。然而,血脂控制的成效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殷偉賢醫師呼籲,健保局應提供患者持續並且及時的治療,讓不該停藥的能繼續用藥、該治療的人及早治療;尤其針對高危險群患者,給予更積極的治療方針。人民的健康不能等,籲請給付放寬即刻上路!(圖片來源:由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提供)

醫訊/如何做好高血脂的生活照護

醫訊/如何做好高血脂的生活照護#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脂可以透過生活習慣預防或延緩。雖有的家族遺傳無法預防;另外,有遺傳因子者若生活習慣及飲食不正常,也會有高血脂症。高血脂只能控制,無法全部治癒。除非是其他病症所導致的的高血脂。因此,台大醫院台北總院健康教育中心特舉辦「高血脂的生活照護」,邀請張玉娟護理長蒞臨演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高血脂的生活照護時間:101年12月6日(四)下午14:00~14:5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一東第七講堂(台北捷運紅、綠線台大醫院捷運站)洽詢:02-2312 3456轉62114

醫訊/高血脂用藥指導

醫訊/高血脂用藥指導#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血液裡的脂肪超過正常標準,即稱為高血脂,血脂越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越高,究竟得了高血脂是不是一定要吃藥?血脂又該降到多少才是好?有鑑於此,亞東醫院主辦「高血脂用藥指導講座」講座,邀請陳翊齊藥師主講,藥師將在課程中介紹目前降血脂的藥物種類,與理想的血脂控制目標。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高血脂用藥指導講座時間:101年10月31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一樓思源廳洽詢:02-7728-2123

Menu